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血 第273页

血 第273页

  • 固摄止血 吴玫玫治疗经间期出血方

    固摄止血 吴玫玫治疗经间期出血方

    名医治经间期出血(肾阴虚)方 处方:女贞子、旱莲草、生地、熟地各15克,龟版胶(烊化)、山栀子各12克,地骨皮10克,黄柏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肾滋阴,清热止血。用于治疗经间期出血,中医辨证属肾阴虚型。症见月经干净后10 天左右,阴道有少量流血,下腹隐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大便干少,舌红苔少,脉细数。 创方者:吴玫玫 名医治经间期出血(肾阳虚)方 处方:仙茅10克,仙灵脾、枸杞子、鹿角胶(烊化)各12克,黄芪20克,艾草炭、红枣各9克,炙甘草6克。 用法:...

  • 活血调经 主治月经不调 寒凝滞型方

    活血调经 主治月经不调 寒凝滞型方

    处方:党参15克,当归12克, 小茴香10克,川芎、牛膝、干姜、 甘草各8克,肉桂6克,莪术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 剂。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主治:月经不调,中医辨证属血 寒凝滞型。症见月经后期,月经量 少,经行不畅,色暗红、质黏稠,或 有血块,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少腹 冷痛或绞痛,得热痛减,舌质淡暗, 苔薄白,脉沉弦或弦紧。 江 宇 鸡血藤煲蛋治月经不调 女性月经不调、闭经、贫血、面色苍白等, 可服用鸡血藤煲鸡蛋治疗。此方有活血补血, 舒筋活络,美颜等功效。...

  • 治闭经功血方

    治闭经功血方

    治功血方 处方:益母草20克,仙鹤草(炒炭)、艾叶(炒炭)各 12克,生地、白芍、阿胶各 10克。每日l剂,水煎分3 次服。 主治:功血(即功能性子宫出血)。 胡责 治闭经方 处方:益母草30克,煎水l碗,加黄酒适量,一次服下,每H 1剂,连服3天。 主治:闭经血瘀型。 周悦兴...

  • 妇女血虚经闭 服参归鸽肉汤

    妇女血虚经闭 服参归鸽肉汤

    祖国医学认为,鸽肉味咸性平、无毒,有滋阴壮阳、补肝肾、益气血、去风解毒之功,主治虚羸、消渴、妇女血虚经闭等症。乳鸽肉质细嫩,营养十分丰富,据现代科学分析,其中优质蛋白质可达21-22%,而脂肪含量比鸡肉低,只占1-2%;还富含人体需要的各种氨基酸,总量可达97%,并且完全可被消化吸收。 体质一般之人,可将乳鸽单独食用。年老体弱、气血双亏、或妇女血虚经闭者,可服用参归鸽肉汤:取乳鸽一只,加党参30克 (或人参15克)、当归15克(或再加大枣等),加水及调料煲汤服。若气虚肾亏,可服用黄芪枸杞蒸鸽,用乳鸽一只,加黄芪1...

  • 当归治血滞气型闭经与中风

    当归治血滞气型闭经与中风

    当归是一味中医最常用的补血活血药物,古有“十方九归”之说。中医认为,当归味辛、甘,性温,有补血活血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多种血虚、血瘀证。由于当归对妇女的经、带、胎、产各种疾病都有治疗效果,所以中医又称当归为“女科之圣药”。 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当归、细辛(去苗叶)、防风(去叉)各一两半,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二两半,独活(去芦头)三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四杖。 上六味,剉如麻豆,以酒三升,煮取二升去滓。 血滞气型闭经:鸡蛋2只 当归9克。将当归加水3碗,放入煮熟去壳...

  • 调气和血治疗月经病

    调气和血治疗月经病

      岳美中认为,月经疾患虽涉及冲、任二脉和五脏,但很多情况表现在肝脾受病。因肝藏血,为刚脏,性喜调达而恶抑郁,脾为后天之本,主思虑,乃气血生化之源。两脏皆与气血有关。妇女以血为主,血生于脾胃,藏于肝,一部分下归血海而为月经。血赖气生,又赖气行。妇女多情志抑郁,忧思不解,疲劳过度而为病。郁怒伤肝,肝失疏泄,影响气机,可致经行先期、痛经、逆经,或经期头痛。思劳伤脾,脾虚气衰,血海空虚,可致经行后期,月经过少、经闭、崩漏或经行泄泻。肝脾皆病,则月经紊乱,先后无定。   岳美中常言,治病“必伏其所主,而...

  • 崩漏血下淋漓3月余中药验方

    崩漏血下淋漓3月余中药验方

      1975年秋,有一患崩漏患者,找家父求诊。患者刘某,女,38岁。主诉血下淋漓3月余,贫血貌,经诸医诊治,病情未见起效。刻诊: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血下淋漓,量少色红,少腹隐痛不适,精神不振,伴腰酸乏力。观其形消体瘦,舌红口干,苔薄少津,六脉细数。   此阴虚症状明显,辨证当属无误。观前医所用方药,多属益气养血止血之品,也有养阴之方。诸如参麦散、益气汤、八珍汤等加减化裁,多用阿胶、麦冬、元参等养阴之品。何而未建寸功?余疑之,细观家父立方。父以四物汤加龟板一味,即当归15克,川芎5克,炒白芍12克,生地24克...

  • 月经先后无定期 治当平衡阴阳摄血调经

    月经先后无定期 治当平衡阴阳摄血调经

    王某,女,16岁。 患者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行10余日方净。前医用八味逍遥散、四物汤等方加减治疗未果。今正值月经期,量多已1周,求治于笔者。 刻诊:精神不振,少腹稍有疼痛,大便不畅,腰酸,舌质胖淡,苔薄白,脉细数。 分析:此乃女子青春初潮,肾阴阳双亏,症以阴虚为主。肾中阴阳失调致冲任不固,治当平衡阴阳,摄血调经。 方药:太子参10克,生地15克,炒白芍10克,女贞子10克,龟板10克,旱莲草9克,覆盆子10克,肉苁蓉10克,淫羊藿10克,甘草3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 复诊:服药后经净,偶...

  • 崩漏治疗当以引血归经为大法

    崩漏治疗当以引血归经为大法

      医云:“经者常也,月经有长度,经水有常期,其衍乎长者皆病也。”妇人经水失调过多者,多见经水先期,经量过多,月经持久不止,甚则崩漏等。   临症对出血过多的治疗,古有:“塞流、澄源、复旧”、“止血、消瘀、补血”等诸法。导致月经过多崩漏不止者,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涉及脏腑、气血、冲任功能失常,而以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最为重要。   治疗当以引血归经为大法。   引血归经与止血塞流,目的都是为了止血,但方法有异,塞流者多用固涩收...

  • 经血量多怎么办 方用固冲汤加味

    经血量多怎么办 方用固冲汤加味

    张某,女,40岁。2011年6月8日就诊。诉取节育器后,经血量多,十余日不净。患者月前宫内放置节育器一枚,当时无不适,至月经来时,即感下腹部下坠剧痛难忍,服止痛药无效,而且月经依旧量多。后把节育器取出后,下腹坠痛缓解,惟月经量多如注,色暗质稀。伴腰酸乏力,气短懒言,食不知味。面色萎黄不荣,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诊为崩漏,证属脾肾两虚,冲任不固,气随血脱,法当补脾益肾,固冲摄血。方用固冲汤加味。 处方:生黄芪60克,红参30克,炒白术20克,生白芍15克,生龙牡30克,山萸肉30克,乌贼骨30克,红茜草15克,...

  • 清热止血滋养冲任 郑珍梅治经间期出血方

    清热止血滋养冲任 郑珍梅治经间期出血方

    广东名医治经间期出血(肝郁脾湿)方 处方:白芍、白术、生地、仙鹤草各15克,当归、丹皮、香附、车前子、山栀子各12克,苍术、牛膝各9 克,黄柏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运脾止血。用于治疗经间期出血,中医辨证属肝郁脾湿型。症见两次月经之间有少量阴道流血,无血块,或有赤带,或有赤白带,心烦易躁,胸胁不适,神疲,四肢酸楚,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或黄白腻,脉细弦。 创方者:郑珍梅 广东名医治经间期出血(气血亏虚)方 处方:党参、黄芪各20克,熟地、金樱子、仙鹤草、杜仲...

  • 理气通经治闭经 固经涩血治崩漏

    理气通经治闭经 固经涩血治崩漏

    理气通经治闭经方 处方:党参、当归、益母草各15 克,黄芪12克,香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补气活血,理气通经。 主治:气血不足型闭经,症见月经由后期量少,逐渐至完全停闭,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弦,心悸怔忡,气短懒言,精神疲倦,四肢无力,唇舌色淡,脉细弱。 卫华辉 固经涩血治崩漏方 处方:侧柏叶(炒炭)、地榆(炒炭)、贯众(炒炭)各9克,升麻、黄柏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热凉血,固经涩血。 主治: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辨证为血热型,症见阴...

  • 乳头血性溢液定是癌吗

    乳头血性溢液定是癌吗

    患者及专科医生对乳头血性溢液一般都比较重视,认为乳头血性溢液中乳腺癌较为多见,这是对的,但是也不必见到血性溢液就恐慌,认为一定是得了癌。乳腺癌以乳头血性溢液为唯一症状者并不多见,常同时有乳房肿块存在。   乳头血性溢液可见于以下几种情况:乳管内乳头状瘤,特别是位于乳房中心部位的、较大导管内的乳头状瘤,如果其增长速度较快,乳头分枝较多且质地较脆者,常容易发生出血;乳腺癌,发生在大导管内的乳头状癌或浸润性癌,在病变先露部有毛细血管扩张和出血变化,则可有血性溢液;少数乳腺增生病、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及乳房部的炎症亦可引起...

  • 补肾活血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

    补肾活血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

    患者,女,23岁,未婚。3月28日首诊,主诉月经量少半年。既往月经规律,周期28—30天,经期 4~5天,量中色暗红,无血块。自半年前行人流术至今,经量明显减少,约为原量的仍。末次月经3月24 日,量极少,色黯,2天即净,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紫黯有小瘀点,苔薄白。脉细涩。妇检及阴超无异常。辨证属肾虚血瘀。治宜补肾养血,活血调经。 正值月经第5天,予口服补肾养血汤,方药组成: 杜仲 15克,菟丝子15克,山萸肉12克,川续断10克,全当归10克,熟地20克,山药10克,党参15克,白术 10克,白芍1...

  • 阴道出血1月 加减四物汤立方

    阴道出血1月 加减四物汤立方

      邓某,女,25岁,2009年3月10日初诊。   主诉:阴道出血1月,加重2天。患者新婚后月经来潮,延日不止,已1月余,经妇科检查及B超诊断均无异常,曾服多种中西药效不佳。近2天血下暗红,时断时止,渐成崩漏之势,少腹不适伴腰酸,面色无华,舌淡红脉细弱。   辨证:脾肾双亏,血不归经,加减四物汤立方。   组方:当归15克,川芎5克,炒白芍10克,熟地30克,芥穗炭5克,山茱萸12克,川断6克,焦白术15克,生黄芪18克,升麻6克,海螵蛸10克,甘草5克。3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患者...

  • 功能性出血怎么治疗:生化汤

    功能性出血怎么治疗:生化汤

    张某,女,49岁,2008年3月15日初诊。诉其月经淋漓不断20余日,量忽多忽少,时有紫黑血块,伴腰酸腰痛,前医曾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效不佳。B超提示,子宫肥大,内膜增厚,现其精神不振,食纳欠佳,舌暗红,脉沉细,实乃气血不足又兼瘀血征象。若继续活血化瘀,又恐耗伤气血,若以益气止血固涩,又恐留瘀成患,踌躇良久,忽悟:祛瘀生新、扶正祛邪为最佳治疗,可以生化汤加减一试。 处方:当归18g,川芎3g,炮姜炭9g,益母草9g,红花3g,桃仁6g,三七参6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4剂。 一周后复诊,药后出血大减,腰酸...

  • 顾植山教授治漏血 正阳汤病案举隅

    顾植山教授治漏血 正阳汤病案举隅

    顾植山教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他全面系统继承了龙砂医学流派,重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与临床运用,运用六经三阴三阳理论指导运用经方。笔者作为其学生,侍诊多年,观其临证善用运气方,于疑难病症屡获良效,兹举顾植山甲午年运用《三因司天方》正阳汤验案,藉此探析其临证运用运气方之思路。 《三因司天方》之正阳汤 《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运气理论中六气司天、在泉不同,对疾病病机影响各异。 2014年为...

  • 倒经“周期性子宫外出血”中医辨治

    倒经“周期性子宫外出血”中医辨治

    治倒经(胃火炽盛)方 处方:大黄4克,黄连、黄芩各5克,生石膏30 克,炙甘草6克,知母、粳米各1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胃泻火,引血下行。用于治疗倒经,中医辨证属胃火炽盛型+临床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或见便血,量较多且色鲜红,伴有口渴思饮,胸中烦热,口气臭秽,牙龈肿痛,咽干口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多伴见月经先期。 创方者:张才圣 治倒经(瘀阻气逆)方 处方:当归、生地、红花各9克,桃仁12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甘草各3克,桔梗、川芎各4.5 克,牛膝1...

  • 山楂治疗妇女血瘀闭经

    山楂治疗妇女血瘀闭经

    山楂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水果。中医认为,山楂除能开胃消食、化滞消积外,还具有活血化瘀功能,可用于治疗妇女血瘀闭经。 1.用山楂(干品,下同)、鸡内金各9克,研细末,早晚各服9克,连服数日。 2.山楂15克,鸡内金、红花各9克,红糖30克。加水煎煮每日1剂,分2次饮用。 3.山楂30克(加水煎取)浓汁,调入红糖6克,略沸溶化后,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连服3—5天即可显效。 (刘光泉)...

  • 经间期出血 用益气升举之良方

    经间期出血 用益气升举之良方

    经间期出血,乃两次月经中间,周期性少量阴道出血。此期由阴转阳,由虚至盛,而谓之“的候”。若阴阳转化不协调,则病也。 对于该病,现行教材治分三型,即肾阴虚、湿热、血瘀三证,临床以肾阴虚尤为多见。 然笔者体会,临证之际,需明察秋毫,洞若观火,勿陷于教案或经验的囹圄之中,放得十全。 曾遇一青年女性,二十有四,未婚,经间期出血4年,延医无数,多以滋阴清热、疏肝解郁、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等法治疗,偶见寸功,却难以痊愈。 追问病情,每次出血以下午...

  • 白虎汤与血府逐瘀汤合方治经行发热

    白虎汤与血府逐瘀汤合方治经行发热

      赵某,女,29岁。2009年3月7日初诊。主诉经行发热5年,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以及肝功能等,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变化,服用中西药未能达到有效控制,近因经行发热(38℃以上)前来诊治。刻诊:经行身热,经血夹块,小腹少腹疼痛,心胸烦热,夜间为甚,失眠多梦,口干咽燥,舌质暗红夹瘀紫,苔薄黄,脉细涩。辨为瘀热内结证,治当清泻郁热,活血化瘀。给予白虎汤与血府逐瘀汤合方:石膏48克,知母18克,粳米15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10克,川芎5克,赤芍6克,牛膝10克,桔梗5克,柴胡3克,枳壳6克,炙甘草6克...

  • 月经量过多崩漏 引血归经

    月经量过多崩漏 引血归经

      医云:“经者常也,月经有长度,经水有常期,其衍乎长者皆病也。”妇人月经失调者,多见经水先期,经量过多,月经持久不止,甚则崩漏等。临证对出血过多的治疗,古有塞流、澄源、复旧、止血、消瘀、补血等诸法。导致月经过多崩漏不止者,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是脏腑、气血、冲任功能失常,而以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最为重要。治疗之法当以引血归经为大法。引血归经与止血塞流,目的都是为了止血,但方法有异,塞流者多以固涩收敛的炒剂炭剂一类药物,疗效尚欠理想,而引血归经则多辨其证而灵活用药。如崩漏证,因于寒者宜温...

  • 补血调经药膳

    补血调经药膳

      因工作压力过大、情绪紧张等引起的月经不调,对症选用药膳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月经先期——枸杞山药莲心大枣粳米粥   枸杞、山药各30克,莲子心20克,大枣5枚,粳米50克,白糖适量。将前四味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用此汁液与粳米共煮粥,待粥将熟时,加白糖调味,于早晚空腹服,每周1次。   月经后期——阿胶当归乌骨鸡汤   阿胶10克,当归15克,乌骨鸡1只(约300克)。将当归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去渣取汁,趁热放入阿胶溶化备用。把...

  • 血崩症中医崩漏的治疗

    血崩症中医崩漏的治疗

    中医中药秘方网: 我每次来月经量都很多,家里老人说这是血崩症,请问中药能否治疗? 江苏南京许丽 许丽读者: 崩漏是妇女阴道异常出血的病 变。凡出血量多,来势骤急的叫“崩”, 出血量少,来势缓慢的谓之“漏”。本病 的病因,与血热、气虚、血瘀冲任不足 等有关。中医一般分以下三型辨证论 治。 一、脾肾两虚,冲任亏损型:患者 月经量多、色淡红,腰酸膝软,大便溏, 舌淡红,苔白,脉细弱。 治则:温养脾肾,益气止崩。 处方:菟丝子、党参、海螵蛸各15 克,川断、白及...

  • 清热凉血调经治月经先期方

    清热凉血调经治月经先期方

    处方:当归6克,生地15克,丹皮8克,黄柏10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热凉血调经。 主治:月经先期,中医辨证属血热型,症见月经每月提前7天以上,甚至每月2次,血量多,色深,质粘,面红口干,喜冷怕热,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 范珍珍...

  • 月经腹痛 予活血化瘀行气之法

    月经腹痛 予活血化瘀行气之法

      吴某,女,40岁,1987年5月29日初诊。   患者3天前正值月经来潮,吃冰糕两块。食后少腹不适,继而少腹疼痛下坠,月经量减少呈红黃色,腹痛加重波及满腹,以下腹疼痛为重,不矢气,大便正常,因腹痛不能伸腰,伸腰则痛甚。刻诊:痛苦面容,曲腰扪腹,呻吟不息,腹软肝脾未触及,下腹部压痛明显而拒按,无明显包块。体温36.8℃。脉沉紧有力,舌质红略暗,苔淡白。   腹部x片未见液平和游离气体。妇检:阴道有白带,子宫颈肥大,子宫体如受孕50天大小,压迫子宫疼痛显著,两侧附件增厚无压疼。B超检查:两侧输卵管增粗,...

  • 经间期出血的治疗方法

    经间期出血的治疗方法

    经间期出血 经问期出血指妇女在两次月经之间,即停经期之时,有周期性出血者。 本病发生的机理为妇女在停经期元精充实,阳气内动,加以肾阴不足,湿热内蕴或瘀血内留等因素动血,便可引起阴道出血。有关治疗本病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熟地黄150克,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熟地洗净,捣烂后和南粳米、冰糖人沙锅内,加井水煮成稀粥,日2--3次,温服。 本方适用于肾阴虚经间期出血。 [方二] 绿豆50克,薏米30克,猪大肠250克。将大肠洗净,绿豆、薏米浸泡洗净,装入肠内加水少量,两端扎紧,入瓦罐内加水煮熟烂服。日1剂,连服...

  • 鼻腔出血月经拖后未来 中医治则处方

    鼻腔出血月经拖后未来 中医治则处方

    孙某,女,28岁,1976年6月15日初诊。患者主诉右鼻腔出血八日。每天出血4、5次,每次出血都较多,出血多在下午,在附近医院以鼻衄治疗效不著,于6月14日在市某大医院五官科检查:“鼻腔干燥,中隔部分黏膜充血溃烂”,服药堵塞仍止不住。来我院寻余治疗。 患者颜面白光白,鼻腔堵塞药棉,口咽干燥,全身无力,焦虑紧张,苔白腻,舌尖红,脉浮滑数。该患者月经拖后未来。余告知不必紧张。 病机:气血上逆,热迫血络。 治则:清热凉血,活血通经。 处方...

  • 中医中药治疗血崩验方

    中医中药治疗血崩验方

    血崩是指月经过多或非时而下,像河流决堤,崩泻而下,凡功能性子宫出血、生殖器炎症、肿瘤等妇科疾病均可出现这一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持续数十天出血不止,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和全身无力等一系列严重贫血症状。治疗月经过多的方法虽多,但如应用不当往往会有一定的副作用。 中医中药治疗血崩有一定效果,副作用也小。血崩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西医以消炎止血或免疫治疗为主,如青霉素、止血敏、头孢曲松钠等。 现有一验方介绍如下。 方瓜种40~100 g,焙干研为末;杏树内皮40~100 g,焙干研为末。以上两药末加在一起,...

  • 治经闭方用气滞血瘀兼见寒湿凝滞

    治经闭方用气滞血瘀兼见寒湿凝滞

    方药组成:乌药15克,桂枝10克,枳壳10克,香附12克,当归20克,白芍15克,丹参2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牛膝10克,鸡血藤30克,甘草6克。 加减运用:此方适用于气滞血瘀兼见寒湿凝滞。偏气滞重者,去桂枝加青皮15克,川楝子15克;伴寒甚者加附片30克;偏湿重者加苍术10克,茯苓20克,法半夏15克;伴气血虚者加党参10克,黄芪20克,枸杞15克,阿胶15克;伴少腹痛者加元胡10克,郁金10克。 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2周为1疗程,连服1~2个疗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