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 第45页
-
辛开苦降寒热平调治浅表性胃炎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马骏是第2~5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国医名师;“理清温润通补”理论是马骏在长期从事脾胃病证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疗效显著。现将马骏的学术经验及相关临证验案介绍给广大读者,以期对指导治疗脾胃病临床有所裨益。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脾主升,胃主降,脾气不升,不仅不能助胃进一步消化,而且其吸收转输水谷精微和水液的功能亦发生障碍,同时其统摄、升提内脏的功能也不能正常完成。胃气不降,则传化无度,壅滞成病,不仅饮食不能顺利下行,而且经初步消化...
-
脾胃寒热错杂证与抑郁症的关联
抑郁症为常见的精神类疾病之一,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抑郁症属于中医神志性病变范畴,中医从“神志”与人体五脏、阴阳的关系出发辨治抑郁症,疗效颇佳。中医认为,七情内伤所致的阴阳失衡与脏腑功能失调是抑郁症重要的发病因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情志疾病关系密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临床上脾胃疾病常表现为寒热错杂证,多诱发精神类疾患,故脾胃寒热错杂证与抑郁症的联系密切,现笔者将二者的联系浅述如下。 1 寒热错杂现象在抑郁症中的表现 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为情绪低落与快感...
-
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虚实寒热之别 中医分型论治
作者简介:张德超,男,江苏高邮人,生于1937年,少承家学,后深造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师从中医学家岳美中教授。曾任高邮市中医院内科主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60余年,擅长肝胆、脾胃病及疑难杂症、老年病诊疗,著《医道求真录》。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幽门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从而使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和出血,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引起氢离子弥散增加而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病变。 本病病机主要为胃失和降,胆邪上逆,治以和胃降逆。但由于患者素...
-
李永成从脾胃阴火论治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李永成,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第3、5、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市老年病学会理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首席专家、学术带头人。李永成教授临证50余载,医德高尚、治学严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从中焦论治肠易激综合征,临证特点突出,疗效显著,现将李永成教授从脾胃阴火论治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介绍如下。 1 阴火理论探讨 1.1 阴火以脾胃为本,与五脏相关 《素问·玉机真脏论》记载:“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
-
风寒热感冒和气虚感冒 几款食疗方
在有雾霾的天气里,人们得感冒的概率会增高,因为雾霾中含有硫酸盐、铅、锰等细颗粒有害物质,再加上冬令后,气候寒冷干燥,导致人体肺阴不足,不能有效抵抗外在的病菌和病毒,就造成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的高发。尤其是感冒人群,入冬后呈集中性高发趋势。 河南省中医院肺病科主任孟泳针对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气虚感冒,开出了几款食疗方。 风寒感冒 秋冬发生较多。常见症状是发热、无汗、头疼、四肢酸疼、鼻塞流清涕等。中医治疗一般以辛温解表为主,可选用的成药有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
-
柴葛解肌汤治疗寒颤高烧、寒热往来
明·陶节庵之《伤寒六书》中,曾载柴葛解肌汤一方,并说此方为阳明经而设。方中有柴胡、葛根、黄芩、芍药、桔梗、羌活、白芷、生石膏、大枣、生姜、甘草共11味药组成。笔者在临床中常用此方治疗邪在三阳经之病,对寒颤、高烧、寒热往来,头痛(包括痛在前额、双侧、颠顶、头后),口渴喜冷饮之症,效果显著。现附病案于下。 病案一 邱某,男,5岁。 诉:恶寒发热2天。烦躁、哭闹不休、口渴、频频欲饮、饮不解渴。曾连用抗生素3天,加服退热药物,其热势不减。家长遂抱来就医。 刻诊:体温39...
-
以续命类方治寒热错杂之失眠
不寐乃古今难治之病,其中寒热错杂之证治疗尤其棘手。本案以大续命汤煮散治疗失眠之寒热错杂证,有别于既往滋阴养血、交通心肾、补气养心、潜镇安神等法,现整理如下。 患者男,37岁,2022年3月24日初诊。主诉:眠差多年,加重2周。患者既往因工作需要长期熬夜,现虽已不再熬夜,然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夜寐多梦,甚则彻夜难眠,近日每夜仅睡1小时,情绪紧张,精神困倦。平素畏风冷,微怕热,汗出多,夜盗汗,心胸闷,偶悸动,胃纳差,口干苦,口臭,大便干结,日2~3行,夜尿1次,婚后5年未育。查体见面浊头油,手温微潮,下睑鲜红...
-
受凉后自觉阵发性寒热交作 方用荆防银翘小柴胡汤
高某,男,61岁,2023年9月30日首诊。主诉:阵发性寒热交作伴鼻塞流涕2天。2天前,患者因受凉后自觉阵发性寒热交作,但体温正常,伴鼻塞、流黄黏涕,喷嚏频作,口苦,咽干,无咽痛,纳呆,夜间眠差。自服疏风散寒颗粒,无明显疗效。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 辨证:风邪侵袭,枢机不利。 治法:疏风散邪,调和枢机。 方用荆防银翘小柴胡汤:荆芥15g,防风15g,忍冬藤30g,连翘18g,竹叶柴胡15g,酒黄芩15g,党参片24g,法半夏15g,干姜12g,甘草片6g,大枣15g。2剂,每日1剂,...
-
感冒寒热变化 选择常见的感冒中成药
感冒通常来看不能算什么大问题,合理选择相关中成药物,并通过适当休息、多饮水就很快痊愈了,但也有一些感冒缠绵难愈、后遗症状长期存在,或是因为选错感冒药而导致感冒加重,小问题变成大问题。风寒感冒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苦甘颗粒……面对琳琅满目的感冒药,您会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正确选择吗? 在用药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感冒的病因、病机、分类。中医学认为感冒是由于皮毛或口鼻感受、触冒六淫邪气或时行疫气导致卫表失和、肺失宣肃而出现的一组综合征。其中在诸多致病邪气因素中以风寒为多见。风寒邪气侵袭肌表...
-
寒热体质 喝茶有别:附古方
许多人都喜欢喝茶,当然.适量喝茶对身体有上定的好处,但是喝茶不能盲目,需要辨明自己的体质,根据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这样才可以起到防病治病、营养保健的功效。 常见的茶叶有绿茶、红茶、黑茶(普洱茶)、清茶(铁观音、乌龙茶)等几类。这基本上是根据茶叶的发酵程度来划分的。一般来说,绿茶、铁观音发酵程度较低,属于性凉的茶。乌龙茶、大红袍属于中性茶。红茶,普洱茶则属于温性茶。 治寒热肌瘦方:木香(一两) 鳖甲(一两酥炙黄去裙 ) 川大黄(半两锉微炒) 当归(去芦洗净焙半两) 槟榔(三个) 陈皮(汤浸去白焙秤半两) 柴胡...
-
和解少阳 清温并举解定时寒热
惠某某,女,26岁,工人。1980年3月8日初诊。 患者自述近1个半月来每日下午3时许发热,体温达39℃,3小时后自行退热。每次发热前先背痛,继而发冷发热,手足心热甚,恶心胸痛,四肢末端发凉。曾住院治疗,未查明原因,疗效不显,体重减轻10余公斤。平素纳差,日进食150克许。舌淡略暗,脉沉细略数。 证属少阳枢机不利,瘀血内阻不行,兼太阳表阳气虚、少阴里阴液亏。治以和解少阳、活血化瘀为主,并温补太阳之表,清滋少阴之里。 方药用小柴胡汤加减:银柴胡10克,黄芩10克,姜半夏10克,胡黄连1...
-
小便提示体内寒热
小便的颜色、性状等的异常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性质。中医认为,小便的形成与肾和膀胱的功能密切相关,此外还与肺的肃降、脾的运化、三焦的通调和津液的盈亏有关。故观察小便的异常改变,主要可以诊察肾、膀胱、肺、脾、三焦的病变,并可了解津液的盈亏和病性的寒热虚实。 小便清长 多见于虚寒证的患者。因寒则汗液不泄,无热则津液不伤,水津下趋膀胱,故小便清长量多。 小便短黄 多见于实热证患者。因热盛伤津所致,亦可见于汗、吐、下伤津的病人。 小便带血 见于血淋病人。多因热伤血络,或脾肾不固,或湿热蕴结膀胱所致。 小便夹石见于石淋...
-
治疗顽固性寒热不调 方用三仁汤加减
湖北中医药大学戴天木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的研究,善于经方与时方并用。笔者现撷取其治疗顽固性寒热不调验案1则,与同仁共享。 周某,男,73岁,2013年9月20日初诊。 主诉:阵发寒战发热6年余。患者6年来阵发性寒战发热交替反复发作,常伴随汗出并恶风,平素易感冒,纳稍差,寐差,头闷重,乏力,晨起口苦。此前曾服过中药方剂小柴胡汤、玉屏风散、桂枝汤等数十剂加味,均无济于事,且呈逐渐加重之势。 刻诊:当时无寒战发热出现,形体稍胖,舌质红,舌苔黄腻,多裂纹,并且裂纹较深,脉数。...
-
周耀庭辨认治寒热往来病症
周耀庭,男,汉族,1930年出生,浙江岱山人。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医科大学中医本科双师型师承教育名医导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感染性疾病研究所专家。从事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60余年,精通中医温病学,擅长运用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呼吸系统感染,以及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的疑难病症,尤专于治疗长期发热、咳喘、腹泻、小儿多动症、过敏性紫癜等疾病。 长期以来,历代医家对湿阻膜原认识不一,可供参考的文献较少,但是临...
-
秋补先辨食物寒热
人的体质有寒热之分,食物也有。一般情况下,可从食物的颜色、味道、生长环境、地理位置、生长季节等几方面来辨其寒热。 颜色偏绿,性偏寒;颜色偏红,性偏温 绿色植物接近地面,吸收地面湿气,故而性偏寒,如绿豆、绿色蔬菜等。颜色偏红的植物,如辣椒、枣、石榴等,虽与地面接近生长,但果实能吸收较多的阳光,故而性偏热。 味苦、味酸的食品偏寒;味甜、味辛的食品性热 味苦、味酸的食物性寒,如苦瓜、苦菜、芋头、梅子、木瓜等。味辛、味甜者,由于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较长,所以性热,如大蒜、柿子、石榴等。 水生植物偏寒;陆上植物偏热 藕、海带、...
-
从寒热论雾霾天气的致病特点及治疗策略
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因雾霾天气引 发的公共健康卫生问题已受到高度关注。流行病学 调查发现,雾霾与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特 应性皮炎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1 -4 ] 。目前中医学 对雾霾导致的相关健康问题的诊治尚无统一认识, 八纲辨证是中医识别病变的病位、性质以及发展过 程的辨证方法,其中寒热辨证理论是认识疾病性质 及致病特点的重要指导。本文拟从寒热阐述雾霾天 气的致病热点及中医药治疗策略,以期对雾霾相关 疾病的预防与中医药治疗进行探讨。 1 雾霾天气的致病特点 雾霾天气是雾和霾并存的一种大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