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 第275页
-
卵巢早衰 冲任瘀阻血瘀中医治疗经验介绍
龙江韩氏妇科对卵巢早衰的诊治策略及预防 龙江韩氏妇科是全国首批64家中医学术流派之一, 是医学界的典范, 现已六世相传, 享誉四方。韩氏妇科的学术思想独树一帜, 在全国颇具影响。对卵巢早衰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 的诊治亦具有独特的建树。韩氏妇科认为, POF的发生与肾、肝密切相关, 其病机主要为肾虚, 精血匮乏, 血海干涸, 水不涵木, 或肝郁, 气机不畅, 肝失疏泄, 气血运行失常, 而致冲任瘀阻血瘀。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POF是指女子在40岁以前...
-
卵巢功能早衰验案 治则补肾疏肝佐以活血化瘀
全国名中医吴熙是福州吴熙妇科中医院主任医师,其先后师承父亲吴永康以及名中医游书元、俞慎初、俞长荣、姜春华、哈荔田等名医,擅长用中医药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症、妇科杂症等病,疗效显著。笔者随吴老临诊,获益匪浅。现就其治疗卵巢功能早衰验案一则总结如下。 患者,女,36岁,2015年10月11日初诊:诉月经稀发1年余。患者既往月经规律,16岁月经初潮,周期4~5d/30d,经量中,色暗红,无伴痛经、血块。于2014年10月行人工流产术后,月经周期延长至45d一行,量少,3~4d即净,色暗红,伴痛经、血块。末次月经(...
-
血瘀痛经服元五粉 金荞麦根
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症见经 前乳房、胸胁、小腹胀痛,经期腹 痛,痛如刀割,拒按,月经量少, 经行不畅,经色紫黑,有血块,下 血块后痛减,舌质紫暗有瘀斑,苔 白,脉弦涩沉迟。治宜行气活血, 化瘀止痛。用元胡、五灵脂研粉吞 服,效果满意。 方法:取元胡、五灵脂各9 克。按此比例取药,共研细粉。腹 痛时,每次服9克,每日服1~2 次,或行经前7天,每日服1次, 温开水送下。小腹冷痛者,用艾叶 10克,水煎分次送服药粉。 韦凯德 治痛经验方 小茴香、川芎、当归、香附各10克,吴茱萸3克,姜半夏、炒白芍...
-
主治卵巢功能减退诸症 补肾活血汤
王佩娟,女,1961年出生,江苏南京人。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杂症,尤其在妇科内分泌疾病、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妇科微创技术应用方面具有较高造诣。 组成:熟地黄10g,淫羊藿10g,菟丝子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柴胡6g,知母10g,黄柏10g。 功效:补肾活血,疏肝调经,滋阴降火。 主治:卵巢功能减退诸症,包括卵巢储备减退、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
养血通乳 主治产妇缺乳方
处方:黄芪、王不留行各15 克,党参、白术、茯苓、路路通各12 克,当归、陈皮各10克,漏芦8克, 穿山甲6克。 加减:表虚不固,动则出汗而 属气不摄阴者,加仙鹤草、浮小麦、 桑叶、防风各10克;脘闷腹胀,食 少气逆而属脾胃气滞者,加苏梗、 枳壳各10克,砂仁6克;便难干结 而属津亏便秘者,加柏子仁、瓜篓 仁、火麻仁各10克;舌红少苔,口 渴而属阴伤者,加玄参、麦冬、玉竹 各10克;小便不利,尿频尿急甚或 尿痛而属膀胱湿热者,加通草、瞿 麦、冬葵子各10克;乳胀胸满而属 肝郁者,加柴胡、青皮、薄荷、瓜蒌 皮各10...
-
经间期出血与月经先期鉴别治之
经间期出血西医称之为排卵期出血,属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一种类型,本病在育龄期的妇女中较为常见,也可见于年轻尚未婚育女性。月经规则者,多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3~16天,出血量一般不多,一些人没有明显的异常感觉,血色多淡红,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出血量多,中医称之天数延长者应及时治疗。凡在两次月经之间,氤氲乐育之时出血,持续二三天,血量少于正常月经量,并有周期性者,称为“经间期出血”。 中医认为:月经排净以后,血海空虚,冲任衰少,经气逐渐蓄积,由空虚渐充盛。至两次月经之间,为由虚至盛之转折,...
-
润经活血 主治女性痛经药膳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外生殖器官及其相关组织。女性外生殖器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又称外阴,主要的组织器官有阴阜、阴唇、阴蒂及阴道前庭。女性内生殖器指生殖器官的内脏部分,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输卵管和卵巢常被称为子宫附件女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生殖器官——乳房。 由于较多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有症状不明显的特点,加之传统观念以及个人隐私等方面的原因,许多女性一旦患病,或自己一无所知,或回避就医,以至于小病防治不及时而愈发严重,甚至造成不孕并危及生命等可怕后果.所以,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自...
-
月经不调诸症 养血理气调经汤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地黄1...
-
月经后期 月经失调 方用傅青主的温经摄血汤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韩婷芬、王俊月 指导老师:谢文英 月经后期又称经迟,相当于西医的月经失调,可伴见于卵巢、子宫等器质性疾病,或手术创伤,或精神刺激等。“经以月至,有常也。其来过与不及,皆谓之病。”中医认为月经后期多可分为虚实寒热,有血虚、阳虚、血寒、肝郁等。血虚是因久病体虚、产后失血、脾胃虚弱化源不足;阳虚是因素体阳气不足,寒从中生,不能温运,气为血之帅,阳气虚则血亦少,血寒则是因感受寒湿邪气,阻滞冲任,寒主收引、凝滞,运行不畅亦不得如约而至;肝郁常见于妇女多忧思郁怒,素体阴...
-
排卵期出血 中药方瞿麦萹蓄柴胡
排卵期出血 案一 张某,女,28岁,2017年2月17日初诊。患者排卵期出血1年半,带下色黄、量多,月经后期,曾有复发性口腔溃疡,饮食、二便可。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诊断:排卵期出血(清肝利湿汤证)。 处方:瞿麦15g,萹蓄20g,柴胡18g,黄芩10g,川楝子10g,醋延胡索10g,蒲公英30g,车前子30g,牡丹皮20g,白芍20g,甘草9g。12剂,颗粒剂,日1剂,早晚各1次,开水冲服。 3月10日二诊:服上方后诸症减轻,但大便溏,1日2次。守上方加生姜9g...
-
健脾法临证应用经血发崩漏
国医大师李振华从事中医临床70年、中医药高等教育60载,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笔者有幸聆听李振华学术讲座,拜读李振华医案、学术论文及医学专著等,整理李振华诊断治疗妇科病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期对促进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有所贡献。 人体以脏腑、经络为本,以气血为用。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男女基本相同。但是女性在脏器上有胞宫,在生理上有月经、胎孕、产育和哺乳等,这些与男性的不同点便构成了女性的生理特点。李振华认为妇女的生理特点概之为经、带、胎、产四者,均与脾胃密切相关,盖&ldquo...
-
验案举例治痛经 活血理气法
尉中民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课程的首席教授,也是国家级第五批、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传承指导老师,尉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学工作近50年,精研中医经典,临证善治内科、妇科病,遵古而不泥古,老师还兼修现代医学,博采众长,学验俱丰。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临床过程中,形成了老师独到的学术思想和临证处方用药风格。 温经散寒法 本法主要用于寒凝胞脉,冲任虚寒证。表现为月经后期,经量过少,痛经,或闭经等,其经色暗或淡,伴见血块。临床可见手足不温,少腹、腰膝冷痛,得温则减,面色青白,舌淡苔白,脉沉紧。方用温...
-
益气清固法治妇科血症验案举隅
益气、清热、固冲,合称益气清固。益气在脾,清热于胞,固摄冲任,三法合用,以治女科血症也。女科血症,包括崩漏下血、月经过多、经间出血、胎漏等症,其基本病机为冲任不固,而脾气虚亏与血热郁火则为旁从病机之最易见者,故临床所遇,总以此三证为多。然则益气清固之三法,恰与女科血症之三证相偶,殆可推为通治之法欤。《女科秘要》曰:“凡治崩漏,先止血,以塞其流;次清热凉血,以清其源;后补气血,以复其旧。”是以益气清固之法,盖集塞流、清源、复旧于为一体者也。仆所经验,若将塞流、清源、复旧先后次第而行,非不可,实...
-
痛经 丹参能活血通经行瘀止痛 后世推为女科要药
杨桂云,女,汉族,1946年出生,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江苏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擅治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不调、痛经、习惯性流产、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肌瘤等疾病。 组成:丹参15g,延胡索12g,川楝子10g,川牛膝10g,制葛根12g,制没药5g,小茴香6g,淡吴萸5g。 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因气滞血瘀、寒凝血滞导致胞宫、胞脉瘀阻不通所引起的痛经。包括原发性痛经,或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慢...
-
子宫肌瘤治疗经过活血化瘀方药
薛某,女,48岁。2005年7月12日初诊。确诊为子宫肌瘤6年有余。16岁初潮,月经周期近10年来十分紊乱,多为23~25日,出血量也较多,颜色鲜红,有小血块,经期常为7~10日,经期腰部坠胀连及会阴,经前乳房胸胁常作胀痛,情绪烦躁,失眠;经后则常因出血较多,有贫血症状,常伴腰脊酸软、头晕心悸、面色萎黄、精神不振、甚至面浮虚肿等。平素白带亦多、黄白相兼,外阴常常因此发红湿痒。平常胃部常常痞胀疼痛,胃镜检查有慢性胃炎。舌暗红,边有瘀点,脉细涩微数。证属血分瘀热。治则为凉血化瘀。处方:黄芩10克,黄连5克,生地45克,...
-
益气生血法治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热
张某,女,46岁,2021年12月14日初诊。主诉: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后持续发热3天。患者2021年12月17日行子宫全切术,术前中度贫血,术中出血500ml,予输注相同血型红细胞悬液2u(400ml),术后予第二代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出现体温升高,术后第1天体温最高为38.9℃,更换第三代抗生素后第2天体温仍高,最高为39℃。患者精神状态可,发热,无畏寒,无头晕头疼,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胀,肛门未排气,尿管通畅,已更换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奥硝唑抗感染。舌淡红,苔薄,脉细。既往史:平素喜吃素食,贫血状...
-
功能性子宫出血 治以补气固摄
周某,女,37岁。1988年6月10日初诊,患者自述共怀孕8胎,曾多次流产,上一年冬天流产1胎,今又妊娠3个多月,再次流产。现可见头晕目眩、心悸耳鸣、面色苍白、盗汗频出、舌质淡白、脉微欲绝等症状。中医辨证归于元气亏损,冲任不固。治宜益气固脱之法。 处方:阿胶15g,高丽参6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3服,水煎顿服。 二诊:服完1剂后,崩漏减轻,依然点点滴滴,同时伴见头晕眼花、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中医辨证归于气血亏虚,治以补气固摄。 处方:黄芪15g,续断15g,煅牡蛎15g...
-
妊娠期间 清热安胎法 补气养血法
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为妊娠病。用药宜平和,施治用药必须顾及胎元。中医虽有“有故无陨,亦无陨也”之说,但临症施治之时需当谨慎,不可妄投碍胎之品。 补肾系胞法:肾者主精,胞胎赖肾精之养,肾精充则胎有所养。肾主系胞,有提系胞胎之功。故安胎当先固肾系胞。肾虚常见胎前病有:堕胎、小产、滑胎、胎漏、子淋及妊娠腰酸、水肿(妊娠中毒症)等。治以补肾系胞,固肾益精。常用方:傅氏安奠二天汤、安胎饮、泰山磐石汤等,常用药:熟地、山萸肉、枸杞子、鹿角胶、杜仲、桑寄生、炒山药、女贞子、菟丝子、肉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