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第5页
-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胃炎,合理中汤,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指不同疾病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且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1]。慢性胃炎按照胃镜形态学观察可分为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及伴随其他疾病的胃炎。随着纤维胃镜的广泛应用,对胃炎的研究更加深入,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是肠道慢性疾病,多数与冷饮、冰镇食物进入肠胃后由于温度太低对胃黏膜造成损伤有关。研究认为,西医治疗慢性胃炎主要是抑酸止痛、保护胃黏膜、抗菌,但疗效一般,复发...
-
重症肺系疾病 中医病案举隅 采用黄芪四逆汤治疗
王兰娣治疗重症肺系疾病经验采撷 重症肺系疾病为临床肺病科棘手问题,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稍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翕动,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或兼见咳嗽,咳痰,大便稀溏或数日不下,小便少,脉沉无力或数急。该病多见于哮证、喘证、肺胀、肺痿等肺系疾病严重者,病因为久病肺虚,卫外不固,六淫外邪侵袭肺卫,致使病情诱发或加重;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血瘀互结;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有关;治以温阳补肺、降气化痰、平喘化饮;方以黄芪四逆汤为基础。...
-
用黄芪煎汤治经期感冒
许多妇女都有这样的体验,经期特别容易出现头痛、鼻塞、流涕、发热等感冒症状。妇科专家表示,女性在经期特别脆弱,此时只要用一味黄芪煎汤,就能解除经期感冒的烦恼。 方法:取生黄芪10~30克(刚开始服用时从10克,以后逐渐增加剂量至 30克),用200毫升清水浸泡30分钟后,先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持续煎煮1 个小时,煎取药汁50毫升,每日1次,于清晨空腹温服效果较好,经期前5~7 天服用至月经来潮。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能助经期妇女抵御外邪。不过,因黄芪性温,补益力较强,适应症是“虚...
-
炙黄芪淫羊藿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经验方:炙黄芪25克,淫羊藿、仙茅、肉苁蓉、鹿角胶(烊化)、当归各12克。 加减:鼻出血者,加白茅根、侧柏叶各15克;咯血者,加仙鹤草、白及各12克,血余炭 6克;便血者,加地榆炭、槐花各10克;尿血者,加旱莲草15 克,大蓟、小蓟各10克;月经过多者,加蒲黄炭、艾叶炭、棕榈炭各8克;脾弱血虚者,加党参、匀术各10克,龙眼肉、红枣各15克;血热者,加生地12 克,赤芍、紫草、丹皮各10克;阴虚者,加服大补阴丸。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 1剂。 疗效:本方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57例,有效 (血小板计数...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HPV阳性 清肝利湿汤合黄芪赤风汤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HPV阳性) 案一 张某,女,44岁,2013年12月3日初诊。主诉:体检发现HPV阳性4个月。患者体检发现HPV阳性,于2013年8月15日做HPV13种高危型DNA检测:1982.61Pg/ml。刻下:遇冷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咳嗽吐白痰半个月,易汗出,平时月经后期(50~60天一潮),带下色黄。舌正红,苔薄白,脉浮虚。急则治其标,先按气虚外感治之。 诊断:感冒(御寒汤证)。 处方:羌活10g,白芷10g,防风10g,升麻10g,黄芪60g,...
-
调气活血可用黄芪赤风汤
张某,女,51岁,2011年8月28日就诊。患者前因食道反流性胃炎在笔者老师、名医薛伯寿处就诊,经调治后烧心、呃逆不舒、胃脘痞满不舒等症基本缓解。7天前突感头目眩晕,潮热,两胁胀痛,夜间增多,左耳疼痛,睡眠较差,到某医院检查未见异常,舌偏红,苔根稍腻,脉弦细。治以和解少阳,调气活血,兼以辛开苦降。方以黄芪赤风汤、吴茱萸汤、小柴胡汤合用加潜阳安神之味调理。处方:生黄芪20克,赤芍10克,防风8克,葛根15克,丹参15克,浙贝母10克,黄连6克,吴茱萸1克,珍珠母30克(先煎),茯苓12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
-
畏冷恶寒 主方 阳和汤合防己黄芪汤
李某,女,46岁,某建筑单位职工,门诊病例。 2000年8月22日初诊:初诊时天气炎热,病人身着大棉袄,由家人扶着移步走进诊室,要求先关掉电风扇,其精神极度疲乏。询其所病,曰患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已3年有余,长期以来服用西药甲状腺片,每日口服2片半。 刻诊:一身明显畏冷恶寒,虽天暑炎热亦须着棉装;且全身疲乏无力,站立行走亦觉困难;伴有自汗不止,足部浮肿,腹部微胀,口淡不渴。患者诉发病之际,神情很是焦虑不安。舌淡红,舌苔白腻,脉细。 辨证:阳虚寒凝,恶寒自汗。 治法:温阳益气...
-
黄芪桂枝五物汤适用范围极广
患者元某,女,45岁。2015年7月就诊。诉自觉双肘关节以下桡侧面感觉异常,非痛非痒,莫可名状,部分恶风,无显着汗出,舌质淡胖苔白脉缓。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免煎剂)医治,处方如下:生黄芪30g,桂枝15g,赤白芍各15g,生姜15g,细辛5g,威灵仙9g,大枣15g。2剂,装6袋,每次1袋,每日2次。 二剂而获康复。 辨证思路:患者为中年女人,素常缺少训练,符合“尊荣人,骨弱肌肤盛”的体质特征。就诊时正值盛夏,汗出加吹空调而发病,如《金匮要略》中描述:“疲惫...
-
黄芪知母十八方配伍解析
张锡纯黄芪、知母同用18方配伍解析 张锡纯是中西医汇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其医术 精湛, 所著 《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方遣药见解独到, 药对 配伍奥妙无穷。张氏在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用黄芪与 知母相配, 出现在治疗虚劳、 肺病、 大气下陷、 女科等 18 首方剂之中。黄芪甘温, 益气、 升阳而固涩; 知母苦寒, 滋阴、 苦降而滑利。本文对书中两药所主治的病症、 用 量等进行了分析, 以窥张氏的用药之法。 1 黄芪、 知母十八方概况 在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共载方 158 首, 其中黄芪 出现33 次(...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颈椎病肩周炎心绞痛
中医古代名著《金匮要略》,像一个宝贝匣子,里面装了许多治病的妙方,黄芪桂枝五物汤便是其中之一。该方是由5种药物组成:黄芪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12克,大枣4枚,加水煎煮。每日1剂,分3次温服。本方主要是治疗血痹。所谓血痹,相当于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以及关节酸痛症等病证。医生根据寒热虚实进行加减应用,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黄芪桂枝五物汤还可以治疗许多现代病。 颈椎病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是颈部长期劳损等原因引起的一种疾病。病情缠绵,时轻时重,颈部和肩背...
-
防己黄芪汤证论
防己黄芪汤以风湿身重,汗出,恶风,小便不利为主证,兼见腰以下肿及阴,脉浮弱等证。此方治水气之在表里者,兼见骨节疼痛,恶风等候。脉浮,汗出,为表虚之征。 《类聚方广义》云,此方治风毒肿,附骨疽,穿踝疽,稠脓已歇,稀脓不止,或痛或不痛。身体瘦削,或见浮肿者。若恶寒及下利者,更加附子为佳。《方函口诀》此方,治风湿表虚者,故自汗久不止,表分常有湿气者,用之有效。 《外台》此方,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者。 《临证指南医案》载有医案:李某,年三十余...
-
中医古代名著《金匮要略》妙方 黄芪桂枝五物汤
中医古代名著《金匮要略》,像一个宝贝匣子,里面装了许多治病的妙方,黄芪桂枝五物汤便是其中之一。该方由5种药物组成:黄芪12克、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2克、大枣4枚,加水煎煮。每日1剂,分3次温服。本方主要治疗血痹,所谓血痹,相当于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关节酸痛症等。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黄芪桂枝五物汤还可以治疗许多现代病。 颈椎病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是颈部长期劳损等原因引起的一种疾病。病情缠绵,时轻时重,颈部和肩背部的肌肉酸、麻木、疼痛,四肢伸举无力,甚至可产生头痛、...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汗证 瘾疹 心悸 发热
汪受传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儿科治验举隅 汪受传 ( 1946—) 男,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 究生导师,第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 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儿科学学科带头人。 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研究所所长,兼任世界中医 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 分会名誉会长。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 50 载,医术精妙,尤善治小儿肺系疾病,见解独到。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 病脉证并治第六》 ,原文载 : &ldqu...
-
生地黄汤佐人参黄芪 吐血收功
生地黄汤出自《医学心悟》卷三,为临床上血证的常用方剂,是滋阴凉血、宁络止血的效方。其组成(原方剂量)为:生地三钱,牛膝、丹皮、黑山栀各一钱,丹参、元参、麦冬、白芍各一钱五分,郁金、广三七、荷叶各七分。 生地黄汤主治吐血,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成效。方中以生地为君。生地,甘、苦,寒,归心、肝、肾经,甘寒质润,苦寒清热,入营分、血分,为清营、凉血、止血之要药。方中牛膝散血,兼引血下行;丹皮、元参、黑山栀、丹参,凉血止血;麦冬、白芍,滋阴敛津;郁金、广三七,行瘀止血。 临床医治吐血、鼻衄、齿衄等血证...
-
黄芪菟丝子汤,落花安神合剂,王翘楚的经验方
黄芪菟丝子汤和落花安神合剂是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王翘楚的经验方,今略述二方用法如下。 黄芪菟丝子汤 组成:黄芪30g,菟丝子15g,金樱子15g,芡实30g,制狗脊10g,补骨脂10g,合欢皮30g。 功用:益气固肾,缩尿安神。 方解:女性尿道综合征主要由肾气亏虚,下元失固所致。黄芪菟丝子为君药,补益肾气,填充肾精,金樱子、芡实为臣药,固涩缩尿;制狗脊、补骨脂为佐药,强肾固脊;使药合欢皮入心肝经引药共奏安神之效。 主治:肾虚综合征(女性尿道综合征)。腰酸乏力,失眠...
-
玉屏风散由防风黄芪白术三药组成 主治表虚自汗之证
全国名中医李冀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主任医师、教授,师从国医大师段富津,尤善治疗消渴、胸痹、心痛等证。玉屏风散由防风、黄芪、白术三药组成,主治表虚自汗之证。自汗实证者常责之于风、湿、热。玉屏风散所治之证为虚,证因表气不固而自汗出。而此方立法亦有尚待探讨之处。受业李冀数载,获益良多,侍诊之暇,忝集此三案,以飨同道。 方解 《神农本草经》谓黄芪“补虚”,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赖后天之滋养。而脾胃之气不足,则易累及肺气,正如东垣所谓“脾胃一伤,肺气先绝&rd...
-
孙浩用桂枝加黄芪汤治疗小儿肺系疾病验案三则
桂枝加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全方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黄芪组成,具有调和营卫、通阳除湿之功,为张仲景治疗黄汗、黄疸兼有脉浮、表虚症状之主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孙浩临床运用桂枝黄芪汤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疗效显著。现摘录验案三则如下。 咳嗽案 田某,女,5岁。患儿自3岁入托以来反复罹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病后久咳不愈。一月前患支气管肺炎治疗后,每晚睡前及早晨起床后阵咳,时咯吐清痰,白天单声偶咳,时流清涕,咳时伴汗出,胃纳不...
-
当归黄芪茶 制作方法
血虚的人每天可将煮好的当归黄芪茶当水喝,气血虚弱、久病初愈,老年人都可以喝;阴虚火旺,体质瘦弱的人尽量少喝当归黄芪茶,身体有大病的时候,不要喝当归黄芪茶,感冒期间不要吃黄芪 。 当归为补血要药,用于心肝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黄芪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