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肝 第69页

肝 第69页

  • 韩冰教授运用调补肝肾的药对治疗不孕症

    韩冰教授运用调补肝肾的药对治疗不孕症

    韩冰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妇科专家,针对妇科不孕症,提出补肾调冲法。认为妇人不孕首重调经。月水有异,一可责之不盈,即血海不满,不满何来溢泻;二可责之不通,不通则阻,阻碍经血溢泻。韩冰教授运用调补肝肾的药对治疗不孕症有其独到经验。 菟丝子和覆盆子二药配伍,相须为用,均平补阴阳,但菟丝子偏补阳气,覆盆子偏滋阴血,阴阳并补,肝肾同治,冲任得养。 女贞子和墨旱莲二药合用,古名二至丸,女贞子采于冬至前后,旱莲草采于夏至前后。冬至,一阳初动;夏至,阴气微降。此时采集二药,得四季初生之阴阳,对于补益“...

  • 从肝气虚辨治更年期综合征

    从肝气虚辨治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指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绝经后 1 年内 的时期,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表现除月经紊乱外, 还包括烘热出汗、胸闷烦躁、头昏心慌、失眠多 梦或精神抑郁、焦虑忧愁等一系列症候群,在更 年期妇女中发病率高。女性更年期抑郁患病率高 达 23. 80% [1 ] ,中老年男性在特定时期也会出现的 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相似的临床症状,如记忆力 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疲劳、失眠、潮热、汗出 和性功能减退等 [2 ]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主 藏血,体阴而用阳,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更 年期阶段的男女常出现肝肾精血不足,功能失调, 从...

  • 治疗肾虚肝郁导致的不孕不育 名医名方

    治疗肾虚肝郁导致的不孕不育 名医名方

    沈坚华,男,1954年生,广东人,主任中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院长,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妇科学术带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师承博士生导师。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有着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于治疗男科、妇科、内科杂病和疑难杂症。并提出“三步六法十八方”中医综合治疗不孕不育症的学术观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并主编了学术专著《沈坚华中医临证心镜》。 组成:枸杞子15克,菟丝子15克...

  • 服加减逍遥散治愈肝郁不孕

    服加减逍遥散治愈肝郁不孕

    不孕症是中医妇科常见病症之一, 尤以肝郁不孕为多。运用逍遥散加减治 疗肝郁不孕症25例,收到较为满意的 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25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原发 性不孕者14例,继发性不孕者11例; 年龄最小者22岁,最大者39岁,以 24~28岁居多,共18例;病程最短者2 年,最长者10年,以3~7年居多,共 20例。本组病例均为女子结婚后夫妇同 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并在 月经前或月经来潮时有明显的胸胁、乳 房、小腹胀痛者。 中医辨证:肝郁不孕,症见多年不 孕,经期先后不定,经来腹痛,...

  • 治不孕仿滋肾生肝饮加木香六君汤意化裁

    治不孕仿滋肾生肝饮加木香六君汤意化裁

    夏桂成,男,1931年生,江苏省江阴人,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届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56年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后就职江苏省中医院,翌年拜妇科黄鹤秋主任为师。现为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重点研究女性月经周期及调周法;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研究调整月经周期节律法对不孕不育病症的深层次辨证治疗,发现生殖功能的正常依赖规律的月经周期,并提出“经间期学说”;将月经周期演变与阴阳消长转化的运动变化...

  • 防治乳痈 疏泄肝经之郁结

    防治乳痈 疏泄肝经之郁结

    急性乳腺炎,又称乳痈。’中医针灸治疗多采用肩井穴配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收效很好。但对于晕针的患者或苦于吃草药的患者,则取效痛苦。《百症赋》中有“肩井治乳痈而极效”的记载,即单取肩井穴进行点按,对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也可掌握点按肩井穴的手法,提前预防急性乳腺炎。 乳痈多由肝气不舒、胃热蕴滞、肝胃不和,以致经络阻塞,气滞血凝,邪热蕴结而成。临床症状有乳房胀痛、畏寒、发热,局部红、肿、热、痛,触及硬块,白细胞升高。多发于产后1~2个月的哺乳期妇女,尤其是初产妇。病菌一般从乳头...

  • 乳腺增生 治宜疏肝解郁健脾祛湿

    乳腺增生 治宜疏肝解郁健脾祛湿

    刘某,女,49岁,2012年6月19日初诊。患者体检发现乳腺增生,遂来就诊。刻下:双乳偶有疼痛,经前加重,经后减轻,月经规律,经期头疼明显,睡眠欠佳,烦躁易怒,舌淡少津,苔白,脉弦。彩超示双侧乳房结节,右侧乳头下一20px结节,左侧乳房外上象限一5px结节。 诊断:乳腺增生,治宜疏肝解郁,健脾祛湿,方以逍遥散加减。处方:柴胡12克,当归15克,白芍30克,泽泻6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川芎12克,郁金12克,天冬10克,淫羊藿15克,酸枣仁15克,生甘草6克。7剂水煎。 二诊(6...

  • 乳房小结节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散结

    乳房小结节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散结

    李某某,女,23岁,湖南岳阳人。2009年3月11日初诊:患者自诉双乳肿物2个月,伴月经前乳房胀痛、心烦,经血色暗,舌淡红,舌边有瘀点,苔薄黄,脉弦略数。查:双乳外侧上方各有1~2枚小结节,质中等,边清,可推移,与表皮无粘连。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散结。 处方: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10克,栀子10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茯苓10克,炒白术10克,甘草6克,桃仁10克,红花5克。15剂水煎服。 二诊(2009年3月26日):...

  • 疏肝化痰行气活血治乳核

    疏肝化痰行气活血治乳核

    李某某,女,23岁,2009年3月11日初诊。患者自诉双乳肿物2个月,伴经前乳房胀痛、心烦,经血色暗,舌淡红,边有瘀点,苔薄黄,脉弦略数。查双乳外侧上方各有1~2枚小结节,质中等,边清,可推移,与表皮无粘连。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散结。 处方: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10克,栀子10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茯苓10克,炒白术10克,甘草6克,桃仁10克,红花5克。15剂水煎服。 二诊(2009年3月26日):自觉乳中结节变小,乳胀乳痛显减,仍时觉...

  • 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的中医治疗

    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的中医治疗

    特约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广西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张达旭 编辑同志: 我已怀孕4个多月,最近皮肤发黄、瘙痒,上医院检查诊断为“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我担心服西药会影响胎儿,请问能否用中药治疗? 山东莱刚 赵玲玲 赵玲玲读者: 奸娠肝内胆汁瘀积症又称妊娠复发性胆汁瘀积症,属于中医“黄疸”范畴。主要症状以妊娠伴有皮肤瘙痒,并出现黄疸为特征。患者可以在中医师指导下按以下两型辨证施治。 1.阴血亏损,营血热毒型:皮肤瘙痒,黄疽,皮疹,心烦,夜睡不安,鼻出血,口渴, 小便黄...

  • 柴胡疏肝散治经前乳胀

    柴胡疏肝散治经前乳胀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散阵》,为调肝理气名方,原方由“醋炒陈皮、柴胡各二钱,川芎、麸炒枳壳、芍药各一钱半,炙甘草五分,香附一钱半”组成,煎服法为“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主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笔者在临床中根据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用此方化裁治疗多种妇科疾病,获效良好。 患者,女,20岁,学生,2006年10月12日初诊。患者经前7天出现乳房胀满疼痛,乳头痒痛,衣不能触,并扪及小包块,伴胸闷善叹息,时又烦躁易怒,胸...

  • 乳腺小叶增生 舒肝软坚散结

    乳腺小叶增生 舒肝软坚散结

    乳房囊性增生,又称乳腺小叶增生,多发于30~45岁之间,中医谓之“乳癖”。乳房的四个象限均可发生,包块为樱桃至核核大小,触之坚韧有囊性感,推之能活动,与皮肤周围组织无粘连,时常有较为明显的胀痛感,属非炎症性病变。临床观察本病贯发于平日心情不畅、忧思多虑或性情急躁、肝气不舒、胸胁胀满之人,乳房包块常随情绪变化而消失。肝郁气滞,日久可致乳络阻滞,聚而成结。临床验之,治疗此病用舒肝软坚散结之法,获效较好。 方药:当归15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青皮10克,枳壳6克,赤芍15克,半夏...

  • 乳腺增生与肝气郁结的关系

    乳腺增生与肝气郁结的关系

      乳癖是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为主要表现的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此病常见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一般预后良好。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的病因与情志、饮食、劳倦以及先天体质因素有关。但最为常见的还是以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为主。特别是女性易受情志因素的干扰,情绪不稳定,易郁易怒。如宋·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妇人门》云:“气之为病,男子妇人皆有之,惟妇人血气为患尤甚。盖人身血随气升,气一壅滞,则血与气并,或月事不调。”清·叶天士《临...

  • 疏肝活血化痰散结 主治乳腺纤维腺瘤方

    疏肝活血化痰散结 主治乳腺纤维腺瘤方

    治乳腺纤维腺瘤方 处方:海藻15克,熟地12克, 山慈菇、桃仁、红花各10克,柴胡、 当归、赤芍、炮山甲(先煎)各8克, 自术、茯苓、川芎、青皮、陈皮各6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疏肝活血,化痰散结。 主治: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辨证 属血瘀痰凝型。临床症见乳房结块较 大,坚实木硬,经前则感重胀不适, 胸胁牵痛,烦闷急躁,或伴月经延后, 经来量少,色黑加有血块,小腹刺痛, 血量增多则腹痛减轻,舌质暗红或舌 边尖有瘀点,苔薄腻.脉弦细。 陈志茹...

  • 闭经半年 治法润心脾缓肝急

    闭经半年 治法润心脾缓肝急

    王某,女,29岁,2013年7月25日就诊。 主诉:闭经半年,患者月经13岁初潮,初规则,后于排卵期出血,经前小腹痛,血量多,有血块,每行经时流出膜样物即痛减,少量白带。纳欠馨,上腹胀,嗳气,泛酸,胃脘部有振水音(下午、夜间甚),眠差多梦,易醒,心急易怒,大便溏、1日3次,不成形,小便黄。既往有甲亢病史2年(甲功:TSA降低;血小板正常;FSH上升,LH上升)。望其形体中等,面色萎黄,偏暗,双目突出,舌体胖边有齿痕,苔暗黄厚干,诊其脉弦细。 证属:肝郁脾虚,冲任失调。 治法:益气健脾,疏肝调经,兼调冲任...

  • 乳腺癌肝转移的治疗中药案例

    乳腺癌肝转移的治疗中药案例

    素常中医临证所治肿瘤患者多属晚期患者,和贵章认为:肿瘤病情复杂,从潜证到显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多数患者绝不是寒、热、气、血、痰、毒、虚、劳、外感等单一因素所致,往往是多种因素胶着互结促成,故治之就要审时度势、攻补兼施、寒热并用、舒气畅中、固先天之本而益后天或益后天而固先天之本。要对因、对症、对证、对病、对位、对时、对地域、对人等兼而顾之,要主次有序,最根本的是提高生存质量,减少痛苦,延长生存时限。这里保命是根本,祛邪是为了保命。至于邪祛多少,还要看生命的承受力,不能不要命地祛邪。尤其对于放疗、化疗或手术后的病人,...

  • 崩漏 治疗当益心健脾滋补肝肾

    崩漏 治疗当益心健脾滋补肝肾

      祝某,女,22岁,未婚,2009年11月15日初诊。患者月经量多,已持续20天,淋漓不断已有5月余。自述每次月经提前7~10天,月经周期15~20天,量较多,血色红稍暗,伴有小腹坠痛,腰骶酸痛,头痛恶心,双眼干涩,纳差乏力。舌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数。   辨证为肝肾阴虚,心脾亏虚。治疗当益心健脾,滋补肝肾。   组方:党参15克,焦白术30克,黄芪30克,地榆炭15克,生地炭30克,炒酸枣仁15克,川断20克,当归20克,白芍30克(酒炒),炙甘草10克,艾叶炭15克,炮姜炭15克,海螵蛸15克。...

  • 月经过少治疏肝理气之代表方剂

    月经过少治疏肝理气之代表方剂

      赵某,女,40岁,家庭妇女,其夫经商,2013年3月20日初诊。   患者近两年自诉与其夫不睦,精神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常感心烦易怒,月经不规律,经量减少,行经只一日,无血块,伴腹痛腰痛。面部渐生色斑、丘疹,有咽部阻塞感,时有口苦。自言情绪暴躁易怒,多疑伤感,胸闷喜叹息,乏力,便溏。舌质淡,苔白,舌边见齿痕,脉沉细。   处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0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杭芍10克,桃仁6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怀牛膝10克,川断10克,狗脊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嘱多户外运动...

  • 韩延华诊治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总结

    韩延华诊治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总结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以持续无排卵、高雄激素的临床或生化表现、卵巢多囊样改变为基本特征,而高雄激素血症则贯穿整个青春期至育龄期。主要表现为面部或背部痤疮,毛发浓密,油脂性皮肤,多在皮肤褶皱处有黑棘皮,为PCOS的典型内分泌特征。历代古籍中并没有此病记载,仅能依据众多临床症状,零散见于“月事延后”“闭经”“不孕”“癥瘕”等妇科杂病中。笔者师从韩延华教授,现就韩延华教...

  • 从肝、脾、肾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

    从肝、脾、肾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指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一种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以持续性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雄激素过多和胰岛素抵抗等为重要特征,表现为月经后期、闭经、不孕、多毛、痤疮等。PCOS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主要因素,临床以促排卵治疗为主,包括氯米芬、来曲唑和促性腺激素的使用,以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1]。中医将PCOS归于“月经后期”“闭经”“不孕”“崩漏”等...

  • 王秀霞从肝阳虚论治经间期出血经验

    王秀霞从肝阳虚论治经间期出血经验

    王秀霞,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黑龙江省名中医, 全国 第三、 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擅长中医药治疗妇科疑难疾病包括月经失调、 围绝经 期综合征、 免疫性不孕、 反复流产、 多囊卵巢综合征、 盆 腔炎等妇科疾病, 疗效显著。从事妇科临床、 科研、 教 学工作 50 余载, 在妇科疾病治疗方面有其独到见解和 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经间期出血为妇科常见疾病, 是指女性月经周期 基本正常, 在两次月经之间, 重阴转阳, 氤氲乐育之时, 发生周期性出血, 出血少于正常月经量。西医属排卵 性功能性子宫...

  • 月经紊乱与肾、肝、脾的关系

    月经紊乱与肾、肝、脾的关系

    月经先后不定期是指月经紊乱,不按照自身正常行经周期而行,或提前或错后,行无定期达三个月以上的情况,又名经乱,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为衡量女性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清代陈修园问诊十问歌中有“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若要理解经行异常的原因,则要先明了正常生理状态,以常衡变。最早论述月经的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这说明月事以时下的三个条件为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

  • 肝胆湿热下注的带下病方

    肝胆湿热下注的带下病方

    处方:龙胆草1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车前子10克,白术10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泽泻10克,大枣6枚,茵陈15克,黄柏10克,甘草6克。 说明:此方用于肝胆湿热下注的带下病效果好,临床表现为带下色黄黏稠,有异臭味,或伴阴部瘙痒难忍,或伴胸胁乳房胀闷不舒,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苔黄口腻,脉弦数。...

  • 经行全身浮肿,方药,异功散加味合柴胡舒肝散

    经行全身浮肿,方药,异功散加味合柴胡舒肝散

    陶某 女 28岁 湖南宁乡 职员 主诉:经行全身浮肿1年 首诊:2013年5月15日。患者诉近一年来经行全身浮肿,以双下肢尤甚,月经干净后渐轻,疲乏,稍有痛经,月经夹少许淤块,纳食可,二便调,经前乳房稍胀,月经周期正常,行经3-5天。舌质偏暗,苔白腻,脉弦细。 诊断:经行浮肿 脾虚湿困 肝郁脾虚 治法:健脾化湿 疏肝理脾 方药:异功散加味合柴胡舒肝散 处方: 黄芪15g 党参15g 白术15g 茯苓15g 陈皮10g 淮山20g 薏米20g 当归10g 白芍15g 柴胡10g...

  • 卵巢功能早衰验案 治则补肾疏肝佐以活血化瘀

    卵巢功能早衰验案 治则补肾疏肝佐以活血化瘀

    全国名中医吴熙是福州吴熙妇科中医院主任医师,其先后师承父亲吴永康以及名中医游书元、俞慎初、俞长荣、姜春华、哈荔田等名医,擅长用中医药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症、妇科杂症等病,疗效显著。笔者随吴老临诊,获益匪浅。现就其治疗卵巢功能早衰验案一则总结如下。 患者,女,36岁,2015年10月11日初诊:诉月经稀发1年余。患者既往月经规律,16岁月经初潮,周期4~5d/30d,经量中,色暗红,无伴痛经、血块。于2014年10月行人工流产术后,月经周期延长至45d一行,量少,3~4d即净,色暗红,伴痛经、血块。末次月经(...

  • 更年期综合征 失眠焦虑易激惹 疏肝固肾汤

    更年期综合征 失眠焦虑易激惹 疏肝固肾汤

    疏肝固肾汤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雌激素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更年期综合征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PMS) 是指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 因卵巢功能衰退, 停止排卵, 雌激素分泌减少或停止分泌, 引起月经紊乱渐至停经, 导致患者出现的失眠、焦虑、易激惹、猜忌等多种负面情绪, 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疏肝固肾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旨在分析其对雌激素水平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安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PMS患...

  • 产后缺乳 治宜行气疏肝通络下乳

    产后缺乳 治宜行气疏肝通络下乳

    产后缺乳案 患者,女,32岁,2018年12月24日因“产后5个月,乳汁减少1个月”就诊。患者5个月前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自然分娩1名健康男婴,产程顺利,母子皆安。婴儿母乳喂养,1个月前患者骤然恼怒后出现乳汁减少,且呈渐进性加重,自行食疗半个月余无明显改善,遂至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推拿科求治。诉近1个月来乳汁减少,每日用吸奶器吸奶,至来诊当日,每次吸出奶水仅30mL,每日吸奶总量不足100mL,远不能满足婴儿需求。刻下症:时有双侧乳房胀痛,饮食尚可,夜寐欠安,二便尚调,舌质暗红,苔薄,脉...

  • 经行情志异常 治宜疏肝解郁理气

    经行情志异常 治宜疏肝解郁理气

    金季玲,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著名妇科专家。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妇科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金季玲教授从医40余年,医术精湛,临床经验非常丰富。经行情志异常是生育年龄妇女中较常见的病症,指每值经行前后或经期,出现烦躁易怒,悲伤啼哭,或情志抑郁,喃喃自语,或彻夜不眠,甚或狂躁不安,经后复如常人者。其确切病因现代医学虽尚未定论,但多认为与黄体后期雌孕激素撤退及黄体后期循环中类阿片肽浓度异常降低有关。西医多采用抗抑郁及抗焦虑药物,但临床效果不显,且患...

  • 经行不畅痛经 治法疏肝补肾调理冲任

    经行不畅痛经 治法疏肝补肾调理冲任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痛经多因气滞血瘀、寒凝胞中、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虚损等原因所致。本案证属肝郁肾虚,气血不足。国医大师路志正以益气养血、补肾疏肝、调经止痛治之,使气血充盈,肝木畅达,肾水得滋,冲任调和,而月经调畅,痛经自消。兹介绍如下: 张某,女,34岁,2014年8月12日初诊:经行不畅,痛经,性冷淡,腰僵痛,畏寒,左侧曾经受过外伤,侧卧时僵痛尤甚,精神压力大,入睡困难,血压:90/60mmHg,子宫肌...

  • 慢性盆腔炎 痛经清肝利湿汤

    慢性盆腔炎 痛经清肝利湿汤

    清肝利湿汤载于《刘奉五妇科经验》,“主治肝经湿热、热入血分所引起的赤白带、月经中期出血以及由盆腔炎所引起的子宫出血或月经淋漓不止。”本方主治肝经湿热下注证,功在清肝利湿、升阳除湿、活血止带,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痛经、排卵期出血、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阳性)等病。 原方为瞿麦四钱(12g),萹蓄四钱(12g),木通一钱(3g),车前子三钱(9g),黄芩三钱(9g),牛膝三钱(9g),丹皮三钱(9g),川楝子三钱(9g),柴胡一钱半(4.5g),荆芥穗一钱半(4.5g)。笔者...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