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血 第299页

血 第299页

  • 血瘀头痛喝芎七水

    血瘀头痛喝芎七水

    气滞血瘀头痛,表现为头昏而胀,头刺痛剧烈,痛有定处,时发时止,情志不畅时头痛加重,缠绵不愈,舌见瘀点或紫暗,苔白,脉涩。治疗大法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为主。中医认为,川芎为血中气药,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燥湿的功效;三七甘微苦,性温,有止血而不留瘀血,行瘀而不伤新血的特点,可助川芎止痛。二药配合,活血和血,对于气滞血瘀头痛有较好疗效。 方法:取川芎10克,三七 (研粉冲服)2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l剂。 沈佳霞...

  • 瘀血胃痛丹参鸡汤

    瘀血胃痛丹参鸡汤

    瘀血阻滞型胃痛患者,主症为胃脘疼痛,状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舌质暗,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涩。 用丹参、三七等具有活血功效的中药调制鸡汤,能活血行气,对于于瘀血所致的胃脘疼痛有较好的疗效。 方法:取丹参15克,三七3克,加水煎沸30分钟,将药液倒人即将煮好的老母鸡锅中,共煮至鸡熟,分3次食肉饮汤,每日1剂。 杨佩菊...

  • 养胃需运动 内养功法调和气血

    养胃需运动 内养功法调和气血

    养胃需运动 胃病须养,除了保证规律的饮食,适当运动也有助于胃的调理。运动能加强胃肠道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运动还可促使膈肌上下移动和腹肌较大幅度地活动,从而对胃肠道起到按摩作用。胃病患者可以参加的运动包括:气功、太极拳、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 胃病患者刚开始锻炼时,运动强度宜小。如采用速度缓慢、全身放松的步行,每次20-30分钟,运动时脉搏控制在 110次/分钟左右。随着病情好转,可适当加大运动量,运动时脉搏可以达到130- 140次/分钟左右。每天最好坚持运动20-40分钟。 急性肠胃炎、胃出血、腹部疼...

  • 治肺结核咳血经验

    治肺结核咳血经验

    经验方:白芨、生大黄各50克。 用法:将白芨与生大黄烘干,混匀,研成粉末,每次取6克药粉,温开水冲服。每天3次。 疗效:本方治疗肺结核咳血患者68例,服药3日后,显效(咳血停止)46例,有效(咳血减少)18例,无效4例,显效率达67.%。...

  •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疗法大全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疗法大全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也属此范围。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应予高度重视。根据临床表现,其属中医“呕血”、“便血”范畴。本病来势凶猛,病情急重,随时可出现亡阴、亡阳之“脱证”,危及生命。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和劳倦过度有关。胃热内盛,火伤胃...

  • 化瘀止血治消化道出血方

    化瘀止血治消化道出血方

      组成:白及、大黄、龙骨、乌贼骨、三七、百合粉各等份。   功效:化瘀止血。   用法:研末冲服,每次服10~20克,日3次。   方解:本方君以白及、乌贼骨名曰乌及散,善治胃痛吞酸呕血;臣以龙骨、三七,加强固涩止血之功;佐以大黄,以其善于通六腑,使血止而不留瘀也;使以百合,不仅可以改善缺血引起的心慌气短症状,而且能够引血归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黄,能引胃气下行,故善治吐衄,《神农本草经》谓其能“推陈致新”,能使瘀血除而新血生也。实践证明大黄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首选药物,且不可畏其性猛而弃用...

  • 马齿苋单味鲜用治疗下痢脓血

    马齿苋单味鲜用治疗下痢脓血

      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其味酸寒,归大肠、肝、脾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单味鲜用治疗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有较好疗效。   方法是取鲜马齿苋去根洗净,切碎捣烂取汁,每次口服20~30毫升,每日3次。...

  • 足心敷药可治咯血

    足心敷药可治咯血

    肺结核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的局部症状之一,约占肺结核病人的1/3--1/2。咯血程度不一,小量略血(痰中带血或失血),系病灶炎症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中等量咯血,多为小血管损伤;而空洞壁上较大动脉瘤破裂则可出现大咯血,大量咯血常伴发热。 药物组成:大蒜泥10克,硫磺6克,肉桂、冰片各3克,以上四味药为一份,混合备用。 方法:取所备药物一份,分别敷于两足足心“涌泉”穴,胶布固定。...

  • 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 治痢疾下血发热

    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 治痢疾下血发热

      刘某,女,67岁,会诊病例。   1989年9月15日初诊。主管医生介绍病情:患者7日前入院,发热腹痛,泄泻每日达10余次,大便中夹有脓血,有明显里急后重,入院诊断为痢疾。从入院第三日开始,患者大便下鲜血明显增多,日下达10余次以上,发热持续不退,腹痛里急后重感。诊断为中毒性痢疾。由于大便所下鲜血甚多,且发热较甚,热势持续在39℃以上,故转请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一身发热,胸腹部热炽如火,口干多饮,心神烦乱,躁扰不安,形体消瘦,面色淡白无华。询大便所下纯是鲜血,并有紫红色血片,日下十余次。大腹部...

  • 花蕊石治出血证经验方

    花蕊石治出血证经验方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及肝、胰腺、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包括胃肠吻合术后肠病变出血,排除口腔、鼻、咽喉部出血和咯血。根据失血量大小分为慢性隐性出血、慢性显性出血和急性出血。急性大量出血则危险性大,死亡率占10%左右。 经验方:花蕊石(醋煅)60克,白及40克,大黄炭 20克,三七、甘草各10克。 加减:上消化道、胃及十二指肠出血者加海螵蛸15克;结肠或小肠出血者加地榆炭30克。 用法:上药混匀,共研成粉,装瓶密封。用时成人每次取10克,沸水调服,每日3次。出血量多及病重者4小时服...

  • 降气泻火止血治胃火气逆呕血

    降气泻火止血治胃火气逆呕血

      杨某,女,40岁,教师,门诊病例。   1991年7月2日初诊:脘腹胀痛3日,昨日开始吐血,继则大口呕血,呕吐时血中夹有少许食物残渣,口苦,大便色黑而不畅。询其病史,答:几年前曾患过胃痛,近2个月来,胃中偶有胀满及灼热感。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   辨证:胃火气逆呕血。   治法:降气泻火止血。   主方:小承气汤合失笑散。   处方:生大黄10克,厚朴10克,枳实10克,炒五灵脂10克,蒲黄炭15克,白茅根20克,田七粉20克(冲服),竹茹10克。3剂,水煎服。   1991年7月...

  • 吐血中医辨治方药

    吐血中医辨治方药

      吐血是血从胃中经口吐出或呕出。常夹有饮食残渣。多因胃中积热,或肝火犯胃,而损伤脉络所致。有部分因为中气虚损,血失统摄而致吐血。另外,某些急性热病出现热伤营血证时,亦可出现吐血。   辨治方药   胃中积热型   吐血色红或紫暗,或夹有食物残渣,多伴有脘腹胀满或痛,嗳气或呕逆,口渴或干苦,大便秘结等症,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胃泻火,降气止血。   基本方药:大黄、黄芩、侧柏叶各10克,代赭石、白芍各15克、黄连、法半夏、甘草各6克;水煎日服1剂,分3次餐后1小时服。   方解:方中主以大...

  • 治呕血 泻心汤合犀角地黄汤

    治呕血 泻心汤合犀角地黄汤

      阳某,女,56岁,出诊病例。   1997年8月7日初诊:晚10点,邻人一老者叩门求救,其妻突然大呕血,危在顷刻。遂急往视之。   笔者见患者仰靠于床头,不能动弹,其被子和蚊帐上到处都有鲜血。原来她当晚正在打牌时,连说心里不舒服,遂呼家人送来一杯糖水,喝后不久,突然呕出大口鲜血,喷于牌桌之上,顷刻连呕数口鲜血。众人在惊慌之中将其扶至床上,尚未卧定,又连呕数口鲜血,均呈喷射状。   笔者视患者神志清醒,诉已在床上仰靠约10余分钟,现呕血已趋平静。但觉心中不舒,动则欲呕。   询其有无肝病史?曰...

  • 咳嗽咯出血用桑叶水

    咳嗽咯出血用桑叶水

      老李几年前身体很差,时不时弄个感冒咳嗽,而且,咳嗽咯出血来。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支气管扩张,需要做手术。可是,他担心手术有风险,因此,就采取了保守治疗,在家休养吃药。就这样,咯血一直伴随着他,由于身体虚弱,重活干不了,在单位里只能干些值班的杂活。一到冬天,老李就害怕起来,担心咯出血来,那种煎熬真是种折磨。   不过,这种状况在前些年有了改变。一次,老李翻阅《本草纲目》时,意外得知,桑叶可治肺咯血,这让他眼前一亮。心想:“不如一试,说不定有疗效。”于是,他放下书,就出去找桑叶了。恰...

  • 咯血痨咳 橘络治方

    咯血痨咳 橘络治方

    橘络性味甘、苦,平。能通络、化痰、理气、消滞。主治痰滞经络引起的咳嗽及胸胁闷痛。笔者在使用橘络治疗少量肺痨咯血,配合其它抗痨药物效果很好,若大量咯血,应急用各类止血剂,切勿延误。橘络茶和粥作为肺结核患者日常饮服,也有止咳化痰,预防咯血的作用。 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和肺出血,经口咳出者称为咯血。引起咯血的疾病有很多种,但最常见的是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癌和肺炎等。咯血可以是各种严重疾病的表现,有时初始仅仅少量痰中带血,随后发展为大咯血,甚至可以因咯血引起窒息和顽固性低氧血症而导致死亡。所以,对咯血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

  • 肺间质纤维化有血瘀的参与

    肺间质纤维化有血瘀的参与

      肺间质纤维化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包括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该病一旦形成,则难以逆转,只能通过积极治疗延缓其进展。多数病人病情反复发作,逐渐加重,最终出现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对于该病缠绵难愈的特点和预后不佳的结局,笔者认为本病发生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机制就是有血瘀的参与。   血瘀的概念   瘀,亦作淤,是瘀血的简称,本义指血积不行,是中医理论中的内在病理产物。对于瘀,《说文解字》释:“瘀,积血也。”《辞海》谓:“瘀,积血。即瘀血。指体内血液滞于一定处所。”...

  • 活血化瘀法在肺系病中运用体会

    活血化瘀法在肺系病中运用体会

      宗《内经》“肺朝百脉”之理论,结合临床,提出肺病以血瘀为病立论。认为无论是咳嗽日久,还是喘、哮、肺胀等,均使肺肾阴亏,或肺脾气虚,或脾肾阳衰,摄纳失常,导致气机紊乱,气滞血瘀,瘀阻肺络,形成肺瘀,故治肺需适度活血。用此理论指导临床,选方佐以活血化瘀药,治疗肺系病症,疗效显著。   《内经》提出:“肺朝百脉。”肺主气,司呼吸,调节全身气机。指出肺既是血液会聚之所,又是进行气体交换的脏器。肺系疾病如咳嗽、喘证、哮证、肺胀等久延不愈,不仅气机失调,而且血行瘀滞,形成肺病...

  • 咳血 辨治方药治咳嗽咯血

    咳血 辨治方药治咳嗽咯血

      咳血,又称咯血。指咳嗽时,血自肺中经气管咯出,或纯血鲜红,或痰血相混,均称为咳血。主要由于外邪犯肺,或阴虚火旺,而致肺络受损,血溢气道,咳嗽而出。   辨治方药   中医辨治咳血一证,一般分为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气犯肺、肝火犯肺、肺肾阴虚、气不摄血等7种类型进行论治。咳血为病,总以肺为主。肺为华盖,主气,故表邪易犯,气郁化热;肺为储痰之器,痰热蕴结,难免咳喘气逆;肺为金脏,火克金,阴虚火旺,每灼伤肺脏。总之,肺为娇脏,肺络易损,表邪犯肺、痰热壅肺、阴虚火旺,皆可损伤肺络而致咳血。而从临床实际来看,...

  • 咳血方用咳血方合小陷胸汤加味

    咳血方用咳血方合小陷胸汤加味

      邓某,男,45岁,门诊病例。   2008年10月19日初诊:患者有“支气管扩张”病史多年,曾服用多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就诊时胸闷,气促,咳喘,咯血痰,舌苔黄腻,脉细数。   辨证:痰火犯肺。   治法:清热化痰,凉血止血。方用咳血方合小陷胸汤加味。   组方:诃子10克,炒瓜娄壳10克,海浮石10克,栀子炭10克,桑白皮30克,川贝母10克,青黛粉10克,黄连5克,法半夏10克,藕节15克,杏仁10克。15剂,水煎服。   2008年11月7日:咯血止,咳嗽...

  • 咳痰近7个月血府逐瘀汤加减

    咳痰近7个月血府逐瘀汤加减

      张某,女,54岁。患者自述咳嗽、咳痰近7个月,近日又感风寒,可见咳嗽频作,并咳出暗红色血痰。x线胸透显示:支气管扩张,经西医治疗疗效不佳,仍有间断性咳血痰之症。就诊时症见咳嗽,痰中带有暗红色血块,右侧胸痛。舌质暗紫,舌边有瘀斑,舌苔薄黄,脉弦涩。笔者辨证其属瘀血滞留肺络,阻遏气血。治宜活血祛瘀止血,佐以宣肺止咳,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仙鹤草20克,生地15克,川牛膝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

  • 肺热咯血中医验方

    肺热咯血中医验方

    咯血出于肺与气管。因咳而咯血者,每多 挟痰,或痰多血少,或痰 少血多,或痰血各半,或 为纯血。此证常见,且以 肺热所致者为多。基于 上述,笔者特自拟清热止血汤随证加减,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效果。兹将所治32例肺热咯血,小结如下。 1.方剂组成、剂量及 煎服法:本方由白芨、藕 节各15克,生石膏30 克,知母、黄芩、栀子各12 克,桑白皮、桔梗、阿胶、 茜草各9克,甘草6克组 成。上方除阿胶外,加水 1200毫升煎煮,取汁600 毫升,去渣,将药汁放入锅内,加阿胶烊化,分2— 3次服,每日1剂。 2...

  • 白芨治难治性咯血

    白芨治难治性咯血

    白芨性味苦、甘、涩,微寒,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芨内服外用均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可用于急救。 白芨治难治性咯血有良好疗效,凡是经临床应用常规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脑垂体后叶素等)治疗无效、疗效不佳而反复发作的咯血者,或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等临床忌用脑垂体后叶素的咯血者,可用白芨粉3克,温开水冲服或和粥同服,每日3次。 陆生才...

  • 中医咳血郁证 咳血方加减

    中医咳血郁证 咳血方加减

      佐金平木治悲忧伤肺,木火刑金   张女士,55岁,3年前丈夫车祸去世悲泣不已,后常身体不适看病,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近一周性情焦虑,口苦胁胀,潮热颊赤,伴咳嗽阵作,少痰,日重夜轻,发现2次咳痰带血丝,服抗菌素无效转看中医。诊见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予胸片DR检查,提示未见明显病变,结合临床。血压130/86mmHg。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咳嗽;中医诊断为咳血、郁证。治以泻肝清肺宁络法,选拟《丹溪心法》中的咳血方加减:栀子、黄芩、丹皮各12克,青蒿20克,瓜蒌仁、海浮石各12克,黛蛤散12克,诃子10克。水煎服,日1剂...

  • 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

    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

    经验方:山栀子12克,赤芍、丹皮、生地、川牛膝各10克,麦冬、小蓟各15克,当归4克,大枣30枚。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10剂为1个疗程。 疗效:本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73例,痊愈(出血点及紫癜完全消失,疗程结束后复查血小板回升至100--200X1000000000升,半年至1年后复查血小板仍保持治疗后水平)68例,无效5例。...

  • 头部降温急救脑出血

    头部降温急救脑出血

    对于脑中风病人来说,可试行一种低温疗法,目的是使有脑血管障碍的患者保持较低的体温,以防止病情恶化。 脑出血病人往往会在白天活动中骤然起病,发病时有头痛和呕吐,并迅即出现昏迷、偏瘫、两便失禁等症状。此时旁人不可盲目搬动病人,应让病人就地平卧,并将头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堵塞呼吸道而招致窒息。与此同时,应立即用冰袋、冰水或冷水毛巾冷敷病人头部(亦可用冰棒替代)。这样做可减少脑出血量,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对挽救病人生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是有重要作用的。 (刘国应)...

  • 血瘀体质的中医调理

    血瘀体质的中医调理

    血“瘀”住了,自然就要想办法把它化开。因此,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如山楂、醋、玫瑰花、金橘、油菜、番木瓜等就是血瘀体质者的首选,而肥肉等滋腻之品要少吃。此外,非饮酒禁忌者可以适当饮酒,如黄酒、葡萄酒、白酒等,对促进血液循环有益。血瘀适量吃些山楂,其软化血管的效果好,又能消食健胃。上了年纪的人吃山楂最好,但不能吃多。 如果症状不太严重,也可以使用黄芪,它的补气效果很好,平时用来泡水代茶饮,每天放上十几片,喝到没有味道、没有颜色为止。 生三七粉能活血但不破血。现代人出门有车坐、进楼有电梯,吃得...

  • 云南白药治血证

    云南白药治血证

    1、伤寒并发肠出血云南白药每日2-3克,口服,待大便出血停止后再用3-5天,或至大便潜血试验阴性停药。 2、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云南白药2克,加去甲肾上腺素4毫克,生理盐水100毫升,摇匀后半卧位口服,每8小时1次,不能口服者,可改用鼻饲管注入。 3、颅内出血云南白药0.5克/次,每4-6小时服1次,3天后改为0.3克/次,6小时1次。再用3天后改为0.3克/次,每日3次,7-14天为1疗程。 4、下消化道出血按每千克体重0.05克的剂量,将云南白药溶于20毫升灭菌水中,保留灌肠半小时。轻者隔日1次,重者...

  • 赤小豆粉治血肿 细辛治口疮

    赤小豆粉治血肿 细辛治口疮

    赤小豆又称红小豆,是我们日常食用的一种杂粮。它不仅营养丰富,治疗跌打损伤引起的外伤血肿亦有良效。可取赤小豆200克研成粉末,装瓶备用。每天取药粉适量(依据患处的大小而定),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敷患处,用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次,连用2—3天。患者若有皮肤破损、肿胀异常明显,则不宜用本方,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中医认为,口疮的发生,常由心脾郁热或阴虚火旺所致。本人有一家传单方,用细辛敷脐治疗口疮效果极佳。 自中药店买细辛3克,研细末,用米醋调糊敷于肚脐上,以脱敏胶布固定。一般贴2—3小时即可揭去,每日...

  • 高血压调治方 等

    高血压调治方 等

    高血压调治方 荠菜250克,浓煎取汁,加入蜂蜜250 克,文火熬成膏,每次冲服1 匙,1日3次。 治失眠健忘方 人参末3克,冰糖少量,粳米60克,同时入锅煮粥。对于心慌气短、失眠健忘、性功能衰退者均适用。 治夜盲症方 石决明15克,鸡肝2具。将石决明研末,鸡肝用筷子夹碎,撒上石决明粉,同置碗内蒸熟食用,每日2次。 止牙痛方 苦参15—20克,滚开水冲泡,待温时含漱,次数不限,可治多种牙痛。...

  • 三棱针放血 刺法各异

    三棱针放血 刺法各异

    三棱针刺法具有开窍泄热、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的作用,常用于一些急症和慢性病,如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急性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顽癣、疖痈初期、扭挫伤、痔疮、关节痛、头痛、指(趾)麻木等。根据不同的疾病,可以选用不同的刺法,常用的刺法有以下四种。 腧穴点刺:即先在腧穴部位上下推按,使血聚集穴部,常规消毒后,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0.3厘米左右,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腧穴点刺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刺法,一般常用于治疗一些急性病、热性病。如点刺少商穴可以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点...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