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第48页
-
流感的饮食疗法有哪些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流感一般症状轻微,3-5日即可痊愈,但婴幼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一旦罹患流感,则有可能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 罹患流感时,由于患者胃中消化酶的活力受到影响,会出现食欲不佳的现象,甚而伴有呕吐、腹泻和便秘等症状;体内维生素的消耗增加,血中维生素的含量降...
-
穴位按摩对感冒有较好的疗效
感冒是四季最为常见的外感病,以冬春季较多见,尤其气候骤变时为多。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体虚抗病力减弱,在气候异常、冷热失调、人体卫气不固之时,风邪乘虚而入,或由一种滤过性病毒所致。其症状是:头痛、四肢酸楚、咽痒咳嗽、口渴、鼻流清涕、打喷嚏、恶寒发热(或不发热)、无汗、咽红肿、胸部发闷、气短、胃脘部胀满、心烦意乱、恶心呕吐、头晕等。 穴位按摩对感冒有较好的疗效。按摩相应穴位不但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使机体发挥其自身的抗病能力,抵抗病毒和细菌的感染,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是单纯药物疗...
-
临床亦有外邪里饮证 马家驹案例治过敏性鼻炎
笔者跟随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老师、北京中医医院马家驹老师学习经方后,认识到经方的本质就是三个病位上的阴证、阳证。正如《医宗金鉴》所言“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 《伤寒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表证分阴阳,发热恶寒者,因正邪交争有力,正气相对不虚,因此属于阳证,直接发汗解表即可。而无热恶寒因正气不足无力与邪相争,因此属阴证范畴,需要强壮温阳解表。表阳证为太阳病,代表方剂为麻黄汤、桂枝汤;表阴证为少阴病,代表方剂为麻黄附子...
-
流感,流感疫苗是有效预防流感
流感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以及空气传播。流感典型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疼痛、乏力,并有轻度呼吸道症状。本病具有一定自限性,但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因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预防流感,要做到以下几方面措施。 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加强个人卫生,勤晒衣服被褥,勤洗手,生活用品勤洗刷,勤消毒。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少熬夜,保持充足睡眠。还要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多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抵抗力,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平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尤其...
-
治急痛症中医有方
中医认,不少急性疼痛症(非器质性)、抽搐痉挛常与肝阴不足、津伤血虚有关。芍药甘草汤为柔肝解痉、和营止痛之良方。此方仅由芍药(白芍)、甘草两味药组成,白芍味酸,养阴柔肝,调和营卫;甘草味甘,缓急止痛,且能补虚。酸甘化阴以养肝,肝得柔养,气急则平,故能解痉止痛。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中的成分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松弛平滑肌的作用。经临床证明,此方对急性痛症,尤其是平滑肌痉挛引起之疼痛,均有较佳疗效。现介绍如下: 治小腿抽筋:表现为小腿肌肉频繁抽搐,或伴有酸胀痛感。白芍30克,甘草8克,水煎服,将药汁浓缩至200毫...
-
我有验方治热痱(痱子)
我到了老年身体肥胖,每年一人夏季,头部、四肢、颈项、胸背乃至腋下,都极易长热痱(即痱子)。此虽非大病,但也着实令人痛苦。 去年入夏之时,我偶从报刊上看到了一则介绍中药外洗治疗热痱的验方:取新鲜马齿苋500克,地肤子30克,白矾10克,冰片5 克。先将马齿苋洗净,沥去水分后捣泥,再将地肤子、白矾二味药煎汤约半盆,继而将马齿苋泥及冰片放入煎好的汤药中,并用竹筷子搅动几次,待水温适宜后,反复浸洗患处,以每次洗15分钟,每天3次为宜(药凉后可加温再用,药液的温度既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更不宜凉用,以免烫伤皮肤或降低药效)...
-
寒热体质 喝茶有别:附古方
许多人都喜欢喝茶,当然.适量喝茶对身体有上定的好处,但是喝茶不能盲目,需要辨明自己的体质,根据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这样才可以起到防病治病、营养保健的功效。 常见的茶叶有绿茶、红茶、黑茶(普洱茶)、清茶(铁观音、乌龙茶)等几类。这基本上是根据茶叶的发酵程度来划分的。一般来说,绿茶、铁观音发酵程度较低,属于性凉的茶。乌龙茶、大红袍属于中性茶。红茶,普洱茶则属于温性茶。 治寒热肌瘦方:木香(一两) 鳖甲(一两酥炙黄去裙 ) 川大黄(半两锉微炒) 当归(去芦洗净焙半两) 槟榔(三个) 陈皮(汤浸去白焙秤半两) 柴胡...
-
防风通圣丸有新用
防风通圣丸(散)山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等主要成分组成。具有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治疗外感风邪、头痛咽干、疮疡初起等病。近年临床研究开发出许多新的用途。 胆囊炎疼痛: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及胆石所致的疼痛,急服15克,以后每次服10克,每日2次,一般得腹泻后疼痛缓解。 神经性皮炎:适川于风热型,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 斑秃:将防风通圣原方生药酒浸1夜,焙干研末,每次服6克,每日服2次,另取白酒500克,半夏60克,浸一夜后涂搽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溃疡性眼缘炎: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另用黄连素眼膏外...
-
芍药甘草汤 加中药有良效
芍药甘草汤出自汉代《伤寒论》,仅由白芍、炙甘草两味药组成,是流传干百年的中医名方。虽然配方十分简单,却药效明显,具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的功效。近年来的中医临床发现,在芍药甘草汤的基础上,再加用一些其他的中药,对以下病症有良效。 足跟痛白芍、炙甘草、赤芍各15克,熟地10克。每日1 剂,水煎后分2次服。一般连服 5剂后痛减。本方中的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炙甘草坚筋骨、长肌肉、和药性;熟地滋补肝肾。此方养血益肝肾,破积除血痹,缓急止痛,对治疗老年人足跟痛有良效。 腿抽筋白芍20克,炙甘草...
-
有毒中药的中毒症状及救治方
一些毒性较强的中药;使用得当,可治病救人;若用之不当,则可导致中毒,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现辑录七种有毒中药的中毒症状及相应的解毒方法,供参考。 1.巴豆 中毒症状:皮肤接触巴豆,可发生急性接触性皮炎,局部出现红斑,灼热感和瘙痒,甚至发生水肿,水疮、脓疱,严重还有发热等症状;内服后发生强烈的口腔炎,咽喉炎,尉烈腹痛,水样腹泻或粘液血便,脉博快而弱,血压下降,面色青紫,甚至出现休克,解毒方法:用凉水清洗接触巴豆的皮肤;内服药物: ①大豆或绿豆适量煮汁饮服;②芭蕉叶捣烂取汁饮服;③土炒白术9 克,蓄稔干9克,石榴皮...
-
“清暑益气汤”方剂历史有两个
以“清暑益气汤”命名的方剂历史上有两个,金元时代名医李东垣的《脾胃论》中有清暑益气汤一方,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的《温热经纬》中亦有清暑益气汤一方。虽然名字相同,但二者的药物组成不同,功用和主治亦不同。 王氏清暑益气汤是治疗夏季感受暑热而引起的热性病的常用方剂,方由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组成,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效,对暑热仍盛,气津已伤,主要表现为发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少而黄、体倦少气、神疲乏力、脉虚无力等症有较好疗效。因为病症中有暑热仍...
-
治急性胰腺炎《金匮要略》有名经方
大柴胡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有名的经方之一,是临床常用的方剂之一,笔者用其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效果甚好。《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中说:“(大柴胡汤)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法。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仍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少加大黄,以泻热结。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和剂也。” 方药组成:柴胡、黄芩、枳实、制半夏、白芍各15克,大黄10克,甘草5克,生姜...
-
糖尿病验方治疗有效率为97.7%
药方:乌梅10克,天花粉12克,黄芪30克,黄精15克,黄连3克。 加减变化:头晕加石决明、天麻;心悸加麦冬、五味子;胸闷加瓜蒌皮、枳壳;血脂异常加山楂、丹参;皮肤感染加蒲公英、银花;皮肤瘙痒加白鲜皮、紫草;视力减退加菊花、蚕砂;勃起功能减退加杜仲、桑螵蛸;便秘加麦冬、生大黄;恶心呕吐加苍术、半夏;尿黄浊有热臭味加萆艹、车前草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3次温服,1个月为1疗程。 功效主治: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主治糖尿病并发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感染等。 疗效:徐千里报告130例,其中并发...
-
补中益气丸有新用
补中益气丸主治饮食劳倦、脾虚气弱、内伤寒热而引起的头昏自汗、少气懒言、久痢等症。现代则广泛用于虚证疾患,诸如营养不良、贫血等。近年临床报道,该药经中医辨证后治疗下列疾病也有良效。 老年气虚感冒取苏叶3克,捣碎后用沸水浸泡,以该药茶引送服补中益气丸每次6克(水丸),每H早、晚各1次。 白细胞减少症 该药配方中党参、白术对因化疗或放疗引起白细胞下降有促其回升之效。补中益气丸每次服6 克(水丸),每日3次,15天为1疗程,连续用药3~4个疗程,直到血常规检查正常为止。 脱肛该药能增强肠道平滑肌能力,对治疗脱肛以及脏...
-
金匮肾气丸组方有以下几个特点
金匮肾气丸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肾为水火之脏,有调和阴阳之功,阳动则气化,阴静则精生,阴阳协调以化生肾气。金匮肾气丸组方有以下几个特点: 阴阳互根:肾为先天之本,是水火同居之脏,肾中阴阳互相制约,互为依附,互相转化。阴没有阳不能化,同样,阳没有阴不能长。即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由于肾中阴阳相互维系,因此在补阳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在补阴的基础上补阳,如此便可使阴阳相合,少火生气,阳也不会暴生而成壮火以食气而生后患。 五脏同调:肾藏精气,它所藏的精气乃肾之精气,但它要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