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茯苓 第25页

茯苓 第25页

  • 土茯苓治外阴及阴道瘙痒

    土茯苓治外阴及阴道瘙痒

      土茯苓,善治湿热疮毒。阴痒是妇女常见的多发病,症见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者,亦称“阴门瘙痒”。因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外阴失养而致阴痒,属虚证;因肝经湿热下注,带下浸渍阴部,或湿热生虫,虫蚀阴中以致阴痒,为实证。临床上以后者多见。余常用燥湿止痒汤治之,多获立竿见影之效。方用:土茯苓30克、槟榔10克,苦参、忍冬藤、车前草、地肤子、当归、白芍、黄柏、苍术、白鲜皮、土槿皮、川椒、百部各15克,甘草10克。每日1剂,外洗阴部,或坐浴,早晚各1次,每次15~30分...

  • 湿热痛风 土茯苓治

    湿热痛风 土茯苓治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用。现代研究证实,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可防治痛风。 土茯苓30克,水煎分多次服,用于痛风发作期和缓解期,能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也可用土茯苓30克,粳米50 克熬粥食疗。方法是,先将土茯苓煎成药液,再入粳米熬成稀饭,每日1剂,常服有清热解毒,利湿通络的功效。 李小月...

  • 继发性闭经瘀血内停案 方用五苓散合桂枝茯苓丸

    继发性闭经瘀血内停案 方用五苓散合桂枝茯苓丸

    继发性闭经是指月经周期建立后,在正常绝经年龄前,月经停止来潮6个月以上,或月经稀发,在原有月经周期的基础上停经3个周期以上,在中医属“不月”“经闭”范畴。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陈国权认为其病机多为虚实夹杂:虚者气血亏虚、冲任失养;实者邪气阻滞、经水不利。治宜立足肝、脾、肾三脏,补虚泻实,标本兼顾。笔者有幸跟随其抄方体悟,获益匪浅。现整理三则验案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湿盛阳微、瘀血内停案 马某,女,16岁,2022年9月3日初诊。主诉:月经8个月未至。刻...

  • 土茯苓治湿热带下和痛风

    土茯苓治湿热带下和痛风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用。《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并记载用本品水煨治妇人红崩、白带;《本草再新》亦谓之“祛湿热,利筋骨”。本品原用于治疗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疗效甚佳,为治梅毒的要药。梅国强常以之治疗因湿热引起的热淋、带下、疮毒、痛风等病证,临证常将土茯苓与土贝母、土大黄、土牛膝三药同用,并将此四药戏称为“四土汤”,此药组清热解毒,燥湿止带,对于湿热带下尤为适宜。现代研究...

  • 慢性肾炎水肿 冬瓜鸡汤茯苓鱼汤

    慢性肾炎水肿 冬瓜鸡汤茯苓鱼汤

      冬瓜鸡汤、茯苓鱼汤都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消肿的好处,适合慢性肾炎所引起的肢体水肿者食用,但每个人的体质、症状都不太一样,使用药膳前应向中医师咨询后才能食用。   冬瓜鸡汤   材料泽泻、车前子各6克,茯苓、薏仁各9克,红枣5粒,冬瓜1块,鸡胸肉100克,香菇丁半杯,干贝3粒,胡萝卜丁半杯,竹笋丁半杯,盐1茶匙,生姜2片,米酒半匙。   做法把泽泻、茯苓、薏仁、车前子等中药材放入锅中,加入2杯清水,以小火熬煮至剩1杯量后,过滤取药汁备用;红枣去籽切成细块,冬瓜、鸡胸肉切成块状,之后把干贝用热水泡软,...

  • 尿急尿频 土茯苓白茅根方

    尿急尿频 土茯苓白茅根方

    下尿路感染,通常指因细菌感染引起的膀胱炎和尿道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临床表现以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等为主,尿常规检查多有白细胞增多,且可伴有血尿。笔者经临床验证,用四味中药治疗下尿路感染,具有效果快、花钱少、无副作用等优点。 治疗方法:土茯苓、白茅根各20克,金银花、淡竹叶各6克。水煎,分两次服,每日一剂,同时多饮水。一般服用1-2天,尿急、尿频等症状即可缓解或消失。吕杰...

  • 茯苓治尿频 尿失禁验方

    茯苓治尿频 尿失禁验方

    茯苓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一种多孔菌科的寄生植物,常寄生于松树根部,药用其菌核。 茯苓健脾祛湿,宁心安神。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对于心神不安所致神经性尿频及心肾两虚引起的尿频、尿失禁,均可配茯苓与益肾中药同用,用时须去皮。 一、治小便频数 白茯苓(去黑皮)、鹿角霜各等份,为细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日 1次,服30粒,空腹用盐酒服下。 二、治小便失禁 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各等份,为细末,每日1次,每次6克。稀米汤调匀饮之。 (阎书春)...

  • 土茯苓徐长卿加减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土茯苓徐长卿加减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病例:患者,女,46岁。 主诉 双手指关节肿胀疼痛5年余。经西药 治疗后,病情仍不断反复,关节疼痛 加重,手关节轻度变形,晨起出现手 关节发僵。症见面色黧黑,形体消 瘦,神疲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气 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大便干 结,舌红,舌上有瘀点,脉细涩。双 手关节正位x线片提示类风湿性关 节炎改变。查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 30毫米/小时。诊断为“类风湿性 关节炎”。证属痹证日久,肝肾两亏, 气血虚弱,痰瘀痹阻。治以调补肝 肾,益气养血,化痰祛瘀,搜风通 络。 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 健脾止泻 茯苓梅治慢性结肠炎

    健脾止泻 茯苓梅治慢性结肠炎

    处方:茯苓15克,乌梅、败 酱草、炒白芍、葛根、太子参各 12克,当归、炒枳实、炒白术各 10克,木香(后下)9克,炙甘草 6克,黄连4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 服。 功效:清热燥湿,健脾止泻。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中医辨证为脾虚兼湿热下注型,症 见长期腹泻,大便黏滞或带脓血, 腹痛坠胀,或里急后重,脘腹痞 闷,食少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暗 滞,苔腻,脉弦缓滑。 张韬...

  • 痔疮复发 食用自制芝麻茯苓面

    痔疮复发 食用自制芝麻茯苓面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不但精于诗词,而且对医术也颇有研究。一次他的痔疮复发了,不得不休粮断酒肉,忌酱菜盐酪好几天,可是一点也不见好转。于是,他开始查询医书药典,对着症状自制了芝麻茯苓面,食用后疗效甚好。 苏东坡在《与程正辅书》中记述了这一治疗方法:“黑芝麻去皮,九蒸晒,茯苓去皮,入少白蜜为面。食之甚美,如此服食多日,气力不衰,而痔减退。”“只吃此面,不消别药,百病自去,此长年真诀也。” 中医认为,芝麻味甘,性平,归肝、肾、大肠经,可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可...

  • 大小便闭塞不通 益气补虚桂枝茯苓丸

    大小便闭塞不通 益气补虚桂枝茯苓丸

      张某,女,43岁,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弥沙乡人。2013年8月20日初诊:   主诉:大小便闭塞不通10余日。   病史:患者于2013年8月10日跌伤,致第一腰椎粉碎性骨折。8月11日请云南大理州人民医院骨科专家会诊后,在剑川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手术顺利。现术后第10日,双下肢可以自主活动,搀扶能行走,术后至今不能自主排便。大便秘结,用开塞露可下少许硬结便块;小便不通,须放置导尿管排尿。体倦乏力,声低懒言,舌质淡黯瘀紫,舌苔白腻,脉沉细弱。   诊断:二便闭结   辨证:气虚血瘀   ...

  • 泽泻茯苓鸡补虚消水肿

    泽泻茯苓鸡补虚消水肿

    泽泻茯苓鸡补虚消水肿 材料:母鸡1只,泽泻30克,茯苓 60克,黄酒2匙。 制法:母鸡、泽泻、茯苓洗净,将泽 泻、茯苓、黄酒放入鸡腹内,旺火隔 蒸3—4小时,离火弃药吃鸡肉饮汁, 3天吃完。 功效:本方借泽泻、茯苓利水 湿、泻热消肿之力,凭母鸡补五脏、 气力之功,攻与补兼施,扶正而除z 对肝硬化久病体虚,又患腹水者颇 适宜。 高红霞...

  • 寒湿痹阻腰痛 选用《伤寒论》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加味治疗

    寒湿痹阻腰痛 选用《伤寒论》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加味治疗

    佐某,女,52岁,2019年4月12日诊。诉近一个多月来,晨起常见腰部僵硬难伸舒,伴双下肢沉重坠,而起床经逐渐运动后,疼痛慢慢缓解转舒。 诊见:体格肥胖,腰肌丰满发达,体重超标,平时纳食可,少运动,大便溏烂,有痰涎,睡眠打呼噜,舌淡苔滑腻,脉沉滑且涩。因脾统血,主肌肉,可运化水湿,湿性黏腻,寒湿侵袭带脉则见腰肌伸舒不灵,重坠沉着;风、寒、痰、湿诸邪痹阻经脉或外力所伤,气滞血瘀,则往往引致腰痛。脉证合参,此乃寒湿痹阻腰痛。 治则:温脾祛湿,散寒止痛。 临床选用《伤寒论》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 单味大剂量茯苓可治失眠

    单味大剂量茯苓可治失眠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 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造成负 面的影响。有些患者不得不求助于各 种镇静催眠药物,但该类药物的长期 应用易造成各种副作用、耐药性以及 依赖性。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发现, 大剂量茯苓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方法:取茯苓50克,水煎2次,共 取汁100毫升左右,分2次服用,分别 于午休及晚睡前半小时各服1次。服 药期间停用一切镇静剂,禁食辛辣刺 激性食物,用药1个月为1个疗程。经 临床治疗几十例,疗效满意。 点评:人的正常睡眠,系由心神所 主,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

  • 不寐失眠治以予温胆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不寐失眠治以予温胆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吴某,男,27岁,2013年7月25日初诊。   患者6年前因情感问题患头痛,睡眠不佳,多处求医,症状无改善,身材发胖,多梦,自觉头皮酸痛,胃口可。既往有轻度脂肪肝病史;大便偏稀,现二便正常。自觉无法工作,已辞职在家休息。诊时舌紫暗,苔滑,脉沉滑。   诊断:不寐。治以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予温胆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处方:法半夏20克,陈皮10克,茯苓20克,炙甘草10克,枳壳10克,竹茹10克,桃仁10克,桂枝10克,熟附子5克(先煎),龙骨20克(先煎),牡蛎20克(先煎),磁石20克(...

  • 土茯苓能治难缠的8种病

    土茯苓能治难缠的8种病

      土茯苓别名禹余粮、白余粮等,味甘淡,性平。归肝、胃、脾经,功能解毒除湿,利关节。入药可治如下疾病:   急性睾丸炎:土茯苓20克,仙人掌10克,研碎捣烂,加少许鸡蛋清混匀成膏状,敷于睾丸红肿部位,纱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丹毒:土茯苓60克,野菊花、虎杖、透骨草各30克。将上药加水400毫升,煎煮至150毫升取汁去渣,待药液适宜时,浸泡熏洗患处30分钟。早晚各一次,每日一剂。   痛风:土茯苓30克,防己20克,滑石20克,牛膝1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用14天。   牙龈肿痛:土茯苓60克...

  • 改善睡眠质量 煮一锅粟米大枣茯苓粥

    改善睡眠质量 煮一锅粟米大枣茯苓粥

      我的丈夫从事金融行业,工作压力很大,导致经常失眠。就算是睡着了,他也很容易因造梦而惊醒,醒后就更加难以入眠,没有良好的睡眠质量,白天都没有精神工作,而且严重影响身体的健康。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每天都会为他煮一锅粟米大枣茯苓粥。   取大枣5枚,粟米50克,茯苓10克。先将所有药材稍稍冲洗,然后加适量清水煎煮茯苓,滤取汁液。再用茯苓汁与大枣、粟米同煮为粥,每日食用2次,早晚各一次。连续服用1个月后,他失眠多梦的情况已大大改善,白天也精神了不少。   (广州叶女士)   专家点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

  • 不寐案 心悸不寐案 予黄连茯苓汤原方

    不寐案 心悸不寐案 予黄连茯苓汤原方

    不寐案 张某,男,72岁,退休干部。2016年3月7日(惊蛰后2日)因睡眠不佳10余年,加重半月余就诊。刻诊:自述10多年来夜晚及午休睡眠均不佳,夜晚需常服安定2片,方可入睡4小时左右,且睡眠质量不好。曾多方治疗,疗效欠佳。近半月余,失眠加重,即使服用安定、右佐匹克隆片等亦不能较好入睡,甚是痛苦。无烦躁、心悸,偶感头晕。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数。予黄连茯苓汤原方: 黄连10克,茯苓15克,麦冬10克,车前子10克(包煎),通草10克,远志12克,法半夏10克,黄芩10克,生甘草5克,生姜2片,大枣...

  • 五更泻 方药 茯苓白术石榴皮各50克

    五更泻 方药 茯苓白术石榴皮各50克

    余从1965年离开陕西省渭南市程家村老家后,几十年来一直在外漂泊,但思乡之情甚笃,每隔三年五载都要回家看一看。1980年前后回家探亲时,邻居一位30岁上下小名叫灶娃的老乡前来求治。他面色蜡黄,骨瘦如柴,形寒肢冷,浑身乏力,舌苔淡白,脉象沉细。1米70的个头儿,体重尚不足100斤,难以胜任农活之重,只能在家中坐吃山空。询之,则曰患五更泻已十多年,每天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泄,泻后则安。已经四处投医,花了上万元,痼疾依然如故。诊之为五更泻,处以三味止泻散治之。 方药:茯苓、白术、石榴皮各50克。...

  • 五更泻十多年 方药茯苓白术石榴皮

    五更泻十多年 方药茯苓白术石榴皮

    余从1965年离开陕西省渭南市程家村老家后,几十年来一直在外漂泊,1980年前后回家探亲时,邻居一位30岁上下小名叫灶娃的老弟前来求治。他面色蜡黄,骨瘦如柴,形寒肢冷,浑身乏力,舌苔淡白,脉象沉细。1米7个头儿,体重尚不足100斤,难以胜任农活之重,只能在家中坐吃山空。询之,则曰患五更泻已十多年,每天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泄,泻后则安。已经四处投医,花了上万元,痼疾依然如故。诊之为五更泻,处以三味止泻散治之。 方药:茯苓、白术、石榴皮各50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天服3次,每次服...

  • 苦瓜治鼻衄 土茯苓治丘疹

    苦瓜治鼻衄 土茯苓治丘疹

    苦瓜治鼻衄 鲜苦瓜250克,荠菜50克,瘦猪肉100克,酒、精盐、味精各适量。将苦瓜去瓤,切成小块;瘦猪肉洗净,切成薄片;荠菜洗净切碎。然后把瘦猪肉放入锅中,调入酒和精盐,加水适量煮沸5分钟,再入苦瓜、荠菜同煮汤,放入味精即成,每日1次。 土茯苓治丘疹 土茯苓、薏米各80克,红萝卜500克,冰糖适量。将以上材料放入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煲至水开,然后改用中火,继续煲2个小时左右,放入适量冰糖,待冰糖完全溶化,即可以饮用。此方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利尿祛湿功效。...

  • 治疗鼻窦炎最好方法 土茯苓内服外洗

    治疗鼻窦炎最好方法 土茯苓内服外洗

    鼻窦炎、上颌窦炎等慢性炎症,中医统称为“鼻渊”,以鼻塞、流黄脓涕(或有臭味),并兼头重、舌红、苔黄腻等为主要表现。此症多为脾胃湿热、肝胆郁热,致使湿浊之邪犯上所致。临床证实,用土茯苓内服外洗,疗效明显。 方法土茯苓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完。其药渣再复煎,药液外洗鼻部,一般连用4剂,诸症可消。此方若加鱼腥草或金银花同煎,其消炎排脓效果更佳。...

  • 扁桃体红肿疼痛外敷土茯苓

    扁桃体红肿疼痛外敷土茯苓

    应用土茯苓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2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1-5 岁;病程多为1天。均有扁桃体红肿疼痛。 二、治疗方法 取土茯苓20克,研成粉,米醋调为糊状,涂敷于患儿两足涌泉穴(足心),外贴一层塑料布,然后以绷带包扎,睡前敷药,次日晨起取下,一般l~3次即可见效。 三、治疗效果 本组20例经1~3次治疗均获效,其中治愈16例,好转4例。 四、典型病例 王某,男性,5岁。发热2日,扁桃体红肿疼痛,曾口服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改用土茯苓外敷涌...

  • 心衰水肿方选茯苓四逆汤加味

    心衰水肿方选茯苓四逆汤加味

    心衰水肿 刘某,男,65岁,2010年8月13日初诊。诉反复双下肢浮肿2年,伴有心悸胸闷,腹胀,尿少,每服西药利尿剂水肿即消,因服药后极度疲倦,难以坚持,停则又发,病情反复。亦曾服温阳补肾等中药而无效。半月前水肿再发,伴有咳嗽、咳痰,服利尿剂效果不显。现症见:下肢浮肿,按之如泥,腹胀纳差,神疲乏力,畏寒,面色无华,口干不欲饮,轻咳,咯少许白痰,尿少,舌暗有瘀斑,苔白,脉沉细涩。查心脏彩超提示:全心增大,二、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EF值尚正常。胸片示:双侧胸水,肺炎。腹部B超示:肝脾大,腹水。西医诊断为:冠心...

  • 胸痹验案举偶 黄连茯苓汤运用

    胸痹验案举偶 黄连茯苓汤运用

    •黄连茯苓汤为六丙年“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水湿郁热之良方,尤其对于一些疑难病症起效快捷,疗效确切。正如缪问所云:“用药之妙,岂思议可及哉。” 2016年为丙申年,常位运气特点是:水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发病多具火热、寒凝、风扰三种主要特征。《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大雨...

  • 茯苓温肾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茯苓温肾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李亚洲  安徽省中医院干部心内科:胡业彬,王建勋,何佳 摘要 目的:观察茯苓温肾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 40 名 CHF 病人按照随机数表法分 为两个组。对照组予以间断低流量吸氧、低盐低脂饮食,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洋地黄类,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茯苓温肾胶囊,疗程 4 周。比较 2 组治疗前后 BNP 水平、IL-6 含量、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2 组患者治疗 4 周,治疗后 BNP 水平...

  • 丙申年用黄连茯苓汤的临床体会

    丙申年用黄连茯苓汤的临床体会

    •此方的妙处,在于不因其寒湿而使以辛热温化,不因其蕴热而大肆寒凉清化,正如清代医家缪问总结:“投以辛热,正速毙耳。丙为阳刚之水,故宗《内经》气寒气凉,治以寒凉立方,妙在不理心阳而专利水清热。” •抓住“邪害心火”,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心神不宁等心系病症,或寒湿犯上、困中、趋下而出现喘咳、腹胀、肢肿、溏泻,而同时见有郁热之症如烦热、口干、口苦、舌苔黄腻者,即可运用本方,常收意外之效。 2016年为丙申年,岁运属于“岁...

  • 莲肉茯苓糕 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大便稀溏等

    莲肉茯苓糕 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大便稀溏等

    莲肉茯苓糕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冯时茵中药师 材 料 莲子肉、糯米(或大米)各200g,茯苓100g,白糖适量。 做 法 将莲子肉、糯米(或大米)炒香,茯苓去皮,共研为细末,白糖适量,一同搅匀,加水使之成泥状,蒸熟,待冷后压平切块即成。 功 效 茯苓为补脾利湿药,与莲子肉、糯米同蒸糕食,则补脾益胃之功尤著。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大便稀溏等。...

  • 外台茯苓饮出自《金匮要略》治疗呼吸系统咳痰喘

    外台茯苓饮出自《金匮要略》治疗呼吸系统咳痰喘

    •外台茯苓饮主治病证应以太阴病里有水饮、水气郁结为主。症状表现为胃脘胀满不适,胸闷气短,咳痰喘等。   •外台茯苓饮在呼吸系统中多有应用机会,尤其在慢性咳痰喘稳定期的调治,其较一般温补方剂等更胜一筹,蕴含着后世的健脾补虚、温中祛饮、调畅气机、肺脾同调、培土生金等治法。   外台茯苓饮出自《金匮要略》,在呼吸系统咳痰喘治疗中多有应用。兹将笔者应用外台茯苓饮的心得与体会介绍如下。 【病案举隅】   杜某,女,30岁。主因反复咳嗽5年,于2017年初就诊。咳嗽,...

  • 桂枝茯苓丸治瘀血咳喘

    桂枝茯苓丸治瘀血咳喘

    最近复诊的患者中,让笔者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老太太。她精神抖擞,面色红白光润,见面就说:“我吃了100多帖药,没有住过医院,谢谢医生,真的!”她一脸的满足和惬意。 她今年84岁,初诊是2021年9月27日。当时她因为感冒引发肺炎,刚从当地医院出院。她瘦弱,憔悴,满脸皱纹,不停咳嗽。她的家人说,老人每年都会咳喘发作,每次都要住院输液治疗才能缓解。这几年病情越来越严重:经常胸闷气短,走路稍快就气喘吁吁;闻异味则咳嗽,吐白色的泡沫或黏痰。上次出院肺部透视报告显示:肺气肿,双...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