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悸 第6页

心悸 第6页

  • 使用归脾汤治疗心悸不寐 水肿胃癌术后化疗所致虚损等杂病

    使用归脾汤治疗心悸不寐 水肿胃癌术后化疗所致虚损等杂病

    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由人参、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大枣、生姜组成,本方为养心与益脾并进之方,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能。方中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可补气生血、养心益脾;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益气补脾;当归、龙眼肉养血补益心脾;茯神、酸枣仁宁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腻滞碍胃。诸药合用有益气健脾、补血养心、安神定志、摄血止血之功,主治心脾两虚之眩晕、心悸、失眠、虚劳、健忘以及脾不统血等各种血证。临床以心悸失眠、食少...

  • 小儿肺炎小儿心悸眩晕 苓桂术甘汤

    小儿肺炎小儿心悸眩晕 苓桂术甘汤

    马淑霞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小儿五脏病验案5则 苓桂术甘汤源于《伤寒杂病论》,其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1]苓桂术甘汤多用于治疗痰饮病,医圣张仲景常用之作为温阳健脾、化饮利水的基础方,主治...

  • 心悸怔仲的治疗

    心悸怔仲的治疗

    心悸怔忡多因心胆气虚,惊忤心神,或失血过多,心失所养,或虚火妄动,上扰心神,或阳虚气衰,心脉不温,或气滞血瘀,心脉痹阻等引起。在程度上有所不同,心悸轻,多由外因引起,怔忡重,发作频繁,与外因无关。 在日常生活中偶有心慌,特别是在生活起居变化或精神刺激时出现,经过休息或情绪稳定后即恢复正常者就不必就医治疗。如果呈多发性,或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在休息1~2天后仍无好转,并且伴有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状。则应及时就医检查。如无器质性病变,多属于心 检查。如无器质性病变,多属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可...

  • 心悸的中医经络疗法

    心悸的中医经络疗法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一般认为与心脏活动过度有关。下面介绍一种治疗功能性心悸的中医经络疗法,即按压腋窝,其方法简便、疗效独特。 具体方法是:清晨起床前平卧在床上,左右臂交叉,手臂靠着鼻尖,左手按右腋窝,右手按左腋窝,以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指端(不要用指尖)稍用力,有节奏地按压腋窝各50次,约1-2分钟。 腋窝是人体五大保健区之一,具有调气和血、清心宁神的功效,主治心悸、心痛、失眠、健忘等症。 按压腋窝治疗功能性早搏,一般1-2个月可见效。另外,对器质性早搏也可收到不同的效果。若症状消失,仍坚持按压腋窝,可起...

  • 甫睡心悸宜清痰养心

    甫睡心悸宜清痰养心

      韩某某,男,54岁,朝鲜族,2011年8月17日初诊。   该患形体肥胖,有嗜酒吸烟之好。自述于春季,与友人聚餐,酒醉后而现胸闷,心悸,继而每晚入睡即被胸闷心悸惊醒,待坐起静静休息片刻后,胸闷心悸乃平,其症消失,入睡如常。平素无任何不适,后来晚间每将入睡,胸闷心悸必作,若如神灵所作。经某医院多项理化检查,均未现异常,然动态心电监测提示:晚间入睡时段,现频发性房性早搏,拟诊为冠心病,先后服用中西药物治疗两月余,其效不显。   刻诊:形体健壮,语言爽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思之再三,此疾颇为怪异,忽...

  • 肝旺心悸茯神粥治

    肝旺心悸茯神粥治

    肝气偏旺或惊恐所致的心悸、不寐等;以及快速心律失常属肝气偏旺者,服茯神粥食疗有较好疗效。 组成:茯神20克,羚羊角粉2克,粳米50克(所用药物中药店均有售)。先将茯神捣碎、研细,煎水后滤取汁液,人粳米加水煮粥,熟后起锅前加入羚羊角粉,调匀即成。每日1剂,分2次服。常服能平肝熄风,宁心安神。 罗邵祥...

  • 心悸病证中药经方辨治

    心悸病证中药经方辨治

      心悸病证名最早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称为心动悸、惊悸,简称“悸”。认为其主要病因为水饮,惊扰,正气虚损及汗后受邪等。目前心悸发病率较高,经方辨治此病证(症)很有优势,现举病案一则,谈点儿体会。   刘某某,男,42岁。阵发性心慌伴胸闷不适5年余,加重半月。   2012年2月14日初诊。5年前,患者因频发心慌伴胸部满闷不适在某医院诊为频发室性早搏二联律,曾间断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及胺碘酮治疗。时发时愈,发时偏多,每于情志和疲劳等因素便发病。半月前因工作压力又加之熬夜而发...

  • 刘渡舟医案 心悸经方合用

    刘渡舟医案 心悸经方合用

     1994年,笔者有幸侍诊于刘渡舟教授左右年余,聆听教诲,目睹疏方,受益良多。老师虽仙逝有年,受业情景犹存脑际,现据当年从师笔录以及追思回忆,整理老师临证验案医话两则,藉以缅怀教导之恩,并以此文倡导弘扬老师为之一生不遗余力、上下求索的仲景学术思想。   刘渡舟老师谓:《伤寒论》方称“经方”(古方),经方以后之方称“时方”(今方),经方药少而精,出神入化,有起死回生之妙。继《伤寒论》之后,又产生了数以万计的“时方”,经方、时方并驾齐驱,荟...

  • 转动眼球颈部缓解心悸

    转动眼球颈部缓解心悸

    中老年人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跳加速、心悸,甚至晕厥,常常突然发作,这些症状与情绪紧张、受刺激有关。要想快速缓解心悸,不妨试试以下两个动作。 转动眼球 取坐位,上身正直头颈部不动,将眼球先尽量向左看,然后再尽量往右看,转换要迅速,每分钟可转动30次以上。其次,眼球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转动30次,动作也要快。最后,双目凝视自己的鼻尖1分钟,如无效可重复2~3次。此法主要以刺激迷走神经来达到缓解心动过速的目的。 转动颈部 取坐位,两臂平放在椅子扶手上。先将头向左侧偏转,然后再向右偏转,要尽量转向侧后方,转动速度...

  • 天冷心悸饮景天茶

    天冷心悸饮景天茶

    秋冬季节温差大,老人易出现心悸、头晕,这是寒冷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导致的,是心绞痛和脑梗塞的重要诱因。饮用景天茶可使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中医认为,秋冬老人心悸、头晕多为气血不足引起,红景天可补元气、养阴血、活血脉。 红景天的主要成分红景天苷能促进心脑血液循环,增加主动脉、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脑缺血、缺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外,红景天苷还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损伤的显著功效,可有效保护神经系统。 每次取红景天(药店有售)5克,冲入沸水150-200毫升,加盖浸泡15分钟后饮用,每天上下午各1次。...

    精品偏方 2024-03-08 12 0 心悸
  • 治疗心悸的秘方

    治疗心悸的秘方

      心悸指的是自觉心跳快或心慌,并伴有左胸部心前区非常不适的感觉;比较轻的心悸,可能影响不大,或者只限制病人参加重体力劳动;比较重的心悸,病人还会伴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可能会使病人丧失劳动能力。   心脏在本身有病的情况下,必须加快收缩才能完成任务,以致产生心悸。比较有效的治疗心悸的秘方、偏方如下。   方一:茯苓细粉、米粉、白糖各等份,加水适量,调成糊,以微火在平锅里摊烙成极薄的煎饼,早、晚分作主食吃。   方二:桑葚15克。用桑葚煮水,代茶饮。   方三:龙眼肉、炒枣仁山萸肉各10克,芡实12克,白糖少...

  • 桃仁朱砂酒治心悸怔忡

    桃仁朱砂酒治心悸怔忡

      南宁市天桃路朱先生推荐: 我用了一个方子,把我常年心悸的毛病治好了,先推荐给大家,该方引自《民间百病良方》。忌过量服或持续服。   配方:桃仁11克,朱砂1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先将桃仁烫浸去皮尖.炒黄研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煮沸,冷后加入朱砂(先研细),搅匀,静置经宿,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活血安神。   主治:心悸怔忡、面色不华、筋脉挛急疼痛等。   用法:口服。每次温服10~15毫升,日服2次。...

  • 三七花茶 可治心悸

    三七花茶 可治心悸

    我今年67岁,患心悸已经3年了,病情一直迁延不愈。有位老中医告诉我,他经常使用三七花配茶叶治疗此病,屡试屡验。我试着使用三七花和茶叶治疗了两个月,病情就基本痊愈了。三七花配茶叶的制法是:将三七花洗净,用清水浸泡5—10 分钟,再放入蒸锅内隔水蒸10分钟。将蒸过的三七花放在阳光下晒1—2天,装入密封袋中保存,可每天服2次,每次服3—5 克,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 三七性温、味甘苦,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一般来说,三七花配茶叶较适合有乏力和胸闷等心前区不适症状、心电图有轻度异常改变...

  • 治心悸方

    治心悸方

    方药:炙甘草、五味子、川芎各 10克,党参、灵磁石各20克,麦冬、 炒枣仁、远志、柏子仁、生白术、当 归、石菖蒲各15克,丹参、茯苓各30 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儿童药 量酌减。 加减:气血不足为主者加黄芪、 山药各12克;瘀血为主者加桃仁、红 花、地鳖虫、地龙各8克;心阳不振为 主者加薤白、桂枝各6克;阴虚内热为 主者加淡竹叶5克,地骨皮12克;肝 气郁结为主者加柴胡9克,郁金、香附 10克;痰饮内停为主者加制半夏、大 腹皮各9克;心动过速者加苦参12克; 心动过缓者加麻黄6克。 主治:心悸。 疗效:治疗3...

    精品偏方 2024-03-08 12 0 心悸
  • 三七花除心悸

    三七花除心悸

    心悸患者,可每次取三七花3—5克,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该方法适宜于心电图有轻度异常改变,且伴有胸闷乏力和心前区不适的心悸轻症患者使用。 心悸,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心跳快而强,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 三七花又称“田七花”,它味甘、微苦,能活血化瘀、行气宽胸,可降血脂、降血压、抗血栓,并有一定安神稳心作用。...

  • 治疗心悸的偏方验方

    治疗心悸的偏方验方

    心悸指的是自觉心跳快或心慌,并伴有左胸部心前区非常不适的感觉;比较轻的心悸,可能影响不大,或者只限制病人参加重体力劳动;比较重的心悸,病人还会伴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可能会使病人丧失劳动能力。 心脏在本身有病的情况下,必须加快收缩才能完成任务,以致产生心悸。比较有效的治疗心悸的秘方、偏方如下。 方一:茯苓细粉、米粉、白糖各等份,加水适量,调成糊,以微火在平锅里摊烙成极薄的煎饼,早、晚分作主食吃。 方二:桑葚15克。用桑葚煮水,代茶饮。 方三:龙眼肉、炒枣仁山萸肉各10克,芡实12克,白糖少许。将枣仁、芡实洗净,与龙眼...

  • 苦参治心悸

    苦参治心悸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临床多用于湿热泄痢,黄疸溺赤,湿疹疥癣及妇人带下黄臭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有增加冠脉流量,保护心肌缺血及降血脂作用,所含苦参碱及苦参黄酮等均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梅国强善疗心血管类疾病,结合药理学研究,常将苦参作为疗心悸、脉结代的专药,用量多为20~30克,平心定悸之效显著。...

  • 治心悸健脾补心 温阳化饮法

    治心悸健脾补心 温阳化饮法

    杨某,女,70岁,2008年11月15日诊。 主因心悸伴下肢水肿半月来诊。患者素有胸闷气短、畏寒病史,服药物尚可维持日常生活。半月前患者心悸发作,伴有下肢水肿,当时未予重视。半月来心悸及下肢水肿越发严重,遂来诊治。患者现心悸,胸闷气短,活动后喘促,下肢水肿,畏寒,便溏,纳呆,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 证属:心肾阳虚,水饮凌心。 治以:健脾补心,温阳化饮。 处方:党参15克,桂枝10克,茯苓30克,泽泻15克,黑附子10克,白术15克,薤白10克,枳实6克,...

  • 心悸心烦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

    心悸心烦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

      唐某,女,27岁,2012年10月5日初诊。   主诉:心悸不适2月余。患者2月前自觉心悸、心慌,时作时止,休息时不减,伴恶听声音,易惊。患者既往有病毒性心肌炎史。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曾服用疏肝理气,重镇安神的中药,效果不明显。   刻诊:心悸、心烦,胸闷气短,口苦,夜寐不安,偶有腹痛腹泻,小便尚可。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左关尤甚。时值中秋,笔者发现患者已穿羽绒服、毛衣等,故问之畏寒否?答曰:十分怕冷。   脉证相参,六经辨证当属少阳、太阴同病,拟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

  • 心悸用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加减

    心悸用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加减

      患者2013年5月14日初诊,自述在北京某医院诊断为心悸、抑郁症。服药四月余,效果不佳,故来求诊。   阅其原来的处方,皆是疏肝解郁安神为主的方剂。其主诉凌晨3~5点会自觉心悸不安,晨起时,满口黏腻的感觉,白腻苔布满全舌,食欲不佳,上午9~11点会自觉四肢酸懒无力,咽喉部有痰,咳之不爽,大便不成形,小便不利,自觉怕冷,性欲淡漠。因久病求医效果不佳,所以精神萎靡,不欲与人交流。诊其脉弦滑不齐有间歇,舌质淡白,白腻苔,舌下静脉稍长。   此为水饮痰湿内蕴,阳气失于温化。治以健脾利湿,温阳益气。用五苓散、...

  • 治心动过缓(心悸寒凝血瘀型)验案

    治心动过缓(心悸寒凝血瘀型)验案

    病例:患者,男, 61岁。 心慌、胸闷、气短反复发作9年余,加重1月。曾在外院就治,诊断为“频发室性早搏”。经治疗病情未能得到控制。现见:心慌气短,动则憋闷,头 晕乏力,倦怠懒言,自汗,心烦失眠,健忘耳鸣,腹胀食少,食欲不振,畏寒肢冷,大便秘结。查体:舌暗红,苔薄白,脉结代。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心率47次/分钟,频发室性早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下侧壁心肌缺血型sT—T改变。西医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 中医诊断:心悸,寒凝血瘀型。治以益气温阳散...

  • 心悸多梦失眠易怒 辨证食疗

    心悸多梦失眠易怒 辨证食疗

    痰火内扰型症见头目晕眩,心悸多梦,失眠易怒,胸闷痰多,神不安宁,口干眼红,或恶心呕吐,厌食嗳气,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火化痰,健脾镇惊。食疗方1:梨枣百麦汤。原料:梨、大枣各50克,百合、麦冬、冰糖各30克,食醋30毫升。制法:将梨、枣、百合、麦冬加水煮熟后,加入冰糖、食醋即可,于睡前服食,每日l剂。食疗方2:连夏苓茹粥。原料:黄连、半夏各lO 克,茯苓、竹茹、陈皮各15克,冰糖30克,大米100克,食醋30 毫升。制法:将5味中药水煎20 分钟后,去渣取汁,加入大米煮粥。粥熟后加入食醋、冰糖即可,于睡前服食...

  • 治心悸怔忡 失眠烦躁

    治心悸怔忡 失眠烦躁

    处方:苦参20克,大叶榕树根皮30克。水煎加冰糖调味睡前服。 功效:镇静定惊,安神养血,治心悸怔忡,失眠烦躁,舌红苔黄,便结尿黄,脉敷者。(叶中田)...

  • 用三七花可治疗心悸

    用三七花可治疗心悸

    笔者曾用三七花治疗心悸,屡试屡验。现将三七花的制用法介绍如下:采摘生长3年的三七花,将其洗净后用清水浸泡5~10分钟,然后将洗净后的三七花放至蒸笼上蒸10分钟,再将蒸过的三七花放到阳光下晒1~2天,使其水分彻底蒸发,最后将干三七花放入食品袋中密封,并置于通风干燥处保存。心悸患者可每次取三七花3~5克,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该方法适合经检查其心电图有轻度异常改变,且伴有胸闷乏力和心前区不适的心悸患者使用。 点评:《本草纲目》中记载:三七能“止血、散血、定痛……”。...

  • 心悸的症状 中医辨治

    心悸的症状 中医辨治

      《伤寒论》173条说:“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黄连汤由黄连3两,炙甘草3两,干姜3两,桂枝3两,人参2两,半夏半升,大枣12枚组成。有清上温下,调和寒热,升降阴阳之功。方中黄连苦寒上清胸中之热,干姜辛温下去胃中之寒,二者合用,辛开苦降,平调寒热,上下并治,以复中焦升降之职而为君。半夏和胃降逆,桂枝温阳升清兼以解表,二药共用,可使升降复司,胃肠安和而为臣。人参、甘草、大枣补中益气,共奏扶正驱邪之功而为佐,诸药使寒散热消,中焦得和,阴阳升降复常,痛呕自愈。...

  • 心悸的中药验方

    心悸的中药验方

    心悸指不因惊吓而自心跳不宁的疾患。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简称悸。其重症为怔忡。多因气血虚弱、痰饮内停、气滞血瘀等所致。 处方与用法:珍珠母、牡蛎各30克 (二药均先煎),紫石英(先煎)、丹参、灵磁石(先煎)、麦冬各15 克,五味子、炙甘草各 10克,川芎、桂枝各5 克,石菖蒲6克,葛橡 20克。水煎服,日1 剂,分2次温服,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滋阴安神,通阳养心,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悸不安、失眠健忘,对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及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导阻滞有较好的疗效。...

  • 治疗心悸汤剂

    治疗心悸汤剂

    方剂名称:血府逐淤汤合真武汤及四苓散加减。 方剂组成:当归10g,红花10g,白芍20g,枳壳10g,川芎12g,桃仁12g,全虫10g,黄芪20g,熟附片20g,丹参30g,茯苓皮15g,腹皮10g,白术12g,泽泻12g,桂枝9g。 适应证:心悸(慢性心功能不全)。...

  • 治冠心病心悸病案

    治冠心病心悸病案

    治心悸病案:纪某某,男,64岁。胸闷、心悸反复5年,近1月来加重。外院诊断为冠心病,时有房早、房颤,近一月频发房颤,服用多种药物无效,神情焦虑,烦躁失眠,自汗盗汗,神疲乏力,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整日愁眉不展,时胸闷如窒,舌质暗红,苔白厚腻,脉细偶结。西医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医诊断:心悸。病因病机:肝失疏泄,气滞心络,兼有痰浊。 治疗原则:调理气机,活血和络,清心化痰。投以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甘草、黄连各6克,白芍、枳壳、姜半夏各12克,陈皮9克,丹参15克,檀香3克,小麦30克。服14剂后,已有兴趣看报及电...

  • 郁金散能解心悸

    郁金散能解心悸

    心悸指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心率缓慢时常感到心脏搏动有落空感,心率加快时可感到心脏跳动,甚至可看到心前区搏动。多因气血虚弱、痰饮内停、气滞血瘀等所致。若患者自觉心悸憋气、胸闷不舒、心痛如刺或胀痛、舌紫,属于气滞血瘀型。 可用郁金散疏肝解郁、活血养血、祛瘀止痛。取五灵脂15克,蒲黄10 克,柴胡10克,郁金18 克,当归30克。将上药共研粉末,蒸馏水适量调为糊状,外用于患者哜部及内关穴(腕横纹中点上2寸),用胶布固定。 (谢林) ·心悸自诊 ·治心悸怔忡方 ·...

  • 治心悸怔忡方

    治心悸怔忡方

    心悸与怔忡在程度上有所不同,心悸轻,偶有发作,多由外因引起;怔忡重,发作频繁,多与外因无关。心悸怔忡多因心胆气虚,惊忤心神;或失血过多,心失所养;或虚火妄动,上扰心神;或阳虚气衰,心脉不温;或气滞血瘀,心脉痹阻等引起。 处方与用法:葛根50克,苦参30 克,淫羊藿25克,生地15克,赤芍15 克,丹参15克。水煎服,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补养心阴,调和防阳,安神定志,治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头晕眼花等。 心悸怔忡临床常见中成药治疗:平补镇心丹。归脾汤。天王补心丹。桂枝甘草汤加味。桃仁红花煎。 &middo...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