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 第10页
-
神阙穴保健 固本培元通三焦
肚脐名为神阙穴,又名气舍,是真气居处的宅室,具有培元固本、安神定志、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之作用。神阙穴是胎儿生前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它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宫、皮肉筋,因而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每一个人都应该注意脐部的保暖,现在很多年轻女性喜穿露脐装,虽漂亮一时,但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经期,还容易导致痛经,并影响子宫的结构功能,埋下严重的健康隐患。肚脐的保健方法有以下几种: 揉按肚脐:每天早上起床前、晚上睡觉时,排空大小便,去衣袒腹,天冷时可盖上被子,全身放松,仰卧床上,两手掌...
-
中医证型特点 中医证型与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证型一直是历代医家探讨的重点。本文将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杜建教授对中医证型的研究介绍如下。 【中医证型研究的特点】 证与病密不可分 经过长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杜建认为证实质的研究应与病的研究有机结合。证不是孤立的症状,也不是孤立的综合征,而是概括了产生病的各方面的因素和条件,是病因作用于人体之后产生的病理生理反应状态,与病密切相关。因此,证的研究应以病为基础,不能脱离病而单纯去研究证的实质。如消化性溃疡的脾虚证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脾虚证病理组织的变化、生...
-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络穴位分布图
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分布图 手少阳三焦经上的主要穴位有23个,它们是关冲穴、液门穴、中渚穴、阳池穴、外关穴、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络穴、四渎穴、天井穴、清冷渊穴、消泺穴、膈会穴、肩髂穴、天髂穴、天牖穴、翳风穴、瘛脉穴、颅息穴、角孙穴、耳门穴、耳和谬穴、丝竹空穴。手少阳三焦经的23个穴位中,首穴为关冲穴,末穴为丝竹空穴,其中13个穴分布在上肢背面,10个分布在颈部、耳翼后缘、眉毛外端。 手少阳三焦经起始于无名指末端的关冲,沿着手臂外侧,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向上通过肩部,进入体内在心包处分支。一支往下到达上...
-
三焦膜系的形态与分布 三焦膜系与三焦的生理功能
再论三焦膜系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是中医六腑之一。温病学中三焦辨证便是在三焦的基础上由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确立, 涵盖了三焦的生理功能及病机运用等, 对于温病学, 乃至中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 由于三焦的历代认识存在诸多差异, 其中对三焦的实质存在的争议最大。孔光一教授在6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逐渐总结并提出“少阳三焦膜系”[1]的概念, 有助于形象、具体认识三焦的生理、病机等。但是缺乏膜系参与三焦生理、病理过程的有关论述, 本文将进一步从膜系与三焦之形态、功能、...
-
历代医家论少阳三焦 陈潮祖详解小柴胡汤
陈潮祖是我国著名的方剂学大家,今整理陈潮祖上世纪九十年代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系列学术讲座中的珍贵录音,节选小柴胡汤相关章节,详述少阳病主方小柴胡汤之临床应用,与同道分享,以期共勉。 历代医家论少阳三焦 少阳包括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包括胆囊、胆管,但手少阳三焦到底有无形质,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内经》和《难经》对三焦的描述各有不同,《难经》说有名无形,《内经》说有形有质。《难经·二十五难》记载:“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难经&middo...
-
气功与经络 三焦焦膜辨证论治理念
筋膜与经络、三焦焦膜的研究进展 要探究筋膜与经络、三焦焦膜的关系,首先当厘清各自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传统中医认为,三焦分为部位三焦与六腑三焦。部位三焦即上、中、下三焦。《黄帝内经》对于六腑三焦的解释是:“三焦者,決渎之官,水道出焉”,说明三焦作为一个器官,是水液运行和气机运化的通道。现代医学认为,三焦焦膜的实质是以膜的形态存在的,还有学者认为三焦焦膜的实体包括胸膜、腹膜、部分消化道黏膜、筋膜等。三焦焦膜在系统膜原论的研究中被认为是内衬于上、中、下三焦的膜,其实质是充斥在人体胸膈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