首页 疗法 第31页

疗法 第31页

  • 彝族冷热敷贴疗法

    彝族冷热敷贴疗法

    彝族医药历史久远,药材独特。敷法和贴法是民间经常使用的外治法,用途广泛,直到现代医疗技术发达的今天,其作用依旧是无法取代的。 敷法分为冷敷法和热敷法两种。①冷敷法用于治疗水火烫伤、红肿胀痛等。如治疗火烫伤时将鳝鱼血、鸡血混合待凝块后,涂于烫伤处,再用树叶或棉布包敷,也可用白酒兑蜂蜜包敷。②热敷法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所致的瘀血肿痛。将活血化瘀药材捣碎后,加上—定量的清酒.用火点燃.待火熄灭后,立即敷到患部;也可找一块瓦片或石板,放在火上加热片刻,然后取出瓦片或石板,迅速将已捣好的药物放到瓦片或石板上...

    养生秘方 2024-03-06 7 0 疗法
  • 傣族的“南温闭诺报”疗法

    傣族的“南温闭诺报”疗法

    傣族特色疗法——“南温闭诺报” 属于自然疗法之范围,通过调节和恢复人体和自身气化,畅达自然疗能,从而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健康水平,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健身之目的,是傣族特色疗法之一。中医中药秘方网介绍其是一种温热水按摩疗法,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对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具有较好治疗效果。 1.操作方法:施治医生按患者损伤部位不同,用温热水反复揉捏按摩患处,再敷上相应傣药。 2.功能:具有温通气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 3.适应症:可用于跌打...

  • 敷脐疗法

    敷脐疗法

      脐疗治病既可减轻药物对肝肾的毒副作用,又可以免除内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简便易行。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病的敷脐疗法,患者不妨一试。   腹泻:吴茱萸、肉桂、干姜、公丁香、地榆各15克,研末敷于脐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一次。   痛经: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小茴香15克,元胡10克,共研细末,黄酒调敷脐上,用胶布固定,然后放上热水袋加温。每天2~3次。   自汗、盗汗:五味子、麻黄根、五倍子各50克,研细末混均,加75%酒精适量调匀,敷于脐中,每日一次,连用7~14天。   小便不通:木通10克...

  • 地方性甲状腺肿中医疗法大全

    地方性甲状腺肿中医疗法大全

      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病),俗称大脖子病,是因缺碘导致的以甲状腺代偿腺性肿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地方病。本病常始于青春期,起病缓慢,最初甲状腺弥漫性肿大,逐渐加重。轻度的地甲病患者并无明显自觉症状,只有当腺体大到一定程度,腺体表面可见静脉曲张,颈前出现肿块并压迫气管时,才感到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一般正常。在久病多结节的基础上可发生甲亢或恶变。严重时可出现克汀病。   辨证论治   1.气郁痰阻型   [症状]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串痛,病情常随情志波动,苔薄白,脉弦。  ...

  • 中医古法自血疗法

    中医古法自血疗法

      荨麻疹看似一个普通的过敏性疾病,但治疗起来却是非常顽固,医学界大都提倡“小心再小心”地保护自己,避开过敏源。   但是,南宁市民黄女士却在没有刻意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半年未复发了,她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这多亏了自血疗法。      自血疗法让她摆脱“束缚”   黄女士今年30岁,她两年前可能由于工作太劳累,身体抵抗力下降,在某次加班突发了一次荨麻疹后,竟然开始每天都有或轻或重的疹块出现,大发作时大块风团遍及全身。这一疾病困扰了她两年,长期服用抗过敏药治疗,却不见效果,...

  • 壮医药锤疗法

    壮医药锤疗法

    壮医药锤疗法是用杉树或苦楝树枝一截锯成直径3~4厘米、长8~9厘米,并在中间打一 12毫米的小孔.孔内装一条长 42~45厘米的竹柄.然后用适量棉花放入药锤粉5~10克.用布包在锤子的一端扎紧即成一个 药锤。药锤粉用水泽兰、九 里香、大风艾、七叶莲、九龙 川、两面针研粉后和少量冰 片、樟脑配制而成。使用时 用药锤直接捶打在病变部 位或穴位上.其强度以病人 能忍受为度.主治风湿性腰 腿痛、肩周炎等。 敷贴疗法 壮医敷贴疗法是将壮 药贴于人体某些部位或穴 位上.通过药物的刺激.调 节人体天人地三气同步平 衡.以达到...

  • 壮医竹筒灸疗法

    壮医竹筒灸疗法

    竹筒灸疗法是流行于广西南部壮族地区的一种民间疗法。 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治疗各种痹症、痛症、瘰疬、咳嗽、哮喘等症 。 用具:用一根长约8 厘米、直径4厘米的竹筒, 一端留竹节,另一端锯掉 竹节,然后在距口径约2 厘米处分别开两条长方形 气槽,宽约2厘米,长达另 一端之竹节。 操作:施灸时,先用野 芋头切成厚度约2毫米之 薄片,粘贴于竹筒的开口 端,然后填入艾绒平气槽 为度,点燃艾绒,以野芋 头粘的一端轻轻压在痛 点或选取的穴位上,至局 部感到热甚(能忍受为 度),再重压竹筒,热感消失,约过三息(约十秒),即可...

  • 放血疗法:西医重在“血” 中医重在“放”

    放血疗法:西医重在“血” 中医重在“放”

      放血疗法一度在中医界和西医界都很盛行,但西医逐渐淘汰这种疗法,中医却经常应用。究竟这两派医学的放血疗法是不是同一回事?百姓常见的是中医的放血疗法,这种放血疗法有危险吗?本期将一一为您揭开这些问号。   新闻背景   难辨是非的放血疗法之争   北京一位中医诊所的医生专用放血疗法给人治病,某次给一位患者一次性放了850毫升的血,还自己上传照片到微博。结果遭来了著名学者方舟子的大力抨击,方舟子发博文称放血疗法是“一种疗效不确定、风险性高的过时疗法”,他建议:“不管实施者或患者声...

  • 壮族民间滚蛋疗法

    壮族民间滚蛋疗法

    滚蛋疗法是用蛋在患者身体有关部位来回滚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法应用简便,疗效确切,故在壮族民间广泛使用。 蛋的选择:目前多选用鸡蛋,也可选用鸭蛋或鸟蛋,蛋以新鲜的最佳,不能用变质之蛋。 操作方法:①热滚法:备蛋两个,加水750~1000毫升,煎沸煮熟,根据病情需要,可添加适当药物与蛋同煮,如感冒加生姜、艾叶、葱白等;风湿病加杜仲、羌活、桑枝等;跌打损伤加桃仁、红花、金腰带、三百棒等;消化不良加山楂、内金、神曲等。煮熟后,将蛋浸于药液中保温备用。取煮好的温热蛋1个,趁热在头部、额部、颈部、胸部、背部...

  • 壮族佩药疗法

    壮族佩药疗法

    壮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员,90%以上的壮族人口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人民所处的特定自然环境决定了壮族医药的特色。壮医认为,入主所以会生病,主要是受到痧、瘴、蛊、毒、风、湿等外毒的侵犯,致人体三道 (谷道、气道、水道)、两路 (龙路、火路)运行不畅,功能失调。所以,壮医在冶病时非常重视外治,主张以祛毒为先,佩药疗法就是具有特色的外治法之一。 壮医佩药疗法起源于古代:仕族的“卉服”,是选用一些药物佩挂在人体的特定部位,利用药物的特殊气味来驱邪、祛毒,调整脏腑功...

  • 蒙医茶酒疗法

    蒙医茶酒疗法

    蒙古族的民间医生经常使用茶酒疗法,将茶和酒外用来治疗疾病。茶酒疗法属于温热疗法的—种,其温热刺激作用较为突出,能明显提高皮肤温度,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善组织营养,抑制周围神经的兴奋。由于茶酒疗法能保持较高的温度,所以其温热刺激作用优于其他温热疗法。主要作用是止痛消肿、温经祛寒,恢复机体功能。 取一干净湿毛巾铺在患病部位上,将充分捣碎的砖茶,用水润湿放在厚纸下,然后连纸一同放在毛巾。在茶叶上喷洒少许白酒并点燃,用棍拨弄茶叶使其厚薄均匀,酒烧完熄灭时再喷洒点燃。如果感觉过烫时,可抓住纸边来回移动,以...

  • 血栓性浅静脉炎 灸疗法

    血栓性浅静脉炎 灸疗法

    常用穴位:阿是、膈俞、膻中、血海。 方法:首先用点燃的艾条温灸阿是穴(即条索状硬结处)15-30分钟;尔后灸其它穴7-15 分钟,均灸至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1次,7 次为1疗程。 作用原理:膈俞系八会穴之血会,有补血调血,理气化瘀之功效。膻中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之会穴,· 是八会穴之气会,有活血化瘀,宽胸解郁,开心利肺等功效;血海又名百虫窠,为足太阴脾经穴,系脾血归聚之海,有祛瘀生新,和营调经,调和气血之功,善治一切血疾;阿是穴有疏通经络之功。温灸以上诸穴,共起行...

  • “四联疗法”除腰疾更好

    “四联疗法”除腰疾更好

      四联疗法是黄氏中医经筋门诊的特色项目,此次活动,5名读者也幸运地体验了整个过程。四联疗法是怎么样的呢,阮世宁做了介绍,主要包括“手法、针灸、拔罐、敷药”四个步骤。   手法:该门诊继承了全国名中医、经筋疗法创始人黄敬伟教授的的手法精髓,用手在患者的身体上进行探查,按压,如果感觉有很多硬结,就是筋结病灶。然后以肘部为“手”,揉开筋结病灶,使得紧张的肌肉松弛,达到解开“筋结”的目的。   针灸:很多人会发现,传统的针灸直接把针扎在穴位上,而黄氏...

  • 天然植物针刺疗法

    天然植物针刺疗法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着利用自然界的植物作为针刺工具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由于植物针刺工具不用刻意去制造,来源丰富,可随用随取,故这种古老的植物针刺疗法一直沿用至今。 土家荨麻刺疗法 土家医利用植物荨麻的螫毛直接触及刺激病变部位和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防病治病的目的。先用生姜擦病变部位,再取鲜荨麻叶或茎用钳子夹住,用螫毛直接刺激局部。刺激时间根据病症轻重而定,轻者—— 触即可,重者可刺激1分钟左右。荨麻螫毛触到人体皮肤,其所含的蚁酸、丁酸等酸性物质即注入人体,使人体有触电的感觉。荨麻疗法就是...

  • 壮医非药物热熨疗法

    壮医非药物热熨疗法

    本法是将某些非药物性的东西炒热、煮热、烧热或用其他方法加热,待温度适宜后趁热熨烫患者一定部位,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一般每天熨 2~3次,每次20~30 分钟。壮医常用的非药物热熨疗法有如下几种。 (1)沙熨疗法:取细沙适量,放在锅内炒热后加适量酸醋,装袋,或将沙熨后加入姜汁30~50毫升,再炒一分钟,装袋,趁热熨患处。主要用于腹痛、腰腿痛、陈旧性损伤疼痛等症。 (2)生盐熨法:取生盐.500克,放在铁锅内单炒或加醋炒,炒热后装在布袋内,热熨患处。此法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胃痛可以熨上腹部压痛点,腰痛可以...

  • 壮医药物热熨疗法

    壮医药物热熨疗法

    壮医药物热熨疗法是将相关药物加热后,置于患者体表特定部位,进行热熨或往复移动,借助药力和热力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 一、药物及适应症 1.柑果叶、大罗伞、小罗伞、两面针、泽兰、香茅、曼陀罗、大风艾、五色花、土荆芥、土藿香、七叶莲、柚子叶适量,取上述草药1~5种或全部,切细,捣烂,加酒炒热用布包好,熨患处。治疗腰腿痛、风湿、陈旧性伤口痛、痛经等。 2.苏木、香附、桃仁各适量,黄酒少许,炒热后热熨脐下疼痛处。治疗腹痛。 3.干姜、桂枝、川乌、生附子、乳香、没药、姜黄、川芎、赤芍、海桐皮、金银花藤适量,打碎炒热...

  • 壮医火功疗法

    壮医火功疗法

    壮医火功疗法,是用经过加工泡制的药枝,点燃熄灭明火后,用两层牛皮纸包裹,熨灸患者身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火功药用材料:追骨风、牛耳风、过山香、大钻、五味藤、八角枫、当归藤、四方藤、吹风散等药,切成15~20厘米长,呐干后用生姜、大葱、两而针、黄柏、防己加入白酒浸泡(酒要浸过药面),7天后取出晒干备用。 操作:取一盏酒精灯,15~20 厘米长的药枝,把药枝的一端放在酒精灯上燃烧,明火熄灭后,把燃着暗火的药枝包裹于两层牛皮纸内,即在患者身上的穴位施灸(灸时隔着衣服或直接灸在皮肤上均可)。...

  • 壮医热熨疗法

    壮医热熨疗法

    壮医热熨疗法是借助热力,或热力配合药力,熨烫人体的一定部位,以疏通龙路、火路气血,调节天、人、地三气的同步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法。壮医热熨疗法分非药物熨法和药物熨法两大类,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的治疗,尤其是对属寒湿凝滞、气滞血瘀,或虚寒性疾病疗效较好。考古资料证明,壮医热熨疗法源远流长,远在石器时代壮族先民学会用火之时即有萌芽,干百年来是壮族人民赖以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之一。 操作注意及禁忌事项: (1)应选好拔罐部位,以肌肉丰厚、皮下组织松弛及毛发少的部位为宜。 (2)病人应取舒适...

  • 水蛭疗法或比放血更安全

    水蛭疗法或比放血更安全

    近些年来,一种水蛭疗法的兴起,开始弥补了放血疗法的一些不足,同时又与放血疗法有所不同。水蛭(俗称蚂蟥)疗法即直接让蚂蝗在体表吸食瘀血、坏血,因为蚂蟥的唾液会分泌一种抗凝的水蛭素,有促进血液流通、使含氧丰富的血液不断流入患处的功效。因此,水蛭疗法除了能清除淤血外,还有防止患者再瘀血的作用,且比放血疗法要安全,不过,这一方法一般都是专业中医师操作使用,普通人还是不宜。 郭宽鹏...

  • 壮医灯花灸疗法

    壮医灯花灸疗法

    壮医灯花灸疗法又叫灯草灸或打灯草,在壮族地区广泛运用,且疗 效确切。 材料:备茶油一瓶或 豆油一瓶,灯心草数根,油 灯一盏,火柴一盒即可。如 无灯心草亦可用脱脂棉花 代用。 适应症及取穴:壮族 民间用灯草灸治疗的疾病 不少于50种,下列是疗效 较好的几种及其取穴: 消化不良之腹泻:取 长强、天枢、关元、足三里。 胃痛:灸上、中、下脘; 胃腧、脾腧、足三里。 麻痹性肠梗阻:用明灯灸腹部两侧穴位。 腰痛、各关节痛:灸反应点。昏不知人:灸十宣、百会。发热:灸大椎、陶道。慢性中耳炎:灸百会穴。 操作:灯花灸分明灯灸...

  • 壮医浴足疗法

    壮医浴足疗法

    浴足是壮医冶疗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浴足是把草药加水煮30分钟,过滤,待温度降至40℃~ 50℃时,用来洗足或泡足。浴足具有通龙路、火路气机,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消肿祛瘀,杀虫止痒等功效,使皮肤受热均匀,腠理疏通,血管扩张,气血流畅,从而达到治病目的。 适用范围:浴足疗法的适用范围很广,壮医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治疗内伤发热,用桃叶、青蒿煮水洗身、洗足,能使血管扩张散热,达到清热解毒之目的。 (2)治疗高血压、头目眩晕、耳鸣、肢体麻木,用桑叶、草决明各60克加水 1000克煎至750克浴足,...

  • 喜乐疗法 激怒疗法 惊恐疗法 悲哀疗法

    喜乐疗法 激怒疗法 惊恐疗法 悲哀疗法

    “情者,见物而动者也”(《汉书·东平恩王宇传》)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情是“人之阴气有欲者”,而中医理论中,论述心身关系,就强调了七情与疾病的关系:“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肝气虚则恐,实则怒”、“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等。...

  • 自然疗法融入医理则会脱离左道旁门

    自然疗法融入医理则会脱离左道旁门

    自然疗法应该是治疗的最高境界。即不用药物,只凭自然界的阳光、空气、水、温度以及语言、运动等,就可以帮助患者治疗疾病,甚至是严重的、用药物也无法治疗的疾病。 笔者经常想,用药无非是在模拟自然。比如病属于寒,身体喜夏不喜冬,治疗就是在患者的身体内加入更多的“夏”意,使之在自然界的冬夏中均可正常生存。这种情况,用“夏”药可,不用“夏”药而模拟出一个自然的“夏”来不更好吗?这样的思路,可以说比只知道用药对症已经高出一些...

  • 中医疗法保健养生误区

    中医疗法保健养生误区

    9月1日凌晨,歌手齐秦在家中接受某健身服务中心的保健师拔罐理疗时,由于保健师操作不慎,意外将酒精洒在齐秦身上,结果引起大火,导致齐秦的背部、面部以及躯干等部位严重烧伤。此事件的发生为热衷于中医传统理疗的人士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拔罐、刮痧以及按摩等这些古老的中医理疗术如今已经成为现代人常用的保健方法,并且很多人都从中获益良多。不过,须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操作过程中倘若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或者忽视了各自的注意事项而盲目地进行,那么非但不能祛病健身,反而还有害健康。那么,我们在选择上述中医疗法保健养生时究竟该注意哪些误区呢...

  • 艾灸疗法 艾绒硫磺灸疗法

    艾灸疗法 艾绒硫磺灸疗法

    艾绒硫磺灸疗法 本法是用精制的10克艾绒配2克硫磺粉装入瓶内备用,用时将其捏成玉米粒大小,点燃后直接灸在病者的穴位上。 此法常用于治疗胃痛、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炎等。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壮医常用的医疗技法之一。分艾柱灸和艾卷灸两种。艾柱灸是将艾绒制成大小不等的艾柱,使用时将艾柱直接放在皮肤上灸或隔药(姜、蒜、盐、蛤蟆皮等)灸。艾卷灸又称艾条灸,其法可分四种: (1)温和灸:将艾条点燃一端,靠穴位熏烤,至病人感觉温热舒适,就固定不动,灸至皮肤稍起红晕即可。一般灸10~20分钟不等。 (2) 回旋灸:将点燃...

  • 中医“指甲按摩疗法”

    中医“指甲按摩疗法”

    不喜欢大汗淋漓去运动的人,可以采用“指甲按摩疗法”来提升身体免疫力,增进整体健康!别不信,这可是有中医根据的哦! 按压手指,增加末梢血液循环 身体的末梢处,是血液流动全身时一定会经过并折返的地方,尤其是手脚末梢,聚集有许多神经,因为人体所接收的各种资讯,通常都是手脚末梢处先接触到,也难怪这里会有许多神经。 不仅如此,聚集在此处的神经还非常敏锐,有些专精的技术人员,能透过指尖的灵敏感觉,瞬间明白手指头碰触到的东西厚度为0.01公厘,这种人的指尖敏感度,甚至比金属测...

  • 高热 中医疗法

    高热 中医疗法

      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医学认为,凡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入侵肌腠,正邪相争,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临床可分为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以外感高热为多见。内伤高热见于内伤杂病中,且较少见,故不在此论述。它是内科、儿科急症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病理过程。   病因病机   高热之病因以外感六淫之邪为主,其中以湿邪、风寒之邪、疫疠之气为多。邪气入侵人体,正邪相争是产生高热的根本原因。   风寒之邪:卒感寒邪,...

  • 古代心理疗法三则

    古代心理疗法三则

    解裙除僵《武进县志》载:一孕妇仰面取物后不能弯腰,大家都感到奇怪。名医徐迪让人给她穿上衣裙数十层,又叫人当众一层层解开,每解一层,就丢在她面前,当解到最后一层时,孕妇不觉用手力护,自然就弯下腰来。又有一位妇女患了双手高举不下的怪病,请清代温热学派名医叶天士治疗,叶令其家人退出,两人相对,向妇人笑笑,遽尔要脱其裤子,那妇人一惊,急忙用手掩护,天士大笑说:“好了!” 发泄疗疾一人生病,派人请叶天士出诊。叶询问患者情况后,故意一请不去,再请不去,只问来者病人情况如何。来者告诉他:“一次...

  • 古代壮医 陶针疗法

    古代壮医 陶针疗法

    陶针疗法是用陶瓷片敲击或磨制成针状的医疗用具,然后在病人体表的相应穴位按压,或刺割至皮下出血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陶针疗法是古代壮医传统的医疗技术之一,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适用范围:陶针疗法常用于治疗小儿夜啼、中风、中暑、小儿急慢惊风等病症。 操作方法:陶针疗法的操作方法较多,按刺激方式分,有点刺、排刺、行刺、环刺、丛刺、散刺、集中刺及扩散刺等;按刺激的强弱分,有重刺、轻刺、中刺、放血刺、挑疳剌等类别。凡天部疾病、热症、表症、阳证,用虚补实泻,重天(上)轻地 (下)的手法;对地部疾病、寒症、里症、阴证...

  • 挑疳疗法

    挑疳疗法

    挑疳疗法也是壮医针挑疗法之一.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疾。 常用挑点:以四缝点、疳积点为主。四缝点位于手第2、3、4、5指第1、 2指关节腹面横纹正中。主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小儿原因不明的慢性营养不良。疳积点:在手第 2、3、4、5指第1指节腹面正中,作用与四缝点相同,但疗效较强。除四缝点、疳积点外,还可选挑长强、大椎、足三里等。 针挑手法:常规消毒挑点及针具,操作与一般针挑疗法相同。四缝点用挑挤法,疳积点用挑湿(脂)法,以挤出少许黄色黏液为宜。轻病者只挑四缝点即可。如一次未愈,隔一周后再挑一次,多数患儿挑一二...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疗法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