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制 第356页

制 第356页

  • 喉咙干痛 自制的柳叶茶

    喉咙干痛 自制的柳叶茶

      去年秋天,有一段时间喉咙干痛,又痒,一位中医朋友送我一包自制的柳叶茶,开水冲泡,代茶饮。虽苦涩,但也清冽,喝了几次,喉咙真的不痛了。于是决定今年自己也采摘一些嫩柳叶来做茶。   “清泉小烹泉边柳,一钵绿水浮江鸥”,柳叶茶可谓历史悠久!但其药用价值也很高,据《本草再新》记载,柳叶具有清热透疹、利尿解毒的功效。《濒湖集验方》载“新柳叶30克。功用:清热,利尿,透疹,解毒。主治:小便混浊不清或尿后有白浊溢出。尿时不畅,如膏淋证。”有些地方,如安徽长江以北一带,每...

  • 自制药粉治口腔溃疡

    自制药粉治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不明,治疗困难,自己制作一种复方药物粉剂涂抹患处,可使黏膜迅速吸收,增强局部免疫功能,减轻局部炎症,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和促进溃疡面愈合的作用。 复方药物粉剂的制作方法:去痛片1 片,维生素C片0.2 克,维生素B2片5毫克,将三种药片碾成粉末混合均匀,涂于溃疡面处,每日2—3次。对复发病人,可根据周期性发病特点,从复发开始涂于患处,直至溃疡愈合。 (付紫莲)...

  • 口臭可用特制漱口水来治疗

    口臭可用特制漱口水来治疗

    口臭的发生除了与口腔卫生有密切关系外,脏腑积热亦是主要原因.常因胃热、痰热、食积等因素引起。这三种原因导致的口臭,均可用以下特制漱口水来治疗。 1.石膏甘草水生石膏100克、生甘草10克、清水 2000毫升,放入锅内煎煮,去渣取汁,待冷后漱口.每日数次,连用1周。生石膏性微寒,味辛、甘,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生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作用。二药合用,可清肺胃积热。 2.薄荷川连水 鲜薄荷叶50克、黄连5克。先将川黄连置于锅内煎水约 1500毫升,然后加入薄荷...

  • 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制污穴放血

    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制污穴放血

      口腔溃疡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口腔黏膜表浅性溃疡,尤其是精神压力过大,睡眠时间不足,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的中青年人群比较多见。口腔溃疡容易反复发作,有的甚至重叠发生,几乎没有间隔时间,经久难愈,让患者深受困扰而烦躁不堪。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钟伟泉介绍说,对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不妨采取针刺制污穴放血进行治疗。   制污穴位于大指背中央线上,计三穴,取穴采四分点法。用三棱针点刺后,挤出数滴“黑血”后,溃疡处疼痛即可减轻,溃疡面随之逐渐愈合。患者康复后只要不挑食,平时注意营养...

  • 制牙痛的快速方法 艾灸耳孔

    制牙痛的快速方法 艾灸耳孔

    患过牙痛的人,每每想起那种难受劲儿,不免心有余悸。制牙痛的快速方法 此时,不妨试试艾灸耳孔,可以缓解龋齿或上火引起的牙疼。患者耳孔朝上侧躺,然后把点燃的艾条悬于距耳孔3-5厘米的地方,使得艾条燃烧的热气进人耳孔,一直熏灸到耳内感觉温热时即可。熏灸的时间一般为5分钟左右。哪边牙疼就熏哪边的耳孔,两边都疼,两边都要熏。 胡晓薇掐人中并非“万能急救法” 快速治牙痛方法:上了年纪的人恐怕都知道一个老法,就是在人晕倒的时候掐他的人中穴。人中穴位于人中沟内,人中沟是上嘴唇与鼻下部之间正中部的一条浅沟。...

  •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丁香能抑制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丁香能抑制

    一旦有口腔溃疡,就算是再美味的食物也没心情享受了。溃疡面会给我们带来疼痛,溃疡严重的连喝口水都觉得痛,一般不用药的话恢复时间在1~2周。专家推荐用丁香液外涂治疗口腔溃疡,效果显著。 验方:取丁香9~15克,打碎,放入杯或小瓶中,用冷开水浸过药面,约经4小时后,便成棕色药液。用时取棉签蘸药液涂于溃疡表面,每日6~8次。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多见于唇内侧、舌头、舌腹、颊黏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这些部位的黏膜缺乏角质化层或角化较...

  • 如何预防高血压升高 血压应控制在多少

    如何预防高血压升高 血压应控制在多少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成因,与情绪过激,内伤虚损以及饮食失调有关。这些因素导致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调。主要影响肝脏和肾脏,加上体内的风、火、痰、瘀等引起各种自觉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慌、胸闷等。(责任编辑 / 冯欣宇) 血压应控制在多少 血压是反映我们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早发现血压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对预防高血压和并发症非常重要。 得了高血压,血压降到多少才合适? 不同的人,降血压的标准有所不一,你应该控制在多少合适呢? 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至 140 / 90 m...

  • 辨识寒凝证高血压病制定寒凝汤

    辨识寒凝证高血压病制定寒凝汤

    李士懋简介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工作50 余年,学验俱丰。在学术上坚持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尤重脉诊,在临床上擅长应用中医疗法治疗急症、心脑血管病及内科疑难杂症等。 1. 从寒辨治寒凝证高血压病的理论基础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风眩”等范畴。寒邪虽然“客于脉外”,...

  • 从脾主运化水湿理论探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从脾主运化水湿理论探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脾主运化水液”与 “脾主运化水谷”组成 了中医藏象学说中 “脾主运化”理论。脾处中焦, 通调上下,运行水液,维持人体津液正常的生成、 转运与输布。脾运化水湿功能失常,体内阴津运转 失于调节,易停聚凝结,产生水、饮、痰、湿等多 种病理产物,更可进一步化浊致瘀。痰湿或痰湿瘀 血相互搏结阻于脉络,心脉痹阻不通,发为心悸、 胸痹、真心痛等病证。冠心病属于中医学 “胸痹” “真心痛”范畴,其发展进程取决于...

  • 如何“制止”牙痛

    如何“制止”牙痛

    牙疼虽是小病,却给你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当牙疼找上了门,你该如何是好呢? 下面,就跟着经验小编一起看看如何“制止”牙痛吧~~ 大蒜涂抹法:取适量大蒜去皮捣成糊状,适当温热后涂在疼痛处,可以止痛。可以治疗牙髓炎、牙周炎和牙痛等症状。 用熬花椒食醋漱口法:用食醋110克,放入25克花椒后,熬上大概10分钟即可,待冷却后含在嘴里2—5分钟吐出,可以有效止疼; 牙咬生姜法:切一小片生姜片,咬在疼痛处,大约10—20分钟,可以多次使用,...

  • 基于脑肠互动探讨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

    基于脑肠互动探讨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

    中风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可导致一系列 神经功能缺损事件的发生,是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 的疾病 [1 ] 。通腑泻热是中医药治疗中风的重要法 则之一,可以开窍醒脑、减轻脑损害。现代医学研 究发现,通腑泻热法一方面可以调节胃肠道功能, 促进肠管蠕动,清除氨类、吲哚类等有害物质,预 防和减轻应激性溃疡; 另一方面可以调整血管通透 性,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抑 制缺血区炎性反应,改善神经功能 [2 -3 ] 。近年来 脑- 肠轴的发现为研究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等脑病 的作用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从脑肠互动研究...

  • 自制夏枯草降压茶

    自制夏枯草降压茶

    自制夏枯草降压茶的方法很简单,可取夏枯草3~6根(1人1天的剂量),加适量冷水(根据患者能喝水多少加减),浸泡1小时左右,用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30分钟,加入白糖或冰糖适量再煮,待糖溶化后去渣取汁,即可随意饮用。 如果嫌夏枯草不干净,可以用自来水快速冲洗一下,千万不能用手搓洗,否则其降压利尿作用会明显降低。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患者不能冷饮,每次也不能喝太多,煮制过程中可以加1~2个红枣一起煮。 (韦良渠)...

  • 调和阴阳消痞制酸 治胃食管返流病方

    调和阴阳消痞制酸 治胃食管返流病方

    处方:黄芪、党参、瓦楞子各15 克,半夏、苏梗各12克,浙贝母10克, 黄连、黄芩、干姜各6克,桂枝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15天为1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 疗程间间隔2~3天。 功效:调和阴阳,消痞制酸。 主治:胃食管返流病,中医辨证为 寒热错杂型,症见返酸,或伴咳嗽,胸 脘灼热疼痛,小腹胀痛,喜按喜暖,大 便溏,小便白,面色无华,倦怠无力, 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郑志兴...

  • 酸枣仁汤方药解析 酸枣仁汤的助眠机制

    酸枣仁汤方药解析 酸枣仁汤的助眠机制

    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原文为“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其组成为“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川芎二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1]。方中重用酸枣仁补血调肝,清心安神,为君药;茯苓宁心安神,益气健脾,知母养阴清热除烦,共为臣药;川芎辛散,活血行气,调肝疏肝,与酸枣仁相伍,酸收辛散并用,补血行血,共奏调肝、养血、安神之功,为佐药;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与茯苓相伍健脾和中,...

  • 从气机升降失调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从气机升降失调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常表现为情景记忆困难。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的记忆、语言和定向障碍逐渐加重,在症状出现后5~10年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受损。该病在神经病理上以神经炎性斑、神经元纤维缠结、神经元丢失及淀粉样血管病变等为特点,具有起病隐匿、进展缓慢、逐渐加重的特征[1]。AD属中医“痴呆”“呆病”等范畴。因此,探求AD的发病机制对其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气机升降失调的角度探讨...

  • 情绪不能自主控制案 嗜睡病案

    情绪不能自主控制案 嗜睡病案

    情绪不能自主控制案 病翁,怪症年久,启齿即老泪纵横,无法控制,屡屡检查亦不知所以然。吾诊脉望舌,未逮其邪。刻见翁以绢拭泪,好生可怜。试问家庭,诉家境优越,老伴健在,故可排除空巢忧寡。再询,得知其大便稍结燥,前列腺肥大,小便常有滴沥,嗜寐。参考经典“阳明病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太阳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柴胡加龙骨牡蛎方主之”。六经审辨从二阳切入,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方合小承气汤,5剂。二诊,患者面部表情...

  • 栀子豉汤镇静催眠作用机制研究

    栀子豉汤镇静催眠作用机制研究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调查显示,全球失眠的发病率为28%,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病率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复杂的社会生态和老龄化日益加剧都影响着人们的心身健康,失眠患病率日益增加。因此研究失眠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栀子豉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第76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栀子豉汤由炒栀子、淡豆豉组成,...

  • 芳香醒胃法 炒制之香和本草之香

    芳香醒胃法 炒制之香和本草之香

    醒胃法是针对食欲不振、食入呕恶的症状,病机属胃纳失司、脾运怠懈的脾胃疾病,治以复苏胃气、开胃纳食的办法。芳香醒胃法是醒胃法的特别类型,源于《素问·奇病论》“治之以兰,除陈气也”,依据“土爱暖而喜芳香”“胃喜为补”的准则,选用芳香药复苏胃气,康复脾胃功用的治法。《本草正义》言:“芳香能助中州清气,胜湿辟秽”。 味觉、嗅觉、视觉等感觉功用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人体生理、心思。嗅觉感受器即嗅细胞,是仅有源...

  • 洋医无奈呕吐症 锡纯自制半夏愈

    洋医无奈呕吐症 锡纯自制半夏愈

    清朝末年,英国军医患呕吐症,“屡屡呕吐,绝食者久矣”,故邀请日本医生和美国医生治疗,然“呕吐卒不止”。在两位医生都束手无策之后,他选择求治于名医张锡纯。经过详细诊视后,张锡纯说:“余有一策,姑试行之。遂辞归检查汉法医书,制小半夏加茯苓汤……一二服后奇效忽显”。仅数日,顽固呕吐症痊愈了,这让三位洋大夫对张锡纯敬佩不已。 仅用了半夏、生姜、茯苓三味药,为何有如此疗效呢?张锡纯认为:“从来呕吐之证,多...

  • 阐释针刺治消化不良的中枢机制

    阐释针刺治消化不良的中枢机制

    近年来围绕“针刺胃肠调节效应及其中枢机制”研究方向,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多个研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枢机理研究和疗效预测研究。研究结果在证实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的基础上,从中枢整合的角度揭示了针刺疗效的作用机理,肯定了基于患者基线期机体状态筛选针灸适宜人群、预测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的可行性。 用高质量证据证实有效性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消化不良,以其发病率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显著、药物...

  • 自制蜂蜜饮缓解小儿咳

    自制蜂蜜饮缓解小儿咳

    蜂蜜具有补中、止 咳、润燥、解毒功效,民 间很早就用蜂蜜来治疗许多疾病。 对于感冒咳嗽的孩子来说,白天多喝 一点蜂蜜饮,不但利于被人体吸收,达到 最佳的镇咳消炎效果,而且还能为虚弱的 身体提供更丰富的营养和能量,有助于早 日康复。 一、花生枣蜜饮花生米、大枣、蜂蜜 各30克i用水将前两味煮至软烂,加入蜂 蜜拌匀,日服两次。此方具有止咳化痰的 功效,用于肺虚咳嗽。 二、梨蜜饮梨1个,蜂蜜60克。将 梨挖洞,去核装入蜂蜜,然后隔水蒸熟,即 可饮汁食梨。此方具有润燥化痰的功效, 用于小儿肺燥咳嗽。 三、萝卜蜂蜜汤...

  • 咳嗽的发病机制 中医病因病机

    咳嗽的发病机制 中医病因病机

    这阵子病毒性感冒流行,好多宝宝都赶上了这一拨病毒,又拉又吐还发烧,弄得妈妈们手足无措。好不容易呕吐和拉肚子止住了,宝宝又开始咳嗽,即使门诊常用的蒲地蓝口服液和豉翘口服液都加上了,可就是不见好。好多妈妈都开始犯愁,总这么咳也不行呀,就来门诊咨询,看看小儿推拿可不可以帮帮忙。还真别说,小儿推拿治疗感冒后的慢性咳嗽效果还真不错。 01 咳嗽的发病机制 许多妈妈有些糊涂,说自家宝宝血常规和胸片都查了,也没提示细菌和病毒感染,双肺也没有异常,怎么还是不停咳嗽呢?想要明白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大家了解一下咳...

  • 咳嗽 五脏咳的发病机制

    咳嗽 五脏咳的发病机制

    咳嗽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咳嗽病因复杂且涉及广,现代医学认为,咳嗽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但也有心源性咳嗽、胃食管返流性咳嗽等由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嗽,慢性咳嗽亦可引起心血管、消化、神经、泌尿、肌肉骨骼等多个系统的并发症,如尿失禁、晕厥、失眠、焦虑等[1]。同样,中医认为,咳嗽虽以肺为主,但亦与五脏息息相关。《素问·咳论篇》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更记载了五脏咳不已,移于六腑,引起呕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的详细描述,奠定了中医以五脏辨证体系论治咳嗽的理论基础。...

  • 控制哮喘 中医有招儿

    控制哮喘 中医有招儿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会导致气道高敏,引发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等,多数患者超过1个症状,尤其是成人患者。症状常常在夜间或早晨加重,多数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肺病呼吸科主任中医师简小云表示,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对应中医角度,其属于“哮病”范畴,大体可分为寒哮、热哮、风哮、虚哮4类。其中急性发作期类似寒哮、热哮或风哮,临床缓解期类似虚哮。&ld...

  • 夏季暑湿感冒暑热感冒 自制茶饮防治

    夏季暑湿感冒暑热感冒 自制茶饮防治

    夏季感冒患者初期一般会出现鼻塞流涕、头昏脑涨、怕冷、出汗、心烦口渴、四肢无力等不适,而且整个过程比一般感冒的症状都重。   从内在的因素来看,引起夏季感冒除了天气炎热影响人们正常的休眠、饮食和锻炼外,与个人的抵抗力,尤其是肺脏自身的强弱密切相关。肺脏不耐受寒热,是“娇脏”。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且形寒饮冷则伤肺。   如果肺部因人们贪图过量的冷饮、冷气,受到直接刺激,就容易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病毒、寒气便乘虚而入,从而导致感冒的发生。这和近年来...

  • 老年人运动出汗 自制背心防感冒

    老年人运动出汗 自制背心防感冒

    随着气温升高,开始晨练的老年人也多起来了,而有的老年人因为运动出汗了,湿了内衣,没有及时更换而着凉得了感冒。 其实,老年人可以自制一件吸汗背心,能有效防止感冒。制作时可选用一块纯棉布,布的宽度约与自己上身的宽度一致,布的长度则应是自己上身长度的两倍(前后襟对折)。将棉布在长度的方向上对折,再在折线中央挖一个能自如伸进脑袋的孔。 锻炼之前,将吸汗背心贴身穿上,外面套上衣服。这样,晨练时出的汗就会被背心所吸收。运动结束后,用手从颈项处将背心从头上掏出,就能解决不能及时更换内衣的问题。 (陆青新)...

  • 几种简单的自制防流感药茶

    几种简单的自制防流感药茶

    冬去春来,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各种病源微生物也开始旺盛地生长繁殖。此时天气多变,冷暖莫测,因此春季是流感多发的季节。教你几种简单的自制防流感药茶。 姜白汤 生姜6片,葱白5根,紫苏5克。水煎沸后,加盐适量,取汁温服。 豆豉姜苏茶 生姜15克,紫苏10克,淡豆豉15克。三药同煎,加适量水,煮沸后加盖浸10分钟,当茶饮。 香菜葱白饮 香菜15克,葱白6段,生姜3片,食醋适量,水煎服用。 荆防饮 荆芥、防风各10克,生姜3片,甘草3克。煎汤代茶饮。 双花薄荷茶 金银花15克...

  • 风寒感冒阳气被压制吃大葱

    风寒感冒阳气被压制吃大葱

    风寒感冒虽然病因是感染了风寒之邪,但是人体抵抗力下降即中医常说的正气不足,阳气被压制,难以抗衡阴寒之邪是内因。 所以,天气寒冷的时候适当吃些益气通阳的食物,有助于预防风寒感冒。虽然大葱的葱绿部分比葱白部分营养含量高得多,但是从通阳和食疗的角度来看,葱白的效用更大一些。大葱味辛,性微温,具有通阳、解毒调味的作用。 除了用于防治风寒感冒外,对于阴寒腹痛、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乳汁不通等症状也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张继东...

  • 肺虚咳嗽 疗虚三仁方 仿吴鞠通三仁汤之制

    肺虚咳嗽 疗虚三仁方 仿吴鞠通三仁汤之制

    邱健行,全国名中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8年,擅长治疗脾胃、肝胆系统疾病,各种血证如消化道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以及顽固性咳嗽、失眠、眩晕、消渴等内科杂病。出版《岭南脾胃论》等著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组成:白果仁10g,板栗仁30g,核桃仁20g。 功用:润肺燥,健脾胃,补肝肾。 主治:肺虚咳嗽、脾胃虚弱、肾元不足诸证。 用法:每日1剂,水...

  • 基于消法理论探讨帕金森病的治疗机制

    基于消法理论探讨帕金森病的治疗机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临床上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1]。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我国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为1.7%[2]。对于老年人来讲,PD在影响生命健康与降低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正在不断增加患者家庭与社会的负担。PD是一种慢性、无法逆转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纹状体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但引起该病变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2]。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针对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进行综合治疗,最常用的疾病缓解药物包括单胺氧化酶...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