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 第304页
-
小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儿厌食中医治疗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二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小儿脾胃问题也日益受到大众的关注。其中,小儿厌食症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主要以小儿较长时间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为主,且经常伴有大便不调、精神萎靡、腹痛等症状。小儿一旦出现厌食症状,就会导致免疫力低下、生长发育弛缓等诸多情况,让家长们忧心忡忡,手足无措。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有鹏教授说:小儿脏腑娇嫩,脾胃常虚弱,小儿厌食症的原因与饮食习惯脱不了干系,许多家长往往对...
-
小儿手足口病服用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治与预防 小儿手足口病为临床多发急性传染性疾病, 多发于3岁以下儿童。临床主要以手、足、口腔和臀部发生水疱疹为主要特征。病原体主要为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为最常见的病毒。无论感染何种病毒, 多数患儿均可自愈, 但部分患儿会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继而出现无菌性脑膜炎及肺水肿, 有病情发展快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现主要分析其预防及诊治方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西省儿童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
-
治鹅口疮经验 小儿鹅口疮方
治鹅口疮经验 方法:取吴茱萸、白扁豆各15克,大黄8克。共研成粉,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2 克,醋调为糊状,外敷双侧涌泉穴,每晚1次。 主治:鹅口疮,中医辨证为实热型,症见口腔黏膜附着点状或斑片状白色乳凝块样物,伴发热,大便于,小便短赤,舌质红,苔厚黄,脉数。 治小儿鹅口疮方 鹅口疮多以小儿口腔红肿、糜烂、白斑、自觉疼痛为特点,乳儿可拒吸吮。 煅珍珠1.5克,冰片、硼砂各5克,青黛6克,牛黄、麝香各1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次取少许涂于患处,每日4-5次,本方清热解毒,疗效颇佳,一般用药5-7日可愈。...
-
小儿厌食 纳差乏力 中药5剂可愈
验方1 山楂10克,神曲8克,干鱼鳅串全草10克,鸡矢藤5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本方适用于小儿纳差、厌食、形体饥瘦,一般运用5天可见明显疗效。根据病情、病程,可用5~10天。 验方2 谷芽6克,麦芽8克,山药8克,干蒲公英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本方适用于小儿因食入肥甘油腻食物过多导致的厌食、纳差、乏力等,一般3~5剂则可愈。 验方3 百部10克,干苦楝皮5克,黄柏皮5克,木香3克,陈皮3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本方适用于儿童因蛔虫引起的厌食、饥瘦、面色无华等。一般在配合服用一次阿苯达唑片...
-
小儿厌食中药贴脐
临床采用自制中药贴脐治疗小儿厌 食症,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取党参、苍术、砂仁、甘松、藿香各等 份。共研细粉,装瓶备用。每晚睡前先将 患者脐部用温水洗净擦干,然后取药粉 10克,用适量陈醋调匀,稍等片刻,待呈 褐色膏状时,塞人脐部,用胶布固定,次 晨取下,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二、体会 中医学认为,小儿厌 食症治疗以调理脾胃为原 则。针对小儿厌食症的病位主在脾胃,属 中焦之病,故可以敷脐疗之,即取神阙 穴。而中脘穴是胃肠各腑经气之所聚,治 疗脾胃疾病,当取此穴。且神阙穴、中脘 穴...
-
小儿积滞 老中医张致安之消食化气方
鱼鳅串系菊科植物马兰之全草,辛温微苦,有消积化食,利湿清热,利尿解毒,止咳之良效,为贵州民间治疗积滞、泻利、黄疸、水肿、淋浊、咳嗽之常用药。 小儿积滞,多乳食内积,脾胃受伤所致,常用贵州老中医张致安之消食化气方,补益脾胃,消食化积,临床多效,方药简洁可从。 处方:隔山消(就是白首乌)、鱼鳅串各9g。 用淘米水煎,每日1剂分3服,服后忌滞物、鱼肉半日。隔山消,味苦微辛,健脾消食,单用即可治胃痛饱胀、消化不良、痢疾等,二药合用,疗效有所提高。本品也为泻痢良药,治疗急性菌痢、肠炎,余常用本品与仙鹤草...
-
小儿厌食症 壮医药治疗方法
国医大师黄瑾明系广西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黄瑾明享誉一方,被人们熟知的是领军壮医药发展,熟练运用壮药、壮医针灸,以及壮医药线点灸等各种壮医特色疗法治疗疑难杂病。黄瑾明临床经验丰富。现将黄瑾明用中医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几点临床经验加以总结,以飨读者。 治疗原则 八字治则:调气、解毒、补虚、祛瘀。调气:主要通过针刺、药线点灸、刺血放血、拔罐等方法调节、激发和通畅人体之气。解毒:主要通过药物外用,如熏洗、敷贴,或药物内服等,使毒邪在体内化解,或从三道二路清除。补虚:擅用外治法,如壮医针刺补法和壮医...
-
疳证,小儿疳证,名医谭礼初治疗疳证验案
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小儿慢性病,严重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病因为脾胃失调。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诸疳》曰:“疳皆脾胃病,亡津液所作也。”治疗上开扶脾养胃法先河。 其后,李东垣倡健脾之法,药偏甘温而多刚燥;叶天士立养胃阴之法,药偏甘寒而柔润。笔者临床运用这些方法时发现,温燥之品徒增温燥,易助风热,柔润之流恰碍脾运,增加湿阻。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跳出脾胃的桎梏,转换思路治疳证,克服甘温、甘寒药物流弊。翻阅许多书籍,...
-
小儿厌食 拟滋脾生津益胃之法
脾胃阴虚.濡润不利证见口干喜 饮,不欲进食,形体消瘦,皮肤干燥,手足 心热,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脉细数。病机 为小儿偏食辛燥零食,或长期喂养高蛋 白、高热量高营养食品,化热为燥,灼伤 脾胃阴液,导致脾胃阴虚,胃失濡运,胃 不纳降而成。治宜滋脾和胃,养阴生津。 方用增液益脾汤:太子参10克,山药12 克,玉竹、山楂8克,石斛、乌梅、白芍、粳 米各6克,麦冬5克,甘草3克。方中太 子参、山药益气健脾;石斛、玉竹、麦冬养 胃生津;乌梅、山楂、白芍、甘草酸甘化 阴,滋而不腻,有助生津养胃之效,配粳米 顾护胃气,全方共奏益...
-
张锡君治小儿厌食经验
张锡君认为,小儿厌食症多由两个原因引起,一是乳食积滞,损伤脾胃;二是脾胃虚弱、乳食停滞。常以开胃进食汤(藿香、佩兰、厚朴、陈皮、甘草、鱼秋串、鱼腥草、炒三仙)为基础方加减应用,配合中成药,多获良效。 1.乳食积滞者治以开胃进食汤加莱菔子。伴腹痛、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呕吐厉害者加白蔻、苏梗。中成药可选消食冲剂、一厘金、小儿化食丸、大山楂丸等配合服用。 2.体质不佳、脾胃虚弱者用开胃进食汤去厚朴、陈皮、炒三仙,加党参、白术、茯苓。畏寒怕冷加制附片、干姜;乏力加黄芪。可配胚宝片、党参马蹄冲剂、参芪王浆等同服。 3.外邪犯胃...
-
治疗小儿厌食偏方 按摩疗法
小儿厌食,多因饮食不节,饥饱失调,损伤脾胃,导致食欲减退或不思饮食;或食之无味,甚则拒食。日久则致饮食停滞,脘腹胀满;或伴面色少华,形体消瘦;或吐泻,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下面介绍几种按摩法以改善、解除小儿厌食。 方法一 取穴:天枢穴(双)、四缝穴(双)、脾俞穴(双)、足三里穴(双)。 天枢穴在腹中部,平脐旁开2寸。四缝穴位于两手2~5指的掌面,近端指间关节横纹之中点处,每侧四穴。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处。 手法:术者以双拇...
-
冬季防治小儿厌食 小儿哮喘
厌食症是指较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严重者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造成小儿“面黄肌瘦、个子矮小”,是当今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 造成厌食症的病因很多,包括全身性疾病影响,如许多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都可影响消化道;药物影响,如几乎所有抗生素长期使用均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微生态失调等;微量元素缺乏及某些内分泌素不足;气候影响,如气温过高、湿度大等;喂养不当,这是当前最突出的原因等。 对于厌食症患儿,首先我们应带孩子去医院正规检查,如为全身性疾病影响,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
-
小儿流涎,小儿流口水作热证实证治疗
小儿流涎(俗称流口水)是儿科临床常见症状,尤其是小儿口炎时容易出现。所以,小儿流涎如果不仔细辨证,很容易认为是炎症,被当作热证实证治疗,不但无效,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患儿何某,男,6岁,因流涎不止一周来诊。患儿感冒后出现流口水,在某诊所被诊断为扁桃体炎,予以西药抗生素输液治疗3天。结果流涎不但未减轻,反而加重。来诊时患儿一两分钟就要吐口水,否则口水就从嘴角溢出。吐出口水稀薄,口腔中无疼痛。患儿嘴唇周围因经常被口水浸渍和用纸擦口水而红肿。精神较差,食欲不振,睡眠不佳。 望诊患儿面白,口腔无溃疡,咽...
-
张卫东用清化饮治小儿乳蛾经验
岐黄学者张卫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多年,学验俱丰,为“刘氏儿科”第一代传承人,其通过多年对小儿乳蛾的深入研究,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思路,现将张卫东治疗小儿乳蛾经验介绍如下。 辨证求因,分期论治 急性期小儿为纯阳之体,邪气易从火化,加之现代小儿多食肥甘厚腻,胃火炽盛、腑气不通,多见积热内蕴,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咽喉为肺胃之门户,风热之邪侵入,咽喉首当其冲,随之邪热结聚,熏灼咽喉而发病。本期相当于西医急性扁桃体炎或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期,以热邪为盛...
-
芍甘汤治小儿夜啼 小儿厌食鸡矢藤治
小儿夜啼 芍甘汤治 小儿病后(如吐泻后),由于血虚 血热而致心神失养,常常引发夜间啼 哭,伴虚烦不安,精神不振,唇舌色淡 或见樱红,舌尖红,少苔或无苔。治宜 清热养心安神。中医认为,白芍味苦 酸,性凉,微寒,归肝经,具有补血养 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的功效;甘草 味甘,性平,归脾、胃、肺经,具有补 脾益气,清热解毒等功效。用白芍、甘 草二味中药水煎治疗血虚有热型小儿夜 啼,效果好。 方法:取白芍3克,甘草1.5克。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一般连服 3~5剂即愈。 万武骋 小儿厌食 鸡矢藤治 小儿厌食,通...
-
小儿厌食症可辨证分型
临床中发现,小儿厌食患者逐年增多,但并未引起年轻父母的重视。很多家长认为跟孩子吃零食,特别是糖类食品有关。其实,纠正饮食习惯是一方面,小儿厌食症可辨证分为脾胃虚弱和胃津不足两种。 小儿厌食症,即指小儿对正餐食欲减低或食量减少,或进食时间长,或有择食习惯。这跟孩子的饮食习惯不良有关,不但影响正餐食欲,还会引起微元素与锌的缺乏。久而久之,会造成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甚至开始拒食,形成心理障碍性疾病。 比较常见的是脾胃虚弱,主要症状是胃纳差,食后腹胀,或便溏、泄泻,面色淡黄,四肢乏力等。对这种症状的...
-
运脾醒胃 王霞芳治疗小儿厌食症
助运醒胃 治小儿厌食症方 名医治小儿厌食症(湿热食滞)方 处方:藿香、炒神曲、炒莱菔子各10克,连翘、炒枳壳、厚朴各6克,胡黄连3克,竹茹、炙鸡内金各8 克,谷芽、麦芽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清热消食,运脾燥湿。用于治疗儿厌食症,中医辨证属湿热食滞型。症见厌恶进食,脘腹胀满,口臭,汗多,烦躁不宁,大便臭秽或干结便秘,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沉滑,或指纹紫红。 创方者:王霞芳 名医治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方 处方:藿香、山楂、白术各10克,胡黄连3克,太子参、煨三棱、煨莪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