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药 第29页

中药 第29页

  • 不孕症 盆腔8针法中药治疗

    不孕症 盆腔8针法中药治疗

    案例 王某,女,42岁。因结婚2年未孕而于1995年2月24日就诊。症见:结婚2年,夫妻同居,配偶身体功能正常,不避孕而未能受孕,经行量少色淡,身体消瘦,头晕耳鸣,腰部酸软,二便正常,胃纳尚可,舌质淡苔少,脉沉细尺弱。诊断:不孕症(冲任亏虚)。 处理: (1)盆腔8针(中极、气海、双子宫、双气门、双三阴交),疏密波30′,TDP腹部。 (2)中药治疗:毓麟珠加减:杜仲15 g,菟丝子15 g,当归15 g,熟地30 g,川芎15 g,白芍15 g,茯苓15 g,白术10 g,...

  • 输卵管阻塞 临床运用中药热敷治

    输卵管阻塞 临床运用中药热敷治

    临床运用中药热敷治疗输卵管阻塞 患者17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 下。 一、临床资料 17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在24~40岁 之间;其中单侧输卵管阻塞6例,双侧输 卵管阻塞1l例;有13例曾有过流产史。 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月经不规律,多 伴有神疲乏力、少腹喜温喜按等症状。均 经过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为输卵管阻塞, 并经西医反复通液治疗后无效而就诊。 二、治疗方法 处方:艾叶、当归各300克,皂刺200 克,红藤、赤芍、路路通、三棱、莪术、没药、 乳香各150克,丹皮、水蛭、虻虫、透骨草、 伸筋草各10...

  • 急性盆腔炎 针灸中药治疗

    急性盆腔炎 针灸中药治疗

    辜孔进教授 全国第3批、第4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经验继承的指导老师,从事针灸临床和教学数十年,在海南针灸界享有很高声誉,深受学生和患者的尊敬,被誉为“海南第一针”。 笔者有幸随师临证,常见导师运用自创盆腔8针治疗妇科疾病,并屡获良效。妇女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即经、带、胎、产等方面,又有子宫、卵巢、输卵管等解剖特点。因此妇产科疾病常常围绕着这两个特点发生。如月经不调、痛经、急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子宫浆膜下肌瘤、不孕。今撷辜老验案析微,希冀窥端倪。 验案举例...

  • 如何治疗输卵管阻塞 名医中药方

    如何治疗输卵管阻塞 名医中药方

    如何治疗输卵管阻塞 治输卵管阻塞(肝郁气滞)方 处方:柴胡、枳实、桃仁、红花各10克,制香附、当归各12克,王不留行、路路通、赤芍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外用热敷方:取青盐500克,加花椒50克,人锅炒热,装入布袋,在经期热敷少腹两侧。 功效主治:疏肝行气,活血化瘀。用于治疗输卵管阻塞,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型。症见月经落后,经量时多时少,色紫夹块,经前乳胀,经行腹痛,经期少腹两侧疼痛,舌质偏暗,脉弦涩。 创方者:朱曙明 如何治疗输卵管阻塞 治输卵管阻塞(邪毒感染)方 处方:连翘、金银花、丹参各2...

  • 治乳汁自出中药验方

    治乳汁自出中药验方

      所谓乳汁自出,是说产妇在哺乳期,乳汁不经婴儿吮吸而自然流出者,亦称“漏乳”、“乳汁自溢”、“乳汁自涌”。本病病机分虚实:气血虚弱,胃气不固,摄纳失常;肝郁化热,疏泄失常,迫乳外溢。病久易郁,在临床上呈现出虚实夹杂的不典型证候,所以在辨证论治时不能单纯地补虚或泻实,应主次分明,两者兼顾。   陈某,女,27岁。2009年5月7日就诊。患者诉产后乳汁自出6月余,乳汁量多而质稀,乳房胀痛有块,腰困,舌质淡,苔薄黄,脉沉弱。患者欲回乳,曾多方治疗,...

  • 治女性不孕症中药方

    治女性不孕症中药方

    肾虚不孕型:婚久不孕,月经不调,量少色淡或色暗,质清稀无血块,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苔薄,脉沉细。药膳可用:粳米100克,加清水煮沸,加羊肉100克,肉苁蓉15克,葱白3根,生姜3片,共剁成浆,煮粥,加盐服食,分2—3次服完。每日1剂,10-15日为1个疗程。 脾虚不孕型:婚后多年不孕,月经失调,或先期量多,或后期量少,色淡,头昏眼花,神疲乏力,心悸怔忡,消瘦,面色萎黄,胃纳欠佳,大便溏薄或秘结。带下增多,面目浮肿,夜寐欠安,苔薄,脉细。药膳可用:糯米500克...

  • 中药热敷治产后乳房胀痛

    中药热敷治产后乳房胀痛

    产后乳房胀痛是产科的常见问题,它是由于乳房分泌的乳汁导不到及时排出致乳房过度充盈及乳腺管阻塞所致,单纯的乳房胀痛一般在产后2~3天发生。乳房胀痛时因乳房变硬,乳头相对缩短,母亲在婴儿吸吮时因为疼痛、手臂活动不便而不愿喂奶。 对于乳房胀痛,传统的处理方法是采用温热水湿热敷、按摩、吸奶器抽吸乳汁等,减轻产妇疼痛,但处理时间长,效果也不理想。笔者采用中药热敷治疗乳房胀痛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取路路通、青皮、丝瓜络、王不留行、桃仁各20克,乳香、川芎各10克,将上述药物研成细粉,用棉布制成 22厘米×22...

  • 久婚不孕 婚后多年不孕 予以中药方

    久婚不孕 婚后多年不孕 予以中药方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是孕育的重要条件。临床上引起冲任失调进而导致不孕的原因大致有以下3个方面。   肝郁型不孕   症见婚后多年不孕,经期先后不定,经量或多或少,经行胸肋、乳房、少腹胀痛,善叹息,情志抑郁,舌红苔薄白,脉弦。   证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不畅,冲任阻滞,故难以受孕。治...

  • 中药泡澡 赶走“月子病”

    中药泡澡 赶走“月子病”

      很多人认为坐月子时要忌水,否则就会落下“月子病”。然而在桂林市中医院,不少产妇产后第三天开始就用中药泡澡。专家表示,这样做不仅不会落下月子病,还能促进产后恢复,预防和根治“月子病”。      “坐月子”别忘了排毒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坐月子时忌水的风俗,认为产妇要是碰到水受了凉,就容易出现头痛、四肢关节痛等月子病。因此,坐月子时,一个月内不能洗头,更不能洗澡。   “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rdqu...

  • 三味中药研末治习惯性流产

    三味中药研末治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在学术上称为反复自然流产,指连续两次以上在同一妊娠期内发生胎停育或死胎的现象,属不育症范畴,是许多影响妊娠疾病的共同结局。中医称之为滑胎,多因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或饮食、劳倦伤脾,气血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耗气伤血,都可导致气血两虚,冲任不足,不能载胎养胎,故使屡孕屡堕而为滑胎。每遇此症,余均投以《医学衷中参西录》寿胎丸治之,其效不同凡响。 方药:菟丝子125克,桑寄生、川断、阿胶各60克。气虚者加人参100克;中气下陷者加生黄芪150克;食少者加炒白术100克;凉者加炒补骨脂100克;热...

  • 不孕症的中药调理

    不孕症的中药调理

    中医认为妇女不孕主要是肾肝脾功能失调。若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则血也随之而瘀,所以不排卵的妇女,月经后至,甚至闭经,甚至造成不孕。由于痰湿内阻,升降失控,清阳不升故病人头晕心悸,胸闷泛恶,脾虚湿困故腹胀,湿热下注故白带多质黏稠,苔白腻咏沉滑亦为痰湿内蕴之象。治疗上宜舒肝理气化痰祛湿,使气血调和自会出现排卵。 肾阳虚型不孕症的中药治疗:婚久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月经稀发,闭经,面色晦暗,腰酸腿软,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治宜温肾补气养血、调补冲任。 中药治疗不孕症经典方 (1)...

  • 中药助剖宫产术后早康复

    中药助剖宫产术后早康复

      近年来,随着巨大儿、高龄初产妇越来越多,剖宫产术逐年上升。为促使术后产妇早期肛门排气,预防肠粘连,减少并发症,采用口服中药,可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基本方:太子参、天花粉、麦冬、黄精各15克,香附、川朴、元胡各10克,陈皮6克(后下),大黄10克。水煎两次合匀,每日一剂,分两次服,术后6小时服第一次,24小时肛门未排气者再服一剂。经240例初产妇观察结果表明,术后服用该方,能促进肛门早期排气,较快恢复肠蠕动。而且在麻醉作用消失后不需使用止痛剂;而对照组在此两方面均明显差于观察组。   临产过程中由于宫缩痛,产...

  • 陈木扇女科常用中药对的临床使用介绍

    陈木扇女科常用中药对的临床使用介绍

    陈木扇女科 源起南宋陈沂,字素庵,建炎丁未年(1127)随高宗南渡至临安(今浙江杭州),治康王妃吴氏之危疾有奇效,得赐御前罗扇,以随时奉诏收支宫禁,“金吾问侍皆不得阻”。陈沂仕至翰林院,敕授翰林院金紫良医,督学表里医僚,著有《陈氏女科秘兰全书》及《素庵医要》等书。后代世传其术,皆以木扇表其门派,木扇上刻有“宋赐宫扇,陈氏女科,君惠不忘,刻木为记”16字,被世人冠以“陈木扇”或“木扇陈”之称。灵活运用药对,实为陈木扇女科医...

  • 中药避孕 天然又科学

    中药避孕 天然又科学

      避孕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来阻止和破坏正常受孕过程中的某些环节,以避免怀孕,防止生育。一下提供几个避孕和绝育的方剂,以供参考。   1、紫茄花避孕   [方剂]紫茄花14朵(含苞未放的),黄酒适量。   [制用法]将紫茄花置新瓦上焙干,研成细末。于产后或月经来潮之后用黄酒一次送服,每日1次,连服7天。   [功效]避孕。   2、带柄柿蒂避孕   [方剂]带柄柿蒂在瓦上焙干存性,压成粉。在月经干净后2天内用黄酒送服,服1次可避孕1年。   [功效]避孕。   3、油菜子配中药避孕   [方剂]油菜子20克,生地15...

  • 有习惯性流产病史者中药方

    有习惯性流产病史者中药方

    基本方生黄芪、焦白术、菟丝子各15克,当归12克,炒白芍、炒杜仲各10克,远志5克,麦冬9克,甘草3克。 伴妊娠恶阻者加砂仁6克,陈皮5克,黄芩9克;伴少腹冷痛、漏红淋漓者,去麦冬加阿胶12克,姜炭3克,黑艾叶6克,升麻5克;伴胎热内盛、血色鲜红者,加仙鹤草10克,地榆炭、侧柏叶各9克;腰酸者加桑寄生10克,续断6克;体虚者可改黄芪30克,加人参9克。 用法有习惯性流产病史者,在确诊怀孕后开始服药,每5天服1剂,服至妊娠7个月为止。若小腹有下坠感、腰酸漏红者,则每日1剂,症状缓解后改为5日1剂。 吉...

  • 治疗妇女不孕症 中药外治熏洗疗法

    治疗妇女不孕症 中药外治熏洗疗法

      中药外治熏洗疗法,是利用药物煎汤的热蒸气熏蒸患处,待药温适宜后,以药液洗浴的一种治疗方法。笔者在治疗妇女不孕症之湿热下注型时,均采用外洗內服中药的方法,取得满意效果。   张某某,女,32岁。2004年,7月8日初诊。自诉结婚5年,未曾怀孕。每月来月经量多色紫红,时有少量血块,经期前后腰腹无明显不适,唯常感带下量多,阴部瘙痒,小便有时频数且有疼痛感,食辛辣后发作尤甚。近一年多方求治,其效果不明显。来就医时,经净7天,小便频急,自觉热痛,带多如豆腐渣状,心中烦热思冷饮,纳呆便干,舌质偏红,苔干黄腻,脉弦滑...

  • 中药断乳有良方

    中药断乳有良方

    临床应用中药断乳4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40例患者停止哺乳超过1周,仍见乳房胀痛灼热,不能正常断乳者。 方药:红花、当归、赤芍、牛膝各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3日为1疗程。 疗效:40例均服1疗程后即断乳。 病例:李某,女,26岁。产后2天因婴儿患病死亡需断乳,自服炒麦芽1周仍无效,双侧乳房胀痛灼热,甚至因疼痛而夜不能寐,予上方煎服,药后乳汁即断,乳房无不适,随访2个月一切正常。 体会:乳房为肝、脾、肾经脉循行之处,会聚精、气、血而生成乳汁,如不哺乳而乳汁未停止分泌,则可因乳汁...

  • 不孕症的治疗中药方

    不孕症的治疗中药方

    女子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或曾孕育过,未避孕又2年以上未再受孕者,称为“不孕症”,前者称为“原发性不孕症”,后者称为“继发性不孕症”。西医学认为女性原因引起的不孕症,主要与排卯功能障碍、盆腔炎症、盆腔肿瘤和生殖器官畸形等疾病有关。中医认为,男女双方在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的条件下,女子月事以时下,男子精气溢泻,两性相合,便可媾成胎孕,可见不孕主要与肾气不足,冲任气血失调有关。临床常见有肾虚、肝气郁结、痰湿阻...

  • 下乳中药偏方

    下乳中药偏方

      产后少乳或无乳,是新妈妈们非常头痛的一件事,现给大家推荐一款催乳良方。   当归30克,黄芪30克,党参30克,瓜蒌12克,通草3克,桔梗6克,麦冬10克,路路通5克,花粉6克,王不留行12克,黑芝麻12克,元参12克,甘草5克,水煎35分钟,每日一剂,饭后服用,5剂为一疗程。   方以当归、黄芪、党参大剂量补气血以滋乳汁之源,元参、麦冬、花粉养阴血,阴血盛则乳汁足,桔梗、通草、瓜蒌、王不留行宽胸理气以畅乳络。全方共起养气血通乳脉功效,对产后乳汁不足者有良效。服药期间可加服鸡汤、鱼汤以保化源充足,其效更佳。...

  • 安胎中药知多少

    安胎中药知多少

    在妊娠期间,如果出现腹痛、腹部坠胀、阴道出血等症状,现代医学称之为先兆流产,对于先兆流产,中医可以选用安胎的药物治疗,安胎的中药很多,由于功效不同,可适用于不同情况,安胎中药主要有以下几类。 1.清热安胎类:适用于胎热胎动不安。常用的有黄芩、苎麻根。黄芩性寒,味苦,有清热泻火安胎的功效,主要用于气分热造成的胎动不安,常配伍白术、当归;苎麻根性寒,味甘,有清热凉血、止血安胎的功效,主要用于血分热造成的胎动不安,常配伍黄芩、竹茹、地黄、当归、阿胶。 2.理气安胎类:适用于气滞胎动不安,常用的有紫苏、砂仁。紫苏性温,味辛...

  • 中药治乳腺增生

    中药治乳腺增生

    治乳腺增生内用验方: 柴胡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青皮10克、香附10克、半夏10克、栝楼10克、浙贝母10克、茯苓10克、荔枝核10克、橘核10克、丝瓜络10克。 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治乳腺增生外用验方: 蒲公英18克、木香18克、当归18克、白芷18克、薄荷18克、栀子18克、地丁18克、栝楼18克、黄芪18克、郁金18克、麝香4克。 上药研成细粉,每次取0.4克,填入肚脐神阙穴,随即用干棉球轻压,并按摩片刻,然后用4厘米×4厘米胶布固定,3日换药1次。 李金堂...

  • 妊娠下肢浮肿辨为“子肿”中药方

    妊娠下肢浮肿辨为“子肿”中药方

    何某,女,26岁。患者主诉妊娠7月余,双下肢浮肿1月余。长期办公室工作,近1月来双下肢浮肿,皮肤光亮,按之凹陷,曾查B超:胎儿发育正常,血压140/88mmHg,尿检正常,在当地医院予中药五皮饮、猪苓汤等治疗,药停肿复,延请导师单兆伟教授诊察。 刻诊:精神疲乏无力,气短懒言,面色白光白无华,口淡无味,不思纳谷,头昏寐差,时有腰酸,小溲短少,大便稀溏,日行2~3次。查其舌苔薄白,苔面水滑,舌质偏淡,脉细滑。 辨为“子肿”,乃脾虚湿盛。 处方:生黄芪10克,潞党参10克,...

  • 治疗乳痈“奶疮”加减运用中药方

    治疗乳痈“奶疮”加减运用中药方

    组成 瓜蒌20克,牛蒡子15克,柴胡15克,蒲公英30克,夏枯草15克,炮山甲10克,皂刺30克,漏芦15克,路路通15克,通草6克。 功效 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主治 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红肿、有硬块,伴见发热、身痛等症状。 用法 上药浸泡2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3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25~30分钟,取二汁,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药渣绞净药液,趁热作局部湿热敷,每次30分钟,日敷2次,第二次热敷前可将药渣再加热。 方解 乳痈,俗称“奶疮”,现代医...

  • 乳头皲裂搽中药膏

    乳头皲裂搽中药膏

    采用中药膏治疗乳头皲裂8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86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25。26岁者78 例,27~29岁者6例,30岁者2例;病程5~10天者77例,ll~20天者9例;均发于哺乳期。 二、治疗方法 取白及、白鲜皮各15克,苦参、红花、甘草各 10克。将上药研成粉,加人凡士林,调匀配成软膏备用。治疗时先用无菌纱布蘸温水洗患部,然后用药膏外搽患部,每日3次。 三、治疗效果 86例经治疗,治愈78例,治愈率90.7%,平均治愈时间5天。 四、体会 乳头皲裂属中医&ldq...

  • 急性乳腺炎 中药远志治疗

    急性乳腺炎 中药远志治疗

      急性乳腺炎为哺乳期妇女常见病。西医治疗多采用抗生素,但药物可能会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对母乳婴儿不利。采用中药远志治疗急性乳腺炎,不仅疗效好而且无毒副作用。下面介绍两个远志单方:   1.取远志10克,放入适当的容器中加食用白酒10毫升,浸泡20分钟后,将容器中的酒点燃,烧至火灭,取容器中液体一次服下。病情轻者,一般于服药4小时后即感症状减轻,体温下降;病情重者6小时后亦可见症状减轻。   2.远志25克,以淡米酒(10度以下的糯米酒为佳)适量,浸过药面,再加300毫升水,文火煮沸3分钟即可,温服。每日一剂,连服...

  • 安胎吃什么 安胎中药

    安胎吃什么 安胎中药

      妇人妊娠,血聚以养胎,血气不足,火气有余。火者,肝火偏旺,其气上冲,横逆犯脾。故脾胃首当其病。而有早孕恶阻,症见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继则倦怠乏力嗜睡。此乃脾胃不和,运化收纳失和之故也。治以补脾益气和胃,清肝胆热。此症虽血虚火旺之象,然治之当重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也。   祖父治疗早孕恶阻之症,常用四君子汤加减,常加紫苏、黄芩、砂仁、枇杷叶、神曲、麦冬之类,常获显效。对于妊娠胎动下血,祖父常用四君子汤补气健脾之剂。   记得1969年初夏,山西省平遥城内李姓妇人,妊娠2月余,腹痛下血。余治以安胎饮...

  • 乳腺增生怎样用中药治疗

    乳腺增生怎样用中药治疗

    编 辑同志: 我的左侧乳房长有肿块,上医院检查诊断为乳腺增生,请问这种病怎样用中药治疗?浙江杭州 王 霞 王 霞读者: 乳腺增生中医称乳癖,以单侧或双侧乳房肿块,月经来潮时肿胀加重,经行之后减轻为其临床特点,中医可分以下三型辨证施治。 一、肝郁气滞型: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若情绪郁闷或过劳时,则感双乳发胀,肿块刺痛,并自党肿块增大,伴胸胁胀满,口苦咽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治则:疏肝解郁,化痰软坚。 处方:柴胡、白芍、茯苓、浙贝母、香附、半夏各10克,白术、乌梅、丝瓜络、橘络各9克,陈皮6克,生牡...

  • 妊娠恶阻食入即吐 中药熏气法治

    妊娠恶阻食入即吐 中药熏气法治

      妊娠恶阻临床常见,严重者往往食入即吐,以致影响营养吸收,故见形体消瘦,倦怠乏力,从而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及孕妇身体健康,对于此类患者,余每以熏气法治之,常获良效。   药物及方法:取鲜芫荽(即食用香菜)一把,紫苏6克,藿香6克,陈皮9克,砂仁6克,煮沸后,倒入壶内,壶嘴对准患者鼻孔,令其吸入,做深呼吸运动。每次吸5~10分钟,每日2~3次,连续用3~5天。对妊娠恶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芫荽性辛温,含挥发油,有浓烈的异香味,功能宽胸和胃,定逆止呃,悦脾醒胃。多数患者闻此芳香之气,便会顿感舒适,加之紫苏、藿香、陈皮...

  • 妊娠呕吐试试中药敷压

    妊娠呕吐试试中药敷压

    妊娠呕吐为脾胃虚弱、胃气失于和降,反随冲气上逆,或肝胃不和引起胃失和降、冲脉之气上逆所致。治疗多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为原则。患者恶心、呕吐,此时采用口服药物显然不现实,应采用中药敷脐配合耳穴按压。 敷脐:取公丁香、砂仁、半夏各20克,碾成细末,取鲜姜50克,打成姜汁。用姜汁调和上述3味药,然后用文火熬成膏,备用。消毒脐孔,取备用药膏适量敷于脐孔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耳穴:选穴以脾、胃、大肠为主穴,十二指肠、神门、肝等作为配穴。用酒精棉球清洁皮肤,以王不留行籽按压在选取的相应穴位上,外以胶布固定...

  • 治乳汁淤积验案 慢性盆腔炎中药袋

    治乳汁淤积验案 慢性盆腔炎中药袋

    治乳汁淤积验案 病例:李某,女,35岁。产后 一直母乳喂养,现女儿已经1岁, 欲断乳。诊见双侧乳房胀痛伴溢乳, 无红肿,触之双乳有硬结,肤温稍 高,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诊断 为乳汁淤积。治以回乳除胀,化淤 止痛。处方:炒麦芽100克,炒山 楂60克,益智仁30克,五味子15 克。每天1剂,水煎分早中晚3次 服用。每日1剂,连服5天。5天 后复诊时双乳无肿胀,无乳汁溢出。 体会:方中麦芽消食、和胃、 回乳,具有回乳、催乳的双向调节 作用,关键在于量的差异,小量催 乳、大量回乳。炒山楂健胃消食、 活血化淤,妇人乳...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