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 第26页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院六十载巡礼
这所建于1954年的“津门第一家”,是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市历史上最悠久的中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天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缩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54年,是天津市开设最早、建设规模最大的中医医疗机构,全国省级示范中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天津市十佳医院,天津市中医医学中心,全国中医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医院分为南北两个院区,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是天津市单体面积最大的医院。该院...
-
中医药的受益人对服务项目知晓多少
浙江省桐庐县中医院《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影响因素探讨》的研究揭示,在其众多影响因素中,需方的态度(知晓、认同、接受)对于推广的成效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个结论具有普适性,对于卫生服务如何赢得社会群众的欢迎,提升卫生服务的绩效有重要的启迪。 导致需方态度这个核心影响因素的主要原因,一是项目宣传流于形式。部分医护人员对于服务项目的关节点理解不到位,讲得不明白,宣传做得少。当事人直接面对面的宣传讲解是最有效的传播,现在影像资料多了,不少单位指望它作群众健康教育和服务宣传,实在是太高看视频音响的效果了,任何先进手段...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院50年·医疗下篇
50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50年来,医院始终以振兴中医事业、服务人民健康为己任,谱写出篇篇璀璨夺目的峥嵘华章。国家卫计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正在持续开展,未来几年,医院其他专科已经作好准备,蓄势待发。 肿瘤中心 由全国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周岱翰、陈锐深等教授创立于1987年,现任中心主任为林丽珠教授。目前为原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肿瘤重点专科组长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肿瘤重点专科肝癌协作分组组...
-
中医药系统医疗与保健共进
2014年,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在改革奔涌的大潮中,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释放出全新的活力,笃行而致远。 回望这一年,中医药系统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于国家大局和卫生计生全局中谋划中医药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成立组织机构,启动实施深化中医药改革各项工作,推动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加快推进依法行政,成立中医药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依法决策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中医药相关规划编制取得...
-
记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梦源公益”志愿者队
梦源公益志愿者队成立背景 2012年5月,甘肃岷县遭遇特大泥石流灾害,当地居民受灾严重,灾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中药学院学子在第一时间发起为灾区募捐活动,当天共募集善款1240元。同年暑假期间,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2010级中药资源与开发班的杨美霞同学牵头组织筹建了梦源公益志愿者队,亲赴甘肃岷县灾区,将所筹集的物资送到高岸小学,为该小学的师生送去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温暖,并由此开启了我院三年来始终坚持的义务支教活动。此举在岷县当地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引起强烈反响,组织者杨美霞同学同年被评为“感...
-
中医住院医师培训 中药民族药 中医药网络联盟年会
12月11~12日,2014年世界中医药网络联盟年会暨互联网与中医药发展研讨会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召开,世界中联主席、世界中医药网络联盟名誉理事长佘靖,联盟理事会秘书长陈贵廷出席并讲话。 佘靖要求,加强世界中医药网络联盟建设,通过网络平台,增强信息资源共享,大力推介中医药单位特别是联盟成员单位的中医优势病种、特色疗法等,设立中医药科技、教育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强与世界其他医药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整合资源,把世界中医药网办成世界中医药的大型门户网站和信息交汇中心,重视和加强新媒体中医药信息...
-
发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有多方面的疗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2004年8月开始,组织实施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先后在河北、河南等17个省市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本文对其中的8946例进行48个月治疗与观察,发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有多方面的疗效。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确诊的8946例患者,男5343例,女3603例,平均年龄38.51岁,病程1~300个月。其中,艾滋病期患者4716例,无症状HIV感染者3714例,急性感染期26例,未记载者490例。 治疗前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是:...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院50年
50年的奋斗与求索,50年的改革与创新,50年的跨越式发展。201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迎来50华诞。 举目四望,位于岭南地域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是国内中医界知名的医疗机构;回首历史,经历半个世纪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经从50年前一个小诊所,发展到今天拥有占地面积50940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拥有1400张病床的大型综合性中医院。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观察审视中医药这所医院,她都有值得慢慢体会的中医底蕴和人文内涵。 医院冼绍祥院长感慨地告诉记者:回顾历史,医院发展道路曲折而...
-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葡萄膜炎又称色素膜炎,是眼科常见的、反复发作的严重致盲性免疫性眼病,祖国医学属“瞳神紧小”范畴。全世界葡萄膜炎的发病患者为1540万,我国就有约400万患者,致盲率高达17.9%,且85%为不可治盲。 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愈率低、复发率高、毒副作用大,易导致股骨头坏死、胃肠道穿孔、精神分裂症、青光眼、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随着环境污染加重,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免疫紊乱为特征的疾病越来越多,葡萄膜炎的发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
-
医院与医企合作加速中医药转化
医药企业与医院不止于商品供销关系,两者科技合作有其必要性。日前,在中国中药协会搭建的企业与医院阳光交流平台上,专家建议,加强科技合作,唱响院企合作主旋律。 在中医药从临床向产业的转化中,扬子江药业集团的胃苏颗粒常被作为例子提及。扬子江药业挖掘中医宝藏,开发名医验方,胃苏颗粒依靠中医大家董建华教授的经典验方,成为自中国新药审批办法颁布后第一个治疗胃脘胀痛的纯中药新药,截至目前,面市20多年的该药品已累计销售70多亿元,居国内胃药产品前列。即便在胃药产品极为丰富的今天,它每年仍给扬子江药业带来4亿元左右的销售额。...
-
中医医患双赢 中医药产业发展研究院 改革试验区
近日,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针灸医院与英国牛津国际康复基金会签订了《中英康复医疗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书》,将合作创办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中英国际康复中心。 根据协议,医院将引进英国牛津国际康复基金会、牛津大学附属医院及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等先进的康复理念、优秀的学术团队及科学的评估系统,建立国际化、创新型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学术团队,加强优势病种的梳理和临床验证。 以“守护冬虫夏草道地文化”为主题的中国冬虫夏草文化论坛16日在上海举办。国医大师金世元呼吁,道地是冬虫夏草文化...
-
各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业务增幅
正在紧锣密鼓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的浙江省湖州市所辖德清县,近年来中医药服务量连年以两位数增长;2013年比上一年,该县中医院门急诊增至76.6万人次,增17.8% ;中药饮片从1300万元增加到1760万元,猛增32.4%。全县各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业务增幅每年达20%以上。今年头9个月统计表明,该县城乡中医药业务势头越来越旺,而中医药诊疗均次费用明显低于西医西药。 德清县卫生局副局长陆国强介绍,该县中医药业务成果不断扩大,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起着重要作用,这得益于走中医特色医改之路。 做强&ldquo...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院50周年巡礼学术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64年,历经50年的变革和发展,现已成长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产业六位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教学工作和学术工作硕果累累。 教学篇 从无到有,“院院合一”优势显 广州中医药大学1984年成立中医系,这也是第一临床医学院的前身;1986年改名为中医医疗一系,并与第一附属医院合并,实行“院系合一”的管理体制,1997年正式改名第一临床医学院。 其实,学院的教学工作可以追溯至1956年广州中医学院建...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学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实践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效果显著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技术和方法,膏方正是其中特色鲜明的一种。膏方养生是以中医学的阴阳、脏腑、气血等理论为基础,运用中医整体观,贯彻三因制宜思想,既注重养生保健,又兼顾慢病调治。膏方更是在江南地区渐成民俗。 《黄帝内经》中就有表述:“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 冬季调补正是顺应“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养生之道。膏方以其浓度高、体积小、效果显著、作用持久、剂型稳定、服用...
-
中医药适宜技术向农村推广
这几年来,浙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至2013年,该省创建了19个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14个单位被纳入全国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建设项目,培育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47项。 但据调查,近年来中医药适宜技术向农村推广的宣传、培训对象均为供方,即卫生专业人员,而忽视了需方即服务人群的因素,因而出现了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一厢情愿”的现象。 中医药适宜技术向农村推广应用工作的现状如何,存在着哪些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应对?杭州市率先通过卫生软科学研究手段,以该市所辖桐...
-
四个角度创新发展理念中医药健康产业
创意中医药健康产业,是一种文化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中医药健康产业新业态,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产业链、能够实现反复交易的知识产权,是一种与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城乡市场消费需求、科技服务、产品载体、人文环境、创意人才等有机衔接和融合的综合中医药健康产业复合体。 发展创意中医药健康产业,先要从四个角度创新发展理念。 一是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提升中医药健康产业附加值,拓展市场空间。在以科技创新提升中医药健康产业、中医药健康产品经济品质的同时,以文化创意来提升产业、产品的经济品位,即通过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的双重力量来创新中医药...
-
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工作
近年来,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1年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联合成立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2011年11月由两个行业专家组成评审小组,评定出首批12家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2012年7月,评定出第二批9家示范基地、8家建设单位,涵盖了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园、中药加工厂等多种业态。2013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开展了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内涵建设项目遴选工作,评定了10家旅游基地分别开展设计制作系列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