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 第2页
-
预防老年性痴呆 坚持长期步行
68岁的张爷爷最近越来越让人操心了。以前当厂长的他,头脑灵活,做事麻利,退休后也没闲着,帮助儿子打理生意。可这几年他变得沉默寡言,常常丢三落四,甚至连中午吃的什么饭也不记得了。这不,身为老重庆的张爷爷出门溜圈儿,竟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幸好被邻居看到,给送了回来。儿子带张爷爷到医院,医生检查了说,是老年性痴呆症,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 医生的话虽然让张爷爷的儿子很失望,但的确是真话。张爷爷的病,在西医学上叫老年性痴呆症,也叫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缓慢发生的与脑神经细胞萎缩变性坏死有关的疾病。中医认为与肾气...
-
治疗长期慢性老胃病的小妙方
治疗长期慢性老胃病的小妙方:何香猪肚汤(材料:茴香籽 何首乌)茴香籽和何首乌可以调理肝,肾。猪肚可以补胃,当药引,促时溃疡愈合 何香猪肚汤的制作方法: 将一个完整的猪肚用细盐洗净,小茴香籽和生首乌一起放入猪肚,用粗棉线缝合,冷水下锅,水开后转小火炖熟(四,五十分钟)喝汤吃猪肚。何香猪肚汤不能放任何调料。不能用铁器只能用沙锅。 何香猪肚汤的用量:每星期1次,3—7个星期可根治 治疗长期慢性老胃病的小妙方:何香猪肚汤(材料:茴香籽 何首乌) 茴香籽和何首乌可以调理肝,肾。猪肚可以补胃,当药引,促时溃疡愈...
-
治长期腹痛 温氏奔豚汤
温氏奔豚汤是山西省中医学校温碧泉老中医遗方(由附子、肉桂、红参、沉香、砂仁、山药、茯苓、泽泻、牛膝、炙草组成),与《金匮要略》奔豚汤同名异方,老中医李可颇为欣赏,经他加以改进后应用。 李可认为:“本方由人参四逆汤去干姜,加桂附理中汤去白术,桂附八味丸去熟地、丹皮、吴茱萸,加沉香、砂仁、牛膝组成。是一首纯阳益火,救困扶危妙方。温热灵动,彻上彻下,通行十二经表里内外。功能温养先天命门真火,救扶元阳之衰亡,固元气之厥脱。补火生土,化湿醒脾,补土制水,而消水肿。纳气平喘,安养冲脉,引火归源,制伏奔豚。可消五...
-
半年长期咳嗽 中药治方
陈某,男,58岁。患者半年以来长期咳嗽、咽痒、痰难咳出,无胸闷、气喘,曾自购阿莫西林、罗红霉素口服,效果不显。有中医给予麻黄、葶苈子等宣肺止咳平喘中药,咳嗽不减。拍胸片为肺纹理增粗,给予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15天,咳嗽仍不见好转。肝功能、B超、胃镜检查后,发现患有十二指肠霜降样溃疡、慢性糜烂性胃炎、轻度脂肪肝、肝囊肿等病,且肝功能AST54U/L(正常40U/L),有轻度异常。经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发现患者不仅咳嗽、咽部有痰,而且伴腹胀、大便时干时溏,有时胃部嘈杂不适,舌红苔黄,根稍腻,脉弦。经辨证为肝胃不和,...
-
清热养阴利咽消肿 治长期咳痰
患者,男,48岁,因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已近10年,于2013年7月前来就诊。 患者曾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每于受凉及劳累后症状加重。一周前不慎感冒,服用西药及中成药后症状不见好转,故求诊于中医。 刻诊:面部不华,声音低弱,少气懒言,喉中痰声辘辘,哮鸣有声。自诉经常嗽痰,偶咳(以嗽为主),痰多质稀,兼见黄痰,食少体倦,腹部胀满不舒,打嗝始舒。咽痒咽干,鼻部不适,微有鼻塞。偶有喷嚏及流涕。大便先硬后溏,舌质淡润,边有齿痕,苔薄黄微腻,脉沉缓。 笔者辨证,脾虚不能运化水...
-
长期情志不畅 慢性胃炎 中医验方
患者,女,41岁, 1月13日初诊。主 诉:反复胃脘部胀 痛,反酸嗳气4年。 患者近4年来反复 出现胃脘部胀痛、纳 差、嗳气、反酸,遇情 志不遂或工作紧张 则症状加重。外院作 胃镜检查确诊为“慢 性胃炎”。曾服用西 药予抗酸及保护胃 黏膜治疗,症状仍反 复发作,为求中医药 治疗,遂至我院门诊 求诊。诊见:胃脘部 胀痛,纳差,嗳气,反 酸,心烦,精神倦怠, 舌淡红,苔薄白,脉 弦细。中医辨证:肝 郁脾虚,胃失和降。 洽以疏肝健脾,和胃 降逆止痛为法,方用 逍遥散加减。处方: 柴胡10克,当归1...
-
鼻窒 长期鼻塞流涕 治则方药 外治针刺
鼻窒是指以长期鼻塞、流涕为特征的慢性鼻病。是以鼻塞时轻时重,或双侧交替性鼻塞,甚至不闻香臭,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丁某,男,40岁,工人。诉双侧鼻塞、嗅觉减退、伴头昏头胀数年。自幼鼻塞多涕,久治不愈。初为单侧,两鼻交替,时轻时重,初用西药滴鼻剂之类有效,滴之即通,后用无效,鼻塞呈持续性,鼻涕黏稠黄浊,其量较多,嗅觉迟钝。鼻内堵塞闷胀,讲话鼻音较重,睡觉时张口呼吸,头昏头胀,伴耳鸣、记忆力下降,咽喉如有物梗阻。曾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不久诸症如前,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故求助于中医诊治。...
-
温养肝肾法使血压获得长期稳定正常
案:温养肝肾法 患者:潘某,女,63岁,工人。 病史: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20余年,常服中西药治疗,但血压始终升降不定,且呈逐渐上升趋势[(170~202)/(100~125) mmHg]。 初诊(1997年2月15日):头昏胀,视糊,左侧目睛转动欠灵,左手足清冷不温,左臂乏力、难持重物,肢麻、腿足酸软,足底酸痛,舌苔薄、质淡,脉细。血压170/125mmHg,肾功能正常。肾阳亏虚,肝失温养,风木内动,气血失调。处方:仙灵脾10 克,仙茅10克,巴戟肉10克,当归10克,炒杜仲15克,桑...
-
长期失眠中药热敷 神经呕吐中医巧治
长期失眠中药热敷 处方:磁石(先煎)、刺五加各 20克,茯神15克,五味子10克。 用法:先将磁石煎煮30分 钟,然后加入其余药物再煎30分 钟,去渣取汁;取·块洁净纱布浸 泡于药液中,趁热敷于患者前额 及太阳穴,每晚1次,每次20分 钟,该法适合于各类失眠。 主治:失眠。 曾国庆 神经呕吐中医巧治 处方:党参15克,代赭石(先 煎)20克,煨姜(纸包鲜姜片置于 炉火旁烘烤,直至外表焦黄为度) 8克,法半夏12克,赤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 晚饭前半小时服用。一般服药 1~3...
-
久痢验案 长期腹泻治法方药
国医大师严世芸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受其父海上名医严苍山医训,后师从学界泰斗张伯臾、国医大师裘沛然等名家,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学术造诣深厚,擅长辨治内科疑难杂症,用药不拘一格,疗效卓著。溃疡性直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血便、脓血便,甚或鲜血便,电子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均可确诊,临床以发作、缓解和复发交替为特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易感性、免疫调节紊乱、感染及环境等有关。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针对急性发作期,应用柳氮磺胺吡啶类药...
-
婴幼儿长期发热称为夏季热 推荐几款食疗调养粥
在炎夏酷暑 季节,婴幼儿常 会患一种长期发 热的疾病,称为 夏季热,‘又叫暑 热症,多见于6 个月到3岁的婴 幼儿。由于婴幼 儿神经系统发育 不完善,体温调 节功能差,加之 发汗机能不健全,以致排汗不 畅,散热慢,难 以适应夏季的酷 热环境,造成发 热持久不退。 这里推荐几 款食疗调养粥: 荷叶冬瓜 粥:取新鲜的荷 叶2张,洗净后 煎汤500毫升左 右,滤后取汁备 用。冬瓜250 克,去皮,’切成 小块状,加入荷 叶汁及粳米30 克,煮成稀粥, 加白糖适量,早晚服用。冬瓜可清 热生津、利...
-
中医治疗长期低热详解
热程超过2周以上. 热度在37℃~38℃之间者. 或体温根本不高.而患者 自身总是感到发热者.中 医均称为低热.大多属于 内伤发热范畴.多以内伤 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 血阴阳亏虚为其基本病 机。临床主要表现为以下 证型。 阴虚低热系五脏津 液精血亏虚.体内阴阳失 调,热盛于内所致.常因 热证日久伤阴或过用温 燥之品而引起。证见午后 发热,手足心热.口燥咽 干,口渴喜饮,或两颧发 热,心悸失眠,神疲体倦。 盗汗自汗。尿赤便干.妇 女可伴月经量少或闭经. 苔少舌质红,或有裂纹, 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 常用方选青...
-
清气坚阴治疗长期高热
贾六金是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山西省名老中医,首届全国名中医。他擅治感染性、发热性疾病,常能透过现象抓住反映疾病本质的主症做出明确诊断,治疗时紧扣病机,善用经方,每收立竿见影之效。 支某,女,13岁,因高热8个月于2016年4月8日首诊。患者于2015年9月在学校病胃痛,经查体温39°C。自此每天早饭后开始发热,体温在38.4~40°C之间,中午12时达高峰,下午4点开始降温,6点半体温降至正常。发热时无...
-
长期睡眠不佳 睡眠轻浅多梦心悸 辨治药方
梁某,女,50岁,2023年3月12日初诊。主诉:长期睡眠不佳、心悸。刻下:自诉睡眠轻浅,多梦,心悸,尤其在睡眠不佳时心悸加重,感染新冠后尤觉不适,需每天服用速效救心丸。口苦,自觉有热气上冲咽喉之感。头晕,尤其午休不佳时,一下午头部如戴紧箍咒一般,严重时感觉天旋地转。自汗、盗汗严重,稍一紧张便会浑身突冒凉汗,夜晚身体燥热,脸红得如同喝了酒一样,一般持续出汗3~5分钟,喜叹气。舌面水滑,左手肝脉沉取无力,右手脉三部俱滑。既往史:胆结石、心肌炎。 辨证:水气凌心,肝郁血虚。 治法:温阳利水,健脾化湿...
-
由长期精神情志因素导致的脾胃病 宣阳化痰开郁汤
王庆其,男,1944年出生。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市名中医,第五、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脾胃病及疑难杂症;从事《内经》教学工作40余年,对《黄帝内经》理论的临床运用与文化价值研究有较深造诣。 组成:柴胡12g,桂枝6g,郁金12g,石菖蒲12g,制半夏12g,竹茹6g,枳壳12g,枸橘李12g,玫瑰花6g,厚朴花6g,茯苓、茯神各15g,藿香梗、紫苏梗各12g,炙甘草6g。 功效:宣阳开...
-
长期发热中医验方应用偶拾
龙某,男,30岁,5月18日就诊。1周前无明 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 37.5℃~39.5~C.以夜间为甚. 头晕,浑身乏力,口渴,无 汗.无咳嗽,不畏寒。在外诊 所予输注头孢曲松钠及清 开灵、口服布洛芬等治疗3 天.汗出热退,但过后又发 热。刻诊:体温39.4℃,背微 恶寒,口渴明显,心烦,神倦 纳差。皮肤灼热.近1周来未 解大便.无便意.舌质红苔 黄,脉洪大无力。 诊断为里热炽盛.气津两伤。 方用白 虎加人参汤:知母18克.石 膏50克,炙甘草6克。粳米 9克.红参10克。水煎服,2 剂.每日1剂. 二诊:...
-
长期佩戴项链 舒缓病痛
用项链来保健,古来有之。项链的重要性,从脖颈的位置便能看出,如现代医学将后颈、脖子、双肩至前胸定为人体的“V”区,这与传统中医对脖颈的认识不谋而合。通过项链不停地摆动,对脖颈处的各大经脉起到刺激作用。所以,坚持长期佩戴项链,可以达到舒缓病痛的效果。 珍珠项链去烦忧祛除烦躁定心神 珍珠材质的项链,凭借其瑰丽的色彩以及高雅的气质,当仁不让地成为项链家族的佼佼者。墨子云:“楚之明月,生于蚌唇。”用明月来形容珍珠,可见其美丽。早在我国古代,珍珠便成为名...
-
中医 经长期反复验证总结的临床体系
中医作为一个经长期反复验证而总结出来的临床知识体系,治疗疾病不仅能够做到简(诊断简捷)、便(药术方便)、验(疗效明显)、廉(价格低廉)、安(副作用小),而且对于一些慢性疑难病症,以及危重急症,不论从疗效上还是从医疗费用上,均优于西医。然而,为什么目前的主流医学是西医,中医却日渐趋于市场萎缩,在某种程度上沦为了可有可无的辅助医学呢?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现在的中医疗效不尽如人意。对于任何一种医学来讲,疗效都是衡量其存在的核心价值,现在中医疗效出现下滑趋势,不是中医学术理论本身退化了,而是中医经典的传承不足和后继乏人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