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肝炎 第6页

肝炎 第6页

  • 治乙型肝炎(阳阴亏虚)方

    治乙型肝炎(阳阴亏虚)方

    治乙型肝炎(肝阳虚衰)方 处方:制附子、肉桂各6克,仙灵脾、黄芪、丹参、白术、茯苓、淫羊藿各15克,桑寄生20克,炙甘草8克,枸杞子18克,川断、杜仲各10丸,山朵萸、巴戟天各12克。 加减:腹胀、纳呆甚者,加木香、厚朴各10克,砂仁8克,陈皮12克,炒麦芽、炒神曲、炒谷芽各20克;舌苔白厚腻,恶心呕吐者,加佩兰、姜半夏各15克,白豆蔻10克;尿少水肿者,加车前子、冬瓜皮各30克,桂枝6克,猪苓15克,泽泻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阳补肝。用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属肝阳虚...

  • 黄疸肝炎、肝衰竭 用解毒化瘀汤

    黄疸肝炎、肝衰竭 用解毒化瘀汤

      解毒化瘀汤 组成白花蛇舌草、茵陈、赤芍各30克,丹参、田基黄各15克,栀子、郁金、石菖蒲、通草各10克,枳壳6克,生甘草5克,生大黄10克(后下)。   解毒化瘀汤 功能清热解毒,化瘀退黄。   解毒化瘀汤 主治热毒黄疸重症,重型肝炎、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   解毒化瘀汤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温服,10~15天为1疗程。   方解重型肝炎多属中医“急黄”、“瘟黄”之温病范畴,可按温病辨证论治。但因其病因病机为湿热毒盛,病情凶险,传变极快,易伤营血,形...

  • 治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治愈36例

    治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治愈36例

    经验方:薏苡仁30克,白芍、赤芍、郁 金、丹参、泽兰、板蓝根、虎杖各15克,柴胡、茜草、苍术各12克,丹皮、竹叶各9 克,白豆蔻6克,三七粉3克(冲服)。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 本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52例,治愈36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7例。...

  • 治病毒性肝炎验方

    治病毒性肝炎验方

    1.黄芪、茯苓等量,磨粉过筛。每次取20克与大米160克煮粥,食用时加少量糖或盐调味.每周食3—4次,适用于面色苍白、肢体沉重、肝区不适、气短汗多,属脾虚气弱患者。 2. 丹参30 克,茵陈30克,水煎分2次服,适用于面色晦暗、肝区刺痛、肝炎经久不愈者。 3.鲜田基黄120克 (干品30~60克)、鸡蛋2 只,加清水适量同煎。鸡蛋熟后去壳再煎片刻,煎成1碗,饮汤吃蛋。每日 1次,连食5~7天。治病毒性肝炎 4.薏苡仁、赤小豆、白茅根各30克。加水煮熟,调红糖食之,连食3~ 7天。治病毒性肝炎 (蒋振民)...

  • 急性病毒性肝炎 关幼波分三步辨证

    急性病毒性肝炎 关幼波分三步辨证

      急性病毒性肝炎包括黄疸和无黄疸两种类型。黄疸型属于中医的“阳黄”范畴。无黄疸型肝炎多属中医的“肝胆湿热”、“胁痛”、“郁证”、“肝胃不和”、“积聚”……等范围。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发病原因,其一是外感湿热之邪,阻滞气机,肝失疏泄,蕴结在里,困遇脾胃;其二是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温热内生,郁蒸肝胆。以上是致病的主要外因,其内因是素昔有...

  • 黑龙江名医治慢性乙型肝炎方

    黑龙江名医治慢性乙型肝炎方

    黑龙江名医治慢性乙型肝炎(脾虚湿困)方 处方:茵陈25克,金钱草15克,炒白术、鸡内金、苍术各12克,厚朴、陈皮、茯苓、麦芽、川楝子各 10克,藿香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燥湿健脾,调中和胃。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巾医辨证属脾虚湿困型。症见乏力倦怠,脘腹胀满,厌食油腻,食后恶心,气怯便溏,舌质淡,舌苔腻,脉弦或缓。 创方者:李光复 黑龙江名医治慢性乙型肝炎(肝郁气滞)方 处方:茯苓15克,当归、赤芍、白芍、柴胡、白术、薄荷、元胡、川楝子各10克,生姜、甘草...

  • 清热解毒 消肿凉肝 治肝炎

    清热解毒 消肿凉肝 治肝炎

    处方:柴胡、黄芩各10克,茵陈、土茯苓、凤尾草各12克,七叶一枝花6克。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3 次服,每日l剂。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凉肝。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经湿热型,表现为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腻,脉弦。 石晶晶...

  • 肝炎患者夏季饮食调理

    肝炎患者夏季饮食调理

      胃口欠佳,夏天更甚。医学专家认为,肝炎患者大多由于疾病直接影响到机体的消化功能,而出现诸多消化道症状,甚至会继发胆囊炎、胃炎、十二指肠炎或溃疡等一些消化道的疾病。不过,肝炎病人如果饮食调理得当,同样可以安度炎夏。可以配合美味的汤水,来滋养调理。   在汤水的选择上,推荐“冬瓜薏米煲”,它的配料有冬瓜、薏米、干贝(瑶柱)、鲜菇、虾仁等,既有清热去湿的冬瓜、薏米,又有补益健脾的干贝、鲜菇、虾仁,营养素搭配比较合理,且易消化。如果有上火的情况,可酌加少量竹笙(剪去头尾,先浸洗,再放入锅中),可...

  • 次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7例

    次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7例

    大黄茶 用料:生大黄15克。 制用法:上药洗净,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天一剂。对发热、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者给予适当补液,症状缓解后即停止补液。服本方大便溏者,可减少大黄用量,并加服米汤。凡服本方症状基本消失,检查肝功基本正常时,需继续服本方,而大黄改为3-5克,以巩固疗效。 疗效:次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7例,痊愈37例,好转18例,无效2例。...

  • 民间食疗方治黄疸肝炎

    民间食疗方治黄疸肝炎

      茵陈粥   原料:茵陈30~6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茵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适量煮粥。待粥欲熟时,加入白糖适量,稍煮一二沸即可。   用法:每日2~3次,7~10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利湿热、退黄疸,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栀子粥   原料:栀子仁3~5克粳米50~100克   制法: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同时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成。   用法:每日2次,2~3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热泻火,适用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以及目赤肿痛...

  • 酒精性肝炎方拟柴胡疏肝散合温胆汤加减

    酒精性肝炎方拟柴胡疏肝散合温胆汤加减

    患者某, 男, 45岁。 2014年9月20日就诊。 嗜好饮酒10余年, 每日喝黄酒2 000mL以上, 反复肝 功能异常3年余。 近2周来, 晨起恶心欲呕, 右胁肋 胀闷不适, 神疲乏力。 形体偏胖, 面色不华, 大便偏 软, 舌胖大边黯滞, 苔薄黄腻, 脉弦滑。 2014年9月19 日生化检查: ALT 71U/L, AST 72U/L, GGT 380U/L, ALP 163U/L, 尿酸 (UA)488μmol/L, 甘油三酯 (TG) 5.42mmol/L。 肿瘤标志物检查: 癌胚抗原(CEA)...

  • 茵陈大枣大黄治肝炎方

    茵陈大枣大黄治肝炎方

    治疗肝炎有二验方 一方:取茵陈、丹参各10克,红糖5 克。先水煎茵陈与丹参,取汁200毫升, 用药液冲开红糖后服用,每天1次。连用 7天。茵陈有保肝解热、降压抗病毒之功 效;丹参活血凉血祛瘀,再配合能促进肝 细胞再生的红糖一起服用,尤其适用于 治疗成人急性黄疸型肝炎。 二方:取茵陈15克,夏枯草10克, 大枣5枚。先煎前2味药,剥开大枣待药 液煮沸时放入,取汁200~300毫升口 服。每天1次,5天为1疗程。夏枯草可 散郁结、清肝火。与茵陈配伍除了能增强 其效果外,还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并纠正 异...

  • 黄疸,阳黄,病毒性肝炎,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黄疸,阳黄,病毒性肝炎,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戴某 ,男,36岁,湖南长沙人,公务员,因身目黄染10天入院。 首诊:2013年07月10日 患者于10天前因醉酒后呈现虎头蛇尾,心中不适,厌恶吐逆,发热无汗,身重心烦,两胁隐痛,上腹胀满,就诊于当地医院,确诊为胃肠道伤风,予泰诺林退热,阿莫西林抗感染,健胃消食片助消化,奥美拉唑抑酸医治。病况无好转,3天后呈现面貌及皮肤黄染,身痒,咽干,大便结,小便黄,就诊于长沙市一医院,确诊为“病毒性肝炎 乙型 中度”予以护肝等对症医治后一周,病况仍无好转,为寻求中西医结合医治,随来我院。现症见:全身...

  •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 专方加减辨证论治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 专方加减辨证论治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的文献进行整理,从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辨病论治或专方治疗以及单味药治疗等4个方面入手,对其临床研究进行总结,为慢乙肝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应该努力做好的几项工作。 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是全球性的传染病之一,与肝硬化、重型肝炎、肝癌等重症肝病关系颇为密切。目前我国拥有慢乙肝患者约3000万人,每年有30万人死于慢乙肝相关疾病,其中15.6万人死于肝癌,严重危害着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中医药防治慢乙肝已有悠久的历史,在...

  • 施维群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理法方药

    施维群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理法方药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病,目前西医治疗尚未取得理想的疗效,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成为研究热点。施维群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浙江省名中医,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从医4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肝病,尤其对肝病疑难杂症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本文就其应用通络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如下。 1 中医学辨治慢性乙型肝炎渊源 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中医学肝着、肝积、黄疸、胁痛等范畴。从先秦开始,《诗经》记载“蒌、鳖、苓”等药物均为散结软肝之用;春秋时...

  • 处方治乙型病毒型肝炎

    处方治乙型病毒型肝炎

    处方:绵茵陈30克,焦山栀15克,秦艽15克,垂盆草30克,田基黄30克,虎杖根30克,平地木30克,水红花子15克,地鳖虫15克。 本方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湿之功,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疗效。每日1剂,水煎服,分三次温服,以半个月为1个疗程。...

  • 虎杖治胆囊炎肝炎 虎杖治烧烫伤

    虎杖治胆囊炎肝炎 虎杖治烧烫伤

    虎杖,又名苦杖、蛇总管、大活血、活血丹、活血龙、野黄连。历代医籍中均有记载。虎杖生于山谷,溪旁或岸边。分布于我国中部、南部,药源丰富。药用其根、茎。虎杖性味苦甘平,无毒,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风通络功效。药理学研究,虎杖有抗菌消炎、抗病毒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全国推广草药应用以后,虎杖被广泛应用于内外科、皮肤科、骨伤科、妇产科中,疗效满意。现将临床治验举隅于下。 【肝胆疾病】   虎杖有清肝利胆退黄作用,常用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用于肝癌也有一定疗效。   急性肝炎 虎杖40克,溪...

  • 治急慢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方

    治急慢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方

    治慢性乙型肝炎方 处方:黄芪、板蓝根各45克,毙 参、白花蛇舌草、虎杖、苦参、败酱草、 土茯苓各30克,蝉蜕、香附、青皮各 20克,甘草10克。按上药比例,研威 细粉,每次服9克,每日3次,儿童减 量,温开水或用夏枯草煎水送服,2个 月为1个疗程。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i中医辨证为 肝胆湿热兼脾虚型,症见食欲不振,腹 胀胁痛,乏力,肝脾肿大,肝区疼痛,舌 红或淡红,苔黄腻,脉滑数。华佳伟 芦根煎水治急慢性肝炎 鲜芦根60-150克,水煎服,每日1剂。芦根煎液可清热利尿、退黄护肝,对急慢性肝炎引起的转氨酶升...

  • 慢性肝炎的人正气多亏损 治疗以扶正为主

    慢性肝炎的人正气多亏损 治疗以扶正为主

    我患有慢性乙肝多年,医生除了建议戒酒,并未提供详细的饮食方法,想请教一下关于乙肝的饮食方法,平时可以通过锻炼来改善体质吗? 肝炎患者应严格禁止饮酒,若长期饮酒,一方面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另一方面也可引起机体营养失调,日常饮食上要忌食辛辣、温燥、煎炒、油腻食物。 有慢性肝炎的人正气多亏损,治疗以扶正为主,饮食中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脂肪,不必过分限制。但对油腻的食物应当避免,特别是黄疸尚未消退的患者。在肝炎急性期则要饮食清淡,并注意维生素B、维生素C的补充(一般新鲜蔬菜和水果则可)...

  • 乙肝重型肝炎病人 中医处方治法

    乙肝重型肝炎病人 中医处方治法

    冯浪, 男。出生日期: 1986年5月。初诊日期:2015年2月28日。 主诉:发现表面抗原(HBsAg(+))阳性2年,反复身目黄染7月。在当地医院就诊(具体不详)。2日前再次出现身目黄染,并进行性加重,伴有低热。为进一步诊疗前来就诊。就诊时身目重度黄染,发热,无恶寒,乏力,纳差,无口干、口苦,尿黄,尿量尚可,大便通畅。 刻诊:面色晦暗,皮肤中度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胸前毛细血管扩张,巩膜重度发黄。腹部平坦,青筋显露无,按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浊音界无缩小,移动性浊音阴...

  • 刘平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1例

    刘平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1例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 病理上 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 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 征 [1 ] 。门静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病情发展的 表现, 预后不佳, 进展至后期可致血管破裂出血, 危及 患者生命 [2 ] 。现将吾师刘平教授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 曲张病例一例, 与同道分享, 以供参考。 1 病案实录 杜某, 女, 53 岁。初诊日期: 2012 年 3 月 15 日。 患者乏力 3 年, 伴咳嗽、 痰中带血 3 日。2009 年患 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 至某三甲医院行相关检查 后诊断为...

  • 用吴鞠通之清宫汤来治疗病毒性肝炎

    用吴鞠通之清宫汤来治疗病毒性肝炎

      治疗病毒性肝炎,不可囿于见肝治肝、见肝治脾的常规思路。笔者运用清代医家王旭高的“泻子法”,并选用吴鞠通之清宫汤来治疗,效果显著。   病案一   张某,男,20岁,2008年11月23日初诊。   患者毕业体检时发现SGPT:200单位以上,收入传染科病房治疗。2周后复查仍在200单位以上,且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核心抗体、G抗原3项均为阳性。   住院第4周因急性阑尾炎误治穿孔并发腹膜炎,高热持续达3周余,肝功能持续不正常;硫酸锌浊度试验由入院时的10单位升至18单位;...

  • 朱文元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治验选

    朱文元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治验选

    肝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就是疲倦乏力和不思饮食。常见症状有右胁肝区胀痛或不适、恶心、厌油腻、食后胀满或有黄疸、口干、大便或干或溏、小便黄或有低烧、头昏耳鸣、面色萎黄无华等。如果是肝硬化,除有肝炎的临床表现之外,还有腹水、腹壁血管突出、周身水肿、尿少、肝掌、蜘蛛痣等,严重者还可能大出血。为了尽可能早地发现肝病,及时做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上述情况,应该先上医院检查乙肝两对半、肝功能、肝脏B超等。 验案举例 慢性肝炎病例 范某,男,44岁。2006年6月21日就诊。诉1年前出现黄疸,在某医院...

  • 乙型肝炎 治则处方 疏肝气化痰湿

    乙型肝炎 治则处方 疏肝气化痰湿

    清初三大名医之一的喻嘉言,在《医门法律·痰饮门》中说:“气血凝滞,蒸其津液,结而为痰”,这概括性的说明了痰饮的生成原因。喻氏在痰饮的论述方面不仅在于医理深研精究,多所创新,而且多寓理于临床。书中痰饮门立“律”四条,其思想严谨,意味深长,本文旨在剖析其义以指导临床,就学习后的应用情况阐述于下: 痰为其标,气为本 喻氏论述痰饮之疾,以《内经》《金匮要略》理论为肇基,且发挥颇多。对痰饮之治,喻氏极力反对“徒徇其末而忘其本&rdq...

  • 病毒性肝炎 养阴凉血为法治验

    病毒性肝炎 养阴凉血为法治验

    周小勇,男,1971年11月2日生。2015年1月21初诊 主诉:发现HBsAg阳性20余年,反复肝功能异常6年,加重1月。 现病史:患者于1991年体检发现HBsAg(+),肝功能正常,未予诊治,定期复查肝功均正常,1997年查乙肝两对半示“大三阳”,2001年12月复查B超发现脾大长128mm,门静脉扩张14.1mm,坚持在我院传染科及中医科门诊行中西药治疗,期间曾行抗病毒治疗,其后定期复查肝功能,转氨酶反复波动,间中伴有黄疸。2006年7月在我院行肝穿刺活检术。病理...

  • 主治乙型肝炎 张恩树名方调肝汤

    主治乙型肝炎 张恩树名方调肝汤

    张恩树,1944年出生,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扬州市名中医,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任氏“然”字门中医内科第十二代传人。师从全国名中医任达然,临证善用经方,自创时方。临证擅长治疗内妇科杂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著作《任达然老中医临床经验录》。多次获市优秀科技论文奖和科技进步奖。 组成:醋炒柴胡10克,炒白术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石打穿15克,半枝莲15克,虎杖10克,郁金10克,丹参10克,泽泻10克。 功能...

  • 病毒性乙型肝炎所致肝硬化周信有学术经验

    病毒性乙型肝炎所致肝硬化周信有学术经验

    甘肃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甘肃中医药大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第三届国医大师周信有,临证治疗疑难杂病主张“复方多法、整体调节、综合运用”。尤其对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见解独到、特色鲜明、疗效显著,本文就周信有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所致肝硬化学术经验进行总结,以慰同道。 正气虚亏,复感邪毒 肝炎后肝硬化大多因乙型肝炎迁延不愈转变而成。其病理特点,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新生,同时伴有弥漫性炎症及结缔组织增生,最后演变成肝硬化。中医认为,其病因病...

  •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李某,男,36岁, 2013年9月18日初诊。 患者2007年因胁痛就诊 于某县医院,查出 HBsAG阳性,肝功能异 常,遂到市中心医院复 查,确诊为慢性活动性 乙型肝炎。 此后几经治 疗,中西药叠进,胁痛, 时好时犯,乙肝未能根 治,加之久病夫妻失和, 体质每况日下。刻诊:右 胁隐痛,面色苍黄,神情 萎靡,少气懒言,乏力嗜 睡,腰膝酸软,小便黄, 大便稀软,舌质淡胖,苔 薄白,脉沉细无力。腹部 检查:腹软,肝胁下1.5 厘米可及,质软有压痛。 证属脾胃虚弱,中气不 足,无力抗邪,治宜补中 益气,疏肝健脾。...

  • 肝炎能治好吗 肝炎中医治疗大法

    肝炎能治好吗 肝炎中医治疗大法

    肝炎 【病因与症状】 肝为五脏之一,有藏血、疏泄、开窍明目等功能。其肝脏发生炎性病变,就是肝炎。肝炎的病因有病毒、细菌、阿米巴等感染,也可由于毒素、药物、化学品中毒等引起;有急性、慢性之分。症状上共同之处为恶心、食欲差、厌“恶油腻、脘腹胀闷、大便时溏时秘、易疲劳、发热,出虚汗、睡眠差、肝区不适或疼痛、隐痛、肝功能异常、肝肿大、乏力等等。传染性肝炎又叫病毒性肝炎,多由肝炎病毒引起。现在已知肝炎至少可有甲、乙、丙、丁、戊等多种。该病预后危险,且极易传播,故确诊后应对病人分床分食进行隔离为好。 肝炎有哪...

  • 乙型黄疸型肝炎中医养肝汤

    乙型黄疸型肝炎中医养肝汤

    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是由于肝细胞在受到肝炎病毒破坏后, 造成胆管堵塞, 胆汁排泄障碍, 导致总胆红素增高, 引起黏膜、皮肤等部位发黄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对于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而近年来中医在肝炎的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笔者通过对82例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对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采用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