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芪 第2页

黄芪 第2页

  • 恶性肿瘤“内虚学说”与黄芪的常用配伍

    恶性肿瘤“内虚学说”与黄芪的常用配伍

    郁仁存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我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奠基人之一,闻名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从事肿瘤临床研讨50 余年。笔者师从郁仁存,在临床侍诊中,发现大都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疲乏无力、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纳食削减等气血亏虚症状,且肿瘤患者手术后耗气伤血,化疗及放疗严峻损害脾肾。郁仁存在医治这类患者时常以补气养血、健脾补肾为首要办法,处方运用最多的补气药为黄芪。   “内虚学说”与黄芪的使用   郁仁存总结肿瘤发病“内虚学说”时指出,外邪、饮食、七情等均与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而脏腑亏虚...

  • 治癌不可少黄芪

    治癌不可少黄芪

        中医认为,癌肿多与热毒有关,属实证,所以,古往今来,中医多采用攻伐法和以毒攻毒法治疗癌症。但是,这些看法及治法都是片面的。     首先应该说癌症不是单纯的实证。从临床上来看,癌症病人都伴有免疫功能下降及气虚、血虚等表现。有的癌症病人表面上看似乎体质好,但从实际上却有大量虚证的表现,可以说这是典型的虚实夹杂症。     根据这些特点,专家发现黄芪是目前公认地既具有抗肿瘤活性,又具有补气生血功效的良药。黄芪对各器官的癌肿均可应用,手术前后用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手术治愈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放疗、化疗期...

  • 黄芪鲫鱼火锅

    黄芪鲫鱼火锅

       [原料]黄芪15克,鲫鱼3条(约重500克),猪瘦肉200克,豆腐、粉丝各150克,莴笋叶100克,化猪油75克,生姜15克,葱10克,料酒30毫升,白糖、精盐各5克,炒枳壳、味精、胡椒粉各2克,醋3克,鲜汤2000毫升。  [制法]1、将鲫鱼去鳃、鳞,剖去内脏,片成5厘米见方、0.3厘米厚的鱼片(鱼刺弃之不用);猪瘦肉去筋膜,洗净沥水切片;豆腐切块;粉条水发后切段;莴笋叶洗净择好。以上各料全部装盘,围于火锅四周。     2、用干净纱布包上黄芪、炒枳壳,入沙罐中,注入清水,熬2次,每次15分钟,收药液待用...

  • 土豆炖牛肉补脾堪比黄芪

    土豆炖牛肉补脾堪比黄芪

      食材:牛肉300-400g、土豆200-300g、食盐、胡椒粉。   做法:土豆削皮切块,牛肉切块后放入沸水中焯10分钟捞出洗净;锅加热后倒入油烧热,下土豆块大火煸炒至表面微黄盛出;另起油锅下入牛肉块炒,加入土豆和清水,没过牛肉,烧开后转小火慢炖1-2小时至牛肉酥软、土豆熟透,加入食盐和胡椒粉调味即可。   功效:补脾胃强筋骨,适合春天吃。牛肉的营养价值高,古有“牛肉补气,功同黄芪”之说。凡体弱乏力、中气下陷、面色萎黄、筋骨酸软、气虚自汗者,都可以将牛肉炖食。   需要提到的是,牛肉很适宜肥胖者...

  • 黄芪酒治脾虚

    黄芪酒治脾虚

    脾虚是中医的一个说法,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中医学认为,脾居腹中,经脉连胃。故互为表里。脾与胃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精微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转输。因此,脾、胃合称为“后天之本”。而脾的这些功能,被称为“主运化”。 通俗地说,就是胃把吃进来的食物和喝进来的水进行消化,变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精微物质,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气血。而这些营养精微物质要依赖于脾的转运作用,运送到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加以利用和消耗,以供给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如果出现了脾虚,上述重要功能无法正常实施,人体免疫力下降,自然会诱发多种病症。 常见的脾虚症...

  • 春夏补阳 鹿茸人参黄芪

    春夏补阳 鹿茸人参黄芪

    自古以来,历代中医名家皆认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防病观点,而民间又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春天补阳气,眼下正是佳机。 中医认为,平时体质阳虚畏寒的人,若能在自然界阳气生发的春季服用一些温补阳气的中药,则有事半功倍之效,可达到调整机体功能、调动正气、防止外邪侵袭和旧疾复发之目的。那么,阳虚畏寒的人群在春天适宜服哪些补药呢? 黄芪  味甘,性微温,能固卫气,补中气,生清气,托疮毒,利小便,为温养强壮保健之佳品。据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本药有强心、保护肝脏、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多方面强壮的作用。但胸闷胃满,表...

  • 抗衰老 龙眼何首乌羹 人参黄芪补膏

    抗衰老 龙眼何首乌羹 人参黄芪补膏

    人自中年开始,许多疾病的发病率就开始明显上升,如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病,以及肿瘤等,这与人的正气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虚衰有关。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合理。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吸收, 适当食酸有利于软化血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热生火,多食粥有助于保养脾胃,如绿豆粥、玉米粥、百合粥、山药粥、菜汤粥等,都能做到补而不滞。   日常饮食可适当食用大葱、大蒜、山楂、芹菜、木耳等食物。应该注意的是,不管是应用药物还是食物,都应适量,不可太过,避免应用不当反受其害。...

  • 黄芪鸡汁粥

    黄芪鸡汁粥

        原料]母鸡1只(重约1000~1500克) 、黄芪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母鸡去毛及内脏、剖洗干净,浓煎为鸡汁;取黄芪15克水煎2次取汁,加适量鸡汤及梗米100克共煮成粥。     [用法]早晚温热服食。     [作用]益气血,填精髓,补气升阳,固表止汗。适用于久病体虚、气血双虚的贫血、乏力、自汗者。      [评注]黄芪鸡肉配伍能健脾胃,益气血,是补虚止汗的良方。感冒发热,外邪未尽者忌服。 ...

  • 人参黄芪粥

    人参黄芪粥

        人参5克,黄芪20克、糠米8O克,白糖5兑,白术10克。人参、黄芪、白术去净灰渣加工成片,清水浸泡40分钟后,放砂锅中加水煎开,再用小火慢煎成浓汁,取出药汁后,再加水煎开后取汁。早晚分别煮粳米粥,加白糖趁热食用。5天为一疗程。功能补正气,疗虚损,抗衰老。适用于五脏虚衷,久病体弱,气短自汗,脾虚泄泻,食欲不振,气虚浮肿等病症。...

  • 补气中药:人参 黄芪

    补气中药:人参 黄芪

      人参与黄芪是临床上常用的补气药,这是众所皆知的。既然都是补气药,为什么又要区别使用呢?因为人参与黄芪补气各有侧重,如果不区别使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再则,用之不当,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造成药物浪费。   黄芪之功效与应用,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补气升阳,长于升举之力。常应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崩漏及眩晕乏力,或短气不足以息等,并常与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等同用。二是固表敛汗。多应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若卫气不固、汗出,又复加外感风邪者,可与防风、白术同用,以固表逐邪。三是托疮排脓...

  • 黄芪汽锅鸡

    黄芪汽锅鸡

        【原料】 嫩母鸡1只,黄芪30克,精盐5克,料酒15克,葱、生姜各10克,味精、胡椒粉适量。     【制作工艺】 鸡宰杀后,去毛,剁去爪,剖去内脏,洗净后先入沸水锅内焯至皮伸,再用凉水冲洗,滤干水待用。黄芪洗净,切成6-7厘米长的段,每段再对剖成两半,整齐地装入鸡腹腔内。葱、姜洗净后切段、片待用。将鸡放入汽锅内,加入葱段、姜片、料酒、清水、盐,用棉纸封口,上屉用旺火蒸至沸后约2小时。出屉后,拣出葱、姜,把黄芪片从鸡腹内取出,码放在鸡上,加胡椒粉调味即可食。     【服法】 可作佐餐食用。     ...

    精品偏方 2024-03-08 8 0 黄芪
  • 补血饭中放点枸杞 温阳放核桃 补气放黄芪

    补血饭中放点枸杞 温阳放核桃 补气放黄芪

    中药不仅只能煎熬治病,中药入菜也可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只需要在饭菜中加一点点就可以了。   补血:饭中放点枸杞   功效:补血及明目,有助降血糖、血压、胆固醇。   服法:可加入汤品或菜肴,易腹泻虚寒体质者,建议搭配温性、热性食物入菜;易便秘燥热体质者,应搭配寒、凉性食物,汤品或菜肴快做成后再加入。   温阳:饭中放点核桃   功效:补肾助阳、润肠。   服法:可加入汤品或菜肴,建议与寒性、凉性食物一起入菜,如核桃烩百合,汤品或菜肴做成后再放入核桃。   补气...

  • 何谓三焦 黄芪重在补三焦之气

    何谓三焦 黄芪重在补三焦之气

    黄芪,味甘、微温,无毒。其根茎独上独下,其根有三成,中间黄,次一层是白色,最外层为褐色,三层界限分明清清楚楚地向我们展示了它的独特功效:   直入中土行三焦调和营卫之气。其根中间黄为脾土之色,次外层白色为肺金之色,最外层褐色为心火之色,肺主一身之气,一身之气在表的运行叫卫气,心生血,主血脉,血脉在表的运行叫营血,然营卫气血的生成和运行依赖于三焦之气,而三焦之气出自脾土。   也就是说,三焦之气有助于脾土化生气血且运行气血到周身上下,脾土化生气血反过来也滋养三焦之气,给三焦之气输入能量。  ...

  • 暑热耗伤正气 喝碗黄芪粥

    暑热耗伤正气 喝碗黄芪粥

      暑热最能耗伤人的正气, “一夏无病三分虚”,虚者要匡扶正气就在三伏天进补。   论补气良药,黄芪当属第一。黄芪补中气,相对温和,效果却不逊色,且比人参固表作用更强,所以成为最常用的补气药。黄芪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又能降血压,老年人吃黄芪,可以防治中风和高血压。年轻人吃黄芪,可以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黄芪还有利尿消肿和托毒生肌的作用,不仅适合肾炎、水肿病人做食疗,对于虚胖的人,还有减肥作用。此外,皮肤长疮或有溃疡的人,吃黄芪能使脓毒排出,促进伤口愈合。   吃黄芪,宜用清淡之方。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喝黄芪粥...

  • 如何理解“气”黄芪泡水补肝气 勤练吐纳补肾气

    如何理解“气”黄芪泡水补肝气 勤练吐纳补肾气

    天气越来越冷,中医学强调“冬藏”,意思是说,严冬来临前,万物为避其寒冷肃杀而闭藏安静,以利保存或蓄积实力,待来年气候转暖时再生再长。中医认为“天人合一”,这时人体中的“气”(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同样会在寒冬时节以藏为主。因此,严冬到来前,补好体内的“气”,对冬季养生很重要。   如何理解“气”,给大家举个形象例子:一锅白米,即便加入水仍为米,若加火烹之,则可转化为米饭。人体的五脏六腑便如同这锅米,“气”便是这釜底薪火。唯有“气”在体内推动运行,才能让脏腑各司其职,维系生...

  • 养气血的黄芪党参三七鸡汤

    养气血的黄芪党参三七鸡汤

      我国地大物博,中药资源非常丰富,光是药用植物就达上万种,但可同时内服外用的药物不多。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其中一味药物称为“金不换”,即非常贵重的意思,这味药物就是三七。   我们常用的三七是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与人参、西洋参等是亲戚,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等地。在广西,三七主产地为田州,故此处所产三七又别名为“田七”。云南文山因低纬度高海拔,阳光照射充足,非常适合三七生长,所种植三七质量好、产量大,而被称为“道地药材”,即市面上常见的“文山七”。   三七的支根称为“筋条”,根茎...

  • 治补两益话黄芪

    治补两益话黄芪

     黄芪原名黄耆,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我国明代大药学家李时珍说:“营者,长也。黄茂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得此名。”然而,黄芪由于产地不同,又有许多不同的名字,产于山西绵山者,条短质柔而富有粉性,称绵黄芪或绵芪,是有名的地道药材;产于山西浑源地区音,称为西黄芪或西茂,也是黄茂中的佳品;产于黑龙江、内蒙古者,称北黄茂或北芪,皮松肉紧味甘香,品质也很好。此外,还有同科同属相近多种植物的根,也作黄芪入药,但质量远不如前者。     黄芪是一味古老的中药,早在东汉时期的第一部药书   《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上品...

  • 中气虚弱 黄芪建中汤一方

    中气虚弱 黄芪建中汤一方

    久虚不复谓之损,损极不复谓之劳,故虚劳又称虚损。虚劳之证,初则以虚为主,久之则为劳也,其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虚弱证总称。虚劳之治,历代先贤或从气血,或从阴阳,或从五脏,治各不同,又创有补中、固本、益气、养血类诸方药,皆为良法。 陈宝贵教授治疗虚劳之证,认为虚劳初得或虚劳轻证,寻常药物可治,对于虚劳重症,证属气血阴阳大亏,精血内夺者,此非寻常参术、归芎之味所能胜任,必于辨证组方中加血肉有情之品以大补精血。如证属血虚之亏者,方中常加阿胶、河车等;如证属肾阳虚弱者,方中常加鹿角片、鹿茸片...

  • 益气养颜 一点黄芪

    益气养颜 一点黄芪

        许多人都知道药食结合利于冬季防寒,黄芪就是一味不错的食补中药。炖肉的时候加上一点黄芪,能起到益气养颜的美丽效果。     黄芪擅长补气,且有“补而不腻”的特点,适当服用能温补气血、健脾升阳,有助增强体质,适合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畏寒怕冷的人群。它还是一味“百搭款”补品,与各种肉类都能搭配。用黄芪炖肉可以补气血,女性服这种汤最好,可以美容也可以增强抵抗力。黄芪瘦肉汤可暖中祛寒,提高抗寒能力;黄芪炖牛肉可益气补肺,养心安神;黄芪炖鸡汤适合脾胃气虚、肺气虚弱的人,对产后体虚、面色萎黄、易出虚汗等症效果良好...

  • 皮肤硬肿 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皮肤硬肿 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郭某,女,36岁,2005年4月29日初诊。   主诉:四肢皮肤硬肿1年。患者四肢皮肤硬肿,双手指关节肿胀不能屈伸,四肢关节均屈伸不利,伴一身皮肤粗糙。曾去多家医院诊治,诊断结论均为“硬皮病”。   刻诊:四肢皮肤硬肿较显,尤以手指及腕关节、踝关节等处肿而僵硬为甚;手背及足背皮肤不能捏起,其肿胀处并无灼热感,但皮肤色泽略暗,且一身皮肤较为粗糙。四肢肌肤触觉不灵敏,活动明显困难,动则关节疼痛。伴足底酸痛,四肢无力。舌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营卫滞涩,皮肤顽厚。   治法:调和营卫,通阳行痹...

  • 风吹后皮痒食黄芪药膳

    风吹后皮痒食黄芪药膳

    春季刮风较多,许多中老年人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中医认为,春季主气为风,中老年人由于本身就气血虚弱,皮肤衰老,腠理不固,加之外出后又感受风邪的侵袭,所,以就会出现皮肤瘙痒、干燥等一系列不适的症状。黄芪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与其他的一些食材配伍制成药膳,对缓解风吹后皮肤瘙痒有良效。 黄芪大枣粥:黄芪10克、大枣6枚、粳米100克。黄芪用纱布包好,与大枣、粳米同熬粥,粥熟后去药包即可食用。此为1 日量,分早晚2次服食,连续7 天。 芪归羊肉汤:黄芪30克、当归10克、羊肉200克。将黄芪、当归择净,纱布包好;羊肉洗净,切...

  • 以黄芪四君汤为基本方加味治皮肤青紫斑点

    以黄芪四君汤为基本方加味治皮肤青紫斑点

    陈某,男,12岁,2014年9月8日初诊。主诉:皮肤青紫斑点半年余。现病史:患儿半年前皮肤青紫斑点,血常规:WBC 6.1×109/L,HGB l45g/L,PLT 22×109/L,经骨髓穿刺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曾使用泼尼松及丙种球蛋白等药物。半年来皮肤青紫斑点时轻时重。3天前发现皮肤青紫斑点加重,咽痛咽干,食欲不振,夜寐欠安,舌红、苔薄黄,脉细缓。查血常规PLT 30×109/L,余项正常。据其症及舌脉表现,中医辨证为血证,证型属于脾不统血、外感热毒,治以益气摄血、清...

  • 湿疹久不愈 黄芪建殊功

    湿疹久不愈 黄芪建殊功

      黄某某,男,57岁。2008年7月20日初诊。双手湿疹反复发作6年余,患者双手起暗红色丘疹,瘙痒流水,表面明显抓痕,部分皮损伴肥厚,经激素、钙剂抗过敏药治疗后症状稍减,但很快复发。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湿疹”,经用中西医内服外敷各种疗法,均未能治愈,经常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舌质淡,苔薄黄,脉濡细数。证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阅前医诸方多治以清利湿热,健脾养血祛风之剂。患者常伴乏力气短,可能与常服清利之药伤脾耗气有关。治宜益气祛风,祛湿清热。处方:黄芪30克,荆芥穗12克,炒白术15克,白...

  • 鹅掌风处方用黄芪竹叶汤治进行性指掌角皮症

    鹅掌风处方用黄芪竹叶汤治进行性指掌角皮症

    进行性指掌角皮症主要是以指掌皮肤干燥、脱屑、皲裂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属中医“鹅掌风”范畴,常规思路多从风、湿、燥、火论治。本案立足经方津液观,围绕津液偏阴偏阳的不同功能特点,逐层对治病机,恢复津液在人体表里之间的输布离合,使7年反复之顽疾逐渐治愈。以下为本案详细的辨治过程。 张某,女,41岁,2022年1月18日初诊。主诉:手指干燥脱皮7年余。患者7年前开始出现手部湿疹,后干燥脱皮,无疼痛瘙痒,无渗出液,被诊断为指掌角皮症,外用尿素软膏治疗后稍好转,每逢停药及天气转冷则加重复发。白天...

  • 清晨睡醒遍身汗出 桂枝加黄芪

    清晨睡醒遍身汗出 桂枝加黄芪

      患者张某,女,35岁。于2013年7月9日初诊。   主诉:每日清晨睡醒后约三四分钟,便觉自身闷热,心中烦乱,随即遍身汗出,但汗出量不多,仅周身贴身衣物微湿而已,汗出之后,烦闷随之自动消退。约过15分钟,汗出自止而别无任何不适。该证不分春夏秋冬,如此已7年。患者体型稍胖,平素易感冒,月经、带下均正常,饮食、睡眠亦可,西医检查无任何异常病变。舌淡红胖大伴齿痕,舌苔薄白,脉浮缓无力。   辨证:营卫不和,津液外泄。   治法: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加黄芪汤。   组方:桂枝10克,白芍1...

  • 黄芪子鸡汤治疗佝偻病

    黄芪子鸡汤治疗佝偻病

      冬季是3岁以下小儿佝偻病的好发季节。如果小儿已经确诊有佝偻病,可用黄芪子鸡汤辅助治疗。   方法:将黄芪、菟丝子、白术、麦芽各10克,牡蛎30克,布包好,与洗净的400克小母鸡一块入汤锅中,文火煲汤。小母鸡煲熟后,去药包,加调味品即可服,隔7日服食1次。适用于脾肺气虚及脾肾亏损的佝偻病患儿。...

  • 盗汗 夜间寐中易醒醒后难眠 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

    盗汗 夜间寐中易醒醒后难眠 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

    患者刘某,女,35岁。2019年7月7日初诊。诉自盗汗、手足心热5年。近5年来反复汗出,动则尤甚,夜间盗汗、手足心热,汗出肢冷,畏寒;寐中易醒,醒后难眠;肢倦乏力,面色苍白无华,大便虚坐努责;舌淡嫩、苔薄白,脉细。 诊断:(阴虚火旺型)汗证。 方药:酸枣仁30g,茯苓30g,知母10g,川芎6g,炙甘草10g,当归10g,黄芪30g,白术10g,生地黄10g,白芍30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7月21日二诊:服药14剂后,自盗汗、手足心热明显改善,仍肢倦乏力、寐中易醒,2019年...

  • 运动不当致子宫下垂 麻黄芪炖鸡治疗

    运动不当致子宫下垂 麻黄芪炖鸡治疗

    很多老年女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进行了锻炼之后.会感到肌肉酸痛。专家还指出.由于老年女性生理机能减退以及特有的生理结构.若运动不当很有可能引发子宫下垂。 子宫下垂也叫子宫脱垂.子宫内壁不能良好收缩复原.下垂到阴道中.严重的可能脱出到体外。子宫下垂一般的症状可见有小腹下坠感f小腹有东西要掉出来的感觉1.平时还时常会腰酸背痛.严重时会拖累膀胱及直肠,出现尿频、小便解不干净或大便不畅的感觉。 子宫下垂是因为盆腔中承托子宫的韧带和肌肉衰老、无力,从而令子宫下垂到阴道内。妇女做超负荷运动.特别是举重等训练可使腹压增加.引起...

  • 阴道不规则大量流血 处方生黄芪

    阴道不规则大量流血 处方生黄芪

    孔某,女,49岁,因阴道不规则大量流血5天余于2016年9月23日前来就诊。患者已经进入更年期,近四年来月经量越来越少,周期越来越不规律。2013年一年只行一次月经,且滴沥不尽,经月不净。看西医,服用药物不能止血,只好行刮宫治疗,才得以止血。2014年出现同样的情况,服用药物治疗,结果还是没能止住血,最终还是通过刮宫治疗才得以止血。当时西医大夫劝她摘除子宫,但是患者坚持保住子宫,未采纳手术切除子宫的建议。2015年也是同样情况,一年来一次月经,来了就一直滴沥不尽,先是刮宫,后服用黄体酮,才得以止血。患者做酒水生意,...

  • 妊娠疾病黄芪可治

    妊娠疾病黄芪可治

    1.治妊娠便秘:黄芪30克,当归 10克,玄参20克,水煎分3次服。 病例:患者,28岁,初孕4个月, 8日未解大便,腹痛、腹胀,苦不堪 言,经服上方3小时后大便通,母子安 然无恙。 2.治妊娠腹泻:黄芪30克,炒白 术、车前子各20克,水煎分3次服。 病例:患者,24岁,怀孕6个 月,近2个月来每天大便4—6次, 经多家医院治疗乏效,经服上方3 剂腹泻止。 周建明...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