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故 第3页

故 第3页

  • 医德与医林故事

    医德与医林故事

    对医学家的道德修养,历来有着严格的要求,是我国医学发展的优良传统之一。从扁鹊、淳于意,到张仲景、华佗,从王叔和、葛洪,到孙思邈等历代医学家,凡在医疗技术上有所贡献者,几乎无不在医疗道德上达到很高的修养。他们不但身教甚严,而且多有言传论述,为后学者立有规范。明代医学家在前代基础上,对医疗道德也提出了许多必须遵循的标准。 李梴 字健斋,江西南丰县人,一代名医,精医尤重考求医经奥义,以儒家思想注释医理,强调医疗道德修养。立志编撰医学门径书,乃究心古今方论,论其要,括其词,发其隐,以《医经小学》为蓝本,编著《医学...

  • 李时珍和黄芩不得不说的故事

    李时珍和黄芩不得不说的故事

    李时珍是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其巨著《本草纲目》享誉世界。 时光回到李时珍二十岁的那年夏天。当时的他,还不曾学医,正复习功课,准备科举。一次感冒咳嗽,他以为只是小问题,并无在意,也不忌口,这样导致咳嗽很久都没好,病情逐渐加重,到后来已经全身发热,身热好像从骨头发出来的一样,每天都要吐一碗多的痰,心烦气燥,口渴多饮,吃不好也睡不好,六脉浮洪。 李父是当地有名的医生,他给儿子用了柴胡、麦冬、荆沥等清热、滋阴、化痰类药物,各种方法轮番用了一个多月,就是没有效果,且症状更严重,来会诊的医生都认为没救了...

  • 盲目吃素 养生易出事故

    盲目吃素 养生易出事故

      背景 乔布斯19岁时就是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多年前查出癌症后,他不接受手术治疗反而求助于食疗,终于在今年56岁之际去世。   乔布斯给身后的世界留下许多奇迹,也留下许多的争议,吃素即争议之一。   严格的素食者,除了不吃肉类,包括鱼、虾、家禽外,还不吃任何蛋类、奶类在内的动物副产品。不过,这么严格的素食者在生活中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会选择做一个可以吃奶类产品的奶素食者,或者蛋奶食品都可以接受的奶蛋素食者。还有一种素食偏好者,他们通常选择每周吃几次素。比如,每天晚餐吃以蔬菜沙拉和水果为主的素食。   第四军医大学...

  • 我与三伏贴的故事

    我与三伏贴的故事

    近日,96岁高龄的马德彪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又一次办理了“三伏贴”预约,这已是他在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贴敷的第6个年头了。 马德彪是山东省第二耐火材料厂的离休干部,也是1935年在陕北参战的一名老红军。退休后,他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腰腿痛等病症,需要常年服用药物治疗。2009年5月的一天,马德彪因头痛、眩晕、血压升高、食欲不振、肢体乏力等多种症状,住进该院中医科接受治疗。住院期间,医护人员采用益气滋肾,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等方法,给他服用通脉丸、活血丸、通心丸等院内中药制...

  • 以廉价药物治病的故事

    以廉价药物治病的故事

    前史上有许多以廉价药物看病的故事。南宋叶梦得在《消暑录话》中记载了一个用大蒜救命的故事。《消暑录话》载:“崇宁己酉岁余为书局时,一养仆为驰马至局中,忽仆地,气即绝,急以五苓大顺散等灌之,皆不验。已逾时,同舍王相使取大蒜、一握道上热土杂研烂,以新水和之,滤去滓,划其齿灌之,有顷即苏,至暮此仆度中,余御而归。乃知药病相对有如此者。此方本徐州沛县城门忽有板书钉其上,或传神仙欲以救人者,沈存中、王圣美皆著其说,而余亲验之。” 这段话的粗心是,一个家丁骑马而至忽然倒地气绝,用五苓散等救治没有...

  • 辨识“仙果”的故事

    辨识“仙果”的故事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实地考察,探根寻源,遍尝百草,历时27年编成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一书。其间有一段辨识“仙果”的故事。   当时,太和山五龙宫出产一仲奇珍异果,名为“榔梅”。北宋《真武启示录》记载:“榔梅者,乃榔木梅实,桃核杏形,味酸而甜。”《玄帝实录》又记载:玄帝摘梅花插榔木上,誓之曰“我若道成,汝当结实”。这种梅果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故事
  • 随着屠呦呦去领奖 走进诺贝尔的故乡

    随着屠呦呦去领奖 走进诺贝尔的故乡

    斯德哥尔摩是一座建在岛上的城市,市区分布在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上,70余座桥梁将这些岛屿联为一体,被誉为“北方威尼斯”。 有着70多座桥的斯德哥尔摩面积不大,这14座岛中最小的一座岛上只能建造一栋房子。正是因为这样,走在斯德哥尔摩的街道上,总会与水不期而遇。 由于斯德哥尔摩的冬季十分漫长,赶上阳光好,随处可以看到坐在岸边台阶上与身边停下来的海鸟一起看风景、晒太阳的市民。在他们的脸上丝毫看不出在工业、金融、科技、设计均很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工作生活的紧张感。 他们闲...

  • 中医药历史传说 典故让人回味无穷

    中医药历史传说 典故让人回味无穷

    近日,甘肃省发改委和卫生厅下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为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甘肃将在幼儿园、小学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推广普及中医药知识。笔者认为,应该在全国各地推广该举措,让中医药启蒙教育早日落地生根。 中医药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除了帮助老百姓防病治病,悠久的中医药历史传说、典故让人回味无穷,无论是神农尝百草,还是华佗刮骨疗毒,以及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每一个故事都让国人以及外国友人对神奇的中医药充满好奇和向往。但我们也应当看到,近年来一些地方以及...

  • 中医药监管 讲好中医故事

    中医药监管 讲好中医故事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强中医药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旨在切实加强中医药监督管理工作,规范中医药服务和市场秩序,完善中医药监管与执法机制,严格中医药监管与执法责任,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意见》指出,加强中医药监督管理工作是深化医改、维护健康、改善民生的需要,是转变政府职能、提升中医药治理能力的需要,也是做好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工作的需要。《意见》要求,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纲领,以完善中医药监管体系、健全中医药监管长效机制、提高中医药监管能力和水平为抓手,进一步规范中医药服务和...

  • 尊重传播规律 讲好中医故事

    尊重传播规律 讲好中医故事

    “2015年中医药新闻宣传工作可圈可点,2016年我们也将继续努力。”1月2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2016年新闻媒体座谈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要积极构建中医药话语体系,尊重和研究传播规律,提高宣传效果,讲好中医药故事。 “2015年中医药好事多多、喜事连连。”王国强表示,2015年是中医药事业发展极为重要的一年,在各位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下,中医药新闻宣传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内聚力量、外树形象&...

  • 古代名医成名背后的辛酸故事

    古代名医成名背后的辛酸故事

    □ 崔晓春 南京中医药大学 说到古代名医,往往被广为传颂的多是他们年少时博闻强识、刻苦学习,学成后救治众人、妙手回春的故事。其实很多古代名医光鲜亮丽的背后还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也许正是这些坎坷的经历让他们走上了医学之路。 提到医圣张仲景,很多人会想到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这是一部中医临床经典之作。翻开这本书的序言,我们就能看到这位名医当年经历的辛酸故事:仲景出生于一个二百多人的大家族,可谓人丁兴旺。然而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疫病流行,他的家族也未能幸免于难,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家族中去世的人就有三分...

  • 药王邳彤的故事

    药王邳彤的故事

    一说起药王,很多人都知道唐代大名鼎鼎的药王孙思邈,而在中国北方药市安国,还流传着另一位药王的故事。河北安国有规模很大的药材市场,被誉为“北方第一大药市”,中药材交易大厅两侧赫然写着“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当地的百姓几乎家家以中药种植和经营为生。在当地老百姓的心目中,邳彤是庇佑一方、受人尊敬的药王,他们逢年过节都有祭拜药王邳彤的习俗。 安国有座药王庙,里面供奉的正是药王邳彤。据史料记载,邳彤为东汉开国功臣,为光武帝刘秀属下的云台十二将之一,文武兼备...

    养生秘方 2024-03-06 11 0 故事
  • 瞻仰许叔微故居有感

    瞻仰许叔微故居有感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朱步先   今秋回国期间,我曾在无锡马山小住,友人告知,马山深处便是南宋名医许叔微故居——“梅梁小隐”之所在,闻之不胜惊喜!我曾致力于许叔微学术思想的研究,并有拙作《普济本事方发微》问世,对这位先贤敬仰之至,遂欣然前往,一探究竟。   车行环湖大道,不消片刻,“梅梁小隐”隐约可见。此处坐落在无锡马山坡上,为一片绿荫所覆盖,直面梅梁湖(太湖的一部分——作者注),湖面浩淼渺,波光粼...

  • 名医治病创奇迹的故事

    名医治病创奇迹的故事

    历代名医治病创造奇迹的事例,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接下来我举几个名医治病创奇迹的故事。   第一个是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战国时期有秦、楚、齐、燕、韩、赵、魏等国,是诸侯称霸的时期。扁鹊走到不同的国家,当不同的专科医生。这充分说明他的医术是很全面的,是位高明的医生。扁鹊到了虢国,碰到虢国的太子死了,死在鸡鸣时分,也就是凌晨,无缘无故突然死了,还未过半日。扁鹊听说后就去看。一看这是尸厥,中医内科叫厥证。如果不立即抢救,就会真正死亡。尸厥证是可以救治的。扁鹊就给太子扎针灸、灌药吃,结果把虢国太子救活了。...

  • 民间故事 铁拐李和李时珍

    民间故事 铁拐李和李时珍

    民间流传着铁拐李和李时珍的故事,虽无据可考,但饶有兴趣。 话说有一天,铁拐李到名山采药,七转八转,又转到了蕲州。他想:到了这儿,无妨顺便去看看李时珍。虽然他有点名气了,但毕竟还很年青,才智不广。我已采集了百样本草,何不让他识别一下,好用来治病救人呢?铁拐李想到这儿,便来到李时珍家门口。 李时珍刚晒完草药,回到屋里,那铁拐李扮作一位农民,坐在门口的石墩子上,装成病重的姿态,嘴里直叫喊着:“肚里饥哟,肚里饥!” 李时珍听到门外有人嗟叹,急速走出来。问了农民发病状况后...

  • 食用姜的历史 名人和姜的故事

    食用姜的历史 名人和姜的故事

      在我国,食用姜的历史相当悠久,流传着很多名人和姜的故事。   《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生山谷。”有种说法,神农尝百草,以辨药性,误食毒蘑菇昏迷,苏醒后发现躺卧之处有一丛青草。神农顺手一拔,把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过了不久,肚子里咕噜咕噜地响,泄泻过后,身体全好了。神农姓姜,他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的作用神奇,能让自己起死回生。   孔子活了73...

  • 武则天故里打造女性养生圣地

    武则天故里打造女性养生圣地

    1300多年前,四川广元一位女人,创造中华民族女性的新历史。她叫武则天,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1300年后的今天,武则天的老家广元,将再次为现代女性开拓一个新的领域:打造女性养生之都! 广元市出台《广元市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健康产业成为广元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完成健康产业增加值280亿元。结合广元市“女性文化”的独特元素,发展针对白领女性群体的美容康体、健康指导、健康维护等特色养生服务,使广元成为我国女性养生圣地。除此之外,广元还要成为辐射川陕甘的医...

  • 《奇针妙灸皆故事》评介

    《奇针妙灸皆故事》评介

    中国人在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成了积淀丰厚的故事。它涉及的领域宽广,汉语、京剧、书法、国画、美食、中国功夫等,都留下了难以尽述的精彩。其中,最动人心弦、感人至深的莫过于与人的生命、生存、生活胶结难分的中医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 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中国人的责任,自然是中医人的责任。传播中国文化、中医文化,就是把中国的故事、中医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并讲到他们的心坎里去。 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

  • 拔罐疗法故称为“角法”治疗范围广泛

    拔罐疗法故称为“角法”治疗范围广泛

    拔罐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特色疗法,广泛运用于民间,因古时多用兽角制罐,故称为“角法”。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气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以产生良性刺激,拔罐具有沟通表里、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拔毒泻热、调和气血、缓解疲劳等作用,是一种以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作为一种“绿色”的物理疗法,因其安全、有效而日益受到青睐。 现代医学对拔罐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拔罐可以吸毒排脓,促...

  • 吐故纳新说调息

    吐故纳新说调息

    成语“吐故纳新”出自《庄子》一书。在气功学中,“吐故纳新”是指练功时的呼吸锻炼——调息。所谓“息”,就是呼吸,也就是说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古人有“一呼一吸谓之息”的说法。它是气功“三调”(调身、调息、调心)之一,在《内经》中称为“呼吸精气”。那么和一般的呼吸相比,气功锻炼中的调息有特点呢? 正常人的呼吸可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混合呼吸...

  • 当归故里诉相思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故里诉相思 当归生姜羊肉汤

    【本草故事坊】 相传,广东才子伦文叙自幼家贫,但生性聪明,而且读书很努力,才识过人,33岁就中了状元,可谓意气风发。伦文叙的夫人区氏是广东顺德陈村大户千金,当年,区氏不嫌伦家家贫,嫁给了伦文叙,照顾好家庭,让伦文叙可以专心读书。伦文叙高中状元后,喜讯传到广州,伦夫人大喜,伦家终于熬出头了!但也听到了一些小道消息,说伦文叙中状元后,皇帝已招他为附马,在京城享福,不回来了。伦夫人听了,一开始不以为意,但说的人多了,思想负担加重,终究是落下了心病,以致月经不调,终日郁郁寡欢,面黄肌瘦,终致卧床不起。 伦夫人...

  • 张仲景故里行

    张仲景故里行

    2021年4月25日,我们怀着对“医圣”张仲景的万分崇敬之情,前往向往已久的河南南阳医圣祠。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被奉为经方始祖,我辈几十年如一日用其技其道,然一直未曾前往拜谒,深感羞愧。 我如今已77岁,再往后恐怕心有余而力不逮,故前来瞻仰仲景家乡之美、医圣祠之伟,感受仲景医道之巍、医技之湛。 时值南阳月季花开,不由想到,“月季初开,始抽花蕾。雨中带笑,枝叶稍垂。医圣在上,弟子跟随。传薪救疢,经方名垂”。到医圣祠门口,微雨蒙蒙,“医...

  • 巾帼英雄的战“疫”故事

    巾帼英雄的战“疫”故事

    何 雯 严把关口,因地制宜优化就诊流程 何雯,1983年9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急诊科党支部纪检委员。 1月初何雯就带领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冲锋在一线。她冷静细致,每日带领团队预检分诊,对每一位就诊患者问诊测体温、分诊、登记,配合医生积极救治每一位重症患者,对危重患者进行评估和安全转运。她因地制宜优化就诊流程,合理安排时间,不断完善工作程序,尽量缩短患者等候时间,避免轻症转为重症。她耐心给予患者心理疏导,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她曾当选共青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故事
  • 古代医家医德故事

    古代医家医德故事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一文中指出,医生治病时必须“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还应当“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要“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即医生看到患者的苦恼感同身受,内心焦急悲痛,不避忌路途艰险,无论昼夜寒暑、饥渴疲劳,全力以赴救护患者。 清代医家程杏轩在《医述》中写道:“谚云:‘医家有割股之心,安得有轻忽人命者哉?’”意思是只要能...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