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肝炎 第8页

肝炎 第8页

  • 黄疸与肝炎 防治法

    黄疸与肝炎 防治法

    最近,老王全身皮肤和眼白发黄,上腹部时有胀痛,食欲也不太好,见了油腻的东西就恶心,小便颜色也很深,老王以为得了病毒性肝炎,赶忙到医院诊治。医生详细问了老王病情,让他去查肝功能、“两对半”及其他项目。结果发现,其他项目皆正常,唯有胆红素明显升高。后来,通过B超检查,明确诊断为胆石症,经过消炎、利胆、排石等治疗,症状缓解,黄疸很快消退。 临床上,引发黄疸的疾病很多,包括肝炎在内,以下常见疾病均可引起黄疸。 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病毒性肝炎中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其次是丙型肝炎,无论是慢...

  • 败瘟退黄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方

    败瘟退黄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方

    升麻、龙胆草、通草各6克,苍术、土茯苓、虎杖各15克,茵陈、白花蛇舌草、赤芍各30克,车前子20克,滑石、郁金、柴胡各10克。 本方有清热利湿、凉血化瘀、败瘟退黄之功,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在降酶、改善食欲、退黄方面有明显疗效。每日1剂,水煎2~4次,分3~6次温服,以两周为一个疗程。...

  • 自拟处方治疗慢性肝炎

    自拟处方治疗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失治或误治,转为慢性肝炎,缠绵难愈,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三年来,笔者和同事们应用自拟“肝复康汤”治疗慢性肝炎,获得较好疗效,现介绍于下:   陈某,女,52岁,农民,1990年2月25日初诊。患者2个月前因肝功能异常,肝脾肿大,下肢浮肿被诊断为慢性肝炎,住院l个月,全身症状有所改善,肝功能未见好转而要求出院。后自求医治疗1个月,症状反而恶化遂来门诊治疗。患者近2周来右胁常胀痛,时有刺痛,口苦,胸闷,腹胀,食少,厌油腻,大便不爽,日3~4次,小便赤。现面色晦暗,胸颈部有蜘蛛痣...

  • 一味垂盆草治疗肝炎 民间屡试不爽之验方

    一味垂盆草治疗肝炎 民间屡试不爽之验方

    垂盆草为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垂盆草的全草,味甘、淡、微酸,性凉,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化痈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小便短赤、痈肿疮疡、痢疾、淋证、湿疹、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等病症,是一味药源广泛、价廉物美之良药。 一味垂盆草治疗肝炎,为民间屡试不爽之验方。余治疗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癌、胆囊癌、胰头癌以及各种癌症肝转移者,均喜用之,对控制症状,降低谷丙、谷草转氨酶有殊效。鲜品疗效最好,每日可予50~150克或更大些煎水恣饮,若无鲜品予干品30~60克亦可。唯单味煎服疗效不易巩固,需随症合以它药为是。...

  •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与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关系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与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关系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是由肝炎病毒长期作用于肝脏引起的 一种慢性、进行性、 弥漫性肝病, 随病情发展, 不同程度的影 响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 [1] 。 肝脏作为人体脂质代谢的中心, 在内 源性和外源性脂质代谢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2] 。 故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的发生发展所导致的肝脏生理功能受损, 可能影响人体 脂质的正常代谢。 本病的中医证候类型纷繁复杂, 通过《肝炎 肝硬化常见证候要素辨识标准》的制定, 总结出血瘀、 阴虚、 湿 热、 气滞、 气虚、 阳虚、 水停7种病性类证候要素 [3] , 有利于简化 中医证候与客...

  • 治急性黄疸型肝炎二方

    治急性黄疸型肝炎二方

    一方:茵陈、板蓝根、虎杖、车前草各 20克,栀子、黄芩、茯苓各10克,大黄5 克。 加减:胸脘痞闷者,加枳壳10克,木香8克,砂仁(后下)4克;胁肋疼痛者,加川芎、元胡各10克;谷丙转氨酶增高者,加垂盆草20克,五味子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阳黄),中医辨证为热重于湿型,症见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恶心呕吐,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腹胀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二方:茵陈、车前子、薏苡仁各20克,猪苓、茯苓、苍术、白术、泽泻各10克。 加减...

  • 疏肝解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升高

    疏肝解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升高

    处方:叶下珠20克,黄芪、山药、 茵陈各15克,太子参、茯苓、女贞子、 白英、虎杖、白花蛇舌草各10克,白术 8克,黄柏7克,甘草5克,三七粉(冲 服)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益气健脾,疏肝解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升高, 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症见肝炎日久, 清利苦寒之药久伐,损伤脾胃,病情迁 延,神疲乏力,胸胁不适,食少便溏, 舌淡,苔薄,脉弦缓。 吕文平...

  • 辨治病毒性乙型肝炎 分急慢性期

    辨治病毒性乙型肝炎 分急慢性期

    病毒性肝炎属中医肋胁痛、肝气郁滞、肝胀、阳黄、胁胀、阴黄、虚劳等范畴。典型症状: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消化道或全身症状,如乏力、纳减、恶心、厌油、发热及黄疸,肝肿大、肝区痛,巩膜及皮肤黄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实验室检查,将有助于乙型肝炎的确诊。 急性期 1.无黄疸型本型多由饮食不慎,或湿热内蕴,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而成;冶法初起以清热化湿、疏肝解毒为主。方用蒲公英18~ 30克,土茯苓12克,秦皮9 克,白花蛇舌草30克,广郁金9克,制大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随证加减:湿重者加苍术9克;热重者加黄芩9 克...

  • 自体免疫性肝炎 苁蓉牛膝汤

    自体免疫性肝炎 苁蓉牛膝汤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肖映昱   笔者师从顾植山教授学习五运六气,在顾老师的指导下,临床上常用三因司天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并认识到三因司天方具有临床易掌握、实用性强、疗效确切等特点。在2017年多用丁酉年司天方苁蓉牛膝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病,每多良效,兹总结如下。   2017年为丁酉年,运气为木运不及,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素问·气交变大论》载:“岁木不及,燥乃大行……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hell...

  • 国医大师李佃贵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经验

    国医大师李佃贵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经验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娄莹莹   肝炎后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系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细胞弥漫性实质性病变。属于中医“积聚”“臌胀”范畴,是中医风、痨、臌、膈四大顽症之一,病情缠绵难愈。李佃贵杏林悬壶50余年,博采众长,衷中参西,不仅擅长治疗脾胃病,对肝胆病的诊治亦有很高的造诣,对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治师古而不泥古,颇具特色。   详查病因,谨守病机   中医学有关积聚、鼓胀的成因,《内经》认为是“浊气&r...

  • 治慢性乙型肝炎 肝达舒方

    治慢性乙型肝炎 肝达舒方

      肝达舒方系河南省中医院保留使用药品,其胶囊制剂已在院内使用近20年。该方是毛德西教授在数十年临床实践中逐步积累总结出来的经验方。肝脏是一个功能特殊的脏器,它的基本生理功能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体阴用阳”。既要护其“体”,也要舒其“用”。慢性乙肝正是肝脏“体”不足,而用多“郁”所形成的,所以在拟定方药时,要解“郁”就要舒肝气、活肝络、解肝毒;要扶“体&r...

  • 李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李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李延教授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全国第二、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94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名中医, 第一批全国名中医, 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50余年, 至今仍坚持临床工作, 临床经验丰富, 对中医辨证论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临床疗效显著。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HBV) 引起, 感染周期在半年以上者, 具有传染性强、传染途径多样化、致病率高等特点, 属于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范畴。现今全球大约有2.4亿人感染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每...

  •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脾肿大的中医治疗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脾肿大的中医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肝脾肿大乃湿热疫毒内袭营血,病久阻于肝脾之络,气机阻滞,瘀血内留,痰浊阻络,日久为积,而成“肝积”。 在临床治疗中发现,部分患者肝细胞功能损害较轻,然而脾脏较肿大,其原因或既往曾反复外感、多次发烧,营卫失和,或因脾气亏虚、胃失和降,长期腹胀便溏、纳差、消化不良因致运化失职,精微不化反生痰瘀,内积而成脾脏肿大。所以在治疗上,第一要强调注意保养,第二要根据病因各异采用不同的方药辨证施治,方能取得较好疗效。对于多数慢性肝病肝脾肿大者,治宜疏肝健脾、养阴活血、益气和胃,常用中...

  • 运用升降散治疗慢性肝炎病案

    运用升降散治疗慢性肝炎病案

      升降散最早见于明代张鹤腾所著的《伤暑全书》,但是运用发挥最大的却是清代的杨栗山,后世医家对此方的推崇是与杨栗山的发挥分不开的。   升降散全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4味药组成,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升清降浊,使体内气机得畅,身体正常的机能得到恢复,效果明显。其治疗疾病范围也经后世医家有所发挥和创新。   本方升清降浊,对于机体代谢失常引起的气机不畅、痰浊阻滞、气滞血瘀均有很好的疗效。具体症状可有胸闷腹胀、头晕失眠、乏力、小便不利、大便不畅、情致抑郁等。而升降...

  • 江苏名医治肝炎后综合征方

    江苏名医治肝炎后综合征方

    处方:生地、枸杞子、女贞子、山萸肉、川断、沙参、麦冬、当归、川楝子各10克,龟版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补肝肾。用于治疗肝炎后综合征, 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症见胁肋隐痛,头晕失眠, 健忘多梦,腰酸耳鸣,五心烦热,口渴盗汗,舌红少 津,脉细数。 创方者:杨剑明...

  • 乙型肝炎伴痤疮案辨证

    乙型肝炎伴痤疮案辨证

    乙型肝炎以湿热瘀毒为致病因素,湿热疫毒蕴结肝经血分、肝胆疏泄不利为本病病机关键之所在。本病具有以下两特点:其一,初伤在气,久必入血,病在气分较少,在血分者尤多。其二,病位在肝脾。肝气郁结则血瘀,脾运不健则湿滞,无论是由脾及肝,或由肝及脾,都具有明显的肝脾两脏的症状。 本病治宜清热解毒化湿,疏肝利胆化瘀。药用柴胡、黄芩、绵茵陈、黄连、法半夏、瓜蒌皮、石见穿、夏枯草、丹参、赤芍等。疫毒重者,可加白花蛇舌草、白英、龙葵;湿邪重者加猪苓、泽泻、通草等。另一方面,本病常为湿热瘀毒交结,久必耗伤肝阴,损及脾气,表现为...

  • 黄疸型肝炎中医治方的应用

    黄疸型肝炎中医治方的应用

    茵陈蒿汤临床应用八步法分析 茵陈蒿汤功能清热利湿退黄。该方由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组成,主治中焦湿热蕴结,入于血分引起的谷疸。其中大黄、栀子清热燥湿,茵陈蒿利湿退黄,药后小便通利而黄疸消退。现代临床中,该方用于治疗湿热蕴结、波及血分的各种以黄疸为主症的疾病,如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以及血分湿热引起的非黄疸性疾病,如多种皮肤病、崩漏、阴道炎等。 (一)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现代应用 茵陈蒿汤在《金匮要略》治疗的谷疸相当于急性黄疸型甲型病毒性...

  • 周仲瑛治疗重型肝炎案二则

    周仲瑛治疗重型肝炎案二则

    案一 沈某,男,14岁,学生。1992年7月24日入院,1992年9月3日出院。两旬前开始感觉乏力,纳差,食量较正常减少一半,恶心厌油,上腹饱胀隐痛,尿色黄似浓茶,面目皮肤黄染逐渐加深,经当地医院治疗病无好转,昨来本院血查肝功能异常,谷丙酶(ALT)520u/L,麝浊(TTT)8u,总胆红素(TSB)362.52 μmol/L收治住院。以往无肝炎史。查体:T 37.℃,P88/分,R22次/分,BP 17/8kPa,神萎,皮肤深黄,巩膜呈金黄色,肝肋下2cm,剑下3cm,质Ⅱ°,轻压痛,叩痛...

  • 肝炎后肝硬化案 用一贯煎,当归六黄汤,鳖甲煎丸三方加减进退

    肝炎后肝硬化案 用一贯煎,当归六黄汤,鳖甲煎丸三方加减进退

    李某,女,37岁。患者1981年曾患乙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经治疗1个多月后,各项化验恢复正常后出院。1986年始觉上腹部不适,神疲乏力倦怠,谷丙转氨酶、麝香草酚浊度、硫酸锌浊度、γ球蛋白等升高,B超示肝脾肿大,肝光点分布不均匀,血管走向不清晰,某传染病医院以诊肝炎后肝硬化住院,好转出院。近因神疲肢软,倦怠乏力,牙齿出血,口苦而黏,求治于中医。诊其面色苍白带灰,黯然无泽,略消瘦,颈部有蜘蛛痣,无肝掌,下肢不肿,舌苔薄腻,脉细弦。此肝虚血瘀,气不摄血,治拟柔肝和血摄血。方投:黄芪30g, 丹参24g,生地3...

  • 肝炎从脾论治 药用精萆补化汤加减

    肝炎从脾论治 药用精萆补化汤加减

    国医大师杨春波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他长期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学验俱丰,对脾胃学说、温病学和“证”均有较深研究,擅长内科,尤精于消化系统、发热性疾病。 肝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功能出现异常。病因有病毒性、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药物性、自身免疫性和不明原因等。临床表现为:脘胁不舒、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手足心热、黄疸等,主要呈中医脾的病象。据此,杨春波指出肝炎之治主在“脾”,临床上从脾论治,获得良效。现将杨春波的理论认识...

  • 病毒性肝炎 五味子降转氨酶

    病毒性肝炎 五味子降转氨酶

    五味子降转氨酶是通过现代药理学验证过的,《中药大辞典》就有单用五味子粉降转氨酶的记载。20世纪60~70年代曾风行一时,如今通过中医临床观察,有些降酶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五味子的性味和功能主治不宜于实证,所以,用五味子降酶忌用于实证患者。 从病因证候来看,病毒性肝炎的转氨酶升高与湿热稽留密切相关。在急性期,数值越高反应出湿热邪毒越重,慢性期多为正气已虚,余邪未净,湿邪留恋。湿为阴邪,其性黏腻,而五味子恰好是一种滋阴助湿的药物,既不利湿又不泄热,其酸敛助湿,性温助热,使湿热交固难解不得宣达,造成邪毒内...

  • 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 疏肝理气中医处方

    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 疏肝理气中医处方

    林天东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特点为湿热邪毒羁留导致肝胆不疏、脾胃受损,久则瘀血阻络。根据其病程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辨证论治:初期以清热利湿、疏肝理气为主,中期以疏肝理气、健脾运化为主,后期以补气养阴、疏肝通络为主。 慢性乙型肝炎系因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所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机错综复杂,病情极易反复,并有一定传染性,临床上较难治愈。该病在中医学可归属于“胁痛”“黄疸”“积聚”“肝着”等范畴。...

  • 全国爱肝日 肝脏病变三部曲 爱肝护肝防治结合遏制肝炎

    全国爱肝日 肝脏病变三部曲 爱肝护肝防治结合遏制肝炎

    今天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主题为“爱肝护肝、防治结合、遏制肝炎”。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对痛感比较迟钝。肝的代偿能力很强,只要30%左右的肝脏就足以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所以即使肝脏长了肿瘤,也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肝癌发现即晚期。这些人往往具有基础肝病,如乙肝、丙肝等,但这些高危人群中总有一部分人嫌麻烦不愿定期检查,缺乏早筛意识,甚至熬夜喝酒样样不落,给肝癌以可趁之机。等到出现肝区疼痛、黄疸、腹水等典型肝癌症状时,已经发展到晚期。...

  • 治急慢性肝炎 失眠方

    治急慢性肝炎 失眠方

    治急慢性肝炎五则 方一木贼草、虎杖各2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二满天星、老鸦草、紫薇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周。 方三茵陈、茜草、黄柏、黄连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方四虎杖30克,荞麦、制首乌、郁金、广木香各10克,柴胡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方五金钱草、海金砂各15克,茵陈、泽泻、山楂各10克,茜草、鸡骨草各5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服。 治失眠方三则 方一黄芪、党参、炒白术各10克,茯神15克,当归12克,炒枣仁、炙远志、...

  • 治肠套叠方 治慢性结肠炎方 治泄泻方 治慢性肝炎方

    治肠套叠方 治慢性结肠炎方 治泄泻方 治慢性肝炎方

    治慢性结肠炎方 组成:木香(后下)5g,川连5g,柴胡10g,白芍15g,枳壳6g,甘草5g,太子参30g,白术15g,云苓15g。 功效: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结肠炎。 加减:腹痛明显者加砂仁、元胡、救必应;泄泻较甚者加番石榴叶15~30g;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布渣叶;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g,补骨脂10g。 治泄泻方 组成:新鲜番石榴叶30片(干品15~30g) 功效:消炎止泻。 主治:肠炎泄泻,细菌性痢疾。...

  • 传染性肝炎(板蓝清肝茶方)

    传染性肝炎(板蓝清肝茶方)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板蓝根30克,茵陈15克,炒黄柏9克。   【功用】清热解毒,祛湿退黄。   【主治】肝炎   传染性肝炎,恶寒发热,倦怠乏力,身目黄染,纳差,小便短赤如浓茶,舌红苔厚腻,脉滑数。   【制法】   上方药量加大15倍,研为粗末。每次用50~60克,放入保温瓶中,冲入沸水泡闷15~2O分钟后,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服7~10天。   【宜忌】原有溃疡病者宜食后饮用。   【按语】   板蓝根性味苦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说它:“治肝炎,腮腺...

  • 婴儿肝炎综合征(秘方数:4)

    婴儿肝炎综合征(秘方数:4)

    本病是由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共同临床表现,主要特征是出生后数天至3一4个月发生持续阻塞性黄疸,肝脾肿大,血清直接胆红素增高以及转氨酶升高。本病多起病缓慢,主症是黄疸,可紧接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后2一3周逐渐出现持续性黄疸,多表现为时浅时深,4个月内可逐渐消退,也有长达1年之久者。粪便呈淡黄色甚则呈白陶土色,尿色深黄。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腹泻,发热,或有精神萎靡、昏睡等。肝脏有轻度乃至中度肿大,脾脏轻度肿大。少数还伴有溶血性贫血。 引起本病原因较多,如肝炎病毒感染,包...

  • 传染性肝炎(秘方数:15)

    传染性肝炎(秘方数:15)

    本病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之分,病程在半年内恢复者为急性肝炎,超过半年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的则为慢性肝炎。小儿急性肝炎也有黄疸型和无黄症型之分。无黄疸型,仅表现为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黄疸型者,则更有皮肤、巩膜黄染,小便黄赤,部分还有发热等症。慢性肝炎又有慢性迁延型肝炎和慢性活动型肝炎之别。小儿慢性肝炎亦多为乙型肝炎,临床表现较为复杂,迁延型者多表现神疲乏力,食欲减退,胁痛等症;活动型者还多有腹胀,腹泻,低热不退,或性情急躁,口干唇燥,夜寐分惊,胁下症块及皮肤出现蜘蛛痣等...

  •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秘方数:4)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秘方数:4)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包括一组不同病因引起的以阻塞性黄症、肝脾肿大及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由于病因不一,预后相差也很悬殊。轻度患者在出生后1一3周出现黄疸,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稀便;肝肿大,脾可轻度肿大,大便色白,小便色深,经处理4一6周恢复正常。重症患者开始症状就很严重,黄疸较深,大便呈陶土色,肝脾肿大明显,质硬,可伴有腹水、出血等,死亡率较高。 本病多数由病毒引起,如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去、单纯性疤疹、柯萨奇病毒等,也可由弓形体原虫、李司忒菌属、...

  • 妊娠合并传染性病毒性肝炎(秘方数:4)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