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 第266页
-
慢性湿疹 辨证血虚兼有风寒 治法
慢性湿疹 齐某,男,67岁,风疹反复发作7年余,曾多方治疗效果不显,每年冬末春初即易起病。2015年4月21日初诊,刻下症见:双上肢外侧对称性皮肤多发淡红色粟粒状湿疹,伴明显瘙痒,皮肤多处抓破结痂痕迹,颈后皮纹粗糙、增厚伴色素沉着,夜间因瘙痒剧烈严重影响睡眠,伴手足凉,口淡不渴,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辨证:血虚兼有风寒。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处方:《伤寒论》桂二麻一汤加减。蜜麻黄8克,杏仁12克,桂枝20克,炙甘草5克,干姜20克,大枣15克,茯苓10克...
-
湿疹偏方 清热祛湿疏风活血
苏某,男,35岁。2008年9月2日初诊。患下肢皮肤瘙痒10余年,病情时轻时重,每因春秋天气变化时加重,下肢内侧皮肤可见散在红色粟米状疱疹,肤色潮红,伴有抓痕,渗出、脱屑,局部可见皮肤增厚、硬结,舌尖红,苔薄黄微腻,脉浮弦略数。中医诊断为湿疹,证属湿热内蕴,风邪外袭。治宜清热祛湿,疏风活血。自拟蒲丹饮加减,处方:荆芥10克(后下),防风10克,蝉蜕6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苦参15克,土茯苓15克,地肤子15克,生甘草15克。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14剂。嘱其保持心情舒畅...
-
红疹,过敏性紫癜,治法:清热凉血透疹
全某,男,17岁,2019年1月30日初诊。诉阑尾炎术后不久,双下肢小腿部出现较多散在瘀点,时胀。遂就诊于某三甲医院,后经皮肤科确诊为过敏性紫癜。口服脱敏药物治疗,并嘱进行饮食调整,少食含蛋白质类食物。经治疗两个月,其证时轻时重,症状并未缓解,经亲属介绍,今日来本科就诊。 刻诊:患者形体消瘦、精神疲惫、乏力、面色不华等。化验室资料显示:白细胞3.7×109/L,血小板137×109/L,转氨酶137U/L,转移酶102U/L,总蛋白57g/L,白蛋白30.2g/L,钾3.2mmol...
-
清热解毒养血祛风 治小儿湿疹
小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养血祛风的方法为主。 湿疹汤金银花8克,连翘、菊花、桑叶、黄芩、黄柏、蝉蜕各6克,蒲公英、白藓皮、地肤子、当归、生地各5克,甘草2克,水煎服。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 外洗方蝉蜕10克,蛇床子、白藓皮、地肤子各8克,地丁、菊花各6克,水煎外洗,每日3次。 口服药五福化毒丸、五黄克银丸各3克口服,每日3次。 外用药膏复方蛇脂软膏、无极膏适量外用。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 主任医师曹元成献方...
-
养血润肤汤 刘佳彬治疗慢性湿疹
名医治慢性湿疹(肝胆湿热)方 处方:龙胆草、黄芩、山栀子、车前子各10克,生地、白鲜皮各20克,地肤子12克,泽泻、通草各6 克。 用法:每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第三煎置凉用小毛巾蘸药液湿敷丘疹、水疱处。每日1剂。 功效主治:热利湿止痒。用于治疗慢性湿疹,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型。症见损局限性潮红或暗红肥厚,大小不等,瘙痒难忍,伴口苦口干,烦躁易怒,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创方者:刘佳彬 名医治慢性湿疹(脾虚湿盛)方 处方:苍术、白术、厚朴、陈皮、藿香、佩兰、地肤子各10克,茯苓、炒麦芽各15...
-
疮疡 养血通络息风止痒 组方
皮肤病常见病由于风、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等。其治疗办法不外散风透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养血通络、息风止痒。 组方:麻黄50g,薄荷60g,白芷60g,天仙藤100g,钩藤100g,鸡血藤100g,夜交藤100g,地肤子80g,白芍100g,苦参200g,连翘120g,龙脑60g,甘草80g,炉甘石120g,僵蚕100g,五倍子80g,花椒80g,诸药爆干,粉碎成粗末,每次50g用布包好,扎紧口,放热水浸泡20~40分钟,用浸泡好和药液洗患处,或热敷于疮上,药袋拧干后放存,次日再用,法如前,每50...
-
脱发重视气血双补和滋养肝肾 以达治根治本目的
脱发是指头发脱落的现象。女性脱发特指女性中由雄性激素源性脱发、产后脱发以及内分泌失调性脱发这三种类型为主的群落性脱发。当然脱发的原因还有很多,如神经性脱发、营养性脱发、物理性脱发、化学性脱发、感染性脱发、季节性脱发、精神性脱发、斑秃性脱发、脂溢性脱发、避孕期脱发等等。中医认为“女子以血为本”,气血不足及肝肾虚损,乃脱发、白发之根本原因,所以在治疗女性脱发中,重视气血双补和滋养肝肾,以达治根治本目的,效果显著,今举例示之。 典型验案一 张某某,女,34岁。 初诊:...
-
带状疱疹出疹期以利湿通络为先 后遗神经痛以活血止痛为重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其中疼痛在疱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神经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全国名中医张炳厚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其学术特点为“创用类方,善用虫药”,擅长治疗痛证及各种肾病,临证经验丰富,今介绍其分期治疗带状疱疹经验如下。 疹前期以清热凉血为要 《圣济总录》言:“热毒之气,暴发于皮肤间,不得外泄,则蓄热为丹毒。”带状疱疹病机与其相似。疹前期主要以皮肤疼痛为主,...
-
皮肤瘙痒伴风团或伴皮疹 养血祛风止痒汤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主张着力《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在临床上,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强调四诊合参,善于学习历代名家经验,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
-
凉血清热解毒 林华强治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名医治激素依赖性皮炎(血热内盛)方 处方:生地、赤芍、生石膏各20克,玄参、大青叶各10克,山栀子、丹皮各6克,甘草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凉血清热解毒。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所出现的副反应。本方用于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医辨证属血热内盛型。症见患处红斑、丘疹、肿胀,少有脓疱,自觉瘙痒,疼痛轻微,局部灼热明显,常伴心烦口渴,舌红,脉数。 创方者:林华强 名医治激素依赖性皮炎(湿热蕴结)方 处方:土伏苓、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薏苡仁各 20克,稀芬草、黄...
-
治疗皮肤瘙痒重在风与血
皮肤瘙痒与痤疮均属皮肤病范畴,临床颇为多见。这类疾病虽非急危重症,但因其一方面有皮肤改变及不适症状,一方面影响美观,故患者往往身体痛苦与精神痛苦并见。其病变多迁延日久,或反复发作,治疗有一定难度。我师刘景源教授治疗此类疾病疗效确切,现总结报道如下。(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张梦培) 1 治疗皮肤瘙痒重在风与血 本文探讨的皮肤瘙痒不是单独的病种,而是由多种皮肤病比如各种癣、疹、皮炎、皮肤瘙痒症等所引起的以皮肤瘙痒为主症的一类病变。这类病变,多伴有或轻或重的皮肤改变,其表现多种多样,但总以皮肤瘙痒...
-
身痒并有红疹 以凉血祛风止痒或清热利湿之品
瘙 痒 彭某,女,45岁。2012年5月5日就诊。诉外出观花,回来后一直身痒并有红疹,入夜尤甚,至今已1月,服诸西医抗过敏药能稍缓解,但很快复发。刻诊:全身红色丘疹,有抓痕。口干欲饮,心烦难寐,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诸中西医药诊治,疗效不显。 观前医方多投以凉血祛风止痒或清热利湿之品。 处方:生地黄20 g,木通10 g,生甘草10 g,淡竹叶15 g,栀子10 g,白鲜皮30 g,刺蒺藜30 g,赤芍10 g,当归10 g,川芎10 g,丹皮10 g,水牛角20 g(先煎),3剂...
-
老年斑是由于年老气虚血瘀 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老年斑是由于年老气虚血瘀,不能上荣营养面部所形成。治宜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若经常以山楂蛋清敷面治疗,往往可获得满意效果。 方法:先用温水洗脸,擦干。每次取生山楂10克,去核后捣碎,加适量鸡蛋清调成糊状,薄薄地敷于面部,保留l 小时后洗净,每天早晚各敷1 次。敷上药糊后,可轻轻按摩面部,以助药力渗透。30天为 1个疗程。 山楂味酸甘,入脾胃经和肝经,功擅活血通脉,其有效成分能扩张血管,清除局部瘀滞。蛋清中富含多种氨基酸,有滋润皮肤的作用,有助于消除皮肤色素斑。山楂与蛋清调和后敷面,既可调畅面部气血,又能...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从气滞血瘀论治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除了疼痛外,还常伴情感、睡眠及生活质量的障碍。迄今为止,西医治疗方面仍未找到一种长期控制的方法。 国医大师禤国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皮肤病临床工作。在临床上,禤国维辨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屡获奇效,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从气滞血瘀论治 禤国维认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以本虚标实为主,主要是感受毒邪,湿、热、风、火郁于心、肝、肺、脾,日久耗伤气血,或患者素体禀赋不足,导致经络瘀阻...
-
面部发红反复发作伴红疹瘙痒 清热凉血疏风止痒方
朱某,男,33岁,2021年12月5日初诊。主诉:面部发红反复发作5年余,伴红疹瘙痒,以颧部及鼻翼两侧为主。患者平素饮食嗜辛辣,饮酒较多。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曾于多家医院诊治,口服氯雷他定片及外用药膏治疗,效果不佳。 辨证:血热夹湿,风邪外袭。 治法:清热凉血祛湿,疏风止痒。 处方:金银花30g,连翘10g,黄芩15g,炒薏苡仁15g,蒲公英30g,生地10g,当归10g,白术15g,茯苓15g,白蒺藜15g,白鲜皮15g,荆芥10g,地肤子15g,蝉蜕6g,甘草6g。5剂,水煎服...
-
自拟中药方内服联合自体全血注射治疗顽固性疖病
疖是一种急性化脓性毛囊和毛囊周围的感染, 若数目较多, 此起彼伏, 反复发作, 经久不愈称为疖病[1]。笔者运用自拟中药方内服联合自体全血肌内注射治疗顽固性疖病患者8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扬州市邗江区方巷中心卫生院皮肤科收治的8例顽固性疖病患者, 其中男5例, 女3例;年龄23~45岁, 平均34.5岁;病程8~29个月, 平均18.4个月。疖肿数目与部位:单个2例, 3个2例, 8个以上4例;头部1例, 背部1例, 四肢3例, 臀部3例。...
-
祛风凉血汤治面部再发性皮炎
再发性皮炎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轻度红斑 鳞屑性皮肤病.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初起于眼 睑周围.渐次扩展至颜面全部,有细小鳞屑或轻 度肿胀、瘙痒、局部灼热或紧绷感,发病突然,可 自行消退.容易复发。采用祛风凉血汤治疗,效果 显著.现介绍如下。 处方及用法:青蒿、生石膏、生地、地肤子、 赤芍、紫草各10克,绿豆25克,防风8克,荆 芥、黄芩、桔梗、丹皮各6克,甘草5克。先用冷 水浸泡15分钟,然后水煎,煎取药液400毫升, 分早晚2次服,每2天1剂,连续服用4周。 面部再发性皮炎属桃花癣范畴.多因食肥 甘厚味,生痰生湿...
-
十大脱发食疗方 掉发或与肾虚血虚有关 饮食可减少脱发
掉发或与肾虚血虚有关 闫玉红医生指出,头发的生长与肾气和精血的盛衰关系密切,故望发可以诊察肾气的强弱和精血的盛衰。正常人发黑稠密润泽,是肾气充盛,精血充足的表现。肾气盛则头发多,老年人由于体内气血不足、肾精亏虚,常出现脱发的现象,这是人体生、长、壮、老的客观规律。所以说年轻人脱发不仅影响整体形象,还可能是体内发生肾虚、血虚的一个信号。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充盛的气血是头发生长的物质基础。“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其华在发”,肾精亏虚,则无以濡养头...
-
火热之邪皮肤病 清热凉血泻火法
用于火热之邪引起的皮肤病,临床上表现有口干,唇燥,发热,烦躁,大便干,小便黄少,舌质红或绛,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大而数。临床上表现有皮肤红斑,灼热,出血斑、血疱等,甚至有皮肤红肿热疼,常见于急性湿疹及皮炎类疾患,过敏性紫癜、出血性红斑、大疱性皮肤病、药疹、剥脱性皮炎、皮肌炎、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用药物有生石膏、生玳瑁、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龙胆草、生地、丹皮、白茅根、紫草根、茜草根、赤芍、地骨皮、大青叶及牛黄散、紫雪散、羚羊角粉或犀角粉等。 01 肝胆湿热,热重于湿者 临床常用代表...
-
猪血百部干桐花治老年皮肤瘙痒验
1.猪血300克,猪板油 100克,放入锅内一起煮熟 服食,每2天1次,连服3 次为1个疗程。未愈者可 续服。 2.干桐花50克,白矾50 克,冰片50克。将干桐花、 白矾放入大半盆水中,置火 上加温至沸腾端下,捞出桐 花,加入冰片搅匀后,用毛 巾蘸水擦洗全身二三遍即可。 3.羌活、防风、荆芥、白 芷、麻黄、僵蚕、蝉衣、煅 牡蛎、甘草、陈皮各10克, 水煎服,每日l剂。 4.生地、熟地、当归、黄 芪、天冬、麦冬、天花粉、 何首乌、白蒺藜、防风、苦 参、荆芥各10克。水煎服, 每日1剂。 5.龙胆草、山栀、黄...
-
养血柔肝从五脏论治干燥综合征
纪伟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 是一种主要 累及泪腺、 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 以口眼干燥为主的慢 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多发于 30 ~ 60 岁妇 女, 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 1:9 ~1:10 [1 ] , 女性占 90% 以 上 [2 ] 。SS 病因尚不明确, 目前西医尚无根治方法, 主 要是采取措施改善症状, 控制和延缓因免疫反应而引 起的组织器官损害的进展以及继发性感染。中医属于 “燥痹” 范畴 [3 ] , 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