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 第15页
-
泽泻汤合二陈汤加味治眩晕
朴某,女,41岁,2013年9月26日初诊。 患者素有胃疾,3日前晨起头目眩晕,如坐舟车,伴恶心、呕吐频频。经当地卫生院静点用药,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刻诊:精神疲顿,面色苍白,稍事活动则恶心频作,呕吐之物多痰涎及些许食物。舌质淡、苔白略腻水滑,脉弦滑。此乃痰浊中阻,气机逆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中焦运化失常。 治法:和胃降逆化痰,泽泻汤合二陈汤加味。 组方:泽泻40克,白术20克,茯苓30克,半夏15克,陈皮15克,竹茹15克,旋覆花15克,代赭石25克,生姜9片,炙甘草10,大枣10枚。2剂,水煎,每日...
-
治高血压病眩晕加重验案
病例:彭某,女, 66岁。患高血压病6 年,经常头晕目眩,近 几天眩晕加重。1周前 突然眼黑倒地,不省人 事,约10分钟后苏醒, 醒后活动如常。现症头 目眩晕,甚则复视(视 物有重影),步行欠稳, 手足发麻,腰酸软。舌 质红暗,舌苔根黄,脉 细弦。血压:160/90 毫米汞柱,头部cT检· 查未见异常。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诊断为:眩 晕,中风先兆证。辨证为阴虚阳亢,肝 风夹瘀上扰清窍。洽宜平肝潜阳,通络 化痰熄风。处方以天麻钩藤饮加减。 处 方:钩藤(后下)、白芍、生龙骨(...
-
治眩晕 头颈疼痛方
眩晕,江某某,女,52岁。2010年4月2日初诊。 患者1月前受凉感冒,发热,头颈疼痛,眩晕,多次肌注退热针剂,出汗较多,头痛发热虽消失,但不时感到眩晕,恶心,颈部疼痛,不能转侧,曾去某医院诊为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症,输液并口服不少药物,疗效不明显,近1周来,眩晕发作次数增多,颈部疼痛且强硬不适。刻下症见:精神差,头晕,动辄加重,伴恶心,每次眩晕即大汗出,颈部强硬疼痛,不敢左右顾盼,乏力,口苦,咽干,心烦,纳可,寐差,舌质暗、嫩,舌苔微黄腻水滑,脉弦细。辨为太阳、少阳合病,枢机不利,营卫不和兼挟瘀饮,方拟柴胡桂枝...
-
眩晕(目眩头晕)中医辨治
眩晕是目眩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出现。中医则有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和痰湿中阻之分。 肝肾不足眩晕,多伴有精神疲乏、腰膝酸软、耳鸣失眠和遗精多梦等症状。 (1)黑芝麻、黑豆、核桃仁各250克。将上3味研细与白砂糖500克调匀。每日早晚取1汤匙调开水服。 (2)枸杞30克,乌骨鸡1只,炖汤服食。 (3)莲子(去心)、芡实各30克,山药50克,精瘦猪肉250克。炖汤服食。 痰湿中阻眩晕,多伴有头重头痛、胸闷气喘、少食多寐和倦怠...
-
眩晕临床经验中医辨治
杨牧祥为河北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他从医执教近50载,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辨证用药独特。笔者有幸师从于侧,受益匪浅,现将其辨治眩晕的临床经验简介如下。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症,中老年人多发,可见于高血压病、颈椎病、高脂血症、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梅尼尔氏综合征等多种病。杨牧祥认为,本病多由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头目失荣、或肝阳上亢、痰火上逆、扰动清窍所致,病位在...
-
巧用中成药治眩晕
中医学认为,眩晕的发生多由于肝火上炎,肝肾阴虚,气血两亏,肾精不足等多种原因引起。。各类眩晕可单独发生,亦可同时出现。对证用中成药治疗右意想不到的效果。 1.肝火上炎。主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红目赤,口苦咽十,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以龙胆泻肝丸治之。 2.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主证:眩晕耳鸣,缠绵持久,视物昏花,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烦急躁,失眠多梦,肢体麻木,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以杞菊地黄丸治之。 3.肾精不足。主证:眩晕健忘,腰膝酸软,遗精滑泄、...
-
甘肃名医治内耳眩晕病方
甘肃名医治内耳眩晕病(实证)方: 处方:茯苓、白术、桂枝、泽泻、猪苓、半夏各12克,生姜9克,郁金、钩藤各15克。 加减:急躁易怒,眼球震颤者加天麻10克,石决明15克;头重如蒙,恶心呕吐者加陈皮10克,竹茹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平肝潜阳,和胃化痰。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病,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痰浊化火之实证。症见头晕耳鸣呈阵发性,视物旋转反覆,头胀痛或昏重如裹,多烦易怒,胸胁胀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舌偏红,舌苔厚腻或浮黄,脉象弦劲或滑数。 甘肃名医治内耳眩晕病(虚证)方: 处方:五味子...
-
中医眩晕高血压病 治以健脾益肾 活血通络
李燕梅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名誉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治疗中风、头晕、失语、胃病等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症,在治疗疾病上主张以病为纲,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分层论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验及诊疗特色,常获良效。笔者曾有幸跟随恩师待诊多年,受益颇多,现将其临证医案介绍如下。 病案 李某,男,60岁,2002年9月18日初诊。 患者主诉间断性头晕、头昏沉5年余。患者5年前每因劳累后出现头晕、头昏沉、时有头胀痛、失眠、乏力、腰酸,血压高达170/100mmHg,心电图提示:左室肥大,眼底检查示...
-
眩晕试试中医外治法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中医认为,眩晕多由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所致,治宜平肝潜阳、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燥湿化痰。据临床观察发现,采用外治法可有效防治眩晕。 1、药枕疗法 配方1:夏枯草、荷叶、竹叶、蒲公英、菊花各50克,研为细末,装入布袋中,当枕芯用,连续1-2月。配方2:野菊花500克,红花100克,薄荷200克,冬桑叶、辛夷、冰片各50克,共研粗末,装入枕芯,3个月为1疗程。此二方均可清热平肝,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 2、塞耳疗法 灵磁石10克,研为细末,分成2份,用纱布包...
-
中医名方巧治颈性眩晕
方用益气聪明汤加味。药用:葛根27克,天麻、木瓜各15克,川芎、蔓荆子、黄柏、黄芪、杜仲叶各12克,白芍、生龙骨、牡蛎各21克,炙甘草、党参各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观察疗效。 疗效:治疗120例,显效56例(眩晕症状完全消失);有效54例(眩晕症状减轻,偶有头晕);无效10例(仍眩晕,与用药前无差别)。 病案:张某,女,48岁。颈椎病病史3年,人院时主证头晕,不能行走,时有恶心呕吐,耳鸣,颈痛,头部活动时眩晕加重,旋颈试验阳性。颈椎四位片示:椎间关系失稳,颈椎横突孔增生狭窄,脑...
-
眩晕症的治疗方法:中医外治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 中医认为,眩晕多由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所致,治宜平肝潜阳、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燥湿化痰。据临床观察发现,采用外治法可有效防治眩晕。 药枕疗法:野菊花500克,红花100克,薄荷200克,冬桑叶、辛夷、冰片各50克,共研成粗末,用纱布袋包装后放置于枕芯中,睡觉时枕之即可,3个月为1个疗程。具有清热平肝的作用,尤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 塞耳疗法:灵磁石10克,研为细末,...
-
内耳眩晕中药酊治
内耳眩晕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大多为无先兆突发旋转性眩晕,反复发作,眩晕强度重,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耳聋,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酊剂外治内耳眩晕症9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川芎20克,细辛10克,冰片4克,放人200毫升75%酒精浸泡10天。 使用时先用消毒的小棉球浸泡药液,然后轻轻塞进外耳道。 点评:关于内耳眩晕症,现代中医学提出了痰瘀交阻的学说,因肝气郁结,久郁化火,煎炼津液;或患者素体痰盛,痰火互结;若痰浊久留不去,壅遏气血,则可致痰瘀交结,而致眩晕常作不已。方中川芎辛香善窜...
-
高血压眩晕 引发“脑中风”背后推手
对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坚持长期用药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但有时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风险。其实,这些风险与用药不当有关,只要注意预防,多能避免。 当心清晨高血压 大部分人在夜间睡眠时血压降低,清晨醒前血压快速升高。早上6~10点,血压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绝大多数人会达到一天内的最高水平,有时能比夜间高出40~50毫米汞柱以上。清晨高血压是猝死、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疾病的“元凶”,发病高峰均在觉醒前后4~6小时内。因此,降压药应在晨起时即刻服用,并注意观察症状,不要立即出门或进行...
-
眩晕辨证选中成药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反复发作,不仅妨碍正常工作和生活,严重者还可发生中风,危及生命。中医认为,老人头晕大多因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长期郁怒,气郁化火,扰动清空;或者嗜酒肥甘,脾失健运,化湿生痰,痰浊蒙蔽清阳;久病不愈,气血生化不足,脑失所养等等都会引起眩晕。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治疗。 肝肾阴虚:表现为眩晕反复发作,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质红,舌苔薄,脉弦细。可用杞菊地黄丸来治疗,1次1丸,一日2次。 肝火上炎: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且...
-
眩晕的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高某,女,67岁,2015年2月13日初诊。 主诉:头晕三天。患者面红目赤,三天前不明原因性出现头晕,伴有天旋地转感,甚则呕吐,右侧卧位时头晕明显,右侧耳鸣明显,听力减退,右侧手抖,心慌且每日下午3点左右不适感加重。舌红边有齿痕苔白厚,脉滑。既往有右侧神经性耳聋、颈椎退行性病变、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等病史。辅助检查:血压偏高(160/90mmHg),心电图未见异常,CT检查未见异常。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认为,此乃眩晕病的肝阳上亢证,用平肝潜阳、祛湿化浊法,方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