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 第17页
-
眩晕病的治疗《临证指南医案》眩晕门
《临证指南医案》眩晕门中共有16则医案,按照其主要治疗法则可分为化痰定眩法6则、平肝熄风法5则、滋水涵木法3则、养血息风法1则、温肾凉肝法1则。然每则医案患者多有兼症,故或有化痰定眩兼以息风,或平肝息风兼以生津,或滋水肝木兼以潜阳等等。案后其弟子华岫云按语:“此症之原,本之肝风,当与中风、肝风、头风门合而参之。”今且以眩晕16则医案为本,兼以论之,以期为目前眩晕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之见。 化痰定眩 在叶天士眩晕医案中,痰浊为病的共有6则。痰浊的产生主要与脾胃相关,如《素问&midd...
-
眩晕 中医有“无虚不作眩”“血虚生风”之论
无虚不作眩 刘某,女,27岁,2016年5月初诊。 主诉眩晕发作已一年余,本次发作1周,患者自觉晃摇欲倒,头颈转动不利,平卧可稍有缓解,头始有震颤,不时耳鸣,时有恶心呕吐,脉沉细无力,舌苔淡薄,体质虚弱。诊后思,此患者体质虚弱,证当属气血亏损,肝阳失潜,治以益气养血,平肝息风,方药如下:党参15克,焦白术18克,当归15克,陈皮6克,生白芍12克,天麻10克,沙苑子10克,菊花10克,枸杞子12克,钩藤12克,甘草5克,3剂,水煎服。 二诊可见诸症好转,前方已见效,继服5剂...
-
眩晕 用当归补血汤加减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冯宇 楚某,男,45岁。2017年9月10日摔伤致左股骨干骨折,患者有A型血友病病史40余年,2016年10月18日在山东省某医院行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恢复良好。2017年9月18日在全麻下行左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术中术后因大出血,积极给以抢救,大剂量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丙球、甲强龙等治疗,并大量输血;术后5天内,因全麻气管插管,每次患者醒后烦躁,故以力月西、丙泊酚等药物镇静。9月23日后病情趋于平稳,贫血征象缓解,血红蛋白及人血红细胞数量均在...
-
柴胡六味汤治疗偏头痛性眩晕临床观察
偏头痛是一类以单侧搏动性发作为特点的头痛症 状, 临床常表现为间歇性头痛发作, 并伴有自发性功能 紊乱的一种神经衰弱性病症, 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1 ] 。 患者在头痛发作后常出现恶心、 呕吐、 畏光及烦躁等并 发症状, 通常在安静环境中休息或者睡眠可立即缓 解 [2 ] 。患者偏头痛发生后均会伴有眩晕症状, 且偏头 痛性眩晕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 的功能性残障,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长 期以来, 偏头痛疾病的研究是临床医学的重点课题。 目前, 偏头痛通常采用西药治疗, 但随着用药时间的...
-
主治各种眩晕症 二陈汤四物汤去熟地加天麻汤化裁
息风止眩汤的药物组成:天麻6克,钩藤15克,桑叶l0克,菊花12克,制半夏10克,陈皮6克,茯苓15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赤芍12克,川芎6克,丹参15克。 功能:平肝息风,止眩化痰。 主治:各种眩晕症,脉弦或弦硬,并见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痰湿内蕴之症状。 用法:每日1剂,分煎2次,取药液250毫升,分2次口服。 方解:本方由《证因方论集要》二陈汤四物汤去熟地加天麻汤化裁而成。天麻、钩藤平肝息风;桑叶、菊花疏散风热;二陈汤化痰;四物汤去熟地加丹参,活血养...
-
经行眩晕治疗以归脾汤加减
经行眩晕 赵某,女,20岁。2007年初诊。1年来每到经期,便觉头晕,经净后渐渐恢复,伴体倦乏力,月经量偏少,色淡等,无血块。现正值经期,感头晕、乏力,轻度心慌,纳食差,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辨证为血虚清窍失养。 治疗以归脾汤加减:党参15 g,黄芪30 g,甘草10 g,茯苓10 g,酸枣仁5 g,龙眼肉10 g,大枣10 g,远志10 g,当归10 g,枸杞5 g,白术10 g,木香6 g,天麻10 g。5剂,水煎服,1剂/d,分2次温服。 5 d后月经已止,眩晕缓解。守方共服药20余剂。...
-
治眩晕 几个应用广泛的方子
读者张忠友.自 述现年85岁.患糖尿病 25年病史.现伴有头晕、 打颤、流口水等而求医 治。 笔者建议选用民间 中草药对症治疗,宜清热 排毒、消渴清养、醒脑明 目、凉血通络为主。生地 10克,生白芍12克,麦 冬10克,白蒺藜12克, 银花10克,生决明12 克,连翘12克,生龙骨 12兜,幺参12兜,生牡 蛎12克,当归9克,丹参 10克,川芎5克,杭菊花 9克,竹叶心12克,首乌 藤12克,白芷5克,炙甘 草6克,白术10克,青皮 6克,半夏6克,丁香粉3 克(冲服),广木香6克 (后下)。水煎服,每日1 剂...
-
头痛伴有眩晕烦躁 中医汤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何钱 刘某某,女,32岁。1976年6月18日初诊。诉头痛尤以右侧太阳穴及后枕部为甚,已经6年有余,太阳晒数分钟必然头痛发作。头痛呈胀痛或搏动性,欲作呕恶,伴有眩晕,烦躁,情绪沮丧或暴怒激动。前日头痛又发作,2日未得睡眠,眼眶鼻翼发青,偶尔幻听幻觉。大便干结,已经五日未解;小便黄赤;舌红有瘀,苔黄厚腻,脉弦数、涩紧。此痰火瘀结证,予无极丸加味。处方:酒制大黄18克,九节菖蒲、元胡索、白芷、川芎、藁本各12克,细辛6克。水煎,日分3服。 服汤药3剂,每日均解较多深黑...
-
老年眩晕症分型食疗调治
老年眩晕症,证见头晕眼 花,不能站立,有的伴有恶心、 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等,多因 风、火、痰、虚、瘀等引起,病位 在脑,与肝、脾、肾有关。中医 将眩晕分型对症食疗,疗效满 意。 肾阴亏虚型证见眩晕常 年不愈,兼见精神不振,多梦 健忘,腰膝酸软,耳鸣,盗汗, 潮热。治宜滋阴补肾。方用:枸 杞子30克,大米50克。将枸 杞子、大米一同入锅,加适量 清水,煮至粥熟即可。分2次 服食,每日1剂,连续服食1 个月。 瘀血内阻型证见眩晕, 头痛、痛处固定,兼见失眠健 忘,心悸烦闷,疲倦乏力,唇色 紫暗或舌有瘀斑。治宜活血...
-
熄风定眩方治疗血管性眩晕60例临床观察
血管性眩晕是以头晕、目眩为主要表现的一类 综合征,其共同特点是有颅脑的供血不足和缺氧存 在。目前西医对血管性眩晕的治疗多限于对症治 疗,如镇静止吐、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疗效尚不 显著。课题组根据临床经验,结合血管性眩晕的病 因及发病特点,自拟熄风定眩方,其具有平肝熄 风、镇肝通络、疏风清热、活血化痰的功效。本研 究以公认有效的氟桂利嗪 [1 ] 为阳性对照药,通过 对血管性眩晕患者用熄风定眩方治疗后临床疗效及 眩晕障碍评分量表 ( DHI) 得分的评定,探究该方 的疗效及临床优势。本课题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查 ( 20...
-
张允岭治疗眩晕经验
张允岭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 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脑病教学、科研及 诊疗工作3 0 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擅 长治疗神经内科疑难杂病,在中医科研和临证中 独具匠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医临证诊疗体系。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证,眩晕反复发作,影响患者 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发展为晕厥或 中风,甚至危及生命。导致眩晕的病因复杂多样, 张教授针对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采用 中医辨证论治,处方用药颇具特色,效如桴鼓。 笔者侍诊左右,受益匪浅,谨将其诊疗经验加以 总结,以供同道参佐。 1 ...
-
主治风痰上扰所致之眩晕恶心 宁风定眩汤
李玉贤,男,1948年生,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名中医、昌吉州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长期临床一线工作中,理论联系临床实践,逐步形成独特的辨证思路及诊疗方法,在中医内科、妇科、儿科以及外科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编辑出版专著《草山堂医验录》1部,获国家专利1项。 组成:茯苓15克,泽泻15克,白蒺藜15克,白术9克,钩藤15克,半夏9克,陈皮6克,天麻9克,制首乌12克。 功效:散饮化痰,熄风止...
-
中风后遗症李振华验案 治眩晕方 痹症疗方
国医大师李振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急性热性病、脾胃病及疑难杂病。他认为对于气虚血瘀证的治疗除健脾益气、蠲除痰湿治法外,还应以活血化瘀通络为必施之法,并重用虫类药。对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者,注意用药不可过于温燥;而对于久痹正虚者,须随证施用补益气血、滋养肝肾之药,使正气渐复,而顽疾得愈。本文收录了李振华教授的验案3则,以飨同道。 中风后遗症 某男,59岁,2005年3月23日初诊。诉右半身无力,伴行动不灵活、语言不利6个月。刻见:右半身无力,行动不灵活,言语不利,头晕,...
-
何华运用平肝止眩汤治疗老年眩晕经验浅析
眩晕是眩与晕的总称,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晕眩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出现站立不稳、恶心、呕吐等症状[1]。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可涉及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梅尼埃病和耳石症等[2]。眩晕具有病因复杂、病程长、常伴有其他系统疾病的特征,是老年人群中的多发病、常见病。随着社会人口逐渐老龄化,眩晕已经成为影响老年群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何华教授为第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南省&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