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第2页
-
恶性肿瘤“内虚学说”与黄芪的常用配伍
郁仁存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我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奠基人之一,闻名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从事肿瘤临床研讨50 余年。笔者师从郁仁存,在临床侍诊中,发现大都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疲乏无力、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纳食削减等气血亏虚症状,且肿瘤患者手术后耗气伤血,化疗及放疗严峻损害脾肾。郁仁存在医治这类患者时常以补气养血、健脾补肾为首要办法,处方运用最多的补气药为黄芪。 “内虚学说”与黄芪的使用 郁仁存总结肿瘤发病“内虚学说”时指出,外邪、饮食、七情等均与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而脏腑亏虚...
-
黄芪酒治脾虚
脾虚是中医的一个说法,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中医学认为,脾居腹中,经脉连胃。故互为表里。脾与胃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精微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转输。因此,脾、胃合称为“后天之本”。而脾的这些功能,被称为“主运化”。 通俗地说,就是胃把吃进来的食物和喝进来的水进行消化,变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精微物质,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气血。而这些营养精微物质要依赖于脾的转运作用,运送到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加以利用和消耗,以供给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如果出现了脾虚,上述重要功能无法正常实施,人体免疫力下降,自然会诱发多种病症。 常见的脾虚症...
-
春夏补阳 鹿茸人参黄芪
自古以来,历代中医名家皆认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防病观点,而民间又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春天补阳气,眼下正是佳机。 中医认为,平时体质阳虚畏寒的人,若能在自然界阳气生发的春季服用一些温补阳气的中药,则有事半功倍之效,可达到调整机体功能、调动正气、防止外邪侵袭和旧疾复发之目的。那么,阳虚畏寒的人群在春天适宜服哪些补药呢? 黄芪 味甘,性微温,能固卫气,补中气,生清气,托疮毒,利小便,为温养强壮保健之佳品。据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本药有强心、保护肝脏、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多方面强壮的作用。但胸闷胃满,表...
-
抗衰老 龙眼何首乌羹 人参黄芪补膏
人自中年开始,许多疾病的发病率就开始明显上升,如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病,以及肿瘤等,这与人的正气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虚衰有关。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合理。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吸收, 适当食酸有利于软化血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热生火,多食粥有助于保养脾胃,如绿豆粥、玉米粥、百合粥、山药粥、菜汤粥等,都能做到补而不滞。 日常饮食可适当食用大葱、大蒜、山楂、芹菜、木耳等食物。应该注意的是,不管是应用药物还是食物,都应适量,不可太过,避免应用不当反受其害。...
-
补气中药:人参 黄芪
人参与黄芪是临床上常用的补气药,这是众所皆知的。既然都是补气药,为什么又要区别使用呢?因为人参与黄芪补气各有侧重,如果不区别使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再则,用之不当,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造成药物浪费。 黄芪之功效与应用,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补气升阳,长于升举之力。常应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崩漏及眩晕乏力,或短气不足以息等,并常与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等同用。二是固表敛汗。多应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若卫气不固、汗出,又复加外感风邪者,可与防风、白术同用,以固表逐邪。三是托疮排脓...
-
何谓三焦 黄芪重在补三焦之气
黄芪,味甘、微温,无毒。其根茎独上独下,其根有三成,中间黄,次一层是白色,最外层为褐色,三层界限分明清清楚楚地向我们展示了它的独特功效: 直入中土行三焦调和营卫之气。其根中间黄为脾土之色,次外层白色为肺金之色,最外层褐色为心火之色,肺主一身之气,一身之气在表的运行叫卫气,心生血,主血脉,血脉在表的运行叫营血,然营卫气血的生成和运行依赖于三焦之气,而三焦之气出自脾土。 也就是说,三焦之气有助于脾土化生气血且运行气血到周身上下,脾土化生气血反过来也滋养三焦之气,给三焦之气输入能量。 ...
-
如何理解“气”黄芪泡水补肝气 勤练吐纳补肾气
天气越来越冷,中医学强调“冬藏”,意思是说,严冬来临前,万物为避其寒冷肃杀而闭藏安静,以利保存或蓄积实力,待来年气候转暖时再生再长。中医认为“天人合一”,这时人体中的“气”(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同样会在寒冬时节以藏为主。因此,严冬到来前,补好体内的“气”,对冬季养生很重要。 如何理解“气”,给大家举个形象例子:一锅白米,即便加入水仍为米,若加火烹之,则可转化为米饭。人体的五脏六腑便如同这锅米,“气”便是这釜底薪火。唯有“气”在体内推动运行,才能让脏腑各司其职,维系生...
-
养气血的黄芪党参三七鸡汤
我国地大物博,中药资源非常丰富,光是药用植物就达上万种,但可同时内服外用的药物不多。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其中一味药物称为“金不换”,即非常贵重的意思,这味药物就是三七。 我们常用的三七是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与人参、西洋参等是亲戚,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等地。在广西,三七主产地为田州,故此处所产三七又别名为“田七”。云南文山因低纬度高海拔,阳光照射充足,非常适合三七生长,所种植三七质量好、产量大,而被称为“道地药材”,即市面上常见的“文山七”。 三七的支根称为“筋条”,根茎...
-
中气虚弱 黄芪建中汤一方
久虚不复谓之损,损极不复谓之劳,故虚劳又称虚损。虚劳之证,初则以虚为主,久之则为劳也,其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虚弱证总称。虚劳之治,历代先贤或从气血,或从阴阳,或从五脏,治各不同,又创有补中、固本、益气、养血类诸方药,皆为良法。 陈宝贵教授治疗虚劳之证,认为虚劳初得或虚劳轻证,寻常药物可治,对于虚劳重症,证属气血阴阳大亏,精血内夺者,此非寻常参术、归芎之味所能胜任,必于辨证组方中加血肉有情之品以大补精血。如证属血虚之亏者,方中常加阿胶、河车等;如证属肾阳虚弱者,方中常加鹿角片、鹿茸片...
-
皮肤硬肿 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郭某,女,36岁,2005年4月29日初诊。 主诉:四肢皮肤硬肿1年。患者四肢皮肤硬肿,双手指关节肿胀不能屈伸,四肢关节均屈伸不利,伴一身皮肤粗糙。曾去多家医院诊治,诊断结论均为“硬皮病”。 刻诊:四肢皮肤硬肿较显,尤以手指及腕关节、踝关节等处肿而僵硬为甚;手背及足背皮肤不能捏起,其肿胀处并无灼热感,但皮肤色泽略暗,且一身皮肤较为粗糙。四肢肌肤触觉不灵敏,活动明显困难,动则关节疼痛。伴足底酸痛,四肢无力。舌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营卫滞涩,皮肤顽厚。 治法:调和营卫,通阳行痹...
-
风吹后皮痒食黄芪药膳
春季刮风较多,许多中老年人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中医认为,春季主气为风,中老年人由于本身就气血虚弱,皮肤衰老,腠理不固,加之外出后又感受风邪的侵袭,所,以就会出现皮肤瘙痒、干燥等一系列不适的症状。黄芪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与其他的一些食材配伍制成药膳,对缓解风吹后皮肤瘙痒有良效。 黄芪大枣粥:黄芪10克、大枣6枚、粳米100克。黄芪用纱布包好,与大枣、粳米同熬粥,粥熟后去药包即可食用。此为1 日量,分早晚2次服食,连续7 天。 芪归羊肉汤:黄芪30克、当归10克、羊肉200克。将黄芪、当归择净,纱布包好;羊肉洗净,切...
-
以黄芪四君汤为基本方加味治皮肤青紫斑点
陈某,男,12岁,2014年9月8日初诊。主诉:皮肤青紫斑点半年余。现病史:患儿半年前皮肤青紫斑点,血常规:WBC 6.1×109/L,HGB l45g/L,PLT 22×109/L,经骨髓穿刺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曾使用泼尼松及丙种球蛋白等药物。半年来皮肤青紫斑点时轻时重。3天前发现皮肤青紫斑点加重,咽痛咽干,食欲不振,夜寐欠安,舌红、苔薄黄,脉细缓。查血常规PLT 30×109/L,余项正常。据其症及舌脉表现,中医辨证为血证,证型属于脾不统血、外感热毒,治以益气摄血、清...
-
鹅掌风处方用黄芪竹叶汤治进行性指掌角皮症
进行性指掌角皮症主要是以指掌皮肤干燥、脱屑、皲裂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属中医“鹅掌风”范畴,常规思路多从风、湿、燥、火论治。本案立足经方津液观,围绕津液偏阴偏阳的不同功能特点,逐层对治病机,恢复津液在人体表里之间的输布离合,使7年反复之顽疾逐渐治愈。以下为本案详细的辨治过程。 张某,女,41岁,2022年1月18日初诊。主诉:手指干燥脱皮7年余。患者7年前开始出现手部湿疹,后干燥脱皮,无疼痛瘙痒,无渗出液,被诊断为指掌角皮症,外用尿素软膏治疗后稍好转,每逢停药及天气转冷则加重复发。白天...
-
盗汗 夜间寐中易醒醒后难眠 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
患者刘某,女,35岁。2019年7月7日初诊。诉自盗汗、手足心热5年。近5年来反复汗出,动则尤甚,夜间盗汗、手足心热,汗出肢冷,畏寒;寐中易醒,醒后难眠;肢倦乏力,面色苍白无华,大便虚坐努责;舌淡嫩、苔薄白,脉细。 诊断:(阴虚火旺型)汗证。 方药:酸枣仁30g,茯苓30g,知母10g,川芎6g,炙甘草10g,当归10g,黄芪30g,白术10g,生地黄10g,白芍30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7月21日二诊:服药14剂后,自盗汗、手足心热明显改善,仍肢倦乏力、寐中易醒,2019年...
-
运动不当致子宫下垂 麻黄芪炖鸡治疗
很多老年女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进行了锻炼之后.会感到肌肉酸痛。专家还指出.由于老年女性生理机能减退以及特有的生理结构.若运动不当很有可能引发子宫下垂。 子宫下垂也叫子宫脱垂.子宫内壁不能良好收缩复原.下垂到阴道中.严重的可能脱出到体外。子宫下垂一般的症状可见有小腹下坠感f小腹有东西要掉出来的感觉1.平时还时常会腰酸背痛.严重时会拖累膀胱及直肠,出现尿频、小便解不干净或大便不畅的感觉。 子宫下垂是因为盆腔中承托子宫的韧带和肌肉衰老、无力,从而令子宫下垂到阴道内。妇女做超负荷运动.特别是举重等训练可使腹压增加.引起...
-
阴道不规则大量流血 处方生黄芪
孔某,女,49岁,因阴道不规则大量流血5天余于2016年9月23日前来就诊。患者已经进入更年期,近四年来月经量越来越少,周期越来越不规律。2013年一年只行一次月经,且滴沥不尽,经月不净。看西医,服用药物不能止血,只好行刮宫治疗,才得以止血。2014年出现同样的情况,服用药物治疗,结果还是没能止住血,最终还是通过刮宫治疗才得以止血。当时西医大夫劝她摘除子宫,但是患者坚持保住子宫,未采纳手术切除子宫的建议。2015年也是同样情况,一年来一次月经,来了就一直滴沥不尽,先是刮宫,后服用黄体酮,才得以止血。患者做酒水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