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 第47页
-
阴虚阳虚气虚血虚
阴虚:阴虚生内热,多表现为消痩、头昏、咽干舌燥、耳鸣、四肢无力、失眠、健忘、手足发热多汗、皮肤干燥、尿黄、便秘、胃有烧灼样疼痛、肝区闷胀、遗精、早泄、月经量少、闭经等,只要具有上述的2~3个症状,即可判断为阴虚。可在中医师指导下选用麦冬、枸杞、冬虫夏草、女贞子、黄精、桑椹等中药进行调理。 阳虚:阳虚生外寒,多表现为畏寒肢冷、手足不温、面色苍白、口水多、腰膝酸软、胃腹冷痛、易出汗、尿多、夜尿频、大便稀、性功能减退、阳痿不育、白带清稀、痛经、宫寒不孕、小腹腰部胀痛、舌苔白等,只要具有上述的2~3个症状,即可判断...
-
气虚体质的养生 饮食调养精神调摄
一些气虚者身体发胖,是因为气虚不能运化体内的津液,水湿潴留,故身体偏胖。另一些气虚者身体消瘦,是因为气虚不能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周身。气虚者常见面色白而无光泽,说话声小、气短、倦怠,动则尤甚。这是气不够用所致。气不能固表,常自汗出,记忆力差、健忘。气虚不荣,故舌质淡,脉跳无力。若基本具有上述症状,即说明是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的养生关键在于补气。肾为元气之根,脾为生气之源,故补气重在补脾益肾。 饮食调养: 经常周身乏力、腰酸,是肾气虚的表现,应常食山药、栗子、海参。山药每次服10~30克...
-
治气虚型便秘二方
黄芪木香膏 原料 黄芪300克,木香25克,蜂蜜适量。 做法 将黄芪、木香加水适量煎煮。每30分钟取煎液1次,力口水再煎,共取2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熬浓缩,至较稠黏时,加蜂蜜一倍,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1汤匙,沸水冲化再服。 功效 补气行气、润肠通便。适用于气虚型便秘者。 油焖白萝卜 原料 枳实10克,白萝卜500克,虾米少许、葱、姜丝、盐调料适量。 做法 水煎枳实,取汁备用。将白萝卜切块,用猪油煸炸,加虾米,浇药汁适量,煨至极烂,加葱、姜丝、盐适量调味即可食之。佐餐食用。 功效 顺气通便。适用...
-
气虚,血虚证的循经脏腑调理研究
亚健康状态是处在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 在中国城市中普遍存在, 临床表现涉及到人体疲劳和精神状态、心血管、消化道、免疫系统[1]。积极调理人体亚健康状态有助于向健康状态转归。四诊合参辅助诊疗技术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在健康、亚健康、疾病状态诊断辨识中, 提高了中医诊断标准化的准确性和速度[2], 使中医诊断标准化, 规范化。中医证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在临床辨证论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微观辨证”的新概念, 延伸了中医传统的四诊, 建立可量化、通过仪器收集的诊断信息, 有中医特色的微观参数是微...
-
鸡血藤炖鸡 气虚易脱肛 常食鳝鱼粥
气虚易脱肛 常食鳝鱼粥 中医认为,脱肛多由于气 虚所致。因此,应以补气升提为 治疗原则。而鳝鱼是补气的良 药,患者可食用鳝鱼粥自疗。 具体方法为:取黄鳝0.5 公斤,粳米50克。鳝鱼宰杀放 尽血、去肠杂、煮熟、切丝,与粳 米煮粥,快熟时加姜丝、葱花合 煮烂即可食用。用鳝鱼煮粥,对 治疗气虚所导致的脱肛,有较 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赵宇 坐骨神经痛 鸡血藤炖鸡 鸡血藤炖鸡有养肝益肾, 通络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坐骨 神经痛伴腰膝酸软,肢体麻木 等症状的患者服用。 具体方法为:鸡血藤25 克,川牛膝、桑寄生各1...
-
肝脏不好常吃木瓜 夏季气虚乏力药粥
肝脏是人体最繁忙的器 官之一,它有助机体排出毒 素,参与蛋白质代谢以及分 解。然而,现代人作息不正常、 熬夜甚至酗酒、吸烟等不良习 惯,在无形中会伤害肝脏。给 大家推荐一种有助护肝的水 果——木瓜。 木瓜富含维生素c,有助 清除氧自由基、增加肝细胞的 抵抗力,稳定肝细胞膜,促进 肝细胞再生,从而加快受损肝 脏的修复。其次,木瓜含有一 种蛋白酶,能够分解肉中的蛋 白质。慢性肝病患者常有食欲 减退、饭后饱胀不适等消化功 能减退的表现,食用木瓜有助 于改善这些症状,促进消化吸 收。最后,木瓜中富...
-
脾胃气虚而见黄腻苔 阳虚水冷而见黄腻苔
黄腻苔是临床常见的苔象,可见于外感、内伤多种疾病和多种疾病发展的过程中。然而在临床实际当中,黄腻苔的出现不能以痰热、湿热等概而统之。 脾胃气虚而见黄腻苔 脾胃者仓廪之本,为水谷之海,主运化而为人体出入升降之枢,水谷精微皆赖脾胃以敷布,若饮食劳倦所伤,脾胃之气受损,运化失司,聚而为湿,蕴郁化热,上蒸于舌而现黄腻之苔,其本为虚,本虚而标实,此当健脾益气为主,脾运得健,则湿热可蠲。 刘某某,女,23岁。1973年4月就诊。诉:四肢发热困烦两月余,以肘、膝关节以远为重,自觉劳累后热烦困乏尤甚。...
-
邪犯肺胃正气虚 祛邪扶正病自除
编者按:在2020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战中,中医药全程参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改善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缩短病程、减少普通型向重型和重型向危重型转化、降低死亡率等多方面效果显著。 疫情发生后,张忠德、邹旭教授带领由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组成的国家第二支中医医疗队奔赴武汉,接管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两个病区(后扩至四个病区),同时到多家医院进行危重症会诊。尤其是广东省中医院先后派出88位医务人员到武汉和荆州多家医院中医查房和会诊,并在武汉雷神山医院与深圳中医医疗队共同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