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史上有许多以廉价药物看病的故事。南宋叶梦得在《消暑录话》中记载了一个用大蒜救命的故事。《消暑录话》载:“崇宁己酉岁余为书局时,一养仆为驰马至局中,忽仆地,气即绝,急以五苓大顺散等灌之,皆不验。已逾时,同舍王相使取大蒜、一握道上热土杂研烂,以新水和之,滤去滓,划其齿灌之,有顷即苏,至暮此仆度中,余御而归。乃知药病相对有如此者。此方本徐州沛县城门忽有板书钉其上,或传神仙欲以救人者,沈存中、王圣美皆著其说,而余亲验之。”
这段话的粗心是,一个家丁骑马而至忽然倒地气绝,用五苓散等救治没有效果。一个王姓人用热土沾水包着大蒜,将蒜砸烂后以其汁灌入家丁口中,一会家丁就苏醒过来,待黄昏就(能够行走)将其带回了家。作者发出了“乃知药病相对有如此者”的慨叹。作者的慨叹在于药无贵贱之分,药对其症者就是好药,能开出这种药的医师就是有水平、有医德的好医师。叶梦得最终还说,这个办法不只被悬挂在沛县城门上,他自己也亲身进行了验证。
中医考究天人合一、辨证施治,就是注重人、时、事的一致与有机结合。尽管患相同症状,但因个人体质及饮食等方面的差异,医师给开的药方也可能不一样。诚如古代一医师所以为的“古方施之富有人多验,贫下人多不验”,而“俗方施之贫下人多验,富有人多不验”。这都是由个人体质差异及饮食习惯不同造成的。(山东 韦钦国)
白茅根
叶子形状如长矛, 芽花和根都是药。 谁人不识白茅根, 农家孩子嘴里嚼。 春秋采挖晒干用, 除去须根及叶鞘。 切段生用或炒炭, 凉血止血又利尿。 白茅根花配石膏, 清热生津除烦恼。 小便出血煎根汤, 配车前子治血尿。 茅根竹蔗猪骨煲, 润肺消滞靓汤肴。 茅根甘蔗胡萝卜, 煮茶泻火止渴妙。 (安徽 毛新安)
叶子形状如长矛, 芽花和根都是药。 谁人不识白茅根, 农家孩子嘴里嚼。 春秋采挖晒干用, 除去须根及叶鞘。 切段生用或炒炭, 凉血止血又利尿。 白茅根花配石膏, 清热生津除烦恼。 小便出血煎根汤, 配车前子治血尿。 茅根竹蔗猪骨煲, 润肺消滞靓汤肴。 茅根甘蔗胡萝卜, 煮茶泻火止渴妙。 (安徽 毛新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