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 第79页
- 
	
	黑龙江名医治慢性乙型肝炎方黑龙江名医治慢性乙型肝炎(脾虚湿困)方 处方:茵陈25克,金钱草15克,炒白术、鸡内金、苍术各12克,厚朴、陈皮、茯苓、麦芽、川楝子各 10克,藿香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燥湿健脾,调中和胃。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巾医辨证属脾虚湿困型。症见乏力倦怠,脘腹胀满,厌食油腻,食后恶心,气怯便溏,舌质淡,舌苔腻,脉弦或缓。 创方者:李光复 黑龙江名医治慢性乙型肝炎(肝郁气滞)方 处方:茯苓15克,当归、赤芍、白芍、柴胡、白术、薄荷、元胡、川楝子各10克,生姜、甘草... 
- 
	
	脂肪肝的治疗 疏肝理脾降脂化瘀苏礼,男,1946年生,陕西岐山人。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及研究工作40余年,擅长诊治慢性胃炎、胆囊炎、脂肪肝、肝硬化、糖尿病等。发表《中医治疗肝病的源流与发展》、《当代民间医药的发展与展望》等中医药论文200余篇,编著《千金方医方辞典》、《百病效验方》、《中医古今专科专病医案》、《中医医案学概论》等中医著作60余种。 组成柴胡10克,赤白芍各12克,佛手、姜半夏各10克,泽泻15克,生首乌15克,草决明15克,丹参15克,生山楂10克,荷叶12克,云芝10克,枸杞... 
- 
	
	扶正解毒散治乙肝方药组成:党参15克,苍白术各15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田基黄30克,豨莶草30克,黄芩10克,虎杖15克,板蓝根15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刺蒺藜12克,白芍12克,五味子15克,补骨脂15克,生甘草20克。上药研末,每服5克,每日3次,亦可装胶囊或制成水滴丸,3个月一疗程,一般需服3~4个疗程。 本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自拟,治疗乙肝多例,疗效确切。 乙肝目前尚无任何特效药物,西医一般予保肝、抗病毒、防肝纤维化的治疗措施,中医则立足于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平衡来达到扶植正气,以祛邪外出而达到治疗的... 
- 
	
	治疗乙肝 用啄木散每每获效乙型肝炎(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传染病,它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笔者根据中医理论,通过多年观察治疗实践,应用啄木散每每获效。 治疗方法:采用自拟啄木散口服,主要药物组成:三七200克,僵蚕200克,瓦楞子200克,板蓝根200克,鹿角霜200克,白芥子200克,绿矾50克,半夏200克,地鳖虫50克。精选以上地道中药材,共研细沫,每服5克,每天3次,淡白糖水冲服,服后大便发黑或绿色属正常,无需停药。禁用食醋。30天为一疗程,间隔10天,再继... 
- 
	
	脂肪肝 辨证选用中成药调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无过量饮酒史而肝实质细胞变性和肝细胞内脂肪蓄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因本病起病隐匿,病势较缓,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许多人疏于治疗。其实,辨证选用中成药调治,既简便廉价,又有可靠疗效。 肝郁脾虚胁肋胀痛或隐痛,心情低沉,易太息、嗳气,四肢乏力,或有腹胀、便溏。舌淡或胖,苔薄白或腻,脉弦细或沉细。治宜疏肝健脾,可选逍遥丸或香砂六君子丸,前者偏于疏肝,后者偏于健脾,均每次9克,日3次。 痰瘀互结胁肋胀痛或刺痛,体倦乏力,脘腹痞闷,胁下或有痞块。舌偏紫暗,苔白腻,脉细涩。治宜化... 
- 
	
	舒肝化於汤治肝病柴胡9克,茵陈20克,板蓝根15克,当归9克,丹参20克,莪术9克,党参9克,炒白术9克,黄芪20克,女贞子20克,五味子 15克,茯苓9克。水煎2次,混合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每日1剂;也可共碾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服3丸。此方具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清热祛邪,培补脾胃之功。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病毒肝炎,早期肝硬化、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 随证加减:有湿热征候或胆汁瘀阻现象的,方中茵陈可重用40~60克,以利于清利湿热,再加赤芍、栀子,祛瘀利胆;虚赢不足严重的,偏于阳虚酌加淫羊藿、仙茅、肉桂以温补肾阳,偏于... 
- 
	
	春季护肝食物:护肝方老话常说,春季养生护肝为先。肝脏对人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重要的解毒器官。如果平时忽略养肝,等肝脏出了问题再来养,未免晚了些。养护肝脏,饮食十分重要。说起护肝,您可能会想到少喝酒、少辛辣、少盐低脂、吃点羊肝等,下面我们再给您介绍点养肝食物,看看它们都有什么独特的护肝作用。 护肝方:虎杖根500克、北五味子250克、蜂蜜1000克,将虎杖、五味子洗净,用砂锅加水浸泡半小时,水量以浸没药物为度。中火煎沸后,改用小火煎半小时,取汁150毫升,再加水煎取汁150毫升,弃渣,将头、二煎汁及蜂蜜一起倒入大砂锅内,小火煎沸5分... 
- 
	
	慢性肝病患者饮食不良习惯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化性腹水、肝癌等病症。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饮食上要避免以下二种不良习惯: 进食时狼吞虎咽有些慢性肝病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吃饭时速度很快,往往一碗饭或一个馒头两三口便吃完了,这种进食习惯,会严重影响食物的消化,引起营养不良。因为吃得过快,咀嚼时间很短,不能把食物嚼碎,唾液也不能与食物混合均匀。由于咀嚼时间太短,胃接到的信号弱,胃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分泌的胃液不会多。同时,一些大块的食物囫囵吞枣地咽了下去,到了胃里又会加重胃的负担,时间一长,人就会得肠胃病。另外,由于吞咽太快,一些... 
- 
	
	田玉美教授治肝硬化腹水邓某,男,57岁。2011年6月16日初诊于笔者老师湖北中医药大学田玉美教授。腹水2年余。2年前下肢静脉曲张后,腹部出现腹水,检查为肝硬化腹水。现腹大如鼓、胀满,气喘不能平卧,周身皮肤黧黑,肌肤甲错,伴神疲乏力,小便不利,大便调。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数。证属水湿瘀热互结腹内,气机阻滞。治宜利水消肿,行气除湿;方用己椒苈黄丸合胃苓汤加减。处方:防己20g,椒目6g,葶苈子6g(另包),苍术10g,厚朴20g,青陈皮各10g,白术10g,泽泻30g,猪苓20g,草果仁10g,大腹皮15g,车前仁30g,白茅根3... 
- 
	
	肝硬化腹水 山东名医治方处方:玉米须、车前子(包)各30克,王不留行12克,白豆蔻、砂仁、蝉蜕各9克,黑牵牛子、白牵牛子各3克,郁李仁、大腹皮、冬瓜皮、炒莱菔子各15克。 用法:水煎2次共对为400~500毫升,早晚2次或早、中、晚3次温服。每服6天停1天,1个月为1疗程。 加减:齿衄、鼻衄者,加三七粉3克冲服;黄疸者,加茵陈15克,田基黄30克;小腹胀甚者,加沉香6克。 功效主治:行气利水。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中医辨证属气滞湿阻型。症见腹大胀急,叩之如鼓,两胁胀痛,嗳气或得矢气后稍舒,小便不利,烦躁易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或弦滑。 专... 
- 
	
	中医药治疗肝病有重要作用中医药治疗肝病有重要作用,在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抑制病毒、抗肝纤维化、调节免疫、抗肿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研究证实:五味子、垂盆草、白芍、黄芩、夏枯草、田基黄等有保肝降酶作用;茵陈、栀子、黄柏、大黄、郁金、虎杖、金钱草、赤芍等有利胆退黄作用;板蓝根、白花蛇舌草、蚤休、连翘、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半边莲等有抑制病毒作用;鳖甲、土鳖虫、三七、丹参、泽兰、白芍、当归、丹皮、桃仁、红花等有抗肝纤维化作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猪苓、山药、冬虫夏草、灵芝、树舌等有调节免疫作用;三棱、莪术、石见穿、龙葵、八月... 
- 
	
	辨证治慢性乙肝 方剂用法用量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乙 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肝细胞 变性、坏死、肝脏组织纤维 化,肝功能损害的一种消化 系统慢性传染病。慢性乙型 肝炎患者目前最常见的是抗 病毒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 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满意。 1.肝郁脾虚证治法: 疏肝解郁、健脾和中。方药: 逍遥散和四君子汤加减(柴 胡10克,枳壳10克,白术 20克,佛手10克,生麦芽 20克,神曲15克,白芍15 克,茯苓20克,党参15克, 黄芪15克,郁金10克,甘 草6克)。 2.肝胆湿热证治法:清 热利湿、解毒。方药:茵陈蒿 汤加减(陈茵10克,赤芍10... 
- 
	
	肝硬化伴呃逆2月余 病机与治则方王某,男,61岁,1985年7月27日初诊。 代诉:肝硬化伴呃逆2月余。患者以肝硬化出血,在某市级综合医院住院,出血止后,一直呃逆不停,西药无法控制。请某中医诊治,连续服中药20余剂也无法减轻,在此期间因呃逆而引起消化道出血2次。患者在病床上忽想起多年前找笔者治过病,遂请家属前来求治。 诊时:患者住院中,卧床不起,不能前来,病情由其老伴代述。患者1978年因肝硬化行脾切除术,此后经常消化道出血。最近1次出血后出现顽固性呃逆,晚上睡着不呃逆,但只能睡3个小时,醒来后,就不停呃逆,每分钟呃逆几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