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第14页
-
中药戒毒 治海洛因戒断综合征
毒品滥用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棘手问题,是艾滋病、乙肝等血源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海洛因的复吸率很高,主要是因为海洛因损害神经系统导致的戒断稽留综合征令患者痛苦不堪[1],主要表现为精神焦虑、躯体不适、睡眠障碍3大症候群[2]。虽然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提高,戒毒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但是如何降低脱毒后的复吸率,一直是许多学者积极探讨的问题。研究表明,治疗稽延戒断综合征有助于防止复吸[2]。因为个体差异和病程不同,患者的表现也各有特点,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运用中药治疗稽延戒断综合征的疗效已经得到临床认可,尤其是中药治疗有不良反...
-
常用的能活血理气中药
活血理气药 活血药。是指以通畅血脉,促进血行,调整脏腑功能,以及治疗瘀血证候为主要作用的一类药物;此类药物善于走散,具有行血、散瘀、通经、利痹、消肿、定痛等作用。 理气药,是指以疏畅气机,解郁降气调整赃腑功能,以及治疗气滞、气逆证候为主要作用的一类药物;此类药物大多气香性温,善于行散或泄降,但易于耗气伤阴,故气虚及阴亏者不宜食用。 ①三七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内含大量三七皂甙,约12种以上皂甙的混合物,有些与人参中的皂甙类似,试验证明:三七粉或浸液能缩短动物的血凝时间,对内脏如肝、...
-
解酒用中药材单方
起于神农而逮于今,医籍记载诸如“解诸毒”“主解酒毒,止烦渴”“消酒”,治“酒醉不醒”的中药林林总总,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解酒药阵。如葛根、葛花、萝卜丝(煮汁)、西瓜、茶(茶种子)、刺五加、生藕片、冰(解烧酒毒)、乌梅、甘蔗、菱角、赤小豆(利尿止渴解酒)、砂仁(消食醒酒)、槟榔(杀虫醒酒,过服则损真气)、五倍子(敛汗解酒)、地榆(消酒)、神曲(解酒化食)、冬瓜、柿子、地榆、苦参、盐麸子、橄榄等,不下50种。现列举部分解酒药物及药食两用之品,并简介其用法,以飨读者。 橄榄 橄榄性味甘酸涩温,无毒,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清热...
-
农药中毒 导泻加中药通腑解毒汤
通腑解毒汤加导泻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 具有毒性强、病情危重、进展快的特点, 是临床急危重症的研究热点。目前临床医师对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采取西医常规治疗, 以洗胃、使用抗胆碱药物等为主, 但解毒效果有限, 解毒治疗期间并发症较多, 影响患者胃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1]。本研究探讨了通腑解毒汤加导泻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0...
-
阳虚体质进行中药调理用肉桂
阳虚体质者即使在盛夏也会出现怕冷的情况,甚至不敢穿裙子、穿凉鞋。这样体质的人,除了要增加运动量,必要时可进行中药调理外,在日常饮食烹调中可经常使用这个调味料——肉桂! 肉桂温阳 1-5克为宜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姚媛主管中药师介绍,肉桂性大热,味辛、甘,归肾、脾、心、肝经,功能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善于治疗由命门火衰引起的头晕目眩,声低气怯,神疲乏力,心腹冷痛,腰膝酸软,月经失调等。阳虚体质者适宜服用肉桂,但不宜大量食用,通常每次以1-5克为宜。 阴虚火旺者...
-
中药解酒方清爽露 葛花解酲汤
中医认为,酒为湿热之品,其气上腾,宿醉患者因体内素有水饮,又因酒而致宿饮上冲,饮酒后往往出现恶心、口渴、头痛、头晕、无食欲等不适症状,对肝、肾、胃、脾、心脏等人体重要脏器均会造成伤害,严重的可以导致死亡。因此喝酒要预防醉酒可先吃些东西,如含高蛋白的菜类或食品或喝些豆浆等,使这些食物在胃内和酒精结合发生反应,减少对酒精的吸收。吃一些水果对于防治醉酒也有比较好的效果。若在开怀畅饮之后确有不适,也可以试试一些中药解酒方缓解症状。 葛花解酲汤 葛花解酲汤为解酒常用主方,载于元代李东垣之《脾胃论》。...
-
补气中药:人参 黄芪
人参与黄芪是临床上常用的补气药,这是众所皆知的。既然都是补气药,为什么又要区别使用呢?因为人参与黄芪补气各有侧重,如果不区别使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再则,用之不当,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造成药物浪费。 黄芪之功效与应用,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补气升阳,长于升举之力。常应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崩漏及眩晕乏力,或短气不足以息等,并常与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等同用。二是固表敛汗。多应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若卫气不固、汗出,又复加外感风邪者,可与防风、白术同用,以固表逐邪。三是托疮排脓...
-
酒精中毒中药解酒效果好
对于轻度酒精中毒,以下中药有较好的解酒效果。 葛花:为葛藤未开放的花蕾,其性味甘、平,入脾、胃两经,具有解酒醒脾之功效。醉酒时取本品10~15克,水煎服。 白茅根:又名茅草根,其性味甘、寒,入肺、胃、膀胱三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效。醉酒时取本品15~ 30克,水煎服。 桑椹:又名桑果,其性味甘、寒,人心、肝、肾三经,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肠之功效。醉酒时取鲜桑椹150克,捣汁服用。 高良姜:其性味辛、热,入脾、胃两经,具有温中止呕、散寒止痛之功效。醉酒时取本品10~15克,水煎服。 乌梅:其性味酸、平,人肝、...
-
常用的有补血作用中药
2.补血药 又称养血药,主要用于血虚的病症。常用的补血药有。 ①当归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根,含有也叶酸,烟酸,维生素Dl2、E等成分,有抗贫血,改善血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作用,对冠心病有防治作用,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可防止肝糖元减少,根据对长寿皇帝乾隆医方的分析,发现在他的保健方中当归用的最多。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甘、辛,功能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适用于血虚体弱,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虚寒腹痛,跌打损伤,瘀血疼痛,风湿痹痛,痛疽疮疡、血滞疼痛、以及血虚...
-
干眼症 自制中药外熏眼部
角结膜干燥症俗称干眼症,是由于眼泪的数量不足或者质量差,导致的眼部干燥综合征。常见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容易疲倦,有痒感、异物感、痛灼热感,眼皮紧绷沉重,分泌物黏稠,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很敏感,暂时性视力模糊等,偶尔会伴有视力轻度减退。严重的干眼症可致角膜上皮损伤。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眼科主任徐卫介绍,他所接触的临床病人当中,有1/4的病人都患有干眼症。近年来干眼病患者年轻化趋势异常明显。主要是由于现代生活中,青年人的工作和生活与电视、电脑接触得越来越多,长时间面对荧光屏,缺乏适时地眨眼或让眼睛休息,...
-
中药茶疗调补肾阳不足
肾阳不足,中医又称肾火弱,肾元阳不足并伴有气血不畅的人,时常感到四肢冰冷,尤其以腿脚为甚。中药与茶叶配伍用来当茶饮,对肾阳不足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杜仲茶 杜仲叶12克,红茶3克。将杜仲叶切碎,与茶叶一同入茶杯内用沸水冲泡10分钟,即可饮服。此方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兴阳事之功效,适用于治疗肾肝阳虚引起的腰膝酸痛、阳痿早泄、尿频尿急以及高血压、心脏病、肝硬化等。长期饮用具行抗衰防老、延年益寿之功效。 核桃蜜茶 核桃仁10克,红茶15克。共捣成细末,加蜂蜜适量人茶杯中用沸水冲泡后即可饮...
-
中药泡双足改善肾功能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出现的严重综合征。临床以水肿、尿少、尿闭、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依病程进展,可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氮质血证期及尿毒症期。笔者临床采用足浴发汗法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恢复肾功能,现向大家介绍如下。 黄芪、防风、牛蒡子、车前子各30克,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待温度适宜时足浴,每日两次,每次30~60分钟,每月1剂,连续7-10天。此方可健脾利湿,通阳利水,适用于尿毒症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重而困倦,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