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麻 第40页

麻 第40页

  • 小儿寒咳不必过分忌用麻黄

    小儿寒咳不必过分忌用麻黄

    麻黄功能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本草通玄》:“麻黄轻可去实,为发表第一药,惟当冬令在表真有寒邪者,始为相宜。”《本草经疏》:“麻黄,轻可去实,故疗伤寒,为解肌第一。专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气者,盖以风寒之外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则腠理闭拒,荣卫气血不能行,故谓之实,此药轻清,故能去其壅实,使邪从表散也……” 今人认为麻黄发汗力大,恐多汗令人虚,走散真元之气,而人多不用,故每以羌活、防风、荆芥之类。而于小儿来说...

  • 麻杏二三汤治小儿咳嗽

    麻杏二三汤治小儿咳嗽

    小儿咳嗽一证,临床常见。笔者跟诊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主任秦艳虹老师,见其擅用麻杏二三汤治疗小儿咳嗽,临证加减,寒热咳嗽皆可用。举病案说明之。 患儿原某某,男,10个月,2014年11月20日初诊。主诉咳嗽一月,加重一周。患者于一月前于某西医院被诊为“支气管肺炎”,经住院西医治疗后好转并于半月后出院,除咳嗽外无其他异常。一周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加重,日夜不止,夜间尤甚,痰多色白,不易咳出,面红,纳乳较差,眠差,二便调。查其舌质淡红苔白腻,指纹显于气关,纹色淡红。...

  • 患甲沟炎 芝麻外治

    患甲沟炎 芝麻外治

    甲沟炎是指(趾)甲周围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开始时指(趾)甲的一侧或甲根部红肿、剧烈疼痛,以后逐渐化脓,积聚甲下时则形成甲下脓肿,破溃后常因排脓不畅而成慢性炎症。芝麻茶叶外用可治疗甲沟炎。 方法:取绿茶、芝麻、食盐各5克捣烂,加少许水混合成糊状。消毒后,将药糊敷于甲沟处,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2—4次。 张林芳...

  • 韭菜食盐治痱子 蓖麻子治鸡眼

    韭菜食盐治痱子 蓖麻子治鸡眼

    韭菜食盐巧治痱子 笔者临床取韭菜、食盐治疗痱子,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取韭菜0.15公斤,食盐10克。加适量清水煮沸,冷却至40℃左右,用毛巾蘸药水湿敷患处,每日2~3次,每次湿敷15~20分钟,可迅速止痒,颜色变淡,症状消退。 广东肇庆程子华 蓖麻子治鸡眼效佳 鸡眼治疗目前多用腐蚀性药物局部涂擦,但对鸡眼周围皮肤有损害,手术挖除不彻底且易复发,用蓖麻子治疗,一般 2~3次即可治愈。 方法:先用热水使鸡眼周围角质层浸软,用小刀刮去,然后用铁丝将蓖麻子串起置火上烧,待烧去外壳出油时,趁热...

  • 补骨脂治牙松动 麻油治便秘

    补骨脂治牙松动 麻油治便秘

    补骨脂治牙齿松动 补骨脂30克,怀牛膝、枸杞各15克,加入200毫升水,熬至100毫升左右即可,每日早、晚各一次。如果早、中、晚再配着吃上一个核桃,效果会更好。 大黄、麻油治便秘 大黄6克,麻油20毫升。先将大黄研成末,与麻油和匀,以温开水冲服,每日1次。这个方子有顺气行滞的作用,对于欲便不得、肋腹胀痛、嗳气频作、便少等症状的人来说,效果非常不错。...

  • 芝麻油治病疗疾验方

    芝麻油治病疗疾验方

    冬天,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干燥感,唇、舌、咽、鼻、皮肤等部位更明显,严重的会出现口干舌燥、干咳少痰、咽喉干痛以及大便干结、皮肤皲裂、瘙痒等症状,连带着情绪也会变得烦躁不安,往往此时人们就会寻找各种各样方法应对。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个绝佳的“润滑剂”,即可外擦又可内服,它就是芝麻油。 芝麻油,俗称香油。香油中含有40%左右的亚油酸、棕榈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人体分解吸收和利用,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并有助于消除动脉血管壁上的沉积物。香油内服可润燥,是体内脏器的“润滑剂&rdq...

  • 治手足麻木 手足脱皮方

    治手足麻木 手足脱皮方

    治手足麻木验方 老年人手足麻木.多属于中焦虚寒气血亏损所致..方用:党参 30克.黄芪40克,当归 20克.白术15克,桑枝 15克.白芍15克,桂枝 15克.红枣15克,干姜 6克.天麻20克,海桐皮1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5~7 荆可见效。(木蝴蝶) 治手足脱皮方 金毛狗脊30 克.苍耳子、金钱草、白芷、五倍子、苦参、当归各 15克.加水煎取 2000毫升药液备用.用时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将手足浸泡于药液中.每次浸泡20分钟.每日 2~3次.每日1剂。一般用药1~2剂可获效。 (萧旭)...

  • 神阙拔罐治荨麻疹 跖筋膜炎中药外洗

    神阙拔罐治荨麻疹 跖筋膜炎中药外洗

    神阙拔罐治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顽固性 及过敏性皮肤病。神阙穴拔罐是利用拔罐对神 阙穴及其周围皮肤产生良性刺激,通过穴位皮 部一络脉一经脉一脏腑的关系,传达治疗信息, 发挥祛风散热、调整脏腑阴阳、经络气血的作 用,泻蕴结在肌肤之风热邪毒,达到清热解 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痒的功效,从而达到治 疗荨麻疹的目的 方法:取神阙穴(肚脐),嘱患者取仰卧 位,取真空拔罐器施罐于神阙穴上,3~5分钟 后取下,用同样方法连拔3遍,以所施术穴位 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疗程为1个月。 汤华 跖筋膜炎中药外洗...

  • 治颈椎病 荨麻疹 支气管炎方

    治颈椎病 荨麻疹 支气管炎方

    治颈椎病方 当归、红花、三七粉各等份。研为细末,每服3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10天为一疗程。 功效:补血活血,主治颈椎病,颈项僵硬,常落枕,或伴有手臂发麻,头痛眩晕等表现,X线检查颈椎有明显增生。 治荨麻疹方 蝉蜕15克,糯米100克,黄酒60克。蝉蜕焙酥或晒干研细,糯米用火炒至焦黄。加水150毫升,文火炖15分钟,再将蝉蜕末和黄酒加入,武火煎1~2分钟即可。一次服完,临睡前服,马上盖被取微汗,效果较好。 治慢性支气管炎方 陈皮12克,半夏15克,茯苓20克,甘草5克,...

  • 治荨麻疹 过敏性紫癜方

    治荨麻疹 过敏性紫癜方

    治荨麻疹方 处方:露蜂房(炙)、蝉蜕各等量。共研粉,用米酒适量送服,每次5克,每日3次。 主治:荨麻疹。 刘才富 治过敏性紫癜方 处方:连翘12克,川芎、甘草各lO 克,红枣4枚。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过敏性紫癜。 何玉文 治重症肌无力方 处方:炙黄芪、白术、党参各15 克,茯苓、炙甘草各12克,牛膝、生姜、当归、陈皮各9克,柴胡、升麻、附子 (先煎)各6克,大枣2枚。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重症肌无力(痿证),中医辨证属气血两虚型,症见...

  • 治糖尿病 糖尿病手足麻木方

    治糖尿病 糖尿病手足麻木方

    治糖尿病方 处方:山药30克,黄芪20 克,麦冬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主治:糖尿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症见多饮、多尿、多食等不明显,口咽干燥,神疲乏力,气短,腰膝酸软,大便于结,或兼心悸自汗,或眩晕耳鸣,或肢体麻痛,或视物模糊,舌淡红,苔少,脉细弱。 刘国煜 治糖尿病手足麻木 经验二则 一法:取鸡血藤30克,当归、桃仁、红花、川牛膝、威灵仙、桂枝各20克,花椒5克。水煎熏洗患肢。 二法:取艾叶、红花各30克,宣木瓜、当归、川牛膝、花椒各20 克。水煎洗脚。 主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

  • 临床辨证施治 糖尿病性胃麻痹

    临床辨证施治 糖尿病性胃麻痹

    糖尿病性胃肠病变是 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的一 种,主要包括胃肠植物神经 病变引起的胃麻痹和腹泻 及便秘。而糖尿病性胃麻痹 属中医的消渴并发“痞满、 胃缓、呕吐、腹胀”等范畴, 临床辨证施治,可取得很好 疗效。 1.脾胃虚弱证见脘 腹满闷,食后更甚,纳呆恶 心或吞咽困难,神倦乏力 或头重身困,舌质淡有齿 痕或舌胖嫩而紫,苔薄自 或润,脉濡缓或细而无力。 治宜健脾益胃,升清降浊。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 芪30克,白术20克,陈皮 15克,升麻7克,柴胡12 克,党参20克,当归15 克,砂仁1...

  • 自诉耳鸣半年 天麻汤加减

    自诉耳鸣半年 天麻汤加减

    鲍某,女,67岁,2014年4月19日初诊。 患者自诉耳鸣半年,有白内障、气管炎病史,血压、血脂、血糖均无明显异常。患者现耳鸣,听力尚可,面色萎黄,眠差,噩梦纷纭,时感胸闷,纳可,二便正常,舌暗苔厚腻色黄,脉沉滑。 处方:明天麻10克,法半夏1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钩藤10克,石菖蒲10克,竹茹10克,胆南星10克,全栝楼15克,川芎15克,炒枳壳15克,灵磁石(先煎)30克,生龙骨、生牡蛎(先煎)各15克,泽泻10克,石斛15克,肉桂8克。7剂,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患者7天后...

  • 河北名医治麻痹性斜视方

    河北名医治麻痹性斜视方

    河北名医治麻痹性斜视(脾胃虚弱)方 处方: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炙黄芪、钩藤、全蝎各10克,银柴胡、升麻、陈皮、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胃纳欠佳、大便溏薄者加吴茱萸、炮姜各10克,口渴烦躁者加麦冬、天花粉、玄参各10克,头痛颈项拘紧者加羌活、防风、前胡各10克。 功效主治:健脾益气,养血疏络。因眼外肌麻痹引起的斜视称为麻痹性斜视。本方用于治疗麻痹性斜视,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弱、脉络失畅型。症见患者上睑无力展开,遮于整个角膜,上睑麻木弛缓,开张失去自主,患者为了克服视物障碍,每有仰头...

  • 麻黄汤速愈眼睑肿痛之体会

    麻黄汤速愈眼睑肿痛之体会

    本病当属太阳经病证,虽然脉舌及其他太阳经病证候不显,但此症是外感非内伤却是无疑,既是外感,总不外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此症痒重痛轻,肿势散漫不红,当属风寒外侵,麻黄汤外散风寒第一方,故用之有速效。 几天前,笔者偶感右眼不适,有涩感,视物不清,自己切脉,除左尺稍弱外,其他均正常,观舌苔也无明显变化,自思肝肾之阴可能有些不足,应及早治疗,以免病情发展。 处方:生地24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茯苓9克,丹皮9克,泽泻9克,枸杞子10克,菊花10克。水1000毫升,煎至4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

  • 白内障偏方:桑麻糖

    白内障偏方:桑麻糖

      老年性白内障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晶状体发生部分或全部浑浊而引起的视力障碍,为后天性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于40~50岁以上人群。主要表现为视力减退、视物昏花,严重者最后只能在眼前辨别手指或仅剩下一点光感,甚至失明。从发病到成熟可历时数月至数年。   偏方:桑麻糖   材料:黑芝麻250克,桑叶200克,蜂蜜适量。   制作:   ①桑叶洗净,烘干,研为细末。   ②黑芝麻捣碎,加蜂蜜、水各适量,煎至浓稠。   ③加入桑叶末混匀,制成糖块。   食用方法:每次嚼食10克,每日...

  • 老人眼花喝桑麻汤

    老人眼花喝桑麻汤

    随着年龄增加,许多老人眼花的程度越来越重。中医认为,肝主目,肾主精,老人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会导致眼目晕花的症状。可经常服用桑麻汤,防止眼花加重。桑叶性味苦甘寒,具有平肝明目的功效;黑芝麻可补肝肾、益精血。桑叶可以自己采集,也可到中药店购买,以经霜桑叶为佳。 取桑叶10克(干品),加水 300毫升煎煮15分钟,去渣取汁,用桑叶汁冲服炒熟碾碎的黑芝麻20克,每天早上空腹食用。长期坚持,效果更好。 (中医硕士 刘云丽)...

  • 治过敏性鼻炎 咳嗽 荨麻疹中医方

    治过敏性鼻炎 咳嗽 荨麻疹中医方

      组成桂枝15~30克,白芍15~30克,蝉蜕15~30克,僵蚕15~30克,白土苓15~30克,地肤子15~30克,白鲜皮15~30克,炒乌梅15~30克,生百部15~30克,炙甘草15~30克。   功效调营和卫,驱风燥湿,缓冲激惹,解除过敏。   主治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咽喉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疹及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各种过敏与变态反应相关性疾病。   用法将上药一剂入砂罐,取生水750毫升,浸泡半小时,大火至水沸,中火煎煮15分钟,取汁约300毫升,再加开水600毫升,水沸后煎煮20分钟,约...

  • 治过敏性鼻炎荨麻疹 临床应用

    治过敏性鼻炎荨麻疹 临床应用

      方药组成: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甘草各10克。水煎,每日一剂,早晚服。功效解表和里,主治过敏性鼻炎、荨麻疹。   方解:祝谌予所制“过敏煎”组方简单,药味平淡,但立方确有巧思,非常严谨。方中银柴胡味甘性凉,清热凉血;防风味辛甘性温,祛风胜湿;乌梅味酸性平,收敛生津;五味子味酸性温,敛肺生津,滋肾涩精,甘草味甘性平,清热解毒,调和逐药。五药配合,寒热共济,有收有散,收者顾其本,散者祛其邪,故对过敏性疾患有良效。五药组合,有收有散,有补有泄,有升有降,阴阳并调。在临床应用中随症...

  • 治鼽鼻鼻炎 四桂麻辛苍防汤

    治鼽鼻鼻炎 四桂麻辛苍防汤

      组成党参30克,茯苓30克,炒白术30克,桂枝10克,炒白芍30克,炙麻黄8克,细辛5克,辛夷10克,苍耳子12克,防风10克,炙甘草8克。生姜3~4片,大枣5~6枚。   功能补脾益肺,调和营卫,除风祛湿,通达肺窍。   主治鼽鼻(过敏性鼻炎和大部分慢性鼻炎)。中医辨证多属脾肺气虚,营卫不和,风寒湿侵袭,肺窍不利之证。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1.5小时左右各服一次。   方解鼽鼻散,亦名“四桂麻辛苍防汤”(即四君子汤合桂枝汤,加炙麻黄、细辛、辛夷、苍耳子...

  • 麻黄汤巧治过敏性鼻炎

    麻黄汤巧治过敏性鼻炎

      患者武某,男,30岁。因外出受风寒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周身酸痛,颈项部尤甚,舌淡,苔薄白,脉浮紧。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阳伤寒证,治以辛温解表,祛风散寒。方选麻黄汤加减,用药如下:麻黄10克(先煎),桂枝10克,葛根2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2剂,水煎服。嘱其温覆取汗,暂避风寒。2天后,患者复诊,述以上诸症一剂而减,两剂即愈。与此同时,多年的过敏性鼻炎也明显减轻,望继续治疗其鼻炎,遂在原方基础上减麻黄5克,加用细辛3克,白芷15克。3剂,水煎服。服后病愈,随访半年未复发,并按此法治疗多例过敏性鼻炎,效果良好...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声带麻痹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声带麻痹

    补阳还五汤 加减治疗声带麻痹 陈某,男,70岁,2013年6月5日初诊。6年前行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出现声音嘶哑,曾多方求治,终不得效。现持续性声嘶,说话费力,伴咳嗽少痰,大便稀,一日2次,舌质紫暗,少苔,脉沉细。某医院喉镜检查示双侧声带轻度充血水肿,左侧声带固定于旁中位,右侧活动可。 西医诊断:声带麻痹。中医诊断:慢喉瘖;病机:气虚血弱,瘀滞声门;治法:益气活血,祛瘀通络。 处方: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20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赤芍12克...

  • 火麻仁治咽部黏膜炎症

    火麻仁治咽部黏膜炎症

    火麻仁,别名又叫大麻仁、火麻、线麻子。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火麻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纸土壤或粘质土壤为宜。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后为火麻仁。火麻仁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功效润肠通便、润燥杀虫,临床用名有火麻仁、炒火麻仁。 治方:取火麻仁50克,加水300毫升浸泡60分钟,文火煮沸后20分钟取汁150毫升。再加水煎取150毫升,2次煎液相兑,早晚分服,每天1剂。 点评:慢性咽炎是慢...

  • 面神经麻痹二偏方

    面神经麻痹二偏方

    1.白附子2克,全蝎、生甘草、麻黄、生姜各6克,桂枝、白芍、白菊花、僵蚕各10克,葛根18克,钩藤24克,红枣1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药5剂即可见效。 2.牛蒡子30克,白芷10克,女贞子、旱莲草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一般药后自觉疼痛消失,2周药后眼睑闭合,额纹现,3~4周面肌基本正常,人中复正,舌偏纠正。(郭旭光)...

  • 分型辨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分型辨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的一种疾病,又称面神经炎。其致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风寒侵袭等有关;病理变化主要是神经水肿和脱髓鞘,轴突变性。结合多年临床诊治体会,试将经方时方合用分型辨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介绍于下。   瘀热生风证   口眼?斜,口角流水,面肌抽搐,口渴,闭口鼓气漏气,或额纹消失,或面部发热,或面肌近耳处疼痛,或痛如针刺,或头痛,或大便干结,舌质红瘀紫,苔薄黄,脉浮或涩,治当活血化瘀,清热止痉,可选用桃核承气汤与牵正散合方:桃仁9克...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疗法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疗法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指原因不明的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受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的影响,引起的急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本病中医诊断为“口僻”、“吊线风”、“歪嘴风”等。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热、痰、瘀痹阻面络,气血痹阻,面部经络弛缓废用所致。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痿病类疾病。   适宜技术   1.针灸治疗   (1)急性期:穴取合谷、太冲、头维、上星、攒竹、阳白、丝竹空、下关、颧髎、迎香、地仓、颊车、翳风、承浆。以...

  • 治面神经麻痹验方

    治面神经麻痹验方

    1.辣蓼草、鳝鱼血各适量。将辣蓼草捣烂如泥.以辣蓼草泥的一半在锅中炒热备用。把鳝鱼血涂搽于患侧面部(歪向左边涂右侧.歪向右边涂左侧).待脸部鱼血干后.即把已炒过和未炒过的辣蓼草泥混合均匀.敷于涂有鳝鱼血的部位。每天换1次.直至痊愈.一般敷药 20分钟左右.患侧面部有一种牵拉感.坚持1周左右.病可痊愈。 2.青壳鸭蛋9 枚.凡士林适量。在患侧面部上薄涂一层凡士林.青壳鸭蛋煮沸15分钟后.取出1个.在患侧部滚动按摩。鸭蛋温度以能耐受为度.蛋凉后再换1个.直至篱0个 3.荞麦面200克.胡椒20粒,干红辣椒适量。胡椒...

  • 熄风止痉 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方

    熄风止痉 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方

    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气虚痰热生风)方 处方:黄芪、白芍、桂枝各9克,生姜、知母、粳米各18克,大枣12枚,生石膏30克,炙甘草、全蝎、白附子、白僵蚕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固表,清热化痰,熄风止痉。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属卫气虚弱,痰热生风型。症见口眼歪斜,口角流水,面肌抽搐,恶风汗出,因寒加重,闭口鼓气漏气,或额纹消失,或口渴,或面部发热,或面肌至耳根处疼痛,或头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浮弱或浮数。 专家点评:方中黄芪、粳米、大枣,益气固表,补益卫气;...

  • 主治面神经麻痹 面瘫方

    主治面神经麻痹 面瘫方

    王净净,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年。谨遵“主病主方,专方专病”之临证思维方式,精于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先后主持完成14项省(部)课题;发表医学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教材7本。获省部级成果奖3项。 组成:川芎10克,防风10克,葛根15克,地龙10克,僵蚕10克,牡丹皮10克,丹参15克,全蝎3克,白附子10克,当归10克,鸡血藤10克,丝瓜络10克,甘草3克。 功能:祛风化痰,...

  • 舌头发涩舌麻“舌痹”中医方医案

    舌头发涩舌麻“舌痹”中医方医案

    朱某,女,27岁,2014年7月2日初诊。 主诉:舌头发涩数天。刻下:前几天因上火,服用西药后感觉舌头发涩,稍疲倦,大小便正常,舌红苔白厚,地图舌,脉沉。辨证属中气不足之证,用补中益气汤原方: 黄芪15克,红参片8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生姜10克,柴胡10克,大枣10克,3剂,水煎服。 二诊(2014年7月17日):前药后舌头发涩已愈,舌苔第二天即已消退,但近几日舌苔又开始变厚,夜寐不佳,晨起口干口苦,疲倦乏力,大小便正常,舌红苔白底浮黄,舌尖红...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