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 第2页
-
当归四逆汤治寒凝气滞型痛经疗效显著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病因较多,其中寒凝气滞型多见。寒凝胞宫,气血运行受阻,经血流通障碍,导致“不通则痛”。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寒凝气滞型痛经96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96例中,年龄最小13岁,最大48 岁,多数在15—35岁之间,均为门诊病人,病程3个月—5年之间,1年以内46例,2-3年39例,4-5年11例。患者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暗黑有块,恶心呕吐,畏寒,苔白;脉沉紧。 治疗方法 治则:温经散寒,行气...
-
下肢疼痛 四逆汤加味治疗
下肢疼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患者以双下肢或单下肢疼痛为主,疼痛下至脚尖、上至腰椎处,有剧痛、隐痛、持续性疼痛,部分患者有麻木重感。食欲稍减,大小便无改变。笔者多年应用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效果满意。 基本方:当归15克,细辛2克,木通5克,桂枝20克,白芍15克,大枣12克,甘草6克,川乌30克,草乌30克。腰部疼痛加威灵仙30克,补骨脂15克;痛有灼热感,川乌、草乌减半,加金银花藤60克;游走性疼痛加秦艽20克,防风20克。治疗期间,不服其他任何药物。 病案举例:王某,男,61岁,双下...
-
四逆汤治疗脑外伤癫痫案
杜某某,男,40岁,汉族,乌达矿务局退休工人,于2000年11月5日头部摔伤,确诊为脑疝、广泛性脑挫裂伤、左颞顶部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颅底骨折右耳漏,前后经二次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2004年1月 6日开始出现间断性头晕、头疼、抽搐,经住院给予抗炎、镇痛、抗癫痫及神经营养治疗达3年之久,服用大量西药与中药未能减轻,病情未能控制,反而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经常出现突然意识不清、抽搐,伴小便失禁,醒后四肢无力。于2007年 2月接诊,患者精神困倦、嗜睡、意识清楚、心悸、四肢无力,且手足厥冷,记忆力明显下降,纳食可,大便时溏...
-
产后头痛 处方用吴茱萸汤合当归四逆汤化裁
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临床诊疗经验丰富,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临床擅长灵活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等。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验案一则分享如下,以飨同道。 刘某,女,37岁,2016年6月14日初诊。 患者自诉头痛两年余。两年多前,患者在加拿大生小孩后没有像国内产妇一样坐月子,反而是产后食用冰冻之品,此后患者一直出现头痛至今。这次回国慕名前来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处就诊。患者形体中等,面色偏青暗,患...
-
失眠彻夜不眠 以四逆汤合封髓丹加减治疗
患者,女,46岁,2010年9月9日初诊。 患者主诉失眠6年,于2005年始不易入睡,彻夜不眠,翌日烦躁,体乏无力,头重昏沉,双眼不适。现服艾司唑仑等安眠药,效不显。刻下寐差,劳累后尤甚,食纳如常,夜间憋尿后心慌,胸闷,醒后难以入睡,小溲量少,大便时2~3日一行,质地偏干偶见黏液,脚底易生茧,腰部怕冷,头面常烘热自汗出,但夜间喜将双足伸于被褥之外。舌体胖大,舌面紫暗,苔白腻,边有齿痕,脉沉细。 病机:心肾阳虚,阴火上浮。 治法:补肾温阳,收敛浮阳,镇静安神。以四逆汤合封...
-
慢性胃炎 柴胡四逆汤加味
赵文霞,女,1956年生,河南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带头人、大内科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22部,其中主编6部,副主编8部。目前承担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 组成:柴胡6克,白芍15克,枳壳10克 ,黄芩10克...
-
慢性胃炎 胃痞胃痛呃逆 加味柴胡四逆汤
赵文霞,女,1956年8月生,河南西平人。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带头人、大内科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届河南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22部,其中主编6部,副主编8部。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 组成:柴胡6克,...
-
心衰水肿方选茯苓四逆汤加味
心衰水肿 刘某,男,65岁,2010年8月13日初诊。诉反复双下肢浮肿2年,伴有心悸胸闷,腹胀,尿少,每服西药利尿剂水肿即消,因服药后极度疲倦,难以坚持,停则又发,病情反复。亦曾服温阳补肾等中药而无效。半月前水肿再发,伴有咳嗽、咳痰,服利尿剂效果不显。现症见:下肢浮肿,按之如泥,腹胀纳差,神疲乏力,畏寒,面色无华,口干不欲饮,轻咳,咯少许白痰,尿少,舌暗有瘀斑,苔白,脉沉细涩。查心脏彩超提示:全心增大,二、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EF值尚正常。胸片示:双侧胸水,肺炎。腹部B超示:肝脾大,腹水。西医诊断为:冠心...
-
惊恐头昏方药:四逆汤合平胃散
宋某,男,26岁。主因惊恐、头昏3月余,于2012年10月31日首诊。患者3个月前因惊吓不敢睡觉,后想睡也睡不着,于是出现白天头昏、纳食减少、大便干燥、排出困难等。曾在多家医院诊治无效。查见患者较瘦、神清、脉濡、指凉、舌淡、苔白厚腻、舌尖稍红等。诊为惊恐,属阳虚阴盛、痰蒙清窍、胆气虚弱等引起。 诊断:惊恐(阳虚阴盛,痰湿蕴结)。 治则:益火消阴、理气化痰。 方药:四逆汤合平胃散加减:制附子(先煎)30g,干姜15g,甘草8g,制半夏12g,茯苓12g,厚朴12g,丁香10g,砂仁10g...
-
治疗胃痛半夏泻心汤 三黄泻心汤加四逆汤
半夏泻心汤 讲到胃病,我不得不提的半夏泻心汤,这是治胃病的专方,尤其是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像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等,用半夏泻心汤就有效,而且是原方不要加什么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如果硬要加减的话,加一点肉桂、黄连,合上肉桂往往效果更好。 我的老师治疗胃痛有个经验,就是见到胃痛不要就想着佛手、香附、良姜,而是要看看他的喉咙,如果喉咙通红,说明肺胃有火,可以加栀子泻火,如果大便里面有一点血,化验检查有隐血,做胃镜提示胃黏膜糜烂了,加一点炙大黄,其实就是三黄泻心汤的合方,这...
-
重症肺系疾病 中医病案举隅 采用黄芪四逆汤治疗
王兰娣治疗重症肺系疾病经验采撷 重症肺系疾病为临床肺病科棘手问题,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稍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翕动,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或兼见咳嗽,咳痰,大便稀溏或数日不下,小便少,脉沉无力或数急。该病多见于哮证、喘证、肺胀、肺痿等肺系疾病严重者,病因为久病肺虚,卫外不固,六淫外邪侵袭肺卫,致使病情诱发或加重;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血瘀互结;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有关;治以温阳补肺、降气化痰、平喘化饮;方以黄芪四逆汤为基础。...
-
伤寒厥阴病经验方 当归四逆汤 乌梅丸 四逆散
厥阴病是伤寒发展过程中出现阴阳消长、寒热错杂的复杂病变,为六经病的最后阶段,多由传经而来,或病邪直中,或治疗不当,邪气内陷所致。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刘启廷从医70余年,善用经方,现将其临床运用《伤寒论》厥阴病四方经验整理如下。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辨证要点:手足厥寒,麻木,甚至青紫,脉细欲绝。证属血虚寒厥。 药用:当归9g,桂枝9g,芍药9g,细辛9g,炙甘草6g,通草6g,大枣25枚。上七...
-
喘证 扩张型心肌病 用大柴胡汤合四逆汤加减
扩张型心肌病原发病因往往不明确,西医也缺乏非常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因心脏呈进行性扩大,后期往往出现心力衰竭的反复发作,或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最后危及生命。中医针对该病的治疗报道也比较少,且多从心论治,多治以温阳利水、活血化瘀或益气养心等法,但往往限于心病一隅,而忽略了对患者整体状态的调控。本案从圆运动六经辨证入手,强调整体辨治,扶正和祛邪兼顾,重点从少阳阳明入手,敛降相火、内泻湿热,虽未用所谓“心药”,但不仅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且使得扩大的心脏回缩,心功能明显提升,疗效显著,现整理如下。...
-
拆解当归四逆汤方
跟师临床,见一案:张某,女,22岁。2012年9月16日就诊。面起疖肿两月余,素来经行则腹痛。手足畏寒,每年10月份开始即起冻疮,大便偏干,每周仅行2~3次。口不干,但喜热饮,纳食尚可,小便正常。舌质暗红,苔薄白,脉象细弦。证属血虚寒凝瘀阻,治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处方:当归9克,桂枝6克,生白芍9克,细辛3克,通草6克,炙甘草3克,茯苓12克,桃仁9克,丹皮15克,全瓜蒌18克。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 此案中老师治疗手足冻疮用到当归四逆汤,后翻阅多书,见此种用法颇为常见,且疗效多佳,...
-
当归四逆汤的功效用 临床运用
中医说肾是先天之本,如果先天之本出现了虚寒,我们该怎么办呢?这里我们谈谈温补肾阳的方剂。 肾阳虚的表现 如果你有下列一些情况,你的肾阳可能已经不足了。1.入冬后,感觉很怕冷,不那么抗寒,晚上睡觉前如果不用热水好好泡脚,很长时间手脚都不得暖和,甚至需要穿上袜子睡觉;2.脐部受凉后容易腹泻;3.有时候有些腰痛,尤其是腰骶部,参加体力劳动或者性生活稍微多些的时候加重;4.小便次数多,尤其是夜里要起来好几次,大便经常不成形;5.有些嗜睡,尤其是春夏两个季节,天稍微暖和点就昏昏欲睡。或看电视时呼呼入睡...
-
老中医李可运用四逆汤的特点
从量效关系探讨李可运用四逆汤的特点 量效关系是中医方剂运用之精华,也是历代医 家学术思想传承的关键所在,古今医家对其都极为 重视 [1 -2 ] 。名老中医李可崇尚张仲景学说,将 《伤 寒杂病论》中六经辨证思想应用于临床遣方用药, 尤善附子、乌头类峻药治疗濒危患者 [3 ] 。四逆汤 是张仲景治疗心肾阳衰寒厥证的代表方剂。李老师 在临床应用四逆汤时颇有心得,不仅限于少阴病, 同时在肿瘤、咳喘、足心发热等病的治疗中多有应 用 [4 ] 。医者对量效关系的把握是否得当直接影响 到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中药复方以单味中药...
-
学用四逆汤方证的思考与探索
众所周知, 四逆汤是辨治少阴阳虚阴寒证的重 要代表方, 张仲景为何既在太阳病篇辨四逆汤方证, 又在阳明病篇辨四逆汤方证, 还在少阴病篇辨四逆 汤方证, 更在厥阴病篇辨四逆汤方证; 而用四逆汤为 何既能辨治头部症状如头痛, 又能辨治胸膈病变如 膈上有寒饮; 既能辨治中焦症状如呕吐, 又能辨治下 焦症状如下利、 腹胀满; 既能辨治全身症状如发热、 身疼痛, 又能辨治四肢症状如四肢疼、 四肢拘急; 张 仲景对此论述的辨证基本思路是什么? 又有哪些特 殊临床指导意义? 笔者结合多年临床运用四逆汤辨 治体会, 试将肤浅认识略...
-
四逆汤、桂枝甘草汤合方医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衡百川 葶苈大枣泻肺汤、四逆汤、桂枝甘草汤合方医案 宋某,女,58岁。2017年11月25日首诊:患者主诉阵发性胸闷气喘20年,加重1周。近期症状:胸闷气喘,夜间不能平卧,动则加剧,下肢指凹性水肿,怕冷乏力,纳可,纳后上腹胀满不适,无口干口苦,喜热饮,近期夜寐差,舌淡水滑,薄腻苔,脉沉弦弱。既往有风心病20年,曾多次因胸闷心悸气喘入院治疗,近期(2017年01月19日)查心脏彩超提示风湿性心脏病:1.二尖瓣狭窄(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2.三尖瓣反流(大量...
-
四逆汤组方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四逆汤为回阳救逆的基础方,本文从四逆汤原方、组方中药、附子-甘草、附子-干姜药对等不同层次,综述了其主要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为四逆汤及相关组方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四逆汤源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生附子、干姜、炙甘草3药组成。生附子大辛大热,为君药,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效,有大毒[1];干姜辛热,为臣药,可温中散寒,助阳通脉;炙甘草补中益气,甘缓姜、附峻烈之性,调和药性,具佐药而兼使药之用。四逆汤是治疗少阴虚寒证的代表方剂,自创制以来多用于治疗危急重症,也被运用于临床常见病及疑难病的治疗。...
-
当归四逆汤治疗精神分裂症,皮肌炎
导读:本文根据姚梅龄老师的一次讲座整理而成,讲当归四逆汤治疗3例疑难病的过程及思路,然后总结了当归四逆汤的应用指征并加减法。小编此前对姚老的学术思想完全不了解,但读后很有一种亲切感,姚老用六经表里定位,然后会转化到我们平时熟悉的脏腑辨证中,感觉姚老讲课发人深省,丝丝入扣,非常地详尽完备。小编真实感受,大家读文章吧。 当归四逆汤是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方,估计在座各位也经常用,体会也比较深切。杂志上用当归四逆汤治疗疑难病的报导也不少,比如治疗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周围神经炎、冻疮、血管神经性头痛、周期性麻痹,还有治疗...
-
少阴病助阳抑阴四方经验 四逆汤 干姜附子汤 附子汤 真武汤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刘启廷从医70年,善用经方,现将其临床运用《伤寒论》少阴病助阳抑阴四方经验分享如下。 四逆汤 《伤寒论》323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辨证要点:脉沉细,但欲寐,精神萎靡,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吐,无热恶寒,或大汗出,或身有微热,热不剧,小便清长,舌苔白。证属亡阳欲脱,阴寒弥漫。 药用:炙甘草6g,干姜4.5g,附子9g。上三味,以水600ml,煮取240ml,去渣,温服。 方解:方中附子温肾回阳,...
-
多发性肌炎方用四君子汤四逆汤合桂枝汤加焦三仙
多发性肌炎是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肌肉疾病,它与皮肌炎、散发性包涵体肌炎、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等同属特发性炎性肌病。最常受累的肌群为颈屈肌及四肢近端肌,表现为平卧位抬头费力、举臂及抬腿困难,严重者可累及延髓肌群和呼吸肌,出现吞咽、构音障碍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有肌肉疼痛。多发性肌炎以中青年发病较多,儿童极少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本病通常在数周至数月内达高峰,全身肌肉无力,严重者呼吸肌无力,危及生命。广东省德庆县中医院中医经典科采用中医药为主导的方法治疗1例多发性肌炎患者,收效显著,现分享一则验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