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第410页
-
采用针灸等手段 治疗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即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期,以快速、不自主、突发、重复、非节律性、刻板、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或(和)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 该疾病以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表现为眨眼、挤眉、呲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摇头、转动躯体、甩动手臂等运动性抽动,也可表现为类似咳嗽声、清嗓声等发声性抽动,一般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
-
治小儿发烧用中药外洗疗效显著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 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 调,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亦为小儿临 床常见病证。西医多采用对乙酰氨基酚 类、解热镇痛药,虽可取到短期的退热效 果,但副作用多。中药外洗治小儿外感发 热3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简介如下。 用本方治疗儿童外感高热320例。 年龄1个月一8岁;其中咽喉炎82例, 急性扁桃体炎64例,感冒160例,急性 支气管炎14例。 治疗方法:青蒿、白薇各100克,地 骨皮50克,薄荷20克。先将洗澡用水烧 开,加入以上中...
-
小儿惊厥的原因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
小儿惊厥 【病因与症状】 惊厥又称抽风,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紧急症状,各年龄小儿均可发生,尤以6岁以下儿童多见,特别多见于婴幼儿。多由高热、脑膜炎、脑炎、癫痫、中毒等所致。惊厥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过长,可引起脑缺氧性损害、脑肿,甚至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本病初发的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同时有全身的或局限于某一肢体的抽动,还多伴有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也可伴有吐白沫和大小便失禁。而新生儿期可表现为轻微的全身性或局限性抽搐,如凝视、面肌抽搐,呼吸不规则等。中医学认为惊厥是惊风发作时的证候。 引起小儿惊厥的原因很多。比较常...
-
健脾消积 郭雄伟治疗小儿磨牙方
名医治小儿磨牙(心脾积热)方 处方:黄连3克,生地10克,灯心草6克,生石膏(先煎)15克,山栀子、茯苓、茵陈、防风、连翘各5 克,甘草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心泻脾。用于治疗小儿磨牙,中医辨证属心脾积热型。症见夜间磨牙反复发作,磨牙声音响亮,面赤,唇红,烦躁,或多啼,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指纹青紫。 创方者:郭雄伟 名医治小儿磨牙(脾虚夹积)方 处方:党参12克,白术、茯苓、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白豆蔻各8克,陈皮6克,黄连3克,甘草5 克...
-
小儿腹泻辨别泄泻的寒热虚实
小儿腹泻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究其原因,多为外感风寒、湿热,内伤饮食,加上脾胃虚弱,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化,清浊混杂,而引起泻下。对待小儿腹泻,应根据患儿临床症状的轻重,泻下粪便的性质,舌苔等,来辨别泄泻的寒热虚实,辨证论治。 伤食泄泻 患儿喂养不当伤食后停滞不化,腐浊之物壅积胃肠,致使脘腹胀满疼痛,哭闹不安,厌食,泻前腹痛,泻后痛减,粪便酸臭,舌苔厚腻或微黄垢,指纹多见紫滞,脉象滑而实。证属脾胃受损,难以腐熟水谷而致泄泻。治宜消积和胃,清利湿热,方用保和丸加减,药用焦山楂、炒神曲、清...
-
敷脐疗法“脐疗”治小儿疾病
敷脐疗法又称“脐疗”,是将药物放在脐中(神阙穴),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脐疗方法简便,无痛苦,特别适合小儿。 腹泻:取白胡椒2克,木香、丁香各1.5克,研成细末备用。先将患儿的神阙穴、长强穴(在尾骨尖下0.5寸处,相当于尾骨尖与肛门的中点)清洗干净,然后分别将以上粉末1克置于穴位上,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每天换药1次,3天为1个疗程。 便秘:取生大黄、厚朴各5克,烘干后研成细,末,用适量的白酒将其调成糊状,敷在患儿的肚脐上,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
-
小儿推拿 古已有之 重在手法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家提倡通过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让中医在基层遍地开花,造福民众。而小儿推拿就具备了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简、便、效、廉,笔者觉得应作为中医适宜技术的一个项目大力推广。 小儿推拿,古已有之,可此方式在北方较流行,南方比较少见,其实很多患有腹泻、发热或者腹泻、便秘等常见病的小朋友,采用小儿推拿再结合食疗的话,往往效果很好。很多病例都可达到推拿一次效,二次愈的奇效。而且小儿服药较难配合,治疗小儿疾病,推拿就更...
-
简、便、廉的绿色疗法治小儿病
夏天因为天气热,许多孩子吃多了冷饮,或者在空调房间待久了,容易出现一些小毛病,此时可采用简、便、廉的绿色疗法,孩子容易接受,父母也省心。 一、夏季腹泻 中医认为,夏季人体阳气外出,脾胃内阳气相对不足,导致消化功能差,孩子容易拉肚子。可以给孩子适当吃一些杨梅。杨梅具有生津止渴、消暑开胃、收敛止泻的作用。另外,马齿苋也有清湿热、止痢的作用。夏天给孩子吃点马齿苋也不错,鲜的30~50克煮汤或炒菜就可。 二、夏季上火 孩子有上火的症状,可以用马齿苋、西瓜皮一起煮水(加点冰糖)给孩子喝。如果发现孩子的舌尖发红...
-
董氏金粟丹防治小儿高热惊厥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 指临床表现 为体温 >38. 4 ℃以上时突然出现的意识丧失、 两眼上 翻, 重者全身抽搐等惊厥状态。本病在国际上被定义 为伴随发热性疾患出现的惊厥, 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或急性电解质紊乱 [1 ] 。本病发病率国外报道为 5% [2 ] , 国内为 4% [3 ] , 且复发率高, 反复发作有可能造 成一定程度的脑损害和认知功能障碍, 故防治该病是 相当重要的。就发病年龄来讲, 1 ~4 岁最多, 7 岁以上 逐渐减少, 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此多由于小儿体质 脆弱, 不胜高热。...
-
小儿腹泻辨治浅述
小儿腹泻,属现代医学之消化不良、肠炎及肠道外感染引起的腹泻。此病四李皆有,但以夏秋季节为多,尤多见于两岁以下之婴幼儿,且年龄愈小,病情变化愈多。其特点是大便次数增多,其便似蛋花水样,或大便稀薄并挟有食物残渣。迁延日久,可致营养不良而成疳病。 导致小儿腹泻的原因,或为外感时邪,或为内伤饮食、乳汁或为脾胃虚弱。导致脾胃运化无力,不能腐熟水谷,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水反为湿,谷反为滞,遂成腹泻。 患儿有伤食或饮食不节史,大便次数多且稀薄,挟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或奶块,有酸臭味,重者更见腹胀腹痛,嗳气吞酸,纳少,精神不振,苔...
-
小儿腹泻 足浴巧治
小儿腹泻又称小儿肠炎,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恶心或呕吐,多见于夏秋季节。中医认为,本病病机多为脾胃亏虚、邪毒侵袭,治当健脾养胃、清热解毒。临床观察发现,采用足浴疗法治疗小儿腹泻有明显效果。 1.橘叶姜芽汤:鲜橘叶、生姜、炒谷芽、炒麦芽、焦山楂、诃子各30克。将上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温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每日一剂,连续2-3天。可消食化积,和中止泻。适用于小儿腹痛腹胀,泻前哭闹,泻后腹痛减轻,大便臭秽,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厚腻或...
-
小儿腹泻的中医治疗
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根据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和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易于作出临床诊断。必须判定有无脱水(程度和性质)、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注意寻找病因,肠道内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比较困难,从临床诊断和治疗需要考虑,可先根据大便常规有无白细胞将腹泻分为两组: 1.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者为侵袭性以外的病因(如病毒、非侵袭性细菌、寄生虫等肠道内、外感染或喂养不当)引起的腹泻,多为水泻,有时伴脱水症状,应与下列疾病鉴别。①生理性腹...
-
小儿体质的中医分型与饮食调护
正常小儿气旺血盛,生机蓬勃,生长发育良好,阴阳协调。但不少小儿由先天和后天的多种因素的影响,阴阳偏盛偏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病征。按中医辨证,常有以下四型。现对各型的特征及其饮食调护规则,作简要介绍。 一、脾胃虚弱型此类孩子常有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差,常易呕吐腹泻、腹胀、腹痛或便秘,体瘦乏力,面色少华。其调护原则为健脾养胃,益气助运。应多给能促进食欲和消化功能的食疗药膳,以帮助其提高食欲,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营养状态。 山药茯苓粥:山药(鲜品)60克,茯苓粉15克,粳米50克。山药切碎加入粳米中煮粥待熟,加人茯苓粉和...
-
小儿疳积的中医治疗
小儿出现面黄肌瘦、困倦懒言、食少 纳呆、挑食、食后脘腹胀满、四肢无力、少. 气自汗、大便时干时稀等症状,中医称之 为脾疳,俗称“疳积”。 小儿脾疳治宜健脾和胃、消疳化积。 可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麦芽、神曲、 山药、扁豆、莱菔子、薏苡仁、鸡内金各5 克,生姜2片,大枣5枚,砂仁、木香、甘 草各2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服。 也可采用下列食疗法: 方一:大枣8枚,山药10克,大麦 20克,加红糖适量,共煮稀粥食用,每日 1剂。 方二:莲子10克(去皮去芯),薏苡 仁、大米各20克...
-
炒米粥苹果汤治小儿腹泻
我生孩子时怀胎未足月,可能是先天脾胃功能较弱的缘故,孩子从出生开始就经常拉肚子,每天拉好几次。大人用的止泻药不敢随便给孩子吃,常用的妈咪爱、乳酸菌等也不见效,总是反反复复。 腹泻除影响婴幼儿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外,还消耗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如长期慢性腹泻就会造成营养不良,使患儿身体瘦弱,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全家人都因此而焦虑不安。在跟一位亲戚通电话时偶然讲起这个情况,她就给我传授了两个民间小偏方,我用过之后,还挺灵。 一是苹果汤。把新鲜的苹果切成丁,放入小锅内,加少量沸水,用文火煮六七分钟,...
-
治小儿腹泻 小儿口腔溃疡方
治小儿腹泻经验 经验方:干姜、吴茱萸各10克,苍术、小茴香各5克。 用法:上药混匀,共研成粉,每次取1~2克放入患儿脐中,并以伤湿止痛膏封贴,每日换药1 次。 疗效:本方治小儿腹泻86例,治愈65例,好转17例,无效4例。 治小儿口腔溃疡经验 经验方:吴茱萸24克,制胆星6克,大黄12 克。 用法:将上药混匀,共研成粉,将药粉与陈醋适量调成糊状,待患儿晚上熟睡后涂敷于两足心的涌泉穴上,外加纱布包扎,12小时后去除,连用 2次。 疗效:本方治小儿口腔溃疡(口疮)患者260 例,治愈202例,好转58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