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反复 第3页

反复 第3页

  • 自拟苏蛤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自拟苏蛤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魏北涵为鄂州市首届名老中医,从医60余载,经验丰富,用药轻巧廉验,擅长于治疗妇科、儿科疾病及疑难杂症。其自拟苏蛤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苏蛤膏组成:苏子、杏仁、白芥子、桔梗、茯苓、前胡、陈皮、半夏、枇杷叶、百部、太子参各100克,款冬花80克,蛤蚧1对。用法:上药共煎取汁,加适量白糖或蜂蜜收膏(药房代制),每次服15~20毫升,温开水冲服,早晚各1次。功效:化痰止咳、补肾纳气、敛肺平喘。   适应症:此方一般于入秋后气候转凉未发病时给易感儿服用,可增强体质、抵御外邪侵袭、祛除体内伏...

  • 老慢支反复发作 中医治之

    老慢支反复发作 中医治之

    慢性支气管炎通常简称“老慢支”。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等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 中医治之一:宣风肃肺。老慢支急性感染时,会出现发热、咳嗽、咯痰,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的症状。过敏体质者,还可出现喘息、哮吗音,甚至不能平卧。采用宜风肃肺的“麻杏石甘汤”加味治之,有明显疗效。 处方:蜜炙麻黄6克,炒杏仁、葶苈子、枇杷叶、橘红、桔梗、半夏各10 克,枳壳、甘草各8克,牛石膏15 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

  • 反复头痛 对症选药去病根

    反复头痛 对症选药去病根

      头痛是人体在受到伤害性刺激后所发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也是很多疾病的前驱症状。其中的慢性头痛中医又称之为头风,可反复发作,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   ●不同头痛的对症选药   紧张性头痛   这种头痛是最常见的头痛,常反复发作,发作前往往有明显的诱发因素,比如紧张、焦虑等。发作时头痛可扩散至颈、肩、背部,呈轻度及中度疼痛,局部有麻木、发硬、紧绷感。此种头痛可口服维生素B1、谷维素、安定等,睡前还要加服安定片。   偏头痛   这种头痛以反复发生的单侧头痛或双侧头痛为特征,大约60%的患者有家族病史,女性一般...

  • 冠心病反复发作 从辨证方法论治

    冠心病反复发作 从辨证方法论治

      病例   侯某,女,80岁,退休工人,2012年12月6日初诊。   主诉: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1月余。近2年,因胸闷憋气,心前区剧痛,先后三次住院,每次住院均因情志不遂,肝气盛、过于激动所致。住院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心衰Ⅲ°;陈旧性心梗;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三级(极高危);慢性胃炎。   每次治疗好转出院,医生均开服多种治疗冠心病药物,如欣康、波立维、消心痛、拜阿司匹林、非洛地平缓释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

  • 眩晕反复发作数月 用薯蓣丸

    眩晕反复发作数月 用薯蓣丸

    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系仲景为“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而设的专方。该方由二十一味中药组成,看似庞杂,但组方补中有疏,静中有动,药物用量比例明晰,配伍精当,主辅分明,其中薯蓣和炙甘草的总量约占全方的三分之一,辅助用药极为轻灵,只及薯蓣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虚损性疾病及虚弱体质调理,疗效显著。笔者近日随安徽中医学院顾植山老师出诊,亲眼目睹了薯蓣丸的神奇疗效,并深刻体会到,经方的药物剂量和服用方法对临床疗效...

  • 癫痫反复发作 路志正临证经验方

    癫痫反复发作 路志正临证经验方

    刘某,男,22岁。就诊时间:2011年12月8日,时令:小雪。 主述:癫痫反复发作近2年。患者每次癫痫发作前口苦,发作时牙关紧闭, 抽搐、口吐白沫,2~3天内连续发作8~9次。晨起痰黏难出,神乏无力,纳少,多梦;近日口中有异味,大便不成形,偏黏腻。每次发作后较发作前大便干,排便困难,伴口中异味加重,小便偏黄。望其形体肥胖, 颜面头发油脂分泌多,面微红,唇淡红,两目异常,舌体胖、质淡暗红,苔黄微腻;察其脉沉弦滑数,尺弱。此为痰热内扰,蒙蔽清窍。治当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方药:太子参12克,南沙参15克,黄精1...

  • 前额反复头痛10余年中医案

    前额反复头痛10余年中医案

    患者刘某,女44岁,前额反复头痛10余年,时轻时重,西医诊断为慢性额窦炎;近日疼痛加剧,有时甚至于睡梦中疼醒,服西药无效,遂来就诊;前额头痛,略感乏力,舌淡苔略有剥块,左手脉细软无力,右手关脉略实。证由气血虚弱,邪犯阳明,淤遏日久所至;理当调补气血,祛邪、通络、止疼。针刺合谷穴后头痛稍觉舒缓。 处方:当归15克,白芍15克,黄芪10克,川芎3克,刺蒺藜15克,皂刺10克,白芷10克,炒苍耳子6克,桔梗3克,麦冬10克,忍冬藤30克,水煎服。 服药3剂后略感舒适,继服10余剂诸症消失。因患病多年,正气已虚...

  • 针药并用治疗反复呕吐一例

    针药并用治疗反复呕吐一例

      呕吐为临床常见症候之一。中医常责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金匮要略》专设“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一篇,阐述了呕吐病因病机及治疗方药。近日,笔者针药并用治疗反复呕吐一例,疗效满意。汇报如下。   患者,女,15岁,2014年1月29日初诊。   主诉:反复呕吐5天。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夜间出现上腹疼痛、胸闷伴呕吐,于当地私立医院(Netcare-Linksfield)住院治疗。予...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复发作中药验方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复发作中药验方

    李某,男,42岁。3月6日初诊。上腹部隐痛、嘈杂反复发作2年,曾多次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予制酸、抗幽门螺杆菌(HP)保护胃黏膜等治疗,溃疡近期可以愈合,但仍有反复发作。期间曾2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刻诊:胃脘隐痛,饥则为甚,得食缓解,泛酸不多,大便质烂,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薄腻,脉细。责之中虚气滞,胃络不和,治拟运中调气和络。 方用:炒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甘草3克,陈皮6克,法半夏10克,砂仁3克(后下),煨木香10克,炮姜5克,仙鹤草20克,煅花蕊石15克,佛手5克,煅瓦楞15克,...

  • 治胃溃疡 胃痛反复发作方

    治胃溃疡 胃痛反复发作方

    方药:白及、白芍各20克,乌贼 骨、钟乳石各30克,当归、白芷、元 胡、甘松、香附各10克,煅瓦楞子、 炙甘草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每日1剂,30天为1疗程。加减:呕 血加三七5克,灶心土20克(先煎取 液,再煎其他药);便血加地榆、炮姜 炭各10克;胃寒加高良姜、吴茱萸各 6克;有热加黄连6克;体弱加党参、 白术各10克。 主治:胃溃疡(消化性溃疡),胃痛反复发作,局部压痛,胃镜或钡餐检查有溃疡病灶。 朱峰...

  • 胃脘痛反复用四磨汤

    胃脘痛反复用四磨汤

      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五志过极,喜甘甜油腻等肥美之食,常致肝胃不和,肠胃结滞,四磨汤实为治疗此证之良方。   病案举例   梁某,女,32岁。2005年10月3日初诊。胃脘痛反复发作3年。西医做消化道造影,诊为浅表性胃炎,用药罔效。刻诊:胃部胀闷不适,胀甚时攻冲季胁,嗳气频作,纳呆,矢气连连,大便不爽。舌淡红,苔薄白...

  • 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虚肝旺)方

    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虚肝旺)方

    处方:柴胡、枳壳、法半夏、香附各5克,黄芩3 克,太子参、茯苓各8克,川芎、白术、陈皮各6克。 用法:水煎分4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健脾。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属脾虚肝旺型。症见发热咳嗽反复发作,性急,烦吵,纳呆,消瘦,盗汗或自汗,手足心热,易腹泻,舌质红、苔薄白,脉细。 创方者:高 真...

  • 反复呕吐月余治验方

    反复呕吐月余治验方

      谭某,男,40岁,公务员。于2004年11月15日初诊。   患者反复呕吐月余,加重10天。10余年前,因饮食失调与情志不畅致胃脘部满闷不适,继之疼痛、泛酸,在某医院诊为胃溃疡,经用中西药治疗基本痊愈,后偶有胃部不适,经口服复方胃友等即可缓解。一个多月前外出感寒,经之饮食失调,初觉胃脘部不适,胀满隐痛,继则呕吐胃内食物,渐见清水痰涎,头晕乏力,夜寐不安。在当地诊为急性胃炎,给静脉输液加庆大霉素、维生素B6,肌注灭吐灵针剂等,同时服用化浊和胃降逆止呕之中药,20余日未见好转。仍呕吐,并感胃部坠胀,喜温喜按...

  • 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胃气虚)方

    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胃气虚)方

    处方:黄芪、炒山楂各8克,党参、白术、炒神曲、炒麦芽各6克,川黄连、丁香、砂仁各3克,陈皮、白豆蔻各5克。 用法:水煎分4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型。症见咳嗽发热时有发作,体型瘦弱,生长发育明显较同龄小儿差,面色不华,纳食不佳,不好活动,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创方者:高 真...

  • 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气阴两虚)方

    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气阴两虚)方

    处方:太子参4克,黄苠、麦芽、山药、茯苓、山楂 8克,板蓝根、大青叶各6克,防风、白术、桔梗、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4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滋阴。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属脾胃气阴两虚型。症见发热咳嗽反复发作,食欲不振,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舌质红、苔少,脉细。 创方者:高 真...

  • 中医治小儿哮喘 反复喘鸣发作

    中医治小儿哮喘 反复喘鸣发作

      儿童哮喘临床上以反复喘鸣发作、呼气延长、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胸闷或咳嗽为主要表现,可恢复的气流受阻是其特征。该病的发生有个体因素,如遗传、气道高反应、过敏、情志劳倦等;也有外部因素,如大气污染损伤气道、被动吸烟等。现代医学认识到哮喘是不可治愈的疾病,所以控制哮喘发作就成为临床干预的目标。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是GINA方案推荐缓解气道慢性炎症,控制哮喘发作的重要措施。   中医学对小儿哮喘的认识深刻,论述较多,如《症因脉治》:“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

  • 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

    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

    经验方:生黄芪、淮山、生牡蛎各36克,白术、陈皮各24克,防风12克。 用法:上药研成细末,贮瓶备用。2岁以下儿童每次服2克,2岁半或大于2岁的儿童每次服3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隔日再服用。服药1--3个月为1疗程。 疗效:本方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5例作预防服用,服药后呼吸道感染率均大为减少。药效一般能持续3个月左右。...

  • 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阴阳平和)方

    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阴阳平和)方

    处方:茯苓、陈皮、黄芪各8克,桂枝3克,太子参、白术、防风各6克,牡蛎9克,龙骨1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4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固表。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属脾胃阴阳平和型。症见咳嗽发热时作,面色黄白有光泽,无盗汗自汗,大便成形不干燥,食欲适度,舌色淡红、舌苔薄白或白。 创方者:高 真...

  • 反复呼吸道感染中药香袋可防治

    反复呼吸道感染中药香袋可防治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对小儿1年内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感染次数超过一定范围的统称,是小儿常见病,发病率达20%左右。笔者认为该病多属气虚感冒范畴,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机体正气不足易为邪气侵袭,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基本病因病机。在中医“未病先防”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内病外治”法,以自拟防感香袋防治脾虚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8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取黄芪125克,苍术、辛夷、白芷、蝉蜕、桂枝、麦芽、砂仁、苏叶、桑叶、野菊花各 62.5克,柴胡21克,鱼腥草、防风、花椒、川芎、桔...

  • 反复咳嗽试试艾灸

    反复咳嗽试试艾灸

      入秋天气渐凉,温度降低容易使人感冒。一些人感冒后出现反复咳嗽的现象,打针、输液、吃药效果不明显,这时不妨试试针灸。   河南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焦乃军主任医师说,免疫力较低的人感冒后常常出现反复咳嗽,这类患者多属虚寒体质,空调冷气、初秋早晚间的凉气即可使感冒后咳嗽反复发作,这类咳嗽多数是轻咳,程度不剧烈,但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有的患者吐少量清稀痰;有的没有痰;有的患者大便稀或较软;有的患者早晨起床咽喉不适。一般认为抗生素属寒性药物,所以虚寒体质者不宜长时间使用抗生素。针灸、拔罐、穴位红外线照射综合疗法治疗效果比较...

  • 反复咳嗽10年余 方用肾气丸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反复咳嗽10年余 方用肾气丸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临床中经常会遇见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用西药治疗难免顾此失彼,疗效也欠佳。但笔者抓主要矛盾,以经方治疗,往往能获得较好疗效,欣喜不已。现介绍典型病案。   病案   李某,男,74岁,2013年8月8日初诊。   患者反复咳嗽10年余,每逢感冒、气候变化、环境变化便旧病复发。既往有肺气肿、前列腺肥大,左肾结石、喘证、腰痛等病史。   刻诊:喘息无力,动则喘促,气不接续,发热,恶寒感甚剧,肢体浮肿,小便点滴难出,腰痛如断;舌质紫暗,苔白,脉沉涩。实验室检查:WBC:10.2×...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几则膏药治疗方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几则膏药治疗方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系指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细支气管、肺等部位的反复感染或经久不愈,临床以发热、咳喘等症状反复发作或久治难愈为基本特征,本病是小儿机体抵抗力低下所致。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脾肺气虚所为,当以健脾补肺、固护肌表为治,介绍几则膏药治疗方,方法简单,效果较好。   杞芪参膏:枸杞子、黄芪、太子参各150克,蜂蜜适量。将诸药择净,水煎取汁,共煎3次,3液合并,文火浓缩后,加蜂蜜适量调匀即成。每次10克,每天2次,开水冲饮,或调入稀粥中服食,可补益肺肾。适用于小儿体弱自汗,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护卫...

  • 哮喘反复发作中医乌梅丸

    哮喘反复发作中医乌梅丸

      张某,男,47岁,2003年2月24日初诊。   患者素有哮喘病史17年,近20天来哮喘反复发作,1周前住院治疗,拍片提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血常规均在正常值之内。喉间痰鸣,动则喘促,两肺满布哮鸣音,夜间端坐呼吸。经静脉点滴小量抗生素、松弛气管平滑肌、抗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同时口服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等方加减治疗10天,能暂安一时。观其咳喘痰鸣,气短发憋,咯痰黄稠,心烦失眠,形寒肢冷,腰腿酸软,夜尿清长,舌质红,苔黄,脉沉数,尺脉弱。证属肝木上扰肺金,上热下寒,上盛下虚。当用乌梅丸平肝肃肺,清上温下...

  • 反复咳嗽3个月 中医辨治

    反复咳嗽3个月 中医辨治

      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不论邪从外入,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演变为内伤咳嗽。临床常见此类慢性咳嗽,治疗颇为棘手,据笔者多年临证经验,此时治疗当祛风宣肺降气治标,重视“风邪”的致病因素,选用防风,荆芥穗,蝉蜕,枇杷叶,桔梗,紫苏子等;健脾化痰治本,重视“痰湿”的因素,选用香砂六君子汤,二陈汤等。   病案举例   胡某,女,51岁,2010年11月30日初诊。患者平素比较劳累,3个月前外感后反复...

  • 喘咳反复发作10年余 人参蛤蚧散合方

    喘咳反复发作10年余 人参蛤蚧散合方

      刘某,男,69岁,2011年2月5日诊。   主诉:气喘10年余,伴心悸、眩晕7年余,加重2周。   现病史:患者喘咳反复发作10年余,每遇感冒(冬春两季)发作为甚。屡经中西医治疗,自觉症状时好时坏。近几年渐渐出现心悸,眩晕乏力,下肢水肿。曾在内蒙、北京的医院诊断为“肺心病、风心病、脑梗”。虽对症、抗炎、改善心脑微循环治疗,但效果欠佳,近2周再发。   刻诊:喘促,心悸眩晕,动则喘悸,痰多泡沫,胸闷如窒,难以平卧,下肢水肿,少尿,乏力,唇甲紫绀,舌质紫暗,苔白滑,脉微结代...

  • 反复咳嗽 予以桂枝汤及牡蛎散祛风止咳

    反复咳嗽 予以桂枝汤及牡蛎散祛风止咳

      吴某,女,56岁,2013年10月11日初诊。   主诉:反复咳嗽、少痰2个月余。患者不慎伤风后出现咳嗽,先是咽部不利,随即阵发性呛咳,不能自主,以夜间为甚,夜不能寐,时有汗出,汗出恶风,两肩部怕冷,少量白黏痰,并多次感冒,咳嗽反复,迁延不愈。曾在某医院以中草药治疗,效果不显。   刻诊:神清,神疲乏力,畏寒肢冷,体型偏胖,纳食尚可,二便调,舌淡苔簿白脉浮缓。   辨证:营卫不和,风舍于肺所致咳嗽。   治则:调和营卫 祛风止咳,予以桂枝汤及牡蛎散加减。   组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

  • 反复下蹲消胀气

    反复下蹲消胀气

    反复下蹲的动作能增强腹部脏器功能,起到按摩腹部脏器的作用,可以消除胃肠胀气,增强消化功能。每天空腹或食后1—2小时进行下蹲运动,反复8—10次。 1.站立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挺直腰背,双臂自然下垂。 2.蹲下,双脚平放在地上。双臂自然下垂,掌心向下,放在双脚两侧。 3.用大拇指;食指勾住大脚趾,深吸气,然后呼出,逐渐伸直双腿,臀部随之升起。 4.呼气,伸直双腿,同时骨盆慢慢伸向上方,直至坐骨朝天,背部挺直。低下头,两手继续抓住大脚趾,自然呼吸,保持这个姿势几秒钟。然后恢复到蹲下的...

  • 反复胸闷胸痛心悸气短 自拟方

    反复胸闷胸痛心悸气短 自拟方

    基本情况张某某,男,72岁,因反复胸闷胸痛、心悸气短10年,加重2天就诊。 初诊患者就诊时诉胸闷胸痛,神疲乏力,面色灰青,唇青甲紫,畏寒肢冷,下肢微肿,舌质紫暗,边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涩结代。诊断为“心衰”——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型,治法宜益气温阳、活血利水。 处方自拟方——益气强心汤:生黄芪、茯苓、葶苈子各30克,丹参、漂白术各15克,白参、麦冬、五味子、桂枝、泽泻、佛手、桃仁各10克,木香6克。共10剂,水煎服。 二诊...

  • 反复发作巅顶头痛 方治偏头痛极灵

    反复发作巅顶头痛 方治偏头痛极灵

    笔者曾治一六旬妇人,反复发作巅顶头痛10年余,疼痛范围约手掌大小,疼痛发作时欲干呕,饮食、睡眠、大小便皆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微腻,脉弦。 患者找笔者治疗前,已延医无数,且中西皆试,十年未愈,苦不堪言。 望闻问切之后,笔者开始辨证。 《伤寒论》云:“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此乃厥阴寒邪上逆作祟。此患者虽有头痛、欲干呕二症,却并不吐涎沫,故无寒邪之迹可循。 又,《临证指南医案》曰:“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

  • 中医治疗 反复头晕视物旋转

    中医治疗 反复头晕视物旋转

    基本情况 刘某,女,74岁,于2014年6月14日初诊。 病情 患者反复头晕、视物旋转3月余,发作时伴恶心呕吐,不敢睁眼及站立,全身大汗,脸色苍白。曾于某西医院多次住院治疗,头部CT检查无异常,诊断为“眩晕症”。每次治疗后病情可以得到缓解,但过几天又发作,不能根治。患者痛苦不堪,情绪悲观,欲寻求中医治疗。 初诊 患者形体肥胖,舌体胖大舌质淡,舌苔白腻水滑,中医辨证为痰浊内阻、水饮上犯清窍,治宜燥湿化痰、泄浊止眩,方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