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 第5页
-
治乙型肝炎中医中药秘方
疏肝健脾汤:柴胡、枳壳、川芎、香附各12克,郁金、太子参、茯苓各15克,陈皮、半夏各12克,白术、黄芩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服2次。 功效: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舒肝解毒汤:白芍15克,当归12克,柴胡、茯苓、板蓝根、败酱草各15克,茵陈30克,川楝子12克,金银花、蒲公英各15克,甘草6克,生姜10克,红枣5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效:疏肝健脾,清热解毒。 活血解毒清热方:虎杖500克,露蜂房、紫草、龙胆草、槟榔各100克。 用法:蜂房蒸后微火烤干,与其他药共研极细...
-
马步桩功缓解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漫长,缠绵难愈。临床表现为易疲乏、腹胀、肝区疼痛、食欲减退、厌油腻等症状,并伴有肝肿大,检查可见肝功能异常等;部分病人伴有脾肿大,蜘蛛痣,肝掌,如果治疗不当,可导致肝硬化。现代研究表明,练习马步桩功时膈肌下降,对肝脏具有按摩作用,能使肝内毛细血管通畅,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马步桩功是一种疗效确切、简单易行的功法,肝病患者不妨一试。以下是具体的练习方法。 1.练功者双腿分开站立,两脚掌平行,与肩同宽。两手掌心相对,缓缓上举,双腿慢慢下蹲。两手上举与肩平后,两手掌向胸前靠拢,离胸...
-
乙型肝炎 清泄肝胆湿热以治其标
赵某,男,30岁,公务员。 患者于3年前患乙型肝炎,肝功能长期不正常,纳减,倦怠无力,症情不见好转,形体日趋消瘦。曾在南京、上海等地医院检查,确诊为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遂来求诊。 刻诊:面色晦滞,胁痛纳差,口苦溲黄,齿龈渗血,夜寐梦多。脉弦大,苔黄腻,舌质殷红。触诊肝大肋下1.5厘米,剑突下4厘米,质地Ⅱ度,脾可触及,压痛(+)。 此证为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失司,迁延日久,进而气滞血瘀,络脉痹阻。先宜清泄肝胆湿热,以治其标。药用龙胆草、茵陈、苦参、柴胡、生大黄、山栀、黄芩、当归、生地...
-
分期辨治病毒性乙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属中医肋胁痛、肝气郁滞、肝胀、阳黄、胁胀、阴黄、虚劳等范畴。典型症状: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消化道或全身症状,如乏力、纳减、恶心、厌油、发热及黄疸,肝肿大、肝区痛,巩膜及皮肤黄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实验室检查,将有助于乙型肝炎的确诊。 急性期 1.无黄疸型本型多由饮食不慎,或湿热内蕴,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而成;冶法初起以清热化湿、疏肝解毒为主。方用蒲公英18~ 30克,土茯苓12克,秦皮9 克,白花蛇舌草30克,广郁金9克,制大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随证加减:湿重者加苍术9克;热重者加黄芩9 克...
-
病毒性肝炎 中医理念上求出路
临床必须把握的辨证要点:一是清热化湿应辨湿与热的主次消长,动态演变,兼夹它邪。二是久病入络应辨从气入血与瘀阻气滞的先后不同,湿瘀、热瘀两类性质。三是伏毒深蕴,应予宣透达邪。四是湿热首犯中焦,由脾及肝,故治肝当先调脾,但不在补而在健运。五是脏病传腑,当予兼顾并治。六是邪恋正虚,久病及肾,则当扶正抗邪,调养肝脾,培补肝肾。 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不仅发病率高,有广泛的流行性,而且有大量的病毒携带者;因其起病大都缓慢、隐袭,易复发迁延形成慢性疾患,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故大多属于难治病范畴。 ...
-
傣族炒鸡蛋治肝炎
傣族民间有一种炒鸡蛋治疗肝炎的秘方,即用积雪草炒鸡蛋。取适量油倒入锅中加热,放入鸡蛋1个、积雪草 15克(切碎),炒熟后加少许盐,即可食用,每日 1次,经常食用效果好。 积雪草被称为东方人的长寿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瘀止痛、益脑提神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该药能促进肝细胞的胆汁分泌,使肝胆管内胆汁增加,内压增高,胆道括约肌松弛,而使胆汁排出,可治疗肝炎所致的黄疸。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月旨肪、维生素不口铁、钙、钾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鸡蛋中的卵磷脂、卵黄素,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利...
-
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刘渡舟推重经方
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茵陈30克,凤尾草30克,土茯苓15克,草河车15克,炙甘草10克,土元10克,茜草10克,当归20克,白芍20克,泽兰10克,红花10克,海螵蛸10克。 功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通络。 主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迁延性肝炎,肝硬化等,证属肝血瘀阻,络脉不通,湿热毒邪入于血分者。临床表现为:心烦口苦,肝脾肿大,胸胁满闷,肝区不适,有时刺痛或胀痛,固定不移,昼轻夜重,饮食不振,神疲乏力,或见齿龈出血,小便黄赤而短,脉象弦细而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白腻或微黄。...
-
治老年性肝炎中医独到经验方
赵文霞教授系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 术带头人,一附院大内科主任,“十一五” 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编委。从医38年 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于消化科疾病的治疗,其对老年性肝炎治疗具有独到经验,特色鲜明,现介绍如下。 一、发病特点 赵师认为:老人气血渐衰,真阳气少, 精血耗竭,神气浮弱,故老年性肝炎的发 病易在五脏气血阴阳偏虚的基础上发生 的。既可新感疫毒而发,亦可因虚体引发 痼疾复发。正是由于老年免疫及内分泌功 能减退,机体反应性降低,故其证候表现 与年轻患者不同。主要表现为: 1...
-
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验案
患者张某,男,28 岁。患乙肝1年余,乙肝五项检查:HBsAz(+)、.HBeA~(+)、抗一HBc(+),肝功能检查转氨酶 ALT200IU/L,曾服用“联苯双酯”等降酶药,转氨酶始终在1201U>以上。 现症见肝区疼痛而胀,头晕口苦,不欲饮食,疲乏无力,腰部酸痛,小便赤秽,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白而腻,脉弦滑而数。辨证为湿热毒邪侵犯肝胆,致气机失调,疏泄不利。治则:清热解毒利湿,疏肝解郁利胆。处方:柴胡解毒汤加三草。柴胡15 克,黄芩10克,茵陈15 克,土茯苓15克,凤尾草12克...
-
治慢性肝炎后期肝硬化 柴胡鳖甲汤
刘渡舟(1917~2001年),生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辽宁营口人。刘老行医、执教半个多世纪,力倡仲景之学,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博采众长,学验宏富,形成了鲜明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刘老诊治疾病,胆大心细,高屋建瓴,圆机活法,知守善变。推重经方,不薄时方,倡言“古今接轨”,主张方证相对,有是证用是方,在治疗许多疑难重症时,每能出奇制胜,化险为夷。 组成柴胡6克,炙鳖甲10克,煅牡蛎15克,沙参10克,麦冬1...
-
治病毒性肝炎 药物性肝损害方
治病毒性肝炎经验方:柴胡、白芍、山楂、陈皮各12克,茯苓、连翘各15克,板蓝根、薏苡仁各20克。(小儿用量酌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疗效:本方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383例,临床治愈290例,好转75例,无效18例。 治药物性肝损害经验方:蒲公英、茵陈、生甘草各20克,平地木、丹皮各10克,白芍、五味子各15克,丹参18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5—7剂。 疗效:本方治疗用抗结核西药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22例,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20例,无效2例。...
-
主治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功能异常方
处方与用法:郁金、佛手各10克,白芍15克,橘核12克。脾胃虚弱,蚋食不香时,可酌加薏苡仁、山楂、谷芽、麦芽等。水煎服,每日1剂,并进展下方:水蛭、丹参各120克,鳖甲、枳壳各60克,地鳖虫、延胡索各奶克,生大黄30 克。共研细末,每次服1—2 克,每日2—3次。30天为1 个疗程。若无不良反应,可连晨数年。每疗程可间隔 5天。 功效:活血化瘀,软坚散蛄,主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异常,有蜘蛛痣等。 (杨林庆) ·传染性肝炎(秘方数:15) ·肝硬化腹水脐疗好...
-
小儿肝炎的临证治疗经验
病因病机 肝炎的基本病因病机为肝的阴阳失调。肝脏体阴而用阳,以阴为体,以阳为用。病态时多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炎患者肝的阳盛表现为肝脏气郁气盛,由于气郁而化火(热),气盛而导致肝气本身的郁结。肝气横逆犯脾,可致脾失健运而生湿浊,亦可致损而见脾胃气虚。气郁过久可致血瘀形成,进而可演化为瘀结热生或者瘀阻血溢。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一旦外感时邪,郁而不能外达,则久而化热;或饮食不节,脾胃受伤,运化失常,湿浊内生。湿热熏蒸于肝胆,胆热则胆汁外溢,淫于肌肤,发为黄疸。其病有湿热发黄、火逆发黄、瘀血发黄之分;...
-
中医辨证施治酒精性肝炎
我国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为4.34%,其中酒精性肝炎占1.51%。酒精性肝炎患者发病前往往短期内曾大量饮酒,临床表现除了有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状外,还有发热、腹痛、腹泻、体重明显减轻等。患者可出现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增高等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病机多为湿热蕴结、肝脾失调、气滞血瘀,治宜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活血行气。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湿热蕴结型 主要表现:胁痛纳差,胸闷,目赤或身黄目黄,口苦口干,大便溏泄,小便黄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方法:治宜清热利湿,...
-
清热解毒化湿 主治乙型肝炎方
黄中柱,男,1937年9月生,江西省萍乡市人。江西省第一批名中医,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萍乡市中医院内科主任中医师,曾任江西中医学院兼职教授,江西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中医儿科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萍乡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等。 他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管理近60年,擅长治疗内科、妇科、儿科等各种疑难病症,在中外期刊发表学术科研论文近90篇,发表医学科普文章近百篇,医学著作9部。 组成:茵陈30克,栀子10克,黄芪20克,太子参12克,白花蛇舌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