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气虚 第44页

气虚 第44页

  • 营卫失和之偏汗 阴虚阳亢之自汗 阴虚火旺之盗汗 心阴气虚之自汗

    营卫失和之偏汗 阴虚阳亢之自汗 阴虚火旺之盗汗 心阴气虚之自汗

    营卫失和之偏汗 左某,男,58岁,农民,1979年8月6日初诊。患者左半身汗多、发热,右半身无汗、发凉2月余,曾在某医院诊断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用西药谷维素及维生素制剂未效。症见:左半身出汗偏多,润湿不已,甚则淋漓,右半身不出汗,发凉并感畏寒,面色萎黄,精神萎靡,肢体乏力,懒于行走,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弱。辨证为阴阳失调,营卫失和。试以桂枝汤调阴阳、和营卫为治。方用:桂枝10g,白芍15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7枚。服方5剂,左半身出汗偏多即止,右半身汗出恢复正常,左右体表温度如常人,精神亦爽。...

  • 精液量少阳虚气虚 中医辨证处方

    精液量少阳虚气虚 中医辨证处方

    无证可辨,参以微观辨证 以弱精症就诊者,多为有生育要求的中青年。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无明显症状体征,多由查体发现患病。对此类患者,姜老师认为在细致诊查的基础上,需将现代理化检查结果作为辨证参考。如精液化验报告的精液量少、活动度低提示阳虚气虚;单纯精液量少提示精血亏虚,伴见不液化往往兼有湿浊等。 案 27岁,2013年4月6日初诊。患者倦怠疲乏,阴囊潮湿,尿黄,纳可,眠多梦,余无明显不适。 2013年1月30日查精液常规示:向前运动精子9.2%,a级+b级=13.2%,液化正常。患者舌...

  • 李振华治崩漏 临床以脾肺气虚 典型病案

    李振华治崩漏 临床以脾肺气虚 典型病案

    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即经血非时而下,或量多如注,或量小淋漓不断。经血暴下不止者谓之“崩中”,淋漓不断者谓之“漏下”。是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可发生在从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属于西医的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其发病和治疗历代医家均有论述,在《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首先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尤其后世的治崩三法“塞流”“澄源&r...

  • 从肝气虚辨治更年期综合征

    从肝气虚辨治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指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绝经后 1 年内 的时期,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表现除月经紊乱外, 还包括烘热出汗、胸闷烦躁、头昏心慌、失眠多 梦或精神抑郁、焦虑忧愁等一系列症候群,在更 年期妇女中发病率高。女性更年期抑郁患病率高 达 23. 80% [1 ] ,中老年男性在特定时期也会出现的 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相似的临床症状,如记忆力 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疲劳、失眠、潮热、汗出 和性功能减退等 [2 ]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主 藏血,体阴而用阳,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更 年期阶段的男女常出现肝肾精血不足,功能失调, 从...

  • 辨证气虚自汗兼阳虚恶风寒

    辨证气虚自汗兼阳虚恶风寒

    彭某,女,37岁,门诊病例。 2004年6月30日初诊:诉恶风畏寒自汗5个月。患者临产时感受风寒,出现恶风、畏寒、自汗,病已5个月。症状愈来愈甚,至今已漏汗不止;伴见口干、喜热饮,下肢厥冷而酸软无力,站立行走均感困难。患者寒冬临产时所着棉装,至今不仅未减1件,而且还外罩风衣、风帽,特别畏风;坐必居于屋角而谨避风吹。就诊时症状如前,舌苔薄白,脉虚细。 辨证:气虚自汗兼阳虚恶风寒。 治法:益气敛汗,温补肾阳。 主方:玉屏风散合右归丸。 处方: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防风10克,熟地15克,山药10...

  • 产后癃闭乃气虚不能升举之故 中医药方

    产后癃闭乃气虚不能升举之故 中医药方

    刘某,女,29岁,2004年5月6日来诊。诉1周前产一男婴,因产程较长,产后小便难出,已7昼夜。观患者面色不华,脉细,舌淡苔白,身无寒热,周身未见肿胀,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中气虚弱明显。医生诊后云:“此乃中气不足,气化无权之故也。” 处方:黄芪30g,红参10g,麦冬12g,白术15g,当归15g,陈皮5g,云苓12g,升麻3g,当归3g,车前子(包)12g,通草5g,甘草3g。3剂。水煎服,日1剂。患者服药2剂后即有小便自行排出,服3剂后,小便畅通,已无所苦。 产后癃闭...

  • 国医大师阐述脾肺气虚而致的崩漏证

    国医大师阐述脾肺气虚而致的崩漏证

    国医大师李振华是中医治脾胃 病大家,擅长运用脾胃学术思想治 疗各种疑难重病,现将李振华治疗 崩漏的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李老认为在病理机制上崩漏有 脾肺气虚、血热、血瘀、肾虚等四个 方面。但临床以脾肺气虚为多见,现 重点阐述脾肺气虚而致的崩漏证。 一、病因病机 本病之病机,脾虚失统是崩漏 发病之本,由于脾虚日久,或劳倦思 虑、饮食不节,脾虚血失统摄;甚至 脾虚及肺,肺气亦虚,中气下陷,脾 不统血,气不升摄,冲任不固,气虚 血脱发为崩漏。崩中可出现经血非 时暴下不止,大量出血,下血如冲; 漏下可见出血淋漓不断,血...

  • 漏证,肝郁气虚夹瘀,临证经历处方

    漏证,肝郁气虚夹瘀,临证经历处方

    患者,42岁。患者以“月经淋漓不尽40天”就诊。患者40天前月经如期而至,与平常如期而来无差异。常规4至5天后,月经仍旧不净,量少,自以为过两天就好,未及时诊疗。又过1周,仍旧不净,到当地村卫生室医治(具体确诊用药不详)1周,效果不显。随后到县级归纳医院诊疗,B超显现:子宫呈后位,形状大小正常,宫体前后径约4.4cm,肌壁回声均匀,宫内膜回声居中,宫腔内未见显着反常声像;子宫颈增厚,厚约3.6cm,子宫颈探及囊性暗区,大小约1.1×0.8cm(节育环方位居中)。双侧附件区未见反常...

  • 中医治气虚便秘、内热和食积便秘

    中医治气虚便秘、内热和食积便秘

    便秘即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排便困难。中医认为便秘有气血虚弱、大肠内热和食积便秘之分。 热秘大便干结,腹胀满,小便短赤,面红心烦。   (1)大黄6克。泡开水服。   (2)番泻叶6克。泡开水服。   (3)大黄5克,麻仁、杏仁各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食积便秘大便秘结,胸腹满闷,嗳腐吞酸,恶心呕吐。   (1)香橼片10克,砂仁6克,酒大黄5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2)生白萝卜500克,压汁饮服。   (3)生山楂30克,莱菔子15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气虚便秘大便不一定...

  • 气虚型便秘 黄芪麻仁陈皮汤

    气虚型便秘 黄芪麻仁陈皮汤

      临床发现,老年习惯性便秘者属气虚(脾气虚)者较多。气虚便秘表现为大便不通,或每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仍无力解出,同时多伴有少气懒言,四肢倦怠,动则气喘,口淡无味,头晕,面色萎黄,脱肛,子宫下垂,舌胖边有齿痕,脉浮大无力等。   常用清热泻下药难以获效。如选用“黄芪麻仁陈皮汤”,能收到较好效果。   治疗方法:取黄芪30克,火麻仁20克,陈皮15克。三物置沙锅内,水煎。煎煮两次,上下午各服1次,连服7天为1个疗程。   高血压者应慎用。也可选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连服...

  • 参核姜枣饮治气虚便秘

    参核姜枣饮治气虚便秘

    我今年52岁,但患便秘已经20年了,虽然每天早晨都会饮用一杯蜂蜜水,在一日三餐中还食用大量的青菜来补充膳食纤维,但便秘仍未能、缓解。此外,我还经常咳嗽、气喘。 后来一位老中医说我这是肺气虚弱型便秘,于是让我服用参核姜枣饮进行治疗。在连续使用此药一个星期后,我的大便就软化了很多,而且每天都可排便1 次。此后,便秘再也没有复发过。 参核姜枣饮做法是: 取党参20克,核桃仁50克,生姜15克,大枣 10枚。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 1剂,分2次服完。 老中医说,肺气虚弱型便秘在老年便秘患者中是很常见的,而使用...

  •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辨证属气虚型处方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辨证属气虚型处方

    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方 处方:黄芪20克,党参、白术、 升麻、桑寄生、金毛狗脊、骨碎补各 12克,当归、续断、独活、威灵仙、香 附各8克,乌药5克。水煎分3次 服,每日1剂。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 辨证属气虚型。症见腰痛时轻时 重,缠绵不愈,或因轻微外伤,疲劳 或感受风寒而腰痛加重,继之腰 痛,下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可 出现间隙性跛行,小便自控力差, 舌体胖,舌质淡,苔白或白滑,脉滑 或沉滑。 苏翔飞...

  • 治气虚脱肛经验

    治气虚脱肛经验

    经验方:生晒参、升麻各12克,炙黄芪50 克,乌梅3个。 用法:加水600毫升,煎至250毫升,取汁;再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两次药汁混合后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1剂。另取五倍子、乌梅各20克,黄柏、银花各30克,加水 3000毫升,煎至2500毫升,待温坐浴洗肛部,早晚各1次。 疗效:本方治气虚脱肛患者15例,治愈 10例,有效2例,无效3例。...

  • 补气滋阴增液治气虚津亏所致的便秘

    补气滋阴增液治气虚津亏所致的便秘

    处方:黄芪30克,生白术40克,党参30克,熟地80克,当归20克,女贞子30克,桑葚子30克,柴胡15克,升麻10克,黑芝麻仁70克,枳实20克,火麻仁30克,甘草6克,蜂蜜100毫升。 服法:诸药文火慢煎2小时后取汁加入蜂蜜,待微温时服,每日2~3次。每日1剂,连服1周为1疗程。 说明:本方补气力足,滋阴增液力强,对老年人因气虚津亏所致的便秘效果较好。曾系统观察过13例,均在用药3剂后大便下行,服药1周后大便通畅。但要求至少要连服两个疗程,大便通行正常后,每日还坚持服药1个疗程,坚持半年以上者,基本能保...

  • 北京名医治慢性肝炎(气虚血滞)方

    北京名医治慢性肝炎(气虚血滞)方

    处方:赤芍、白芍、丹参、炙鳖甲、泽兰各15克,生牡蛎30克,藕节、鸡内金、黄芪各20克,当归、香附、水红花子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化瘀行气。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中医辨证属气虚血滞型。症见面色黧黑,唇舌紫黯,肌肤甲错,两胁刺痛、痛有定处,肝脾肿大坚硬,口干不欲饮,妇女痛经、经行不畅有血块,纳呆,乏力气短,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 创方者:张俊桥...

  • 经常大便秘结 气虚便秘案

    经常大便秘结 气虚便秘案

    黄某,男,72岁,2007年6月3日首诊。患者三个月前做胃溃疡手术,近二个月来经常大便秘结,5~8天一次。现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口淡纳少,食则腹胀,虽有便意,难以排出,努挣乏力,挣得汗出短气,也未能排尽。便不硬,便后常是周身无力,难以站立,唇舌淡,舌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缓,血压95/55毫米汞柱。 处方:黄芪30克,新开河参15克,陈皮10克,生白术50克,当归身10克,日煎服1剂。 2007年6月9日二诊 大便3天1次,较易排,全身症状减轻,纳稍增,效不更方,再进6剂,大便2天1次,排出畅快,...

  • 主治紫癜性肾炎 中医辨证属气虚型处方

    主治紫癜性肾炎 中医辨证属气虚型处方

    治紫癜性肾炎方 处方:党参、黄芪各15克,地榆 12克,白芍、酸枣仁各10克,白术、 当归、远志、大枣、炙甘草各8克,桂 枝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主治:紫癜性肾炎,中医辨证 属气虚型。症见血尿、蛋白尿;腹、 上下肢皮肤见散在紫斑,斑色暗 淡,时起时伏,劳则加重,反复发 作;神疲体倦,心悸气短,少气懒 .言,头昏,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 淡红,脉细。 陈振林...

  • 温阳利水方 主治水肿阳虚水泛气虚血瘀证

    温阳利水方 主治水肿阳虚水泛气虚血瘀证

    何复东,男,汉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诊疗工作50余载。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3年初,他带领的工作室确定为“自治州首批高层次人才工作室”,同年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系昌吉州首个获此殊荣的名老中医。 早年师从张绚邦、陈苏生等新疆名医,延承其辨证论治思想及临证经验。擅长治疗各科疑难杂证,对心脑系病、肺病、脾胃病、经络肢体病、妇科病、...

  • 水肿,急性肾炎,脾肾气虚,肾功能衰竭,肾固本汤加味

    水肿,急性肾炎,脾肾气虚,肾功能衰竭,肾固本汤加味

    初诊: 2010年04月23日 姓名:姜某某 性别:女 年龄:32岁 地址:水均大街 主诉:水肿3月 现病史:患者4个月前因感冒发热,继发全身水肿,肉眼血尿,尿少不利,恶心呕吐,在当地某医院诊断为“急性肾炎”经用青霉素、强的松、双氢克尿塞等治疗2个余月,发热已退,呕吐减轻,余症不减,转我院治疗,经中西药治疗,10天前突然小便增多,口渴引饮,胸痛头晕,呕吐不止,四肢冰冷,尿量每天2,500~7,500毫升之间。尿常规:蛋白(1+),白细胞少量,尿比重1.010。舌质淡红、苔灰白...

  • 慢性肾炎 脾肾阳虚与风邪袭扰 肺脾气虚与风邪袭扰

    慢性肾炎 脾肾阳虚与风邪袭扰 肺脾气虚与风邪袭扰

    国医大师郭子光对慢性肾炎的辨治经验颇丰,疗效肯定。目前学界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多从瘀血立论,主要是依据系膜增生和肾小球硬化等现代医学的病理知识。在临床工作中,郭子光强调慢性肾炎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在肾脏还未发生明显病理改变前,就应该积极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可以延缓及控制病情,防止或延迟系膜增生及肾小球硬化等肾脏病理变化的出现。 在慢性肾炎早期的辨治中,郭子光强调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蛋白尿和水肿的消除,郭子光从风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介绍如下,以飨后学。 审因论治 在慢性肾炎中,诸多...

  • 水肿,脾肾气虚,湿热瘀阻,肾病中药处方

    水肿,脾肾气虚,湿热瘀阻,肾病中药处方

    单某某 男 32岁 地址:增城市石滩镇岗贝村 主诉:发现蛋白尿5年余。 现病史:07年发现NS,激素减至3#时复发。2011.1激素停用1月后复发。目前用雷公藤、黄葵治疗。 症见:精神可,无发热,面色萎黄,偶有眼朦,平素易疲倦,怕冷,腰痛,纳眠可,小便频数量少,舌淡红,尖偏红,苔白腻,有齿痕,脉细。检查:2011.6.23尿蛋白2+,潜血2+;7.1824h尿蛋白4236.5mg,尿蛋白1+;2011.9.6白28.6 CA1.98,尿蛋白2+,SCR46;2011-10-20尿潜血 1+,尿蛋...

  • 治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经验方

    治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经验方

    经验方:黄芪30克,鸡血藤、丹参、党参、蒲黄各15克,川芎、红花、赤芍、菖蒲各 10克,降香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忌食辛辣、烟酒。 疗效:本方治疗冠心病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患者90例,显效52例(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27例,无效11例。...

  • 脾胃气虚噎膈中药旋覆代赭汤

    脾胃气虚噎膈中药旋覆代赭汤

    游某,男,82岁。于2005年4月2日初诊。患者于3月5日在武汉某医院因食道癌手术,术后半月痊愈出院,因饮食失节,近2日进食则梗塞呃逆频频,呕吐食物及酸苦水,甚则呕吐涎沫,不能饮食,脘腹不适,消瘦,精神疲惫,大便3日未行,尿短微黄,舌淡苔白欠润,脉结代弱。中医诊断:噎膈,证属脾胃气虚,痰食中阻,胃气不降。治以降气化痰,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药用:旋覆花10克(包煎),代赭石12克(先煎),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党参20克,厚朴10克,炙黄芪15克,藿香10克(后下),黄连4克,吴茱萸2克,火麻...

  • 治气虚头痛 辨治方药验案举隅

    治气虚头痛 辨治方药验案举隅

      头为诸阳之会,气虚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头痛绵绵,清窍不利。气为血之帅,气升则血升,且气血互生,故气虚者往往血虚;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主气,故气虚头痛,与脾气的升发输布、肺气的宣降治节,密切相关。   辨治方药   临床表现:头痛绵绵不愈,时发时止,倦怠乏力、畏寒少气;或遇劳则剧,食欲不振;或说话吃力,声音嘶哑;或反复感冒,鼻塞流涕;或视力减退,目畏强光;舌质淡,脉虚大而空、或细弱。   治法:益气升清,祛风降浊。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基本方药:黄芪15克,党参、白术各12克,当归、防风...

  • 老年人肺气虚的中医调治

    老年人肺气虚的中医调治

    肺气虚是指肺气衰弱的状态,可由疾病或亚健康状态引起。从临床看,大多数肺气虚的人患有气喘、咳嗽、咯痰、自汗等肺部疾病,如老慢支、哮喘等;也有一部分人仅仅是肺功能减退,呈亚健康状态,出现畏寒畏风、易伤风感冒、尤畏寒冷等症状,都与肺气虚有关。 一、肺气虚的表现 肺气虚多见五种表现:1.少气乏力,稍有劳作则气喘吁吁,呼吸气促;2.抗病能力低下,容易感染外邪,易于感冒,多有畏寒、流清涕之症;3.遇寒冷易发作鼻窦炎;4.常见皮肤干燥、皱缩、瘙痒,秋冬气候干燥时尤其突出;5.常可导致‘肾阳不足,使水液运行不利,出...

  • 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胃气虚)方

    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胃气虚)方

    处方:黄芪、炒山楂各8克,党参、白术、炒神曲、炒麦芽各6克,川黄连、丁香、砂仁各3克,陈皮、白豆蔻各5克。 用法:水煎分4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型。症见咳嗽发热时有发作,体型瘦弱,生长发育明显较同龄小儿差,面色不华,纳食不佳,不好活动,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创方者:高 真...

  • 秋季肺气虚损 秋季养肺食方

    秋季肺气虚损 秋季养肺食方

    在中医五行学说中,脾属土,肺属金。由于秋季脾胃虚弱,而致土不生金,造成肺气虚损,所以入秋之后,过敏性鼻炎患者会逐渐增多。 遵循中医五行中培土生金的规律,秋季养肺,必须重视补脾胃,建议多食一些有脾肺双补之效的食物,如公鸡炖山药、公鸡二黄汤,此处的二黄指的是黄精和黄芪,这两种药均甘淡,能补肺健脾,而公鸡有补虚暖胃、开宣肺气的功效。 立秋以后,天空热气下压,地表之热开始向地球内部沉降,这时的天气呈干燥之势,加之肺脏娇柔,肺气薄弱的人稍微不注意饮食起居,就很容易诱发咳嗽,而且多是干咳无痰,这主要是肺燥的表现,可...

  • 哮喘 治则肺卫气虚痰阻咳喘

    哮喘 治则肺卫气虚痰阻咳喘

      吴某,女,26岁,1990年12月24日初诊。   主诉:哮喘二月余。患者从小就有哮喘病史20年,每年都要犯二次。1990年7月份犯1次,10月份产后满月因受凉又发作,一直应用各种抗生素、抗过敏药、平喘药及气雾剂等治疗至今,但效果都不显著,故请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哮喘每天下午始整夜发作,夜不能睡,呈坐位,有痰鸣,伴面色青黄,消瘦,精神差;上午胸部憋闷,动则气短,咳嗽痰少不利,咽痒,易外感;两肺满布哮鸣音,苔黄腻,舌质红,脉沉细。   治则:肺卫气虚,痰阻咳喘;宜益气宣肺平喘,清热涤痰止咳。...

  • 中药黄芪治气虚早搏

    中药黄芪治气虚早搏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具有改善心肺功能、加强心血管收缩力、双向调节血压、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抑制病毒繁殖和肿瘤生长等作用。临床实践表明,中药黄芪泡水代茶饮对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均有治疗作用。 具体用法:取黄芪6-10克放人杯中,再往杯中加入热开水600-800毫升,待温饮用,随泡随服,反复冲泡至水淡为止。每日1剂,连服3日为1个疗程。患者如果兼有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气血两虚表现,可加当归6克同泡;如果兼有胸闷心悸、形寒肢冷等阳虚表现,可加菟丝子6克同泡。如此坚持1-2个疗程,常能达到消除早搏的效果。 ·...

  •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 临床治疗处方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 临床治疗处方

    临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取得了良 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40例,均为中风后遗症气 虚血瘀型患者,其中男24例,女 16例;年龄57~84岁;病程10 天~11年。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舌歪 斜,言语不清,口角流涎,气短乏 力,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沉细 弦。 纳入标准:①符合《各类脑血 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中风的诊 断标准;②符合中医中风气虚血瘀 证的相关诊断标准;③均经cT及 MRI检查明确诊断;④已过中风 急性期,且病情趋于稳定;⑤肢体 偏瘫症状持续时间大于...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