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法 第31页
-
地方性甲状腺肿中医疗法大全
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病),俗称大脖子病,是因缺碘导致的以甲状腺代偿腺性肿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地方病。本病常始于青春期,起病缓慢,最初甲状腺弥漫性肿大,逐渐加重。轻度的地甲病患者并无明显自觉症状,只有当腺体大到一定程度,腺体表面可见静脉曲张,颈前出现肿块并压迫气管时,才感到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一般正常。在久病多结节的基础上可发生甲亢或恶变。严重时可出现克汀病。 辨证论治 1.气郁痰阻型 [症状]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串痛,病情常随情志波动,苔薄白,脉弦。 ...
-
血栓性浅静脉炎 灸疗法
常用穴位:阿是、膈俞、膻中、血海。 方法:首先用点燃的艾条温灸阿是穴(即条索状硬结处)15-30分钟;尔后灸其它穴7-15 分钟,均灸至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1次,7 次为1疗程。 作用原理:膈俞系八会穴之血会,有补血调血,理气化瘀之功效。膻中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之会穴,· 是八会穴之气会,有活血化瘀,宽胸解郁,开心利肺等功效;血海又名百虫窠,为足太阴脾经穴,系脾血归聚之海,有祛瘀生新,和营调经,调和气血之功,善治一切血疾;阿是穴有疏通经络之功。温灸以上诸穴,共起行...
-
壮医药物热熨疗法
壮医药物热熨疗法是将相关药物加热后,置于患者体表特定部位,进行热熨或往复移动,借助药力和热力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 一、药物及适应症 1.柑果叶、大罗伞、小罗伞、两面针、泽兰、香茅、曼陀罗、大风艾、五色花、土荆芥、土藿香、七叶莲、柚子叶适量,取上述草药1~5种或全部,切细,捣烂,加酒炒热用布包好,熨患处。治疗腰腿痛、风湿、陈旧性伤口痛、痛经等。 2.苏木、香附、桃仁各适量,黄酒少许,炒热后热熨脐下疼痛处。治疗腹痛。 3.干姜、桂枝、川乌、生附子、乳香、没药、姜黄、川芎、赤芍、海桐皮、金银花藤适量,打碎炒热...
-
中医疗法保健养生误区
9月1日凌晨,歌手齐秦在家中接受某健身服务中心的保健师拔罐理疗时,由于保健师操作不慎,意外将酒精洒在齐秦身上,结果引起大火,导致齐秦的背部、面部以及躯干等部位严重烧伤。此事件的发生为热衷于中医传统理疗的人士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拔罐、刮痧以及按摩等这些古老的中医理疗术如今已经成为现代人常用的保健方法,并且很多人都从中获益良多。不过,须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操作过程中倘若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或者忽视了各自的注意事项而盲目地进行,那么非但不能祛病健身,反而还有害健康。那么,我们在选择上述中医疗法保健养生时究竟该注意哪些误区呢...
-
艾灸疗法 艾绒硫磺灸疗法
艾绒硫磺灸疗法 本法是用精制的10克艾绒配2克硫磺粉装入瓶内备用,用时将其捏成玉米粒大小,点燃后直接灸在病者的穴位上。 此法常用于治疗胃痛、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炎等。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壮医常用的医疗技法之一。分艾柱灸和艾卷灸两种。艾柱灸是将艾绒制成大小不等的艾柱,使用时将艾柱直接放在皮肤上灸或隔药(姜、蒜、盐、蛤蟆皮等)灸。艾卷灸又称艾条灸,其法可分四种: (1)温和灸:将艾条点燃一端,靠穴位熏烤,至病人感觉温热舒适,就固定不动,灸至皮肤稍起红晕即可。一般灸10~20分钟不等。 (2) 回旋灸:将点燃...
-
高热 中医疗法
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医学认为,凡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入侵肌腠,正邪相争,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临床可分为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以外感高热为多见。内伤高热见于内伤杂病中,且较少见,故不在此论述。它是内科、儿科急症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病理过程。 病因病机 高热之病因以外感六淫之邪为主,其中以湿邪、风寒之邪、疫疠之气为多。邪气入侵人体,正邪相争是产生高热的根本原因。 风寒之邪:卒感寒邪,...
-
古代壮医 陶针疗法
陶针疗法是用陶瓷片敲击或磨制成针状的医疗用具,然后在病人体表的相应穴位按压,或刺割至皮下出血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陶针疗法是古代壮医传统的医疗技术之一,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适用范围:陶针疗法常用于治疗小儿夜啼、中风、中暑、小儿急慢惊风等病症。 操作方法:陶针疗法的操作方法较多,按刺激方式分,有点刺、排刺、行刺、环刺、丛刺、散刺、集中刺及扩散刺等;按刺激的强弱分,有重刺、轻刺、中刺、放血刺、挑疳剌等类别。凡天部疾病、热症、表症、阳证,用虚补实泻,重天(上)轻地 (下)的手法;对地部疾病、寒症、里症、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