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第5页
-
入夏防治足癣方法详解
吴大爷患足癣已十余年了,每到夏季就会复发或者加重,每次发作都是各个脚趾缝间红斑、脱屑、剧痒,他就自己买些药泡或者药膏涂涂,没事时就用热水浸泡,可总是反反复复,严重时脚趾缝都烂了。 吴大爷的情况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特别是初夏时节,引发足癣的皮肤癣菌喜好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此时往往更易发生或病情加重。共用鞋袜,赤足在公共浴室、健身房、游泳池等公共设施上行走等密切接触病原菌的情况下易被感染,在经常穿着胶鞋的某些特殊人群中,足癣患病率甚至高达80%以上。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骆丹教授特提醒广大患者,抓住重点可以有...
-
治夏季湿疹 玉米须
湿疹是夏季的一种常见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先出现红色丘疹,粟粒样皮疹或疱疹,继而伴有渗出液,干燥后形成灰白色或黄褐色痂皮,搔后易发生感染。玉米须性平、味甘淡,有清利湿热之功,湿疹多由湿邪所致,故用玉米须内服外敷治疗,有良效。 方法 取玉米须10克,放入800毫升水中煮沸20分钟后捞出,再放莲子50克(去心)、冰糖15克,用微火炖成羹即可,一日服用2次,每次200毫升。同时,取玉米须250克烧成灰,研为细末,以香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10天为一疗程。 中医认为,玉米须性平,味甘淡,无毒,有清利湿热之功。湿疹多由湿邪所致,...
-
中医医治夏日皮炎
夏日到了,天气开端炎热了起来。你有觉得身上的皮肤哪里痒痒的吗?夏日皮炎是夏天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很多人受夏日皮炎困扰,但却很少有人了解夏日皮炎的原因。 如何防治夏日皮炎 ? 一、病因 出汗是夏天人体散热、分泌的首要途径,在高温天,人体汗液可到达每小时3~4升,而汗液中水分占99%,剩下的1%中,一半是以钠、钾为代表的无机盐,一半是尿素、乳酸、氨基酸代谢的有机物。这些无机盐、有机物都不是正常存在于皮肤外表的物质,当水分蒸发今后,这些会滞留在皮肤上,量一多,时间一长,就会对皮肤形成影响,导致皮肤炎...
-
中医“暑温”小儿夏季热的治疗
小儿夏季热,属于中医的“暑温”的范畴,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3岁的小儿,是我国东南及中南部地区小儿多见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有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 虽然到秋凉之后,小儿夏季热的症状可有所缓解,但因夏季热长期发热,会加快机体新陈代谢,消耗增加,抵抗力降低,若不及时防治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而且容易产生并发症。对小儿夏季热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家人可选用以下食疗方进行辅助治疗,即经济,效果也不错。 1.冬瓜皮30克,柚子核15克(去壳),煎水频饮。 ...
-
马齿苋防治小儿疰夏
马齿苋,别名马齿菜、马食菜、马生菜、长寿菜,为一年生肉质草本。茎多分枝,常伏卧地面,圆柱形,带紫红色。叶互生或接近对生,倒卵形,肥厚多汁。花淡黄色,生于枝端。多生于田野、荒芜地及路旁。我国大部地区都有分布。可做蔬菜食用,全草可入药,味酸,性寒。无毒。入肝、脾二经。民间方法用其防治小儿疰夏,可取满意效果。 采制及使用方法如下:夏季采鲜马齿苋,洗净切碎晒干,每初春取本品50--100克,用温水泡透,捞出用纱布挤去水分,加入适量佐料做菜食,每周1—2次,疗程2--3个月。平时也可间断按上法做汤、茶服用。 中医...
-
丁香末 半夏治鸡眼验方
鸡眼验方 1.乌梅30克.食醋 250毫升,将乌梅打碎,用醋浸泡10日后.再用浸液揉擦患处.每日2~3 次,连用7~10日,鸡眼可自然脱落. 2.丁香末、肉桂末等量。温水调成稠膏敷贴患处,外盖纱布.胶布固定。一般经2~3次贴敷即可见效。 3.半夏适量。研末.敷于患部.用药前先洗净患处,剪(削)去鸡眼的角化组织.呈一凹面.放入半夏末。外贴胶布。经5~7日.鸡眼坏死脱落,生出新肉芽组织。再过数日即可痊愈。本法治愈后不易复发。 4.冰片少许.置于鸡眼上.用火点燃.至感觉疼痛时将火吹灭。每次约半分钟,每日1~2次,...
-
中医辨治小儿夏季热
小儿夏季热以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要症状。临床辨证有暑伤肺胃、脾阳不振、下虚上盛等不同,治疗方法则以清暑养阴、补脾益气、温下清上为主。 1.暑伤肺胃型:本证多见于素禀阴虚的患儿。除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外,烦躁较为明显,精神食欲改变不大。发热虽高,病程虽长,但无头痛、恶风、恶寒和神昏惊厥等症状。多见唇红干燥、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指纹紫。治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处方:党参、麦冬、知母、石斛各10克,荷梗、竹叶各6克,黄连、甘草各3克,鲜西瓜皮、粳米各15克。水煎,分2~3次...
-
试用何首乌苦参液治疗夏季毛囊炎
毛囊炎多发于夏季,为葡萄球菌侵入毛囊所致的皮肤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头皮、颈后、下颌、臀部、四肢等多毛、易摩擦部位。常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笔者临床试用何首乌苦参液治疗夏季毛囊炎,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制何首乌、苦参各10g,加水200ml,煎煮至100ml,用药液将消毒过的纱布浸透,拧至不滴水,展开平置于患处,用以湿敷,纱布干后,再蘸取药液湿敷,每次敷20分钟,每日早晚各敷1次,一般湿敷后1~2天即可消肿,3~4日炎症可消散。 方中何首乌性味苦、涩,微温,可治湿热风毒、黄水淋漓、肌肉溃烂;苦参...
-
治鸡眼单味中药半夏外敷
鸡眼是一种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物,尖端深入皮内,基底露于表面,呈圆形似鸡眼故得其名。本病常生长于足趾及足底前端,行走或按压时有疼痛。多因穿过紧的鞋子或足骨原来就有畸形,致使足部皮肤长期受刺激而引起。中医认为鸡眼是由于足部长期受压,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所致。采用单味中药半夏外敷治疗,往往可获得满意效果。 方法:取半夏5克,研细末,备用。用药前洗净患处,消毒后用手术刀削去鸡眼角化层,呈一凹,放入半夏末,外贴胶布固定。经5~7天治疗后,鸡眼坏死脱落,生出新生肉芽组织,再过数日可痊愈。且治愈后不易复发。苦于鸡眼困扰者不...
-
婴幼儿夏季热中医治方
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临床以入夏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西医学称暑热症。本病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因为患儿禀赋不足,不能耐受夏季炎热气候的熏蒸,暑气乘虚侵袭而发病。根据症状,可分为暑伤肺胃与下虚上盛两型。 暑伤肺胃 症见渐起发热,热型不定,烦渴不宁,口唇干燥,多饮,尿多且清,少汗或无汗,体倦乏力,舌红,苔薄白,指纹紫,脉滑数。 治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取清暑益气汤加减:西洋参1克,知母6克,石斛6克,麦冬6克,竹叶3克,黄连3克,鲜西瓜翠衣15克...
-
入夏小孩积食发热 外治敷贴
入夏后,许多小孩容易出现积食发热、感冒畏寒、头晕头痛、精神萎靡,大便质稀等症状,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儿科主任饶平介绍,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积食发热等,可使症状明显好转。具体方法是生神阙、胃脘、天突、大椎等穴位做外治敷贴,配合小儿捏脊、推拿,经2~3个疗程后可见明显改善。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夏令三伏,机体各种机能通达、经络通畅之时,正是扶正培本、滋养阳气的有利时机,通过中药外治穴位贴敷,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可使患者阳气充实,正气旺盛。饶平介绍,穴位敷贴的药物主要是一些辛温发散、芳香行气、温阳散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