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 第408页

小 第408页

  • 小儿盗汗吃什么药 木耳红枣汤

    小儿盗汗吃什么药 木耳红枣汤

      许多小儿经常在夜间睡着后出汗,醒来则汗止,这就是所谓的盗汗。笔者介绍一款木耳红枣汤治之,简便易行,无副作用,不妨一试。   取黑木耳、红枣各15克,冰糖适量,水煎取汁大半碗。每日一剂,分2~3次服用,一般患儿连服1~6天即可见效。(郭旭光)...

  • 小儿高热中医临床实践心得

    小儿高热中医临床实践心得

      小儿高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在小儿高热的治疗中,清热解毒,透邪化滞是祛除邪热的主要治法。可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小儿发热运用常规的清热解毒透邪之法不仅无效,甚至反而加重,且还会出现自汗、肢冷、脉微等正虚阳微证候。如不仔细辨别,往往会造成误诊而致不良后果。   《经》曰:阳胜则热,阴盛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可见发热与热证,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即发热不一定是热证,热证不一定都发热。此类患儿发热应属假热真寒之证,即本属寒证,外表反见热象。笔者在内江市卫生局和内江市中医学会整理编辑的《内江市名老中...

  • 小儿发热 中药扶阳振颓

    小儿发热 中药扶阳振颓

      小儿为纯阳之体,似乎难以出现三阴证候。但不少小儿发热时,或因素体虚弱,或因治疗不当,伤及正气,导致出现邪热陷入三阴见症,亦不少见。此时,切记不可一见发热即清热,加重病情,而应以麻附辛、真武汤、四逆汤之类附子剂扶阳振颓。   太阳、少阴、太阴合病,初起时虽见发热咳嗽,风团鲜红而痒等热象,然患者疲倦甚,脉沉无力,少阴阳衰之象已显,故急当温阳解表,而非见热清热。   三阳、三阴合病、并病发热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三阴病发热,尤其少阴病,疲倦欲寐状态非常突出,但临...

  • 小儿贫血 孩子秋补 儿童孤独症

    小儿贫血 孩子秋补 儿童孤独症

    孩子患有贫血,家长一般首先会想到补铁,但要注意的是,也有几种贫血是补铁后也解决不了的,需对症处理。 半岁以内的宝宝有一个生理性贫血阶段,属于正常现象,无需任何处理。半岁后血红蛋白一般会升至正常。 若孩子贫血的同时发现有黄疸、肝脾肿大、小便颜色较深甚至酱油色尿或血尿,则有可能是溶血性贫血。治疗方法需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例如使用激素治疗或免疫抑制剂、输血、免疫球蛋白等,补铁是没有效果的。 还有一种贫血称之为地中海贫血。轻度地中海贫血不会有任何症状,也不需要治疗。重度地中海贫血会出现脾...

  • 治久痢虚症 小儿腹泻方

    治久痢虚症 小儿腹泻方

    治久痢虚症方 黄鳝1条,洗净,用新瓦焙干,与红糖10克共同研为细末,和开水吞服。每日1次。主治:久痢虚症。 邓迪 治小儿腹泻方 柞树皮50克,无花果7枚,装入暖瓶中,加开水浸泡l小时后倒人容器中。当水热时,以蒸气熏小儿脚掌,待水温降至30℃左右,将脚泡于药液中,并以药液淋洗膝关节以下15分钟。每日2次,3天为l疗程。主治:小儿腹泻。 林国顾...

  • 小儿腹泻用双黄连粉针治疗

    小儿腹泻用双黄连粉针治疗

    小儿腹泻发病原因多样,一般为细菌或病毒进入肠道所致。由于病毒进入体内后导致强烈的生理生化反应,从而引起明显的失水,而丢失的水分带走大量的钾盐和钠盐,使细胞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正常的细胞功能不能表达,由此进一步加重症状。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要控制控制病情,使体内恢复正常的生理环境。然后通过药物治疗,间接改变体内的生理环境或通过靶位点直接抑制细菌,从而使细菌不能正常生长复制以及行使功能,达到改善病情的目的。 目前临床上多在基础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双黄连粉针。双黄连主要成分为连翘,金银,花黄芩,其有效成分为绿原酸,黄芩苷,...

  • 儿科名医徐小圃学术经验

    儿科名医徐小圃学术经验

      徐小圃(1887-1959),上海人,近代著名中医儿科大家。他出身中医世家,尽得其父杏圃公之传。崇尚仲景之学,融汇各家之长,熟谙北宋以来中医儿科典籍,汲取钱乙、陈文中、陈复正等各家精髓,借鉴温病学及诸家经验,汇通儿科寒温两大学派,并在临证中将之发展、完善。   儿科疾病以外感居多,徐小圃在应用麻黄、桂枝及诸寒凉药驱邪的同时,认识到正气的重要,故在临证时处处顾护阳气;阳气虚衰之象初现,即尽早应用附子等药以扶阳。笔者现简介其学术思想及诊治经验,以供后学参考。   驱邪不忘温阳扶正   徐小圃早年善于...

  • 治小儿癫痫偏方

    治小儿癫痫偏方

    小儿癫痫俗称“羊儿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病因复杂的、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综合症。由阵发的暂时性脑功能紊乱所致。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肌肉抽搐和意识障碍。主要因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大脑皮层受到高热或剧烈的精神刺激,产生过度兴奋所致。 治小儿癫痫偏方:蝉衣、僵蚕、全蝎、蜈蚣各等份。将上药烘干后研成粉末,每天服3次,每次1.5克。...

  • 小儿急性淋巴结炎内服外敷法

    小儿急性淋巴结炎内服外敷法

      内服法金银花12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浙贝母12克,元参、夏枯草各10克,牡蛎20克,瓜蒌10克,皂刺10克,柴胡6克,陈皮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4天。   外敷法乳香10克,没药12克,川芎15克,蟾酥2克,川黄连10克,冰片3克。将上药研末混匀用蜂蜜调成软膏,贴敷于病灶中心处,每3天换药1次,3次为1疗程。   熏洗法荆芥、防风各15克,紫花地丁、黄柏、蒲公英、大枫子各30克,红花、牡丹皮、泽兰各20克,大黄15克,甘草l0克。将以上药物共为粗末,用纱布包扎好,加水煎汤...

  • 治疗小儿盗汗单方

    治疗小儿盗汗单方

    方法:取黑木耳、红枣各15克,冰糖适量,水煎取汁大半碗,每日1剂,分2—3次服用。3天为1疗程。...

  • 痱子并非“小儿病”

    痱子并非“小儿病”

    在很多人眼中,痱子是一种“小儿病”,误认为只有孩子会生痱子,成年人基本不会“中招”。事实上,痱子的产生并没有集中的年龄段,如果成年人出汗较多或是被细菌感染,照样会像孩子一样“捂”出痱子。 按照医学的分类,常见的痱子有红痱、白痱、脓痱等。其中,红痱即为最常见的痱子类型。炎热的环境下,大量的汗液不容易蒸发。此时,如果再遇到潮湿或是细菌感染的情况,皮肤的表皮角质层便会被汗液浸渍,导管口发生堵塞,从而在表皮形成疱疹,即为红痱。红痱多出现在身体的褶皱部...

  • 治小儿腹泻 白药敷脐

    治小儿腹泻 白药敷脐

    取一瓶云南白药的三分之一量,用米醋或者白酒适量调成黏稠的膏状放在患儿的肚脐上,外用纱布或者无眼的膏药固定,每24小时换药一次,连用3天为一个疗程。 本方法应用比较灵活,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如果是急性炎症,可用庆大霉素注射液直接调膏,剂量随着患儿的年龄和体重增减;如果发热,可以加用复方安林巴比妥注射液或者柴胡注射液直接调膏,剂量随着患儿的年龄和体重增减;如果腹疼较重,加上654-2即山莨菪碱注射液调膏,同样是剂量随着患儿的年龄和体重增减。...

  • 五款偏方治小儿秋季腹泻

    五款偏方治小儿秋季腹泻

      验方1焦麦芽10克,焦谷芽10克,焦山楂10克,白糖30克。将前三味加水适量煎15分钟,取汁加糖即成,每日1剂,连服3~5天。   验方2枯矾、黄丹、五倍子、石榴皮各等份。研细混匀,每次取6克,用鲜姜、葱白适量捣如泥,入药粉调成膏状,敷于患儿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24小时换药1次。一般2~3次即愈。   验方3丁香2克,车前子10克,胡椒、肉桂、荜拨各3克。共研细末,每次取3克,用老陈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中,用伤湿止痛膏覆盖,每天换药1次。   验方4车前子30克,苍术15克,藿香15克,泽...

  • 传统的小儿保健穿戴

    传统的小儿保健穿戴

    小说《红楼梦》中有一节,说袭人给宝玉绣“白绫红里兜肚,上面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绿叶,无色鸳鸯。”袭人向宝钗谈到兜肚的功能,说:“如今天热睡觉都不留神,哄他(宝玉)带上了,就是夜里纵盖严些儿,也就罢了。”这里说的兜肚,是一种贴身护肚的小衣服。过去一年四季大人孩子都穿,晚上睡觉不兴裸睡,自然也穿。 老辈人很有些科学养生的法子,除了兜肚,一些地方还流行着幼儿带眼帽子和带脚裤子的习俗。 先说兜肚,兜肚的作用是护住肚腹。小腹有一个很重要地方是肚脐,俗称肚脐眼,中医称之为...

  • 小儿发烧怎么办?

    小儿发烧怎么办?

    发烧是小儿最为常见的症状,也是父母最为担心的事情,很多家长害怕打针吃药会给宝宝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很多时候都优先考虑在家处理。于是,网上五花八门的退烧偏方就有了市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华提醒,发烧不是说在家处理不行,只是方法一定要科学得当。否则,可能烧没退下去,还弄巧成拙就不好了。 偏方1:藿香正气水敷肚脐 网上流传着“藿香正气水抹肚脐退热”的帖子,称发烧的儿童不用吃药、打针,仅用藿香正气水敷肚脐即可退烧。帖子还举例说:“朋友的孩子昨天晚上高烧...

  • 治疗小儿尿床 中医打头阵

    治疗小儿尿床 中医打头阵

    针对家长们关心的小儿尿床问题,笔者采访了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儿科的姚献花主任医师。姚大夫说,小儿尿床,医学上叫遗尿,一般指孩子5岁后仍不自主地排尿而尿湿了裤子或床铺。 家长们别小看了尿床,如果孩子5岁以后尿床还经常发生可能是生殖系统隐患的初期表现,迁延不治,孩子将来长大了,也许会出现男子少精、早泄、阳痿,女子月经不调、白带清稀等生殖系统疾病;小儿尿床跟神经系统发育也有关,这类孩子大多晚上睡眠昏沉、多梦咬牙、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对于小儿尿床,大人的反应非常重要,如果反应过度,用羞辱愤怒指责的等方式表达出来,...

  • 主治小儿多动症 恬静散

    主治小儿多动症 恬静散

    孙浩,男,1928年生,江苏仪征人。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征市“臣”字门中医儿科第五代继承人。 孙浩早年跟随其父孙谨臣学医,尽得薪传,后又跟随当代中医儿科泰斗江育仁教授左右,将其“运脾法”充分运用于临床。临证擅治内儿科杂症,尤专脾胃系和肺系疾病的诊疗,特别擅长使用中医多种治法治疗小儿...

  • 治小儿多动症 腮腺炎方

    治小儿多动症 腮腺炎方

    治小儿多动症方 处方: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生地、茯苓、钩藤、石菖蒲各lO克,远志4 克,琥珀(研粉分3次吞服)1.5克。若心烦欠眠者,加龟版、百合、熟地各10克;若形寒肢冷者,加黄芪10克,鹿角1 克;若胸闷食少者,加法半夏、炒山楂各 10克;若人便秘结者,加火麻仁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半个月为1 个疗程。 主治.小儿多动症,特征是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不稳、冲动任性等。据报道,经本方治疗儿童多动症患者6l 例,用药1—3个疗程,其中治愈者58 例;好转者2例;无效者l例。 梁贤琳...

  • 小儿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中医辨证施治

    小儿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中医辨证施治

    幼儿急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哺乳的婴儿,临床以先有发热,热退后皮肤即出现玫瑰红色小丘疹为特点,形状与麻疹相似,因此又称“假麻”。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二季较多,主要由飞沫播散传播。本病预后良好,并发症很少,患病后可获免疫。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感风热时邪所致,当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为治,介绍几则中医治疗方。中医辨证施治主要分为以下几型: 发热期: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胃纳较差,小便短黄,常伴呕吐,腹痛,泄泻,咽部红肿,目赤,但精神...

  • 治小儿腹泻点刺穴位

    治小儿腹泻点刺穴位

      笔者曾在《新中医》1991年第3期阅读到由河北保定市第二医院李玉环、毛正民、李胜芝等撰写的“穴位点刺治疗小儿腹泻”一文,深受启发,验之临床多年,每每获效。现将此法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取穴:止泻三穴。止泻一穴在大拇指桡侧第一、二指骨弯指横纹头处。止泻二、三穴分别在食指第一、二和二、三指骨弯指横纹头处。针时屈指或伸直取穴均可。   治法:伤食泻或单纯性消化不良,针双手一、二穴点刺出血,为泻法,隔天1次;脾虚兼消化不良腹泻,针双手一、二穴点刺出血为泻法,三穴点刺不出血,为补法...

  • 小孩怎样喝中药

    小孩怎样喝中药

    喝中药对于每个人来说,应该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一碗黝黑黝黑的汤药里掺杂着各种味道,酸懵苦涩,每次都得你捏着鼻子眼一闭才敢喝进去,将身体所遭受的烦恼都托付给这一碗药了。小孩子的话更是嫌药苦,怎么也灌不进去,愁煞了家长无数。 经常见有家长见小儿喝药不成,仗着力气大,架住小孩子,再来一个大人往小孩嘴巴里硬灌,结果很有可能是药也吐了,碗也打翻了。小编儿时也是惧怕喝药,常常喝一小口,再趁大人不注意,偷偷从下水道倒掉。那面对小孩喝药难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我们先来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的,其实,古时候没有西药可...

  • 小儿不明原因发热理法方药

    小儿不明原因发热理法方药

    小儿不明原因发热 患儿,男,8 岁,2014 年4 月16 日初诊。主诉: 反复发热1 年余。现病史: 患儿自2013 年入冬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体温38 ~ 39℃,最高可达39. 8℃,服西药退热药( 希克劳、泰诺灵、美林) 30min 后降至正常,6 ~ 8 h 后再度上升至38 ~39℃,约2 天后体温逐渐正常。发作频率由两月1次发展至两周1 次或每周1 次不等,发热前颈部不适。2014 年4 月3 ~ 5 日、13 ~ 14 日发病两次,发热时伴有头晕、汗出、恶寒、大便干燥、扁桃体红肿。实验室检查...

  • 小儿疳积药膳调理

    小儿疳积药膳调理

    鸡内金散:鸡内金焙干研粉,每次2-3 克,温开水送服,每㈠ 2-3次。本方能消疳化枞,健脾止泻,治小儿疳积、遗尿均有良效。 内金煮黄鳝:黄鳝肉100~150克,鸡内金10克,加水共煮,调味食用。每日1 次,连服3—5天。此方适用于小儿疳症虚损,体质虚弱。 山药扁豆粥:鲜山药、粳米各30克,白扁豆15丸。先将粳米、扁豆加水适量煮粥,煮沸后入山药片,再煮即成。每日分2次服,连服3~5天。此方重在健脾消湿,脾健则湿化,湿化则泻止。 消食散:谷芽、1山楂、槟榔、枳壳各等分,共研为细末。每次服l-2克,每日...

  • 正确处理小儿感冒发烧

    正确处理小儿感冒发烧

    一见孩子发烧,刘女士就慌了手脚,害怕发烧时间长了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第一天退烧贴、退烧药一起上,第二天又加上打针和滴鼻;张女士的宝宝也被感冒击中,但她却认为小儿感冒没啥了不起,不算啥大病,因此也没有及时就医,而是私自给孩子用药,由于用药不当病情拖延半个多月,反复发作不见好转。看来如何正确处理小儿感冒发烧还是各位家长的必修课。 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产生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烧,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如果盲目退烧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病情...

  • 小儿腹泻贴 丁萸散敷脐

    小儿腹泻贴 丁萸散敷脐

      小儿腹泻贴 组成和用法   公丁香、吴茱萸、厚朴、枳壳、羌活各等分,入小型粉碎机碾成极细粉末,每用2~3克填入脐中,外用活血止痛膏贴住,勿让药末外漏。每日换药1次,至痊愈为度。   方解   腹泻 泄泻的发生,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故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为主,佐以利湿。方中公丁香温中暖胃,吴茱萸温肾散寒,枳壳宽中理气,厚朴温中除满,尤妙在羌活一味,升太阳经督脉经阳气,兼能祛风胜湿。祛风能胜湿,湿化泻可止。再则小儿诸般泄泻,每夹表证,方中用羌活以升阳益气解表。   病案举例   王某,女,出生15天,经常腹泻,便泻稀...

  • 小儿久咳癫痫饮食

    小儿久咳癫痫饮食

    孩子一到冬季,就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经治疗后炎症消除了,但咳嗽却总不消失,这让家长很头痛。此时,家长应看看孩子的饮食情况,注意以下禁忌: 一忌寒凉食物咳嗽时不宜吃冷饮或冷冻饮料。因过多进食寒凉食物,会伤及脾胃,造成脾的功能下降,聚湿生痰,加重咳嗽。 二忌肥甘厚味食物多吃肥甘厚味可产生内热,加重咳嗽,且痰多黏稠,不易咳出。油炸食物也不要多吃。 三忌鱼、虾、蟹咳嗽需忌“发物”,不宜吃鱼、虾、蟹,这类食物易引起蛋白质过敏,加重咳嗽,甚至诱发哮喘发作。 四忌甜酸食物酸...

  • 小儿腹泻简易中医疗法

    小儿腹泻简易中医疗法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如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属中医“泄泻”范畴。6个月至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小儿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因病机   感受外邪   小儿腹泻的发生与气候有密切关系,风、寒、湿、暑、热之邪皆能引起腹泻,而尤以湿邪引起的为多,脾恶湿喜燥,湿困脾阳,使运化不健,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而致腹泻。   内伤乳食  ...

  • “行知堂”推“小儿健康中医托付”方案

    “行知堂”推“小儿健康中医托付”方案

    近日,有中医医疗机构针对孩子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作出了新的尝试:在减轻家长带孩子看病负担方面提出了一项名为“小儿健康 中医托付”的全新解决方案。 “小儿健康 中医托付”方案是北京行知堂中医诊所推出的一项针对0~12岁儿童常见病的中医诊疗服务。该诊所董事、总经理姚遥表示,“小儿健康 中医托付”方案可有效降低普通家庭就医难度,让家长不必考虑反复就医的费用问题;同时,也方便家长与医生及时沟通并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更方便医生对孩子进行追踪调理...

  • 小儿腹泻敷脐治疗方

    小儿腹泻敷脐治疗方

      1.取肉桂、广木香、吴茱萸各5克,丁香、地榆各4克。将上药共研成细粉,用老陈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48小时换药一次,连用3次。   2.取胡椒10粒,五味子15克。共研细末,用藿香水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一次,连敷3~5天。   3.取五倍子两份(炒黄),干姜两份,吴茱萸一份,丁香一份。将上药研细,混合均匀,每次取6~9克,用75%酒精或白酒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然后覆盖纱布块,其周围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连用3天。   4.取吴茱萸6克,苍术10...

  • 治小儿急性腹泻敷脐疗法

    治小儿急性腹泻敷脐疗法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中药颗粒剂敷脐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取免煎中药颗粒苍术、黄连、苦参、石榴皮、葛根、炮姜、焦山楂各1 包,上药和匀装入小纱布袋中贴敷在脐部(神阙穴),每次贴敷20小时,每天换药1次,3天为1个疗程。颗粒剂吸湿性强,能自行潮解,外敷时无须加赋形剂。 河南许昌 文 华 点评:方中苍术味厚气雄,运脾化湿为君:黄连、苦参性寒味苦,寒能清热,苦能燥湿,为臣;炮姜一则用于温阳止泻,再则因其辛热,热能佐制黄连、苦参之寒,辛能助他药透皮吸收,为佐使之品。石榴皮涩肠止泻,葛根...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