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小 第4页

治小 第4页

  • 治小儿眨眼症方

    治小儿眨眼症方

    方药:党参、茯苓、白术、白芍、钩藤、谷芽、麦芽、神曲各8克,甘草2克,陈皮、半夏、蝉蜕各3克,龙骨、牡蛎各10克。加减:有夜盲者加苍术、夜明砂各5克,伴脐周痛者加使君子、槟榔各6克,眨眼频率高者加全蝎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7天为1疗程。 主治:小儿眨眼症。 疗效:治疗72例,治愈58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

  • 治小儿脾疳方

    治小儿脾疳方

    小儿出现面黄肌瘦、困倦懒言、食少纳呆、挑食、食后脘腹胀满、四肢无力、少气自汗、大便时干时稀等症状,中医称之为脾疳。 小儿脾疳治宜健脾和胃、消疳化积、益气健脾。可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麦芽、神曲、山药、扁豆、莱菔子、薏苡仁、鸡内金、砂仁各5克,生姜2片,大枣5枚,木香2克,甘草2克,水煎服,1日1剂,分早午晚服。 中成药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小儿健脾丸、小儿启脾丸、肥儿丸、健胃消食片、消积口服液、大山楂丸、婴儿健脾散、保和丸、肥儿冲剂等。也可采用下列食疗法: 方一大枣8枚,山药10克,大麦米20克,红糖10克,共煮稀...

  • 主治小儿撮口(小儿紧口)

    主治小儿撮口(小儿紧口)

    【主治】主治小儿撮口(即小儿紧口) 【组成】赤苋适量 【制法】上药捣汁即成 【用法】取药汁外洗法即可 【出处】太平圣惠方 2 【方名】夜合花枝汤 【组成】夜合花技适虽 【制法】上药加水煎取浓汁备用 【用法】取药汁拭口中,并洗之。主治小儿撮口。 【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 熊磊治小儿湿热证经验

    熊磊治小儿湿热证经验

    岐黄学者熊磊是云南中医药大学教授,“有是证用是方”是熊磊辨证论治遵循的原则之一。准确辨证,抓住病机核心,往往一方多用,体现中医“异病同治”之精髓。湿热证名方甘露消毒丹是熊磊习用的方剂之一,临证通过加减化裁,治疗儿科多种常见病证,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小儿湿热证因机证治 熊磊认为现代环境下由于气候变暖、滥用药物、过食肥甘厚腻、贪凉饮冷等因素,导致本已“脾常不足”的小儿脾胃失和、运化失常,致湿邪内生;另一方面,云南地处高原,气候...

  • 韭菜水治小孩脱肛

    韭菜水治小孩脱肛

    【方名】韭菜水治小孩脱肛 【组成】韭菜500克,加水2000 毫升 【制法】煎开趁热熏洗肛门 (先熏,待温度略低洗肛门) 【用法】数次可收良效,一般熏洗3~5天痊愈。 【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 王俊宏从热、毒、湿、瘀、风辨治小儿湿疹

    王俊宏从热、毒、湿、瘀、风辨治小儿湿疹

    小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 的与变态反应有密切关系的皮肤病,临床以多种 形态皮肤损害、瘙痒、渗出、反复发作为主要表 现 [1 ] 。西医治疗普遍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虽疗 效确切,但其存在皮肤局部的不良反应对婴儿稚 嫩的皮肤损伤较大 [2 ] 。王俊宏教授系北京中医药 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接诊该 类患儿上千例,总结了一套治疗小儿湿疹行之有 效的辨证体系。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将小儿湿疹归为 “婴儿胎癣” “湿疮” “奶癣 &r...

  • 治小儿颈软便方

    治小儿颈软便方

      【组成】生附子、生南星各6 克,姜汁适量。   【用法】前2 味共研细末,用姜汁调如糊状,摊于厚布上,贴于天柱骨上。   【主治】素体虚弱,感受风邪而致颈软。   【说明】天柱骨即颈骨,位于项部正中线,自枕骨大孔下方至第七颈椎棘突一线。...

  • 治小儿腮腺炎

    治小儿腮腺炎

    【简介】腮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腮腺肿大,疼痛,怕进酸食。包括发热,颈、颌下、耳前唾液腺肿胀、疼痛。 【便方1】鲜紫花地丁根二根,洗净切碎,用鸡蛋2个搅拌均匀后水煎服。 【处方2】 大青叶6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黄柏30克,芙蓉叶30克,黄连30克,大黄30克,胆矾30克,五倍子30克,樟丹30克,明矾30克。 上药共研细末,用蜜混合调匀,备用。使用前先以温水洗净患部,并据患部肿块大小适量外敷药膏,加盖纱布后固定。用药一般以3日为宜,日换1次。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者,3次后隔日敷1次,直至肿痛消失。病情较重或并...

  • 治小儿水痘经验

    治小儿水痘经验

    经验方:生石膏、银花各30克,紫草、元参、泽泻各15克,薄荷9克,荆芥6克。 用法:水煎2次,共取药汁共250毫升,分多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小儿水痘患者116例,服药2~5剂,均获治愈。伴发热者均在服药1剂后体温降至正常。...

  • 稗子可治小儿疳疾

    稗子可治小儿疳疾

    小儿疳积病是一种慢性病,在5岁前的儿童中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全身虚弱,面黄肌瘦,食欲差,消化紊乱。小儿疳积病多因喂养不当,或因其他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民间有人用稗子草治小儿疳积,确有良效。 稗子草长于农田或野地里,也是一种中草药,它性微寒,微苦,微涩,味甘、辛,无毒,入肝经;有健脾益气,利水消肿的作用。取干的整株稗子草50克,用水充分浸泡湿润后,置于陶砂器皿中,加水500毫升;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继续煎,至器皿中的水成为250毫升左右时即成。待药液温热可饮时,给病儿服用,每日三次。也...

  • 中医辨治小儿夏季热

    中医辨治小儿夏季热

      小儿夏季热以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要症状。临床辨证有暑伤肺胃、脾阳不振、下虚上盛等不同,治疗方法则以清暑养阴、补脾益气、温下清上为主。   1.暑伤肺胃型:本证多见于素禀阴虚的患儿。除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外,烦躁较为明显,精神食欲改变不大。发热虽高,病程虽长,但无头痛、恶风、恶寒和神昏惊厥等症状。多见唇红干燥、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指纹紫。治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处方:党参、麦冬、知母、石斛各10克,荷梗、竹叶各6克,黄连、甘草各3克,鲜西瓜皮、粳米各15克。水煎,分2~3次...

  • 治小儿惊风(感受风邪)方

    治小儿惊风(感受风邪)方

    处方:钩藤6克,茯神、薄荷、天竺黄、苏叶、荆芥穗、枳壳各4.5克,黄芩、瓜蒌、连翘各6克,生甘草1.5克。 加减:若抽搐者,可加石决明、桑叶各9克,白僵蚕5克,以祛风定惊。或服小儿回春丹,1岁以内每次1—3粒,1—3岁每次3-5粒,2小时后可重复使用。若痰蒙清窍者,可加石菖蒲4克,以清心开窍。若高热、乳蛾红肿、便秘者,可加大黄4克,栀子6克,以通腑泄热。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解表镇惊。用于治疗小儿惊风,中医辨证属感受风邪型。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咽红,鼻中流涕,乳蛾红肿,烦...

  • 中药灌肠治小儿重症肺炎

    中药灌肠治小儿重症肺炎

    近段时间,气候多变,小儿流感、肺炎病人日益增多,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急救儿科自行研制退热汤剂并通过灌肠给药,先后挽救了10例小儿重症肺炎伴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在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召集的论证会上,专家认为,他们采用的“宣上通下法”符合“温热病,热结胃脏,十下七八”的中医理论,值得推广。 据该院急救儿科主任王瑛介绍,去年在流感流行初期,他们科室针对轻症患儿,采用银翘散加减口服或灌肠,治疗患儿300余例,疗效显著。重症危重者不能口服中药,他们便全部选择了灌肠的...

  • 治小儿低热方

    治小儿低热方

    处方与用法:柴胡、百合各10克,黄芩、知母各5克,半夏、党参各3克,生姜2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次。 功效:调理阴阳,滋阴退热,治小儿低热症.反复发作,口苦纳差,尿黄便秘,唇舌红干,脉细等。...

  • 治小儿外感发热不退方

    治小儿外感发热不退方

    外感发热,古代常名之为“发热”、“寒热”、“壮热”等。中医药对外感发热有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处方与用法:龙胆草,川芎、山栀子、大黄、羌活、防风、膏黛、荆芥、薄荷各5—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瀑晨。体弱者,酌加沙参、麦冬。热退停药。 功效:清解热邪,泻火退热,主治小儿外感引起的发热不退,体温持续难降,39度-40度,头痛,流涕,咳嗽,咽部充血等。...

  • 治小儿睾丸鞘膜积液方

    治小儿睾丸鞘膜积液方

    处方与用法:蝉蜕10克,水煎2次,药液一半内服,一半用纱布蘸药液敷患处,每日1剂。 另方:肉桂5克,煅龙骨、五倍子、枯矾各12克。加水煎煮15 分钟,滤取药液,待温度适宜时,将阴囊全部浸入药液内,浸洗 30分钟。 功效:利水,祛风,止痒,主治小儿鞘膜积液,阴囊肿大,透光试验阳性,局部不,痛不痒者。(盛中林)...

  • 治小儿奶癣方 小儿黄疸方

    治小儿奶癣方 小儿黄疸方

    治小儿奶癣方 处方与用法:陈皮、苍术、茯苓各5克.厚朴 3克,炙甘草2、克,滑石 10克,泽泻3克,炒麦芽15克。水煎服,日1 剂。另用地榆、黄柏各 50克,水煎,湿敷患处,日3次,每次15分钟。内外并治,以愈为度。 功效:清利湿热,调理脾胃,治小儿奶癣,形体多胖,瘙痒难耐,哭闹不安,吮乳不多,局部呈多形性表现,丘疹、糜烂、渗液、结痂并见,舌淡,苔黄腻等。 (韩蒸平) 治小儿黄疸方 处方与用法:生麦芽15克,茵陈20克:金钱草10克,通草3克,黄柏3克。水煎服,日1 剂,30天为1个疗程。病程久者,加丹参1.0克,...

  • 内外分治小儿疳积

    内外分治小儿疳积

    疳证的“疳”的两种解释:其一为“疳”就是“甘”,这是因为本病起先多是由于过食甘而致。这是从某个侧面,对本病的起始原因加以概括。其二是“疳”有“干”的含义,这是因为本病会出现消瘦、干瘪、气血津液不足等临床表现。 疳积是指小儿脾胃虚损,运化失宜,吸收功能长期障碍,脏腑失养,气液干涸,形体消瘦,饮食不养肌肤,影响生长发育,病程较长的一种慢性疾患。本症多见于 3岁左右的幼儿。临床以不同程度的形体干枯赢瘦,...

  • 吴茱萸外敷治小儿斜疝

    吴茱萸外敷治小儿斜疝

    小儿斜疝是指腹腔内容物(如肠子)从腹股 沟薄弱处突出,有时会进入阴囊,引起疼痛不适的疾病。中医认为小儿斜疝是肝肾不足,中气下陷, 常因哭闹用力或寒凝气滞而诱发。采用中药吴茱 萸外敷治疗疗效较为明显。将吴茱萸研成粉末备用,使用时先将疝块回纳 至腹股管皮下环,再将适 量吴茱萸粉以醋调敷环口及四周,环口上压直径2厘米左右的硬币一枚,绷带固定,隔日换药1次。 (鲁露) 吴茱萸详解   其他名称:吴萸 左力 辣子 臭辣子树 气辣子 曲药子 茶辣  主要成分:果实含挥发油为...>>吴茱萸详解...

  • 中药敷脐治小儿常见病

    中药敷脐治小儿常见病

      新生儿脐炎:取云南白药适量,先用生理盐水将患儿脐部的分泌物清洗干净,然后将云南白药敷在患儿肚脐部,盖上纱布,再用绷带包扎好,隔日换药一次。   小儿遗尿:取鲜葱白10段(两寸长)与硫黄12克,捣烂成饼状,在小儿睡前将药饼敷于肚脐中,纱布覆盖固定。两日换药一次,可连用两周左右。   小儿盗汗:取五倍子适量,研细成末备用。每晚临睡前取适量药末,用温水调成面糊状,敷于患儿肚脐,盖上一块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于翌日清晨将药饼除掉。每日换药一次,一般3~5天可见效。   小儿便秘:取生大黄适量,烘干后研成细末备用。每次取...

  • 治小儿紫癜发热 小儿心肌炎方

    治小儿紫癜发热 小儿心肌炎方

    治小儿紫癜发热方 处方与用法:粳米25 克,生石膏100克。先煎去渣,用此汤液煎下药:知母10克,地骨皮10 克,沙参巧克,石斛15 克,金银花15克,麦冬10 克,山药20克。煎服,日1 剂,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养阴生血.治小儿过敏性紫癜伴发热不退,尿血,全身关节疼痛,烦躁难眠,尿短赤,大便干结,舌干脉数。 (甘其林) 治小儿心肌炎方 处方与用法:太子参10克,麦冬 5克,五味子3克,浮小麦5克,大枣2 枚,炙甘草10克,百合5克,黄芪5 克,丹参10克,磁石10克(先煎),谷芽、麦芽各5克...

  • 生姜汁治小儿疝气(小肠气)

    生姜汁治小儿疝气(小肠气)

    用生姜汁五钱,先给患儿洗澡到周身出汗时,用姜汁涂患部, 一日2次,连用3到4天,以后不再复发....

  • 治小儿磨牙偏方

    治小儿磨牙偏方

    治小儿磨牙(脾虚夹湿)偏方 处方:党参12克,白术、茯苓、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白豆蔻各10克,陈皮8克,黄连3克,甘草 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若湿重,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石菖蒲以化湿醒脾;舌淡,体胖,腹胀喜按者加砂仁、厚朴温中运脾。 功效主治:健脾消积。用于治疗小儿磨牙,中医辨证属脾虚夹湿型。症见夜间磨牙反复发作,病程较.久,磨牙声音较低,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或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伏卧,或有脱腹胀满,呕吐酸馊,夜寐不安,大便溏薄,每天2二3次,夹有乳片或食物残...

  • 宣桂琪从食积论治小儿疾病经验

    宣桂琪从食积论治小儿疾病经验

    宣桂琪 ( 1942—) ,男,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 导师、主任中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 承工作指导老师 , “宣氏儿科”第三代嫡系传人,第一批 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杭州 “宣氏儿科”流派 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50 余 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学严谨,不断创新,对儿科疾 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独到的见解。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饮食不节、嗜 食肥甘及不健康...

  • 治小儿腹泻 小儿口腔溃疡经验方

    治小儿腹泻 小儿口腔溃疡经验方

    经验方:干姜、吴茱萸各10克,苍术、小茴香各5克。 用法:上药混匀,共研成粉,每次取1~2克放入患儿脐中,并以伤湿止痛膏封贴,每日换药1 次。 疗效:本方治小儿腹泻86例,治愈65例,好转17例,无效4例。 治小儿口腔溃疡经验 经验方:昊茱萸24克,制胆星6克,大黄12 克。 用法:将上药混匀,共研成粉,将药粉与陈醋适量调成糊状,待患儿晚上熟睡后涂敷于两足心的涌泉穴上,外加纱布包扎,12小时后去除,连用 2次。 疗效:本方治小儿口腔溃疡(口疮)患者260 例,治愈202例,好转58例。...

  • 治小儿流口水偏方

    治小儿流口水偏方

    处方:葛根15克,党参、茯苓、白术、藿香各10克,佩兰、香附、泽泻、砂仁各7克,木香5克,甘草3 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健脾燥湿。 主治:脾气虚弱、寒湿内生之流口水,症见爱流口水,胃怕冷,舌苔厚腻,脉滑。 于志翔...

  • 治小儿病后自汗 小儿盗汗症二方

    治小儿病后自汗 小儿盗汗症二方

    治小儿病后自汗方 处方与用法:太子参10克;炙黄芪10 克,炒当归10克,陈皮 5克;碧桃干15克,获苓5克,糯稻根50克,红枣10克。水熬服,日 1剂,分2次温服。 功效:调和营卫,敛阴止汗。治小儿感染热性疾病后,自汗或盗汗,神疲乏力,冒纳不佳,舌淡红,脉细无力等。 (曾示浪) 治小儿盗汗症方 处方与用法:太子参10,青蒿、桑叶、麦冬、丹皮各5克,谷芽、玉竹各2克,五味子3 克,大枣2枚,甘草2 克。水煎服,日1剂。 功效:益气养阴,安神止汗,治小儿盗汗症,纳呆口渴,夜寐不安,易惊叫,舌尖红,苔薄黄,指纹青紫。...

  • 民间方治小儿腹泻

    民间方治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属于中医学”泄泻” 的范畴。 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其中1岁以下者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特点是大便次数增多,其便似蛋花水样,或大便稀薄并挟有食物残渣。迁延日久,可致营养不良而成疳病。小儿腹泻可使用下面几方治疗: 1.芹菜杆5根,水煎,加红糖5克,温服。 2.黄芩9克,白芍6克,甘草 5克, 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如有里急后重,加木香 3克,槟榔6克,发热加黄连5 克,腹痛加乌药6克。 3.红花2克,鸡蛋2个。红花研末,分2份,每份与1个鸡蛋调匀后,煎熟食之。每次1个...

  • 银杏叶治小儿腹泻

    银杏叶治小儿腹泻

    银杏叶20克或银杏枝 50克,加水3000~4000毫升,煮至沸腾后10分钟即可。 先用药水蒸气熏蒸小儿双脚,待可耐受药液温度后,再将患儿双脚泡到药液中,洗至双膝下方,每次20分钟,隔日1次,共用2次。 本法简单实用,无毒副作用,无需打针吃药,易被小儿接受,且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 三位一体治小儿脑积水

    三位一体治小儿脑积水

    程某某,女,1岁2个月,辽宁抚顺人。2012年9月15日就诊。 患儿家长主诉患儿头大、运动发育落后1年余。患儿系8个月早产,出生体重2400克。生后发育均落后于正常同龄儿,半岁时发现患儿头略大于同龄儿,且仍不会翻身,家属携患儿前往当地儿童医院就诊,行头颅MRI示:外部性脑积水,脑发育不良。并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半年后患儿可竖头,能独坐。现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我院就诊,症见:头大,颈软,不会说话,不能站,不会走,反应迟钝,左手不能持物,活动不灵,形瘦,面色淡黄,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红而滞。 查体...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