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 第8页
-
心悸之房颤辨治方论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 一。 中医将其归为心悸, 其发生与感受环境影响之外 因与饮食、 情志、 药物等内伤有关, 有气血阴阳之虚 和痰饮风毒之实的病机特点, 并与心神相关。 中医治 疗房颤在缓解心慌症状方面优势明显。 本文挖掘古 籍方书, 结合临证实践, 参考心悸中医诊疗指南评价 研究及相关数据挖掘的结果 [1-2] , 甄选方理深厚且临 床行之有效的古方, 根据治法进行归纳, 并从方源、 方解、 临证应用方面进行阐述。 治心调营卫 1. 温阳化饮, 潜镇安神 《伤寒明理论》云: &ldq...
-
心悸 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 治法养心祛痰利气机
张某,男,24岁。2014年4月21日初诊。 主诉:胸闷伴心悸5年余;既往有病毒性心肌炎6年余。刻下:心悸怔忡,胸闷憋气,气短,劳则尤甚,面色无华,精神不振,烦躁失眠,舌质干苔白腻,脉细数。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心律不齐,交界性早搏。 西医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 中医诊断:心悸。 辨证:心阴不足,痰气扰心。 治法:养心祛痰利气机。 方药:炙甘草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味。黄连6克, 陈皮10克,姜半夏9克,丹参15克,苦参10克,太子参10克,远志6克,郁金10克...
-
孙霈家传验方对心悸的治疗
目前,中医学界对心悸较为统一的诊断为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或心跳急剧,或节律不齐,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疾病,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其中,有惊而悸、病情较轻者常为惊悸,无惊而悸或病久或病情较重者常为怔忡,可呈持续性,但两者有时颇难截然分开,故多一起讨论。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以及心功能不全、心肌炎、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可参考中医的心悸论治。...
-
心悸(心脾两虚)尉中民教授临证善用经方
脾阴学说来源于《黄帝内经》“脾藏营”,后世医家加以发挥,但当代学者论述较少。国家级名老中医尉中民教授临床根据《黄帝内经》脾阴思想治疗疾病,认为但凡腹满、纳差、舌质红者都可归至脾阴虚范畴,根据阴亏及虚火程度,治以甘寒、酸甘之法,并少佐升清,健脾气之品,以顺脾生发之性。常用药物有:山药、薏苡仁、扁豆、石斛、麦冬、沙参、玉竹、粳米、白术等。治法诸如益脾阴,肝脾同调,舒肝气,养肝血同时益脾阴;养心健脾,补心气,滋心阴同时益脾阴;培土生金,健肺气,润肺阴同时益脾阴;养先后天,脾肾同补。五脏生克制化,百...
-
歇性心前区疼痛伴胸闷心悸 中医辨证处方
王某,女,42岁。甘肃省敦煌市。2014年10月6日初诊。 述间歇性心前区疼痛伴胸闷心悸20天。 在敦煌市医院检查心脏彩超和心血管造影显示心脏冠状动脉左前支狭窄、硬化斑块形成,冠状动脉硬化。多普勒扫描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医院建议进行搭桥手术介入治疗,但患者不愿接受介入治疗,遂求助于中医治疗。 刻诊 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头晕,出汗,咳嗽痰多,夜寐欠安,小便清亮,大便黏腻不爽,舌质红,舌下脉络曲张紫滞,舌苔白腻,舌体胖大,脉弦滑。西医诊断: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 中医辨证 心气...
-
真武汤治疗心悸探析
心悸首见于《素问·本病论》,张仲景在《黄帝内经》理论基础上对心悸做出了系统阐释。现代医学认为,心悸既可以是症状,也可以是疾病,常见原因有心律失常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增加,心身双重受压,临床中与心身相关的疾病逐渐增加[2]。王小荣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五运六气学术委员会副会长,系名老中医张士卿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其临床擅长运用经方治疗疾病,对阳气虚损性心系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从中医角度阐释心与肾的关系,简述王小荣副教...
-
心悸治疗原则 治法益气养阴安神定志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等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心悸发作时常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不齐。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心功能不全及心神经官能症等,凡具有心悸的表现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中医对心悸的认识源远流长。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云:“ 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r...
-
泻肺利水法治疗心衰病 凉血清热法治疗心悸 益气逐瘀法治疗胸痹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以下简称“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成立于建院初期,历经60载,已发展为卫计委国家中医心血管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北京市中医心血管重点学科及重点专科。在许心如教授等的带领和不懈努力下,心血管科在北京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在不断地学术传承与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泻肺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凉血清热法治疗心律失常和益气逐瘀法治疗胸痹心痛的独具特色的“治心三法”。 泻肺利水法治疗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 许...
-
心悸气短胸闷 赵宗河按炙甘草汤 此病案收效甚捷
患者刘某,女,52岁,2020年3月9日初诊。患者于10年前因劳累后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查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经西医治疗后好转,后又多次因劳累、焦虑等因素反复发作,持续10年之久,近两周因家务劳累再次出现心悸、气短、胸闷。查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二联律。由于西药治疗一直无明显好转,准备做射频消融手术,由于害怕手术风险,遂至天津市蓟州区中医医院赵宗河主任医师门诊求诊。 刻诊:心悸、气短、胸闷、多汗、夜间睡眠差。查:血压90/50mmHg;窦性心律40次/分;心电图显示频发室早二联律。舌质淡暗,少苔...
-
心悸失眠人士 用食疗来养心安神
方女士 大多数都市人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失眠症状,失眠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生活都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尤其是伴随心悸症状的失眠人士,要时常利用食疗来养心安神,才能睡个好觉。 安神方:莲子15粒,红参片6克,冰糖30克。将莲子洗净,用清水泡发后放入碗中,加入红参片和冰糖,加适量清水,蒸1小时,随后趁热饮用。此方可补气壮阳、温中散寒、益肺养心,适用于年老体衰、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的患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谭汉添表示,中医认为,莲子性平、味甘涩,入心、脾、肾经,能补益心...
-
早搏心悸病 治则益气养阴化瘀通脉
赵某某,男性,20岁,未婚。初诊:2019年7月26日。诉反复发作性心悸、心慌半年余。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心慌,夜间发作甚,并伴有胸闷、短气,无胸痛,无发作时无伴有汗出、活动受限等情况,每次发作持续5到10分钟,可自行终止,影响睡眠,未予系统治疗,半年来症状反复发作,每周发作3~5次不等。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无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于2019年5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偶发房性早搏。给予“索他洛尔、谷维素&...
-
心悸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
心悸是指患者以发作性自觉心中悸动、惊慌不安,甚至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病证。其常伴有胸闷、气短症状,甚则眩晕、喘促等表现;脉象或迟或数,或节律不齐。西医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及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均属中医心悸范畴。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名中医张伯礼从医数十载,临床上尤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现从师学习,对张伯礼治疗心悸经验整理如下。 治病求本,标本兼治;病证结合,重在心血 张伯礼临床强调辨病与辨证结合,中医与西医综合思辨。辨病结合...
-
冠心病,心气不足,心悸处方
房某,男,76岁,衡阳市人。初诊:2008年5月5日。 主诉:因反复心悸胸闷3年,再次发作加重5天于2008年5月5日入院。3年前心悸胸闷发作时,心电图检查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为:“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经治好转,尔后心悸胸闷反复发作,脉搏45~48次/分,近5天劳累过度而又发,入院检查:精神差,心率44次/分,律不齐,早搏8~10次/分,舌质淡,苔白,脉象迟缓结代,血压120/80mmHg),EKG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莫氏型(2:1传导),结性逸搏,室...
-
心悸中药方治风湿性心瓣膜病
黄某,女,65岁。 门诊号:250836。因心悸、胸闷、下肢浮肿 1月于1990年6月20日就诊。患者于月前不慎受凉后感胸闷、气促、动则尤甚,小便短少,双下肢浮肿,伴咳嗽、恶心,纳差。在当地医院诊治,症状依然。患者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史 10年。查:T38℃,P140次/分,R 30次/分,BP l8/12kPa,神清,呼吸促,唇、指发绀,颈静脉怒张+,心尖搏动位于胸第6肋间,锁骨中线外侧,心率140次/分,律不齐,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4级,并向左腋部传导,双肺底部可闻及湿罗音,肝在右肋下2厘米处可扪及,质...
-
反复心悸 中药汤剂活血通络法
刘某某,男,73岁,退休职工,2013-01-15初次来诊。 主诉:反复心悸2年余,再发半年。 现病史:患者2余年前于安静状态下出现心悸心慌,伴胸闷气促,与活动无明显相关性,无黑朦晕厥,无胸痛、肩背部放射痛等不适,外院查心电图提示阵发性房颤,2011年6月16日于省人民医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双侧肺静脉前庭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术后服用可达龙、莫雷西嗪、华法林等药物。患者诉间断心悸不适,2011年10月26日曾在外院查心电图提示房颤。近半年患者自觉心悸较前加重,呈阵发性,无胸痛、肩背部放射痛。胃纳尚可,睡...
-
不寐心悸胃脘痛 健脾养心汤
杨廉方,1944年生,男,重庆市垫江县人,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第5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6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擅长治疗内、妇、儿科疾病,出版《杨廉方临证传薪录》,发表论文多篇。 组成:太子参30克,麦冬18克,五味子9克,白术18克,茯苓18克,陈皮12克,法半夏9克,丹参18克,瓜蒌18克,甘草6克。 功效:健脾,养心,生脉。 主治:不寐、心悸、胃脘痛辨证属于心脾两虚者。...
-
史载祥治冠脉肌桥心悸验案赏析
史载祥教授是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中医,首都国医名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支架术后心绞痛、冠脉微循环病变、慢性心力衰竭、顽固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病、糖尿病及其他内科疑难杂病。以下介绍其用自创之升陷愈消方治疗冠脉肌桥心悸医案一则。 都某,男,59岁。2022年7月29日初诊。主诉:阵发心悸2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每于凌晨1~3点发作心悸,持续至5~6点缓解,伴心烦、易惊,胸闷、胸痛(前胸刺痛感,持续数秒可自行缓解),持续心悸致无法入眠,...
-
长期睡眠不佳 睡眠轻浅多梦心悸 辨治药方
梁某,女,50岁,2023年3月12日初诊。主诉:长期睡眠不佳、心悸。刻下:自诉睡眠轻浅,多梦,心悸,尤其在睡眠不佳时心悸加重,感染新冠后尤觉不适,需每天服用速效救心丸。口苦,自觉有热气上冲咽喉之感。头晕,尤其午休不佳时,一下午头部如戴紧箍咒一般,严重时感觉天旋地转。自汗、盗汗严重,稍一紧张便会浑身突冒凉汗,夜晚身体燥热,脸红得如同喝了酒一样,一般持续出汗3~5分钟,喜叹气。舌面水滑,左手肝脉沉取无力,右手脉三部俱滑。既往史:胆结石、心肌炎。 辨证:水气凌心,肝郁血虚。 治法:温阳利水,健脾化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