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 第23页
-
清洗肝胆穴位操
要想预防脂肪肝、胆囊炎等肝胆疾病,就要经常帮助肝胆清除代谢废物,清洗肝胆。 1.用拇指指端用重力按揉阳陵泉穴(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每隔20 秒钟放松1次,反复按揉3-5分钟,直至局部出现明显酸胀感为止。 2.用拇指指腹放在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中指指腹放在该穴的背面,两指用重力捏按,每隔10秒钟放松1次,反复捏按,直至局部出现强烈酸胀且不可忍耐为止。 3.拇指指腹轻轻揉按肝俞穴 (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胆俞穴(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连续揉按3-5分钟...
-
治慢性胆囊炎方
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亦不明显。平时可能经常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病人则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及冷水浴后更为明显。 处方:砂仁、黄连、木香各10克,柴胡、枳实、白芥子、大黄各15 克,虎杖18免;金银花、白芍各20克,吴莱萸、甘遂、大戟各3克。水煎服, 日1剂10 天为1个疗程。 功效:理气活血,开瘀排石,治慢性胆囊炎,或伴胆石梗阻,右胁隐痛,或伴黄疸、纳差等,舌苔黄腻,脉弦数。 许多水果都对人们的健康有益,水果中大量的维生素和各种养分,可...
-
中药外用治疗胆囊炎
夏季气温很高,身体的水分会随着汗水、呼吸、皮肤蒸发大量流失,使得血液浓缩、黏稠,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也相应增加;而夏季老年人饮食常减少,使得胆汁分泌减少,胆囊收缩减弱或收缩不完全,不易排空胆汁,造成淤积。因此,夏季是胆囊炎、胆结石的高发季节。胆石以及慢性炎症的刺激,可使胆囊萎缩或囊壁纤维组织增生肥厚,终致囊腔缩小、功能完全丧失,严重影响消化功能,甚至演变成胆囊积脓诱发全身感染。因此,夏季要积极防治胆囊病变,除了注意足量饮水外 (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约7—8杯),还可采用中药的熨擦贴敷等...
-
治胆管结石行气血化湿
我国胆管结石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福建、江西和山东等省,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可占胆系结石的30%-40%。西医手术治疗费用昂贵,6个月后复发率高,给患者造成经济上的负担和精神上的极大痛苦。而采用中药组方治疗,疗效较好。 胆总管、肝内胆管结石多由气滞血瘀、湿浊壅滞所致,湿热易阻遏气机,气滞不能行血,使肝经血瘀,经络闭阻,日久胆汁运行不畅,瘀久形成结石;肝经气滞血瘀,经络不通,不能疏泄脾胃,日久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湿浊内生、壅滞而成结石。因此,治疗以行肝胆之气;活血化瘀、祛湿为主要手段。中药枳壳、香附、厚朴、佛手行气...
-
治胆囊息肉运动二法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多是因为胆汁分泌多,胆囊营养不足,当胆汁成分发生改变,胆囊过度浓缩胆汁的时候,胆囊就易出现炎症,也就是胆囊炎,久之胆囊壁局部增生,就形成息肉。治疗胆囊息肉,还是以消炎利胆为主,多运动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1.端坐在床沿上或椅子上,臀部着座1/3,两腿分开,双手按揉小腹,做深呼吸1 次,呼吸结束时,上身前俯,头部低于双膝,同时,双手紧按小腹;使横隔膜上升,将肺内余气尽量排出;双手放松,头,引颈前伸,缓缓做深吸气,并慢慢将上身抬起,恢复原坐姿;慢慢...
-
胆囊炎中医治疗验方
中医认为,胆囊炎多为肝胆郁热、疏泄失常所致。当以清利肝胆、疏肝行气、调理气机为治。中医治疗方如下: 组方:茵陈20克,虎杖15克,广木香15克,金钱草30克,蚤休10克,广郁金10克,蒲公英20克,紫花地丁10克,平地木15克,车前草15克,车前子15克(另包)。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三次,取汁,混匀,早、中、晚各服1次。 注:在服药结束后八个月内忌食动物脂肪、蛋类、辛辣、生冷等食物。 胆囊炎饮食以清淡少渣易消化为宜,忌食辣椒、洋葱、萝卜等刺激性强,含粗纤维的食物;忌少餐多量,应少量多餐,并多饮汤水,以...
-
胆囊炎的症状及中药外用治疗
胆囊炎症状、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近似;有时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发作,但当结石移动、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转。 1.取柴胡、黄芩、陈皮、木香、大腹皮、焦山楂各9克,砂仁3克,用水煎汤后饮服,再将药渣装人布袋内,摩擦胃脘和腹部,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主要用于两侧胁肋胀闷不舒,走窜不定,甚至连及胸肩背,且情绪激动时疼痛加剧,伴有食少纳呆,大便不爽。 2.取乌药、青皮、木香、干姜、茴香各10克,青盐250克,将药在锅内炒热,装入布袋里,将药袋放在...
-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验方
胆囊结石是一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30~50岁的人,女性多于男性,多为胆固醇结石。胆囊结石的症状颇不一致,常与胆石的大小、部位、有无梗阻和感染有关。20%~40%的患者可终生无症状。一般在进食后、特别是在进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不适、饱胀,并伴嗳气、呃逆、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 1.绿茶晒干研末,沸开水冲,趁热连茶叶一起饮下,每日晨起空腹和睡前各饮1次。 2.玉米须30克,蒲公英、茵陈蒿各15克,水煎服,每日1次。 3.葫芦叶15克,柿叶15克,山楂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
-
治泌尿系结石胆结石验方
治泌尿系结石验方 取油菜子50粒(炒熟研末),细糠皮500克,研极细末。将两者掺匀分作30份,略加红糖,用米泔水送服,每日2次,早晚服下。 治痔疮验方 取大黄150克,黄柏70克,加水煎取药液2000毫升,加入冰片15克,熏洗患处。第二次药液加热后,再兑入冰片15克熏洗。每日1剂。 本方可清热解毒、止血清痔,专治痔疮肿痛出血。 治胆结石验方二则 方一取玉米须30克,芦根40克,马蹄金20克,茵陈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可治肝胆管及胆总管泥沙样结石,胆道较小的结石。 方二取炒山楂...
-
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5验方
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多发生在右上腹或中上腹部,并向右肩胛下区放射。腹痛常发生于餐后,但亦可于饮食无关,疼痛常呈持续性。可伴有反射性恶心,少有呕吐及发热、黄疸等症状。可伴有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并于进油腻食物后加重。 方一:陈皮10克,佛手或拧檬(鲜品)、山楂、金钱草各15克。将其中的一种中药代茶饮,每日换一味。用法为:先将中药洗净,加入沸水中一杯或冷水煮服15分钟, 随时喝,随时加入开水。 方二:山楂250克,丹参500克,枸杞子250克,蜂蜜1000克,冰糖60克。先将前三味药浸泡2小时后煎成药液...
-
泌尿系感染伴高血压:用龙胆泻肝丸
案例47岁的王大姐患有高血压病,半个月前,她因工作过度劳累而致血压升高,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故到某医院中医科就诊。中医师诊断为肝阳上亢(高血压的一种证型)伴“尿淋”,开给她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口服。王大姐服用2天后症状基本缓解。 分析龙胆泻肝丸含龙胆草、山栀子、黄芩、柴胡、当归、生地、泽泻、车前子、木通、甘草,具有清肝胆湿热之功效,主治肝胆实火(如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目赤、口苦、胁痛、耳肿痛;以及湿热下注膀胱(如尿淋)引起的小腹急痛、小便混浊、生殖器瘙痒肿痛、妇女白带异常等症...
-
胆石症胆囊炎验方治疗
加味大柴胡汤药物组成:柴胡15克、大黄5-10克、枳实15克、黄芩15克、半夏15克、白芍20克、郁金15丸、姜黄15克、川楝15克、元胡15克、川芎15克、桃仁15克、甘草10克、生姜5片、大枣5枚,水煎2遍,取汁300-400毫升,分早晚2次空腹服。忌酒、油腻、辛辣食物。加减:若为胆结石或胆囊炎合并胆结石,则用上方加金钱萆20克、鸡内金20克、石苇50克、威灵仙50克、海金砂20克(包煎);若伴恶心、呕吐、纳呆加藿香15克、竹茹15克;若伴脾虚之证,如乏力、气短、纳呆、腹胀、便溏,去大黄,加党参20克、茯苓2...
-
胆结石验方偏方选
1.泥鳅鱼3条,芒硝9克。活泥鳅先用水洗去身上的黏液,剖腹,刮去内脏,再以冷开水洗净,每日晨起空腹煮服3条,到早、中、晚餐前每次用开水冲服芒硝3克,日服3次,忌油类及生冷食物。 2.威灵仙30克水煎服,每日2剂。或与金钱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硝石、矾石、鸡内金、山药等4味药按1:1:2:1的比例配制研末,每服6克,日3次。气虚加黄芪、党参,小便痛加滑石、白芍,便秘加大黄,恶心加代赭石。 4.白花蛇舌草125克,煎取汁加蜜糖200克,隔水蒸l小时,冷后服,15天1个疗程。 5.醋1000毫升,鸡蛋15个,...
-
胆石症、胆囊炎中药验方
胆囊炎、胆石症:即胆囊及胆管的炎症、结石。为急腹症之一。多因情志忧郁,饮食失节,过食油腻,或蛔虫上扰,致使肝胆气郁,湿热蕴结而成。证见右侧脘胁部隐痛,胀闷走窜,痛牵肩背,恶心呕吐;甚则恶寒发烧,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少赤,面目俱黄;或右上腹部有包块,或能触及,大小不一,触痛拒按。若热入营血,则有高热神昏、瘀斑衄血、舌绛苦燥;如邪热内陷可致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出现亡阴亡阳之危候。 处方与用法:白术 12克,生黄芪12克,陈皮6克,厚朴6克,桂枝5克,柴胡3克,麦冬6克, 白芍30 克,生姜10克.炙甘苹 20克,延...
-
民间单方 鸡胆外敷 治愈痔疮
采用民间单方验方鸡苦胆治疗痔疮 10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治疗100例,其中外痔58例,内痔ll 例,混合痔3l例。 二、治疗方法 取鸡苦胆4~8个,每晚睡前先将肛门洗净,然后用粗针将鸡苦胆扎眼,慢慢将胆汁涂于痔核上(内痔或混合痔要将胆液涂入肛门内1~2厘米处),每晚1次,外痔每晚用鸡苦胆1个,内痔或混合痔每晚用鸡苦胆2 个,一般治疗2~4次可愈。 三、治疗效果 本组100例经治疗,痊愈(痔核及便血、疼痛症状消失)87例,好转(症状改善,痔核缩小)13例。 四、典型病例 姜某,...
-
胆囊炎的各种治疗方法
胆囊炎 胆囊炎系感染、胆汁刺激、胰液向胆道反流,以及胆红蓑和类脂质代谢失调等所引起的胆囊炎性疾病。胆囊炎又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炎。急性胆囊炎的典型表现为急性发作的右上腹持续或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角放射,胆囊区压痛或反跳痛,肌紧张,发热,恶心呕吐,或有黄疸及血白细胞增高;而慢性胆囊炎表现为反复发作且轻重不一的腹胀,右上腹及上腹不适或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背,伴嗳气泛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油腻食物症状加剧。常用的临床有效偏方、验方如下。 [方一] 鲜嫩小麦秆100克(采取春天已灌浆,尚未成熟的小麦),白糖少许。麦秆加水煮半...
-
葡萄乌梅饮防治胆囊炎
鲜葡萄100克或葡萄干30克,乌梅7个,加水煎,代茶饮。用于胆囊炎急性发作时饮服,连葡萄及乌梅一起吃。若无发作及疼痛不适,可适当减少用量,乌梅3~5枚即可。日一剂,连服或间服均可。 药理研究表明:葡萄有某种维生素P的活性,其种子油有明显利胆作用。还因其含有0.5%~1.5%的果酸等有机酸,故能增加风味有助消化,国外有专门食用鲜葡萄以治疗胃痛的医院。 乌梅是由梅的干燥未成熟果实,以小火炕至干燥,再焖至色黑而成。性味酸、温。含丰富有机酸,如柠檬酸、苹果酸等。药理研究表明,乌梅能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泌...
-
陈洪干辨治中医“胁痛”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多属于中医“胁痛”范畴, 江苏淮宿名中医、江苏泗阳县中医院创立 者陈洪干先生业医60载,对慢性胆囊炎 的分型治疗,经验颇丰。现将其分型辨治 慢性胆囊炎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湿热内蕴型症见胁肋胀痛,连 及肩背部疼痛,胃脘饱胀,口中黏腻乏味, 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小便黄染甚至巩膜 黄染,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爽,舌红苔黄,脉 数。治以清利肝胆湿热,通腑泄浊法,用大 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白芍、半夏、枳 实、山栀子、大黄、藿香、砂仁、金钱草、元 胡。腹胀盛加大腹皮,巩膜黄加茵陈,湿热 既衰...
-
浅析胆囊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
常见胆囊炎虽有急性,慢性之别,但都是饮食和情志所致。或饮食不节,或情志不畅,肝胆气滞,湿热壅阻中焦,损伤脾胃,滋生湿热,热毒熏蒸肝胆,气滞血瘀,肝失疏泄,胆失通降,土壅木郁,或肾气不足,水不涵木。西医认为是胆汁被细菌感染,或返流入胆囊的胰液之化学刺激等而引起该病。慢性胆囊炎有部分患者是由于急性病期未能及时治愈,迁延日久而致,常伴有胆石症。 治则:疏肝利胆,泻火解毒,理气化瘀,开郁通络。 方药:柴胡15克,蒲公英150丸,鸡内金30克,大黄15克,杜仲20克,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温服。 加减:疼痛甚加玄胡15克,...
-
重庆名医治胆绞痛方
重庆名医治胆绞痛(肝郁胃热)方 处方:柴胡、枳实、元明粉、蒲公英各10克,黄芩12克,制半夏、陈皮各9克,白芍、郁金、金钱草各15克,大黄6克(后下)。 加减:腹痛剧烈者加金铃子、延胡索;出现黄疸加茵陈。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肝胃双解,泻热导滞。用于治疗胆绞痛,中医辨证属肝胃气火交郁型。多见急性胆囊炎,常在进食油腻饮食后或半夜发生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绞痛,并向右肩部放射。莫菲氏征阳性,伴有畏寒发热,恶心呕吐,重者寒战高热,腹胀,小便黄大便秘结,苔黄,脉数。 重庆名医治胆绞痛(肝胆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