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麻 第39页

麻 第39页

  • 面神经麻痹 阑尾炎 咽炎方

    面神经麻痹 阑尾炎 咽炎方

    治面神经麻痹症治疗面神经麻痹症(即面瘫),大多以外用药物及针灸为主。笔者从一七旬老中医处得到验方,试用几人,效果较好。兹录于下:白附子5克,全蝎3个(研粉,冲服),天麻、防风、地龙、僵蚕各 10克,蜈蚣3条,羌活 5克,细辛3克,生姜2 片。水煎服,日2剂,早晚各服1剂,10天为1 个疗程。药渣可用纱布包好,热敷患侧面部。 (许小强荐) 治慢性阑尾炎方 处方与用法:附子10克(先煎),紫花地丁加克,薏苡仁30 克,败酱草25克。水煎服,每日1剂,15天为1个疗程。功效:扶正祛邪,解毒消肿,主治慢性阑尾炎,右下腹经常...

  • 治周期性麻痹经验

    治周期性麻痹经验

    经验方:生地、山萸肉、枸杞子、川断、杜仲、女贞子、金樱子、芡实、陈皮各12克,桑螵蛸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疗效:本方治疗周期性麻痹患者18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4例。...

  • 天麻 治 眩晕

    天麻 治 眩晕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中药天麻可镇静、降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脑血流、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耐缺氧力和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天麻尤其对多种原因所致眩晕有良效,同时治疗老年人多发的高血压、神经衰弱有不错作用。家庭中的常用服法和偏方主要是: 1、研粉服:将天麻研成细粉,或至0中药店购买天麻粉。每次服2克,每日2次。 2、煎水服:取天麻6~9克,加水一大碗,小火煎至半碗服用。第二次煎煮可加水大半碗,小火煎至半碗饮用。每天服两次。 治头痛眩晕偏方取天麻15克,童雌鸡1只,处理干净。将天麻放入鸡腹中,炖(或蒸)两小时...

  • 治面神经麻痹症

    治面神经麻痹症

    处方:淫羊藿20克,全蝎5克,蜈蚣3条,防风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肾固本,祛风驱邪,通络活血.治面神经麻痹症,口眼歪斜,一侧脸面肌肉松弛者。...

  • 蓖麻子冰片治面神经麻痹

    蓖麻子冰片治面神经麻痹

    传统医学认为颜面神经麻痹,多因气血不足,面部、耳部遭受风寒的侵袭,使局部经络淤滞,气血运行受阻,筋脉失养所致。用蓖麻子、冰片二药配伍,能增加面部神经组织供血、消除水肿,对面神经麻痹有一定的疗效。 【方法】取蓖麻子仁15克,去皮后捣成泥状,再加入冰片1克研匀,然后将其敷于患处,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两天换药一次。...

  • 河南名医治面神经麻痹方

    河南名医治面神经麻痹方

    河南名医治面神经麻痹(风湿型)方 处方:茯苓20克,川芎、羌活各12克,独活、防风、陈皮、半夏、甘草各10克,苍术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风祛湿。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属风湿型。症见口眼歪斜,患侧面肌臃肿,眼睑浮肿,头重如裹,胸脘痞闷,肢体困重,口腻不渴,舌淡,苔滑腻,脉缓。 河南名医治面神经麻痹(风寒型)方 处方:葛根20克,桂枝、麻黄各8克,防风、白芷、蝉蜕、甘草、生姜各10克,大枣5枚,细辛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风散寒。用于治疗面...

  • 治中风后咽神经麻痹方

    治中风后咽神经麻痹方

    处方:丹参30克,玉竹20克,瓜蒌、胆星、天竺黄、枳实、旋覆花、白果、石菖蒲各10克,黄芩、郁金、诃子、川芎、杏仁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涤痰清热,下气利窍。用于治疗中风后咽神经麻痹,中医辨证属痰热阻络型。症见头晕耳胀,语言蹇涩,吞咽不利,进食作呛,半身不遂,舌质暗苔黄,脉弦数。 专家点评:创方者在治疗中风后咽神经麻痹时用诃子、白果、玉竹、杏仁。实践证明诃子、白果具有敛肺下气,清肺利咽止呛咳之功,意在尽快遏止呛咳,防止意外。...

  • 面神经麻痹偏方

    面神经麻痹偏方

    治面神经麻痹(肝风内动)方: 处方:天麻、钩藤、桑寄生各15克,蜈蚣2条,菊花、白芍、石决明各18克,怀牛膝、栀子、全蝎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平肝熄风。用于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属肝风内动型。症见突然口眼歪斜,面部潮红,肢体麻木,耳根疼痛,眩晕,舌暗红,苔黄或少苔乏津,脉细数有力。 治面神经麻痹(气血两虚)方: 处方:黄芪30克,当归18克,红花、桃仁、地龙各10克,蜈蚣3条,党参、白术、白芍、川芎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益气血,活血解痉。面...

  • 周围面神经麻痹中医自疗

    周围面神经麻痹中医自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病毒或寒邪侵及面神经,使其发生病变后造成的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也称为面瘫。患者常在晨起洗漱或进食时发现一侧面部僵硬,同侧面颊部动作不灵活、咀嚼时颊部有存食,额纹消失,不能闭眼、皱眉、耸鼻,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鼓腮时漏气(以上诸症均见于患侧),面部被牵拉至健侧,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使用中医治疗常可取得良好效果。   1.葛根30克,白僵蚕10克,全蝎6克,白附子15克,蜈蚣1条(碾碎),荆芥穗10克,防风10克,薄荷10克...

  • 面神经麻痹(面瘫)治疗方

    面神经麻痹(面瘫)治疗方

    【简介】面神经麻痹: 俗称 “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组成】将全蜈蚣两条研成细末 【制法】用防风30克煎水送服 【用法】每日1剂,晚饭后服,病程长者加当归、川芎各10克,儿童酌减。 【注意】药后避风寒。10日为1疗程,治疗1~2疗程。 【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 中医药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医药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病毒或寒邪侵及面神经运动纤维使其发生病变后造成的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也称为面瘫;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其临床特点为:患者晨起冼漱或进食时发现一侧面部僵硬,同侧面颊部动作不灵活、咀嚼时颊部有存食,额纹消失,闭眼、皱眉、耸鼻均不能,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鼓腮时漏气(以上诸症均见于患侧),面部被牵拉至健侧,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 ‘ 1.葛根30克,僵蚕10克,全蝎6克,白附子15克,蜈蚣1条,荆芥穗10克,防风10...

  • 面神经麻痹中药治方

    面神经麻痹中药治方

    面神经麻痹是由于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瘫痪,临床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征,多为单侧发病。该病若能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较好,但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治疗手段,还要加强护理及生活保健,即关注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更好缓解病情,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偏方:生姜汁1毫升,生南星1克。 用法: 将生南星研为细末,以生姜汁调如糊状。斜左贴右,斜右贴左。 主治: 面神经麻痹。 避风防寒,保护面部 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寒冷和风吹。当面部遭遇持续性的受冷风吹袭时,可造成面神经的营养血管...

  • 芝麻鲜藕冰糖治高血压

    芝麻鲜藕冰糖治高血压

    鲜藕1250克,切成条或片状;生芝麻500克,压碎后, 放入藕条(片)中,加冰糖500克,上锅蒸熟,分成5份,凉后含用,每天一份,一般服一剂(5 份)即愈。...

  • 手足麻木 防中风验方

    手足麻木 防中风验方

    治手足麻木疼痛方 透骨草、花椒、木瓜、赤芍各30克,苏木50克,桂枝、川芎各18克,红花、白芷各12克,艾叶、川乌、草乌、麻黄各1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至沸,先熏患处,待温度适宜时,浸泡患处。尤适宜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所致的手足疼痛、麻木等症。 山东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郭旭光 献方 防中风复发验方 三七、红参(体质偏热者可取红参、西洋参各半)、丹参按1:1:2的比例取量,研成极细粉末混匀后备用。服用时每次取3克,温开水送服,每次2次。长期使用对预防中风复发有一定作用。...

  • 中药熏洗治愈中风后手足麻木

    中药熏洗治愈中风后手足麻木

    中风(义名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 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属本病范畴。本病常常留有后遗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主要有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肢体麻木、偏盲、失语等。而中风后手足麻木较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采取中药组合方熏洗治...

  • 四肢灼热麻木 当归六黄汤合黄芪赤风汤

    四肢灼热麻木 当归六黄汤合黄芪赤风汤

    袁某,男,39岁,2006年6月20日初诊。 患者自诉两个月前感四肢发热,上肢自肩肘至手指,下肢自股胫至足掌,感肌肤灼热,宛如涂抹了辣椒水一般,其火辣之状昼夜不减。并兼四肢麻木,入夜尤甚。但其胸腹及腰背等躯干部位并无灼热麻木感,自用体温表屡测体温均为正常。去医院做过一系列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病变。 诊其四肢皮肤不红不肿,以手触之略发低热状,然其四肢肌肉则显松弛。四肢疲乏无力,伴有口渴、尿黄、自汗、微微畏风等症。舌红苔少而黄,脉象细数。 辨证:阴津损伤,风热之邪客于四肢。 治法:养阴清热,疏风通络。...

  • 熊继柏治全身麻木案

    熊继柏治全身麻木案

    按:叶天士对痹久不愈,邪入于络者,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并重用虫类药剔络搜风。本案患者年老体弱,气血不畅,身麻,步履不正,以黄芪虫藤饮治之。取黄芪益气通络,虫类药搜剔经络,鸡血藤、海风藤、钩藤活血、祛风通络,全方共具益气搜风、舒筋活络之功效。方证合拍,故取良效。 畏冷、关节疼痛案 甘某,女,53岁,门诊病例,2011年7月7日初诊。 主诉:畏冷2年,多关节痛8年。患者近两年来周身畏冷、尤以双上肢和背部为甚,且有多处骨节疼痛史近8年,自汗。曾以中西药治疗无效。今查舌苔薄白,脉细。 辨证:阳虚寒凝,兼表...

  • 全身麻木2年 主方黄芪虫藤饮

    全身麻木2年 主方黄芪虫藤饮

    曾某,男,72岁,门诊病例,2009年9月25日初诊。 主诉:全身麻木2年。患者2年来全身麻木,疲乏,步行不稳,头昏沉,伴颈胀,时作呕逆,咳嗽;查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气虚兼风客络阻。 治法:益气搜风,舒筋活络。 主方:黄芪虫藤饮。 组方:黄芪30克,全蝎5克,地龙10克,僵蚕15克,蜈蚣1条,鸡血藤15克,海风藤15克,钩藤15克,天麻20克,葛根30克,法半夏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 15剂,水煎服,日1剂。 10月11日二诊:全身麻木、头昏、颈胀减轻,仍疲乏,行步不稳...

  • 麻苓粥治失眠

    麻苓粥治失眠

    许多中老年人都被失眠所困扰,实在睡不着就只能吃安定之类的镇静安眠药,但是,又担心长期服用有依赖性。其实,您可以自己做一碗麻苓粥,解除睡不着觉的痛苦。 麻苓粥具体制法为:天麻9克,茯苓9克,百合15克,大米50克。天麻、茯苓、百合三药先浸泡半小时,水煎去渣取汁。在药汁中加大米熬成粥(不够可加水),每日1次,于晚饭时服食。 茯苓是一味宁心安神的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茯苓具有很好的镇静作用,可以帮助睡眠。茯苓长干宁心安神,百合则清心安神,除了可以辅助茯苓的镇静作用外,还可以很好地治疗因失眠所致的心烦不安症状。天麻可以增...

  • 天麻煮粥可降压

    天麻煮粥可降压

    天麻性甘,平,长于熄肝风、平肝阳、祛风通络。天麻的作用可归结为“三抗、三镇、一补”,即抗癫痫、抗惊厥、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生活中服用天麻方法一是将天麻研成细末,用温开水送服,每次1克~1.5克。二是炖服,将天麻切成薄片,单独或与其他滋补食品配合,用有盖容器隔水炖。 天麻鸭子是一道美味的药膳,阴虚阳亢、目眩头晕、耳鸣头痛、口苦咽干的患者不妨试试。将鸭1只(约500克)宰杀,去毛及内脏,与洗净切片之天麻(100克)、生地(30克)共炖至鸭料熟,加食盐、味精等调味。 另外,高血压...

  • 手指紫黑麻木 补阳还五汤合虫藤饮

    手指紫黑麻木 补阳还五汤合虫藤饮

    陈某,女,61岁,2007年1月10日初诊。 患者左手手指皮肤紫黑,数月不愈,近来紫黑色逐渐加深,并且明显麻木、畏冷,左肩肘部略感胀痛。既往左手并无外伤史,曾去医院做过多次检查,均未发现病因。查其右手手指皮色正常、无麻木冰冷感。舌苔薄白,右脉细,左脉细而涩。 辨证:臂痹,脉络不通。 治法: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合虫藤饮。 处方:黄芪30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4克,地龙10克,全蝎6克,蜈蚣1支(去头足),僵蚕10克,鸡血藤15克,海风藤10克,桂枝5克,防风10...

  • 老人谨防痴呆症:天麻治疗方

    老人谨防痴呆症:天麻治疗方

    老年痴呆的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增高趋势。一般来说,老年性痴呆多见于75 岁以上的老年人;脑血管病所致的血管性痴呆以75岁以下的老年人为多。因此,家中有高龄老年人的人们,要注意预防老年人发生痴呆症,并及早发现,早期治疗。防治措施主要有: 活到老学到老:资料表明,文化程度对智力衰退有一定影响。在文盲、文化程度较低以及从事体力劳动、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群中,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脑力劳动者及知识分子智力衰退较慢,老年痴呆的发病率相对要低些。因此,老年人经常学习新事物,如学电脑、学外语,甚至像“年方八...

  • 治面神经麻痹 三叉神经痛方

    治面神经麻痹 三叉神经痛方

    治面神经麻痹方 处方:茯苓20克,胆南星、天竺 黄、石菖蒲、地龙、法半夏各10克, 竹茹、全蝎、甘草、陈皮各6克,大 黄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化痰祛风,开窍通络。 主治: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属 风痰阻络型。症见口眼歪斜,面肌麻 木,语言不利,喉有痰鸣,形体肥胖, 眼失神采,面色晦滞,或眼胞虚浮, 舌体僵硬肥大,苔白滑或腻,脉滑。 张江 治三叉神经痛方 处方:生石膏20克,生地12克, 黄连、丹皮、白芷、白菊花各9克, 川芎7克,升麻、甘草各5克,羌活3 克。 用法:水煎...

  • 失眠喝碗麻苓粥

    失眠喝碗麻苓粥

    许多中老年人都被失眠所困扰,实在睡不着就只能吃安定之类的镇静安眠药,但是又担心长期服用有依赖性。其实,您可以自己做一碗麻苓粥,解除睡不着觉的痛苦。 麻苓粥具体制法为:天麻9克,茯苓9克,百合15克,大米100克。天麻、茯苓、百合三药先浸泡半小时,水煎去渣取汁,在药汁中加大米,熬成粥’(不够可加水)。每日1 次,于晚饭时服食。 茯苓是一味宁心安神的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茯苓具有很好的镇静作用,可以帮助睡眠。茯苓长于宁心安神,百合则清心安神,除了可以辅助茯苓的镇静作用外,还可以很好地治疗因失眠所致的...

    精品偏方 2024-03-08 14 0 失眠
  • 蓖麻根鸡蛋治癫痫病

    蓖麻根鸡蛋治癫痫病

    鸡蛋2个,红茎红叶的蓖麻根80克,黑醋适量。先将蛋破壳煎熟,然后放入黑醋.蓖麻根一起煎服。连服1周,有相当好的疗效。...

  • 蓖麻仁捣烂提升补气治胃下垂经验

    蓖麻仁捣烂提升补气治胃下垂经验

    治胃下垂经验 经验方:黄芪、党参、白术、枳实、莪术 各10克,升麻、柴胡、陈皮、炙甘草各6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治疗 期间卧床休息,少量多餐、忌烟酒荤辣。 疗效:本方治胃下垂患者138例,显 效104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 治胃下垂方 方法:蓖麻仁10克捣烂,拌人2克升麻粉,制成直径2厘米、厚1 厘米的圆形药饼,敷在头顶正中百 会穴,用热水袋熨烫30分钟,每日 3次,有提升补气之功效。 主治:胃下垂。 陈珠...

  • 慢性咳、痰、喘 柴胡剂与苍麻丸合用效佳

    慢性咳、痰、喘 柴胡剂与苍麻丸合用效佳

    慢性咳、痰、喘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多种肺病疾患的外在症状表现。若长期反复发作则较难治疗,素有“外不治癣、内不治喘”的说法,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临床的治疗难度。 笔者在临床中多采用六经辨治,先辨六经,继辨方证,通过六经指导方证具体应用。临床发现呼吸系统的咳、痰、喘多可见厥阴病寒热错杂、上热下寒证,同时多夹痰饮水湿,故而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苍麻丸加减治疗慢性咳、痰、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案一:咳喘(咳嗽变异型哮喘) 患者,女,51岁,主因&l...

  • 治夜咳不止 咳嗽无痰:芝麻冰糖水

    治夜咳不止 咳嗽无痰:芝麻冰糖水

    芝麻15克,冰糖10克,芝麻与冰糖共放碗中,开水冲饮,可润肺生津,治夜咳不止。咳嗽无痰。芝麻一把,生姜50克,共捣烂煮汁服,亦有上述作用。...

  • 咳喘痰多 冯世纶抄方 射干麻黄汤案三则

    咳喘痰多 冯世纶抄方 射干麻黄汤案三则

    笔者有幸跟随经方名家冯世纶教授抄方以来,受益颇多,从中摘取射干麻黄汤案三则,以飨读者。 医案 案一:张某某,男,56岁。咳喘1月,干咳无痰,喘息,受凉或下午喘重,喘时汗出,侧卧可眠,口中和,有哮鸣音,小便可,夜尿3~4行,苔白腻,脉细弦,左反关。 处方:麻黄10克,射干10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五味子15克,细辛6克,姜半夏15克,炙甘草6克。7剂。服后咳喘愈,未再服药。 按:咳喘上气,喉中痰鸣,受凉喘重并喘时汗出,微兼有表,正合射干麻黄汤证。 案二:林某,...

  • 外感第一要药麻黄

    外感第一要药麻黄

      麻黄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二经,具发汗,平喘,利水之效,可广泛运用于外感、咳喘、心肾等诸疾。因其有他药不可替代之作用,尤在外感病的治疗中又有“第一要药”之誉。   贵州名医石恩骏认为,麻黄一药,因其辛温质轻,轻扬上达,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故多种外感每可随证而选用之。如外感风寒,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咳嗽,喉痒,舌苔薄白,脉浮紧等,可选用《伤寒论》之麻黄汤,常汗出诸证立解;外感风热之表实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咳嗽,咽燥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等,临床习选银翘散类方以辛凉...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