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肢 第106页

四肢 第106页

  • 治产后四肢麻木

    治产后四肢麻木

    川断、牛膝、干姜、白芷、红花各10克,桂枝6克。将上药用纱布包好,放入已宰杀的母鸡腹腔内,文火煮熟,再加黄酒250毫升煮片刻,取汤1碗,吃鸡喝汤。三天后,将鸡骨烤黄研细末,再用黄酒250毫升冲服,1剂可愈。 治老年性尿失禁 黄芪、山药各30克,党参、薏苡仁各15克,山萸肉、桑螵蛸、乌药各10克,炙甘草6克,肉桂(后入)3克。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15日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获痊愈。 治病毒性角膜炎 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各15克,羌活、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野菊花、决明子各10克,荆芥、防风、...

  • 治腰酸腿软四肢麻木食方

    治腰酸腿软四肢麻木食方

    花椒茴香治腰酸腿软 取红花椒50粒,小茴香30克,煨熟后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3~6克,1日2次,连服3日。(张永福) 蘑菇治腰腿痛 干蘑菇500克研面,饴糖适量,白酒30克,共和为丸(每丸9克)。早晚各一丸,开水送服。 葱白生姜椒汤治四肢麻木 葱白60克,生姜20克、花椒2克,水煎服,可治四肢麻木。...

  • 中医治间断性四肢酸痛麻木

    中医治间断性四肢酸痛麻木

      付某,女,2008年10月9日初诊。间断性四肢酸痛麻木3年,加重3天。患者3年前因受寒出现四肢酸痛麻木,伴头项、肩背、肢体僵硬不舒,腰膝酸冷,下肢无力,遇寒加重,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涩。颈椎CT:颈椎2~7曲度变直,5~6椎间盘突出。腰椎CT:腰椎2~4骨质增生。中医诊断为痹证,证属肝肾亏虚,寒湿痹阻。治法:补益肝肾,祛寒胜湿,通络止痛。自拟秦防饮加减:防风10克,秦艽10克,桂枝10克,细辛3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独活10克,桑寄生30克,川断10克,杜仲10克,怀牛膝15克,鸡血藤30克,络石藤15...

  • 四肢难受无处搁置 雷昌林治验案

    四肢难受无处搁置 雷昌林治验案

    米某,女,38岁,2007年11月2日初诊。 主诉:四肢难受无处搁置1年余。患者四肢酸困无处搁,自感有许多小虫子在内钻爬,十分难受,以上肢重,夜间显著。自发病后,就到某医院诊治,诊断为缺钙,补钙治疗1年无效,后又说缺锌,又补锌治疗,仍无效。故请中医治疗。 诊时患者面青黄晦暗,除上症外,还伴有面及四肢胀,烦燥,梦多眠差,畏寒,手经常冰凉,易外感;晨起口苦,上腹胀,有时胸部窜痛,大便1~2日1次,小便黄。查:四肢都有凹陷性水肿,双颌下淋巴结有压痛,咽部红,上腹压之胀痛,小腹较胀,苔黄厚腻,脉浮细弦。查尿常规正常...

  • 四肢大关节疼痛酸楚麻木 治痹方

    四肢大关节疼痛酸楚麻木 治痹方

    处方:薏苡仁、白芍、当归、苍术、炙甘草各10克,麻黄、肉桂各6 克,生姜7片。 加减:关节肿胀明显者,可加革薜、通草、姜黄各10克;肌肤麻木者,可加海桐皮、稀莶草各10克;肢冷重着甚者,加附子(先煎)、干姜各6 克,细辛2克;尿赤,舌红,苔黄腻者,加黄柏10克;痹证日久,疼痛时轻时重,关节肿大,甚则强直变形,舌紫,苔腻,脉细涩者,可加白芥子、制天南星、桃仁各10克,红花、地龙、全蝎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健脾渗湿,通经活络。 主治:着痹,中医辨证为湿邪痹阻型,症见四肢大关节疼痛重着、...

  • 溻渍法治四肢疾患

    溻渍法治四肢疾患

    溻渍法是中医传统疗法,溻是将含有药液的纱布或棉絮敷于患处,渍是将患处浸泡于药液中。四肢远端能浸泡的病变部位适用渍法,不能浸着的部位适用溻法,因两法往往同时进行,故合称为溻渍法。具体操作方法是:根据病症及患病部位不同,将所选药物煎汤去渣后,趁热将患处浸泡于药液中或以纱布蘸满药液固定在患处。 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 (或)深部组织的破坏。临床表现有下肢肌肉萎缩、肢端发凉、皮肤颜色暗淡无光泽、趾甲变厚变脆,严重者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并最终导...

  • 补气活血 治四肢麻木症

    补气活血 治四肢麻木症

    处方与用法:制川乌10 克(先煎2小时),生姜汁1匙,蜂蜜3匙,粳米 100克。肥胖加薏苡仁10 克,畏寒加秦艽3克。川乌先煎,入粳米(或其他药物,药物用纱布包好) 共煮成粥,再入姜汁、蜂蜜,温服。以空腹时服用效果较好。 功效:补气活血,治四肢麻木症,食欲减退,脉虚而数等。 (徐水兴) (编者按:制川乌性大热,有微毒,注意先煎,且不可随意加大用量;体质虚热者,如经常口干舌燥、大便秘结、 口鼻出血、尿黄、舌红、脉细者,不可用本方) (明秀) ·截瘴风湿酒 ·临床表现及分型 &midd...

  • 发热皮疹伴四肢关节肿痛 典型医案

    发热皮疹伴四肢关节肿痛 典型医案

    冯某,女,6岁,南京人,初诊:1993年。 患者发热皮疹,伴四肢关节肿痛,当地医院检查诊断“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治用“醋酸泼尼松片”2年余,发热皮疹逐渐消退,后减少激素剂量,四肢关节肿痛反复,肿痛僵硬,痛势绵绵,日轻夜重,且出现“满月脸”,神疲乏力,食纳欠馨,舌苔白腻质淡红,脉细小弦。查RF正常,CRP:23.6mg/L,ESR:52mm/h,血常规提示中度贫血。病属“顽痹”,证属肾虚脉痹,邪热瘀阻,气阴亏耗。症...

  • 肝脏保健 舒展四肢 伸腰展腹

    肝脏保健 舒展四肢 伸腰展腹

      中医认为,护肝要从心情着手,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防止一时的愤怒致大动肝火而伤肝。除了远离烟酒、注意饮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经常伸伸懒腰。在清晨刚刚醒来或工作比较劳累时,人们会习惯性地伸伸懒腰。其实这是人体自我保健,特别是对肝脏保健的一种条件反射。因为当人体困乏时,气血循环缓慢,这时若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   中医有“人卧血归肝”、“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之说。伸懒腰后,血液循环加快,全...

  • 老丝瓜筋治(扭伤、四肢无力)

    老丝瓜筋治(扭伤、四肢无力)

    用桑树果0.5两,加上老丝瓜筋三钱,煎1碗汤服下, 一日2次,连服七天。 忌扁豆、咸鱼。...

  • 血虚四肢厥冷尿频案

    血虚四肢厥冷尿频案

    金某,女,67岁,2019年5月7日初诊。诉四肢厥冷已数年,时下已进入5月,然仍在穿棉裤。症见下肢凉、腰痛、小便频、夜尿多、时七八次行等。少腹冷且痛,时有下坠感,今日晨起眼睑及下肢浮肿。曾服多种药物,收效甚微。刻见症如所述。形体肥胖,触觉双手逆冷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血虚寒厥。 治法:养血通脉、温经散寒、补肾缩尿。 处方:当归15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大枣35g,木通10g,吴茱萸6g,干姜10g,龙骨30g,牡蛎30g,益智仁20g,桑螵蛸20g,...

  • 中药茶饮可缓解四肢冰冷

    中药茶饮可缓解四肢冰冷

    杜仲茶杜仲叶12克,红茶3克,用沸水冲泡10分钟,即可饮服。此方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兴阳事之功效,还可适用于肾肝阳虚引起的腰膝酸痛、阳痿早泄、尿频尿急以及高血压、心脏病、肝硬化等。长期饮用具行抗衰防老、延年益寿之功效。 菟丝子茶菟丝子12克,红茶3克。菟丝子捣碎用沸水冲泡,加冰糖适量。此方具有补阴益阳、固精缩尿、起痿止遗功效。可治疗男子不育、房事低下和肝肾阳虚的消渴症,久服此茶还有明目、轻身、延年之功效。 益智仁茶益智仁15克,红茶3克。益智仁捣碎与茶一同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此方有温肾止遗之功效,用于下焦肾元不足所致...

  • 四肢灼热麻木 当归六黄汤合黄芪赤风汤

    四肢灼热麻木 当归六黄汤合黄芪赤风汤

    袁某,男,39岁,2006年6月20日初诊。 患者自诉两个月前感四肢发热,上肢自肩肘至手指,下肢自股胫至足掌,感肌肤灼热,宛如涂抹了辣椒水一般,其火辣之状昼夜不减。并兼四肢麻木,入夜尤甚。但其胸腹及腰背等躯干部位并无灼热麻木感,自用体温表屡测体温均为正常。去医院做过一系列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病变。 诊其四肢皮肤不红不肿,以手触之略发低热状,然其四肢肌肉则显松弛。四肢疲乏无力,伴有口渴、尿黄、自汗、微微畏风等症。舌红苔少而黄,脉象细数。 辨证:阴津损伤,风热之邪客于四肢。 治法:养阴清热,疏风通络。...

  • 手足心热 升阳散火汤治虚火流于四肢证

    手足心热 升阳散火汤治虚火流于四肢证

    □ 王波 李明哲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手足心热作为一种临床症状广泛存在,而西医的理化检查也不完全能发现器质性改变。此症状不危及生命,但是影响病人状态。尤其入睡前的烦热表现更是引起睡眠障碍,值得中医师对此重视。 张某,女,16岁。于2015年10月21日初诊。病人半个月来由于将进入高考时期而感手足心烦热,入睡前尤甚,常常将手脚贴墙仍不能自止。甚至喜将手足置于冷水中以缓解病势。心烦、易怒,倦怠乏力,扪之双手如烙,胃怕凉但喜冷饮。二便正常,舌质胖大,尖红,苔薄白,脉沉无力。 诊断:脾...

  • 四肢闭合骨折(秘方数:8)

    四肢闭合骨折(秘方数:8)

    人体有206块骨骼,其中颅骨29块,四肢骨126块,躯干骨51块,各个部位均可因为遭受外力的伤害,而使骨骼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这就是通常所指的骨折。骨折是人们日常损伤性疾病中比较严重的病症,它可由于生活损伤、交通损伤、工业损伤、农业损伤、运动损伤、灾害损伤、战争损伤等因素造成。骨折的治疗比较复杂,疗程也比较长。其治疗方法众多,但可归纳为两大体系:西医骨科一般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一般不用药物作辅助治疗;中医骨伤科主要是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局部固定+中药外敷内服+及时功能锻炼...

  • 养生上下颤抖 按摩四肢

    养生上下颤抖 按摩四肢

    我长期坐在电脑前写作,有时二三小时坐下来,感觉头顶部发木,好似脑部供血不足,白发渐生。同学见到我说,人未老,发先白,你要注意一下生活方式了。 一位朋友做医生,前去咨询,他说:“‘百动不如走,走不如抖’”,你尝试一下抖动健身法,它可增强脑部血液循环。抖动健身的基本姿势是挺胸、站立、两眼微睁,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两腿微曲,全身松立,眉心舒展,面带微笑,排除杂念,全身做有规律的上下颤抖,以脚跟和膝盖为轴,抖动频率和时间可因人而定。颤抖一阵以后,身体松立,...

  • 四肢发凉面部长斑 擦“六阳经”

    四肢发凉面部长斑 擦“六阳经”

    怕冷,四肢发凉,或下腹冷痛,或脸色青暗,面部长斑,甚至有人因体质过寒而难以怀孕,这些是日不少女性的冬日“心头大患”。清晨轻擦“六阳经”,三步骤可缓解冷与斑。 1.擦下肢外侧每天清晨醒来,先用双手掌来回擦双侧下肢外侧共40次,直至皮肤感觉微热为止。 2.擦上肢外侧用手掌面擦对侧上肢外侧,来回擦40次,直至皮肤感觉微热为止。 3.擦耳面部双手食指中指微分开,手指间夹耳根向上来回擦30次,然后双手并合轻擦脸部似洗脸样,共30次。 妇女四肢不温、下腹冷痛、面部长斑或宫...

  • 睡觉四肢冰冷 应对方

    睡觉四肢冰冷 应对方

    有些人一到冬天,夜里睡觉时老是四肢举动冰冷,怎么也睡不着,去病院搜检却统统正常。这种征象称为怕冷症,患者除了平常增强体育熬炼、留意保暖、在饮食上多吃些热性食物外,还可采取下列步伐来应答。 a.中药疗法可选干姜、肉桂、熟附子、仙灵脾、鹿茸等温脾、补肾、壮阳药物构成的丹方服用(尤为得当于年老体弱的阳虚怕冷者)。日常平凡畏寒易感冒者,可用人参、黄芪、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炙甘草、防风、干姜等(有益气助阳、加强免疫功效之效)。 b.中医食疗(1)用潞党参适量煎煮取汁,插足蜂蜜熬成膏,每次取10克,早上配一枚核桃...

  • 四肢麻木木耳核桃

    四肢麻木木耳核桃

    许多人经常感到四肢麻木,关节僵硬,尤其是有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这多是因血液运行不畅有关有关。服用黑木耳、核桃仁等,可驱风活血,治疗四肢麻木效果好。 方法:取黑木耳、核桃仁、蜂蜜各100克,将木耳洗净泡软,与核桃仁、蜂蜜捣成泥,放碗内上锅蒸熟,分四次吃完。孕妇禁用。 马龙腾...

  • 四肢发凉常吃红枣

    四肢发凉常吃红枣

    手脚发凉是中老年人常见症状,特别是进入冬季后。中老年人常喝红枣红糖银耳汁,可有效改善手脚冰凉。 方法:取3朵银耳,温水泡发后用手撕开,煮熟后捞出备用。将10枚红枣, 20克红糖,放人煮过银耳的水中,再加适量清水,煮沸后改小火煮半小时左右关火,将枣核去除,放温后倒人搅拌机,放入银耳共同搅拌,取汁饮用即可,每天喝 1次。 梁 晨...

  • 四肢发凉 多喝红茶

    四肢发凉 多喝红茶

    如果你常常感到四肢发凉,说明你的末梢循环不佳,新陈代谢较缓慢。饮用性温的红茶、茉莉花茶,可以改善体内的血液循环,温暖身体,让肤色红润。中医专家还建议,在红茶中加入桂圆一起冲泡饮用,暖身的效果会更好。 如果你容易腹胀,适合饮用有益肠胃的熟普洱茶(最好是5年以上的)、乌龙茶,不过不要在进餐过程中饮用,也不要在餐后立即饮用,最好等20-30分钟后再饮。 蒋 燕...

  • 怎么让四肢暖起来?

    怎么让四肢暖起来?

    深秋降温后,很多女性朋友都会出现四肢冰冷的问题。杭州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包烨华介绍,脾肾亏虚、阳气亏虚多是引起四肢冰冷的主要原因。从西医的角度讲,这是由于四肢末梢神经循环不好,再加上缺乏锻炼,不注意保暖引起的。这种情况在年轻女性身上尤为多见。 怎么让四肢暖起来?包烨华介绍,天冷后,平常在家可多吃生姜,睡前用生姜皮泡脚,每次15~30分钟。 脚有第二心脏之称,身上的各脏腑都能在脚上找到相应的穴位。睡前泡脚可改善末梢神经循环,生姜性热,有很好的驱寒效果,泡脚时撒一点生姜皮,既可以快速驱寒,又能预防...

  • 姜汤缓解四肢酸痛

    姜汤缓解四肢酸痛

    老年人四肢关节和腰部最容易受风寒的侵袭,导致酸痛,这个时候,可以煮一些热姜汤,用毛巾浸后热敷患处。如果症状严重,可以先内服一些姜汤,同时外用热姜汤泡手、泡脚,这样能起到散风驱寒、舒筋活血的作用,最大程度地缓解疼痛。 煮姜汤的方法很简单,将一大块生姜切成细丝放入锅中,加500毫升水(泡手脚可多加水),煮开即可。如果没有糖尿病,喝姜汤时,可以加入一些红糖。...

  • 按关元涌泉除四肢冰冷

    按关元涌泉除四肢冰冷

    进入深秋时节,许多老人都有手脚冰冷的情况出现,中医称之为“四末不温”。现代研究发现,老人由于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出现障碍,会影响血液运行输送,导致手脚冰冷。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手脚容易冰冷、麻木,多是属于气血的毛病,因为气虚、血虚造成血液运行不畅、血液量不足。常按关元、涌泉能恢复血气流通,消除四肢冰冷。 关元在脐下三寸,按压此穴可有效地引发任脉的阳气;涌泉在脚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按压此穴可开启肾经的经气。按压关元、涌泉穴,就能启动阴阳之气的交合,帮助浑身气血运行通畅,从而使四肢变暖和,强身健体。...

  • 针刺冲门穴治四肢自觉冷感

    针刺冲门穴治四肢自觉冷感

      清代医家张璐《张氏医通》有:“论得寒厥之由,以其人阳气衰,不能渗荣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肢厥,多由于人体脾肾阳虚,脾主四肢肌肉,脾阳虚则不能温煦四末,取主穴冲门,意在健脾温中,配以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辅助其增强健脾益气温阳之效。   【穴性特点】   冲门穴在腹股沟外端,可触及动脉之冲动。喻足太阴之气,由此而上入腹,故名冲门。   在腹股沟外端上缘,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曲骨穴)旁开3.5寸处取穴。   该穴可主治腹痛、疝气、痔痛、小便不利、胎气上...

  • 血虚四肢厥冷麻木案

    血虚四肢厥冷麻木案

    当归四逆汤首载《伤寒论》,药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炙甘草、木通、大枣七味药物组成。方为厥阴伤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证而设。笔者临证将该方运用治疗、凡属血虚有寒所致的手足厥冷、小便频数等症,疗效满意。今择验案两则,报告如下: 血虚四肢厥冷麻木案 严某,女,65岁,2019年4月26日初诊。诉四肢厥冷多年,尤以气候变化和冬季为甚,得温则舒。曾服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收效甚微,今日来本科就诊。刻见症如所述,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血虚寒厥。 治法:养血通脉、温经散寒。...

  • 四肢皮纹络脉诊病原理 临床皮纹诊法感悟

    四肢皮纹络脉诊病原理 临床皮纹诊法感悟

    论皮纹络脉诊法 皮纹主要是指人类与灵长动物的手掌和足底特殊纹线走向的生理花纹, 尤其是指、趾末端最为密集突出。研究皮纹结构、发育、遗传、群体分布及其相关应用的科学, 称皮纹学 (dermatoglyphics) [1]。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 就已经注意到皮肤纹理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并逐步开始运用到中医的临床诊断中。我国是最早将皮肤纹理理论运用到医学诊断的国家。《素问·刺要论》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 《素问·皮部论》曰:“...

  • 老人四肢肿胀试试逆向按摩

    老人四肢肿胀试试逆向按摩

    老年人在久坐或久站后会出现下肢肿胀等一系列症状,久而久之,容易出现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等问题,这是因为老年人血液循环不畅所导致。大多数老人的皮肤比较松弛,肌肉体积和力量减退,不能给静脉血液的回流提供足够的动力。因此,老年人常做逆向按摩,可以很好地改善血液回流不畅,缓解四肢酸痛肿胀。逆向按摩方法如下: 按摩上肢时,先用右手握住左上臂,沿手背外侧由手背向肩部推按左上肢。到达肩部时,再将左手反掌,然后继续用右手由上而下揉按左臂内侧至手掌心处。重复揉按20次。对侧以同样方法按摩。 按摩下肢时,可以先用...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