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 第2页
- 
	
	瘀是中风的主要病因 气虚痿案湿热痿案广东省名中医卢永兵出生于中医世家,20世纪60年代,卢永兵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卢老专心研究老年医学40载,指出老年多瘀,久病多瘀,瘀是中风的主要病因,所以活血化瘀贯穿治疗中风的始终,结合大剂量补气药黄芪,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气虚痿案】 王某,男,73岁。2003年3月5日首诊。病者患胃溃疡五年,近五个月来反复便血,一个月前施手术治疗,术后纳少,食则腹胀,神疲乏力,多汗,头晕心悸,下肢麻软,大便溏。一周前下肢痿软,不能站立。现面色白光白,懒言声低,下肢无力着地,肤色正常,口淡,舌淡,舌尖... 
- 
	
	感冒以咳嗽为主要症状 方用小儿易感阵咳方加味孙某某,男,4岁,2014年3月26日初诊。 家长代述,患儿自幼体虚易感,每次感冒均以咳嗽为主要症状,一周前受凉感冒,复现咳嗽,咳声连连,喉中痰鸣,咳甚时出现呕吐进食物,偶见流清涕,食欲不振,纳食不馨,食后脘腹微胀,大便干,小便清长,来院检查,因支原体弱阳性,输液治疗6天,症状不减反而加重,求助中医。刻诊见患儿面色萎黄,发育一般,营养中等,咳声连续,偶闻喉中痰鸣,不知咳吐痰液,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清,偶而闻及湿性罗音,体温正常,舌质红,苔白,指纹隐现。依据舌纹症状,辨证为表虚不固,外邪乘虚而侵,肺络受邪,... 
- 
	
	肺结节归属中医“肺积”范畴 主要病机为“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以及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普及,肺结节的发现率日趋增多,西医除了对高度恶变可能的结节予以穿刺或手术切除以外,大多数肺结节是采取随访观察。随访过程中的反复检查,既增加了患者心理压力,又增加了经济负担,甚至由于人们的恐慌造成一些过度检查和不必要的手术,而中医药对肺结节的治疗有其独特的疗效。国医大师徐经世悬壶60余载,对内科杂病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徐经世诊治肺结节的经验整理如下: 肺结节归属中医“肺积”范畴 中医自古并无肺结节之... 
- 
	
	周婷用针药结合为主要方法治疗耳鸣的经验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内鸣响,且无外界声源的干扰,可妨碍听觉,是一种主观上的症状,可导致不同程度听觉减退、失眠、心烦不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周婷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经验丰富,擅长采用针刺方法治疗多种常见疑难疾病,如围绝经期失眠、周围性面瘫、卒中后半身不遂等。现介绍周婷用针药结合为主要方法治疗耳鸣的经验如下。 方药治疗 健脾益气开闭通窍周婷用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法,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来治疗耳鸣。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臣以用人参、炙甘草,君臣相伍... 
- 
	
	甲亢 李佃贵认为瘿病的病因主要与情志内伤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导致身体代谢活动加快,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的临床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因很多,最常见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其他包括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散在性或家族性非自身免疫性甲亢、碘甲亢、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相关性甲亢、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甲亢和新生儿甲亢等。 甲亢的病因病机 甲状腺功能亢进没有特定的早期症状。早期症状多取决于甲亢的严重程度,受累的器官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各个典型症状均可成... 
- 
	
	黄连汤“木邪犯土”是其主要证候在仲景公《伤寒论》中,有治疗“痞满”的一组方剂,组织严密的、配伍灵活简洁,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疗效良好,然而将黄连汤也归于这一类方中,总有一些似是而非感觉。仲景公自是无法开言,而后来者又随心而定,将该方也归纳为泻心汤类。当然因为其在临床表现上极为相似,也是可以理解的。黄连汤乃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成,这其中的原由想来仲景公该有深意。许多的医家也悟出了仲景公用该方的和解之意,寓意类似小柴胡汤,只是归经的不同。柴胡证与泻心汤证所表达的侧重当然也就远了。一则少阳,一则阳明。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对... 
- 
	
	中医治病 主要就是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中医治病,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着眼于整体,强调脏腑之间的关系,而讲到脏腑之间的关系,可一言以蔽之,主要就是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脏的相生关系 中医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在认识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时,是着眼于整体的,人体的每一个脏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五脏之间、六腑之间、脏腑之间、脏腑系统之间、内脏与体表之间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一个脏有病,中医是要察看多个脏腑的,治疗也要从这个整体去考虑,肾病不一定去治肾,肝病不一定单治肝,而是充分考虑到所涉及的脏腑,从中找出其调节的关键点、... 
- 
	
	2012立春养生 主要是护肝明天是立春,因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和调节心情。中医认为,心情舒畅,既可防止肝火上越,又有利于阳气生长。因此人们要力戒暴怒,更忌心情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 防病:早睡早起常开窗 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上,首先要顺应气候的变化增减衣服;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注意休息和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在起居方面也要顺应自然,早睡早起,适当增加室外活动,使身体的冬藏状态开始适应春天的到来,使自己的精神情志... 
- 
	
	养心主要是养神 五脏养心重点养心五脏之中养心最为重要,养心主要是做到养神。因心主神明,故平时遇事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也不过忧,与人交往不计较得失,该舍去便舍去,以保持心神的虚静状态。 每天晚上临睡前经常按摩手上的劳宫穴和脚上的涌泉穴,这两个穴位可以起到心肾相交,改善睡眠的作用。 在食物补养方面,经常用西洋参泡水喝,常吃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等,以益心气,养心阴,还要重视午休。 注意调肝肝主疏泄,为将军之官。养肝主要从情志、睡眠、饮食、劳作四个方面入手。养肝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保持情绪稳定,平时尽量做到心平气和,如欣赏... 
- 
	
	抓住中医养生学的主要特征近年来,不断升温的中医养生热潮充分反映了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和了解中医养生常识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这些追求和愿望相背离的现象,如某些伪中医养生专家受利益驱使不断制造中医养生的神话,人为地使中医养生神秘化、复杂化、低俗化,甚至宣扬违背起码的生活和卫生常识的奇谈怪论。充斥于报刊、书籍和电视网络等传媒的所谓中医养生内容更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使人们难辨真假。 作为中医人,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加大正确宣传中医养生的力度,引导大众完整、准确地了解和把握中医养生的科学真谛,... 
- 
	
	辨证论治 中医学的主要法则之一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主要法则之一,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等,不一而论。“这些辨证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内在联系,现今仍是中医临床认识和揭示疾病本质的主要手段。”面对如此庞大的辨证体系和历朝历代医家们的多种诠释,后世学者几乎是在眼花缭乱中去学习认知、选择应用的。当看到上海中医药大学严世芸、李其忠两位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经过16年的努力,在国家立了专项的研究成果《中医藏象辨证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一书时,心想:... 
- 
	
	证候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在中医药现代化这个问题上业内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中医药要加速传播和良性发展首先应该将证候的标准与规范研究透彻。因为证候在中医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中医药基础理论取得突破的关键,是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然而传统中医证候诊断是通过直观疗法得来的,望闻问切的诊病手段所归纳出的信息是不可直接测量的变量。这些信息大多无法用确切数据定量表述,缺乏客观、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给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价造成诸多困难,而且可信度低。中医学要在继承发扬传统的同时必须向现代化转变,中医诊断的科学化、规范化、定量化、标准化、可信性、可操... 
- 
	
	中药材除草剂主要分苗前和苗后两种除草剂在全国各地广大药农种植药材的时候,除草是一项繁忙而沉重的劳动,不少地方因杂草丛生,把我们种的经济效益很高的中药材吃掉或生长不良,造成严重的减产和品质下降,尽管使用多种除草剂也都不理想,有的因使用不当造成药苗和草苗一起死掉,这是十分痛心的,本文介绍几种中药材除草剂,仅供参考。中药材除草剂主要分苗前和苗后两种除草剂。 中药材苗前除草剂 分为种前除草剂和种后苗前除草剂,都是封地作用。 中药材种前除草剂:即氟乐灵,可有效的除掉马唐草、狗尾草、牛晋草、马齿笕、藜草等,对一般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都有很强的杀伤力。... 
- 
	
	壮医主要是通过外治的方法壮医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针灸刺血、拔罐、刮痧等这一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外治的方法,在人体龙路、火路的某些体表气聚部位(即穴位)施以调气治疗,调整调节和畅通人体气血,增强人体病能力,加速邪毒化解或排出体外,使三气复归同步而达到治疗目的。著名壮医药 线点灸专家龙玉乾指出,“疾 病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 衡”,认为药线点灸的治疗机 理就在于调整、调节、调动人 体气血,使之趋于均衡,则疾 病自然向愈。 壮医具有丰富的药物治 病的经验,认为药物的治疗作 用,在于以其性味之偏,来纠 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