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头痛 第6页

偏头痛 第6页

  • 浅刺轻灸 治疗偏头痛治疗腰痛

    浅刺轻灸 治疗偏头痛治疗腰痛

    马寿椿简介 1969年跟施济民老师学习中医针灸。1979年转调沙坪坝区中医院工作。1980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获硕士学位。1982年在重庆市中医研究所任主治医师,后为病房副主任。1988年应邀赴美国西雅图东方针灸医药学院教学,此后开设马氏中医针灸诊所,中医癌症支持疗法中心。2000年、2002年应邀赴德国慕尼黑讲《伤寒论》《金匮要略》。2003年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获博士学位。全美首批十七位免考获中药资格认证者。曾应聘为全美首批东方针灸医药博士班导师(俄勒岗州东方针灸医药学院),在全美和华盛顿州作过十几次学术讲...

  • 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验案

    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验案

    曹某,男,52岁,2014年3月20日诊。患者述右侧头疼已一年余,初始以右侧耳前后疼但很轻,只服些西药止疼片之类的药物疼痛就能缓觧,近数月来病情逐渐加重,疼痛遍及右侧耳部前后及颜面,西医诊为右侧三叉神经疼,曾肌注止疼针和口服卡马西平,虽能控制症状但不持久,药量逐日递増,由原来每次服1片,逐渐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增加至每天每次服7片。现在脉沉弦无力,舌质红暗淡,苔薄白。痛苦面容,神志清晰,语言自如,进食触及右侧牙齿即如闪电样疼痛并放射至右侧颜面。 诊断 偏头痛(右侧三叉神经疼)。 辨证 此乃寒邪窃居少...

  • 脑血管痉挛头痛属中医偏头痛范畴 中医处方

    脑血管痉挛头痛属中医偏头痛范畴 中医处方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卢永兵主任医师多年来用自拟葛菊芎麻汤(药物:葛根、杭菊花、川芎、天麻、僵蚕、白芷、白芍、甘草、丹参、生地、水牛角)治疗头痛获得很好疗效。现举病案三则于下。 【脑血管痉挛头痛】   王某,女,32岁,2013年8月5日诊。自诉左侧偏头痛三年,逢工作紧张,情绪不好、失眠、月经前更加严重。昨天傍晚又发生头痛,痛如针刺,彻夜未眠,今早又来月经,下腹隐痛,起床后全身乏力。现唇舌红,舌尖密布瘀点,苔黄,口苦、口干,大便四天未排,脉弦,经颅多普勒检查诊断为脑血管痉挛。...

  • 针刺风池穴治疗偏头痛 针刺丝竹空穴治疗偏头痛

    针刺风池穴治疗偏头痛 针刺丝竹空穴治疗偏头痛

    针灸止痛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现介绍8个穴位,对缓解各类疼痛有显著效果。 针刺风池穴治疗偏头痛 取穴: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脉的交会穴。在颈项部,当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方法:采取正坐位,直刺风池,针尖向对侧目内眦,深度0.5~1寸,用捻转平补平泻法,行针30秒钟,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运针1次。每日1次,连续针刺1~2个疗程,每个疗程7天。根据患者疼痛部位、性质不同加刺头维、百会、太阳、印堂。 体会:《针灸大成》中说风池治&ldq...

  • 偏头痛中医辨病为头风病

    偏头痛中医辨病为头风病

    某女,29岁,反复一侧搏动性头痛2年来诊。患者于2年来反复出现一侧搏动性头痛,或左或右,以月经前后、工作情绪不稳定时明显,伴有口苦咽干,不寐,纳差,疼痛明显时可伴恶心呕吐,舌红,苔薄黄,脉弦。查体:BP110/60mmHg,神志清,颅神经未查及异常,一般内科检查均未见异常,雌激素水平正常。西医诊断:偏头痛。中医辨病为头风病,辨证为肝郁化火。 中医治则: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药用龙胆草10g,黄芩10g,山栀子10g,泽泻10g,木通10g,玄胡索15g,当归10g,生地黄20g,柴胡15g,生甘草10g...

  • 黄帝内针治疗偏头痛

    黄帝内针治疗偏头痛

    “黄帝内针”简称“内针”,由杨真海、刘力红将此法编撰整理为《黄帝内针》,公诸之于世。内针具有起效迅速、疗效显著、取穴安全等优点,长于治疗各种痛症。笔者将此法运用于偏头痛的治疗,总结如下。 内针理法 内针之理法以阴阳为核心,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四大准则: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同气相求;阴阳倒换求...

  • 瘀辨证治偏头痛 健脾和络治帕金森病

    瘀辨证治偏头痛 健脾和络治帕金森病

    玄府是中医藏象理论中的微观结构,无处不在,无物不有,而脑作为“奇恒之腑”“元神之府”,人神之所居,人身之大主,经过玄府气液流转、血气浸透,构成了丰富的人体“神机化”。杨思进依据临证调查,以为“脑之玄府-血脑屏障”具有必定相关性,潜心研讨玄府在脑病中的致病病机及从风论治的临床运用。 现代医学以为,血脑屏障作为人体三大屏障之一,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发挥着维持环境稳态的效果。脑之玄府与血脑屏障具有必定共性特性:...

  • 肖相如应用地黄汤治疗偏头痛临床经验

    肖相如应用地黄汤治疗偏头痛临床经验

    肖相如教授主要从事肾病和中医基础的临床、科研和教学, 善于应用地黄汤加减治疗各种常见病、疑难病, 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肖教授应用地黄汤治疗偏头痛的经验总结如下。 病案举例 案1患者某, 男, 46岁, 2016年5月11日初诊。患者20年前从单杠上坠落, 自诉背部着地, 具体过程不清, 无法描述出是否摔到头部, 意识丧失数分钟后自行清醒, 当时无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其后开始间断发作头痛头晕, 具体头痛位置不固定, 发作频率为2~3日发作一次, 每伴恶心呕吐, 呕吐后可自行缓解, 半年后发作频率程度...

  • 用白僵蚕治偏头痛的简效方

    用白僵蚕治偏头痛的简效方

    偏头痛中医称“头风”或“偏头风”,认为多因肝风内动、痰热互结,或风寒入络而引起头部气血郁滞所致,治疗偏头痛多以祛风、化痰、活血等为主。下面介绍用白僵蚕治偏头痛的简效方。 方法:白僵蚕适量,晒干并研成粉。头痛时用温开水送服(以葱、茶水服用更好),1次6~9g,1日2次,连服1周。一般服用2次可头痛减轻,连服5天症状可完全消失,且不易再复发。 白僵蚕,或称僵蚕,天虫,是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白僵蚕性味辛咸、平,主要功效是祛风...

  • 经期偏头痛 气血两虚型头痛治以当归补血汤为主

    经期偏头痛 气血两虚型头痛治以当归补血汤为主

    第二届国医大师吕景山善于治疗疑难杂症,探索出对顽固性经期偏头痛,主要综合运用补益肝肾、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治疗原则,在临证中加减变化,结合对药应用,临床疗效显著。 用药经验 擅用虫类药和引经药吕景山常运用虫类药祛痰浊、瘀血、通络止痛、解痉息风,正符合偏头痛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久病入络、久病多瘀之特点,且直趋高巅之位。常用全蝎、蜈蚣、白僵蚕、地龙。加用不同的引经药物:太阳头痛用羌活;阳明头痛用白芷、葛根、石膏;少阳头痛用柴胡、白芍;太阴头痛用苍术;少阴头痛用细辛;厥阴头痛用吴茱萸、川芎;川芎在月经...

  • 从风论治偏头痛 清热解毒有考究

    从风论治偏头痛 清热解毒有考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进是著名温病学专家,从事温病学的教学、科研40余年,临床工作50余年,经验颇丰。下面通过一则医案,深入解析杨进诊治疾病过程中的思路、方法以及技巧。 樊某,女,15岁,学生,2020年11月29日初诊。主诉右侧偏头痛多年,甚则呕吐,手足清冷,面部多油,痤疮多发,苔淡黄微腻,脉细濡。 处方:川芎20克,炒延胡12克,炒柴胡6克,白芥子6克,法半夏9克,当归18克,紫花地丁20克,野菊花9克,丹参15克,白芷8克,郁李仁12克,吴茱萸3克,荷叶12克,炒赤白芍9克,生甘...

  • 偏头痛采用代温灸膏联合耳穴压豆法进行治疗

    偏头痛采用代温灸膏联合耳穴压豆法进行治疗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主要临床症状为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的偏侧头痛,常持续4~72h,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病者女性多于男性。部分患者即使经过治疗,但头痛发作控制效果不佳,甚至终身受其干扰,严重影响其生活和工作。流行病学显示,全球每年约有2.4亿人偏头痛发作,据统计我国偏头痛发病率约为9.3%。偏头痛属于中医学“头痛”“头风”“厥头痛”等范畴,其病因分为外感头痛、内伤头痛,其中内伤头痛有肝阳证、肾虚证、气血虚证、痰浊证、瘀血证5个证型...

  • 三叉神经痛中医理论认识 偏头痛偏头风典型医案

    三叉神经痛中医理论认识 偏头痛偏头风典型医案

    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位于一侧的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范围内,历时数秒钟或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疼痛常反复发作,可由于口腔或颜面的任何刺激引起,以中老年女性为多见。本病是根据疼痛发生的神经解剖部位而定名的,在中医学中则隶属于偏头痛、偏头风范围内。 理论认识 本病的头面部疼痛,与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经脉循行部位关系至为密切,考《灵枢》云:“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

  • 偏头痛 苦不堪言久治不效 中药立方

    偏头痛 苦不堪言久治不效 中药立方

    黄某,女,38岁,常年偏头痛,苦不堪言,久治不效。初诊时由家族挾腋而入。观其面色灰黄,神萎项强,口渴欲饮,头痛难看重,体弱声微。诊寸脉带弦,两尺虚小,舌质红降,苔干白。医者以为,病属肾阴亏涸,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而发头痛。同时有兼肾阳不振,水气蒸发乏力,津液难以化生,故有口渴。此病实乃肾中阴阳两虚所造成的。治当以调和阴阳,随症用药。 立方:生地18g,金石斛10g,天冬9g,麦冬9g,肉桂5g,菊花12g,枸杞子12g,山萸肉15g,北沙参10g,黄柏9g,甘草5g。3剂。水煎服。数日后复诊,口渴显着减轻,头...

  • 偏头痛痛时脑涨欲裂 全蝎蜈蚣打粉吞服

    偏头痛痛时脑涨欲裂 全蝎蜈蚣打粉吞服

    患者田某,女,55岁,2018年9月3日初诊。主诉:右侧偏头痛1年。患者右侧头痛1年,痛时脑涨欲裂,遇风加重,曾求治于多家三甲医院,进行多项检查,诊断为鼻窦炎、三叉神经痛,经反复多次微创手术及西医西药治疗,未见明显疗效。头痛如旧,苦不堪言,一度萌生寻死之念。家属劝其寻求中医药一试,遂来求治。 刻见:右侧偏头痛,痛时脑涨欲裂,以鼻翼向面部放射牵扯为主,时发时止,遇风寒加重,疼痛时眼不能睁。长期以厚布裹头,足不出户,偶有牙龈出血,出血后疼痛可以减轻。无明显脓涕及畏寒发热,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沉涩。既往有脑梗...

  • 偏头痛 血管性头痛临床在本方基础上辨证加减

    偏头痛 血管性头痛临床在本方基础上辨证加减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堂主任医师李湘云善用祛风法治疗顽固性头痛,其自拟搜风蠲痛汤临床验证屡效,笔者跟师多年,现整理分享其验案三则,以飨同道。 顽固性头痛是一种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主要临床特点为头痛伴抽掣,疼痛部位常为一侧,或全头痛,或头顶痛,呈暴烈搏动性跳痛、胀痛或刺痛,痛引面部肌肉,伴有恶心、呕吐、失眠、烦躁等症状。顽固性头痛常延年日久,缠绵难愈,常间歇性反复发作。正如《证治准绳》所说:“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其症状表现符合“风性善行而...

  • 治腰腿痛 跌打损伤 偏头痛 前列腺肥大

    治腰腿痛 跌打损伤 偏头痛 前列腺肥大

    治老年性前列腺肥大验方 取生大黄、赤芍药、炮穿山甲各10克,嫩桂枝6克,生甘草、桃仁、川牛膝各9克,琥珀末(冲服)3克。每日1剂,水煎服。 治慢性腰腿痛 白术30克,炙穿山甲5克。加入白酒100克,加盖,加热煮沸后用文火再煮10分钟。取药液,如法再煎1次。分2次温服,15天为1个疗程。 治跌打损伤、淤血肿痛 合欢皮15克,当归、川芎各10克,乳香、没药各8克,水煎服。 治偏头痛验方 每次用鲜枸杞叶7~9片,锅内加花生油1汤匙,炒鸡蛋1枚,每日早餐时食用,连食1个月,疗效甚佳。...

  • 偏头痛治疗三方

    偏头痛治疗三方

    1.鲜白萝卜适量,冰片少许。先用干净的布将萝卜捣烂包信,拧出汁液适量;加入冰片少许,调匀即成。以消毒过的脱棉浸药汁塞入鼻孔内,左侧痛塞右鼻孔,右侧痛塞左鼻孔。 2.柴胡15克,白芍20克,川芎15克,香附10克,蔓荆子15克,白蒺藜15克,玄胡15克,丹参20克,栀子10克,地龙15克,僵蚕10克,牛膝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白芷12克,荆芥120克,日1剂。水煎服。 (新滔)...

  • 偏头痛方(清府息痛汤)

    偏头痛方(清府息痛汤)

    主治:偏头痛。 功效: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组方:黄芪、当归、赤芍、川芎、细辛、全蝎等 方解:方中重用黄芪配当归益气以养血活血;川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配赤芍凉血活血,以敛川芎之过 散;细辛辛温疏夕卜风、全蝎辛平熄内风。内外并治,共奏补虚、通络、止痛之功。 临床应用:本方主要应用于因气虚而致瘀阻脑络、络脉不畅所致的偏头痛。...

  • 偏头痛中药3方剂

    偏头痛中药3方剂

     中药处方(一)   【方名】樟冰散。   【组成】樟脑3克,冰片0.6克。   【用法】将药放碗底上,用火点着,鼻嗅其烟,左侧痛嗅左鼻孔,右侧痛嗅右鼻孔。上药为一次量,一天嗅三次,一次闻嗅三回,嗅后觉有凉气直冲入脑中,疼痛即减轻而愈。   【备注】此方善治多年不愈,时好时犯的偏头痛。   【出处】养生治病秘方集  中药处方(二)   【方名】头痛疏风散。   【组成】菊花30克,白芷30克,川芎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黄酒调服每次6克,每日三次。药仅三味,药简效宏。   【备注】空。   【出处】盛智...

  • 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秘方数:11)

    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秘方数:11)

    偏头痛,或称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以女性较多,多始于青春期,常有家族史。发作前常有一定诱因,如月经来潮、情绪波动、疲劳等,发作前可有先兆,如视觉闪光。暗点、偏盲、暂时性失语,半身麻木或运动障碍等,一般先兆症状持续15一2O分钟。头痛至周期性发作,每次持续4一48小时,偶可达数天,常见伴随症状有烦躁、恶心、呕吐、畏光、面色苍白等,少数病人可有眼肌麻痹,发作时两侧瞳孔可以大小不等。应注意鉴别症状性偏头痛(主要因为脑肿瘤、脑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所致)。...

  • 月经性偏头痛验方

    月经性偏头痛验方

    月经性偏头痛属祖国医学头痛范畴,现已统一命名为头风。该病的发病机制大多认为同月经周期中雌二醇和孕酮周期性改变有关,在月经期开始之前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可能会诱发偏头痛的发作,而有研究证实雌激素与5-HT的合成相关,5-HT的合成与降解以及神经元信息的发放似乎都受到雌激素受体介导机制的影响。 在临床中可以观察到:月经性偏头痛患者大多有痛经、怕冷、四末冰凉及经行有血块等,属于中医学阳虚寒凝证的特征,从中医的发病机理来讲,女子以血为先天,肝藏血,月经期气血下注胞宫,肝血相对不足,患者本属阳虚体质,易受外寒侵袭,此时寒邪侵袭,...

  • 偏头痛要不要吃止痛片

    偏头痛要不要吃止痛片

    读者问:我患偏头痛多年。近年来,由于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偏头痛越来越厉害,不得不吃止痛片止痛。现在已发展到一天不吃药就犯头痛,我该怎么办呢? 湖南郴州廖女士 专家答:头痛是由于颅脑内5一羟色胺减少,脑部血管收缩,随后又扩张引起。因此,治疗偏头痛应该针对5一羟色胺进行。 而常用的消炎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尼美舒利等,临床上主要用于抗炎、抗风湿、退热、抗凝血,以及缓解各种疼痛。故单纯口服止痛药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长期服药不仅对治疗无益,...

  • 闻苹果香舒缓偏头痛

    闻苹果香舒缓偏头痛

    日前,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苹果果香可舒缓偏头痛。 在这项试验中,50位偏头痛患者分别接受了3次测试,结果发现,闻苹果香味后偏头痛症状会明显减轻甚至消失。研究人员解释说,苹果香味能减轻患者头痛时的焦虑情绪,并分散注意力,使颈部、头部肌肉由紧张收缩变得松弛,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除了苹果,其他类型的水果香味,以及薄荷香味、茶香味等也具有类似的镇痛作用。专家建议,在头痛症状较轻,不需要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采取此法,以缓解疼痛。...

  • 治偏头痛有哪些非药物疗法

    治偏头痛有哪些非药物疗法

    特约专家、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王有国 中医中药秘方网: 我是一家大公司的白领,收入令人称羡,可谁知道,这为老板打工,压力有多大?焦虑、失眠,以至出现了严重的偏头疼,发作起来什么工作都不能做了,真担心被炒鱿鱼。但越担心、越精神紧张头痛就越厉害。用过多种药效果不好。我想问一下,有没有不用药物治疗偏头痛的办法能让我轻松些? 山东烟台 鲁生鲁 生读者: 其实,近年来还是有些药治疗偏头痛有明显效果,建议你还是到正规医院神经科做一下彻底诊治,除外其它疾病后,根据医生意见规范治疗一段时间,或许能获得满意效果...

  • 联合用药治偏头痛

    联合用药治偏头痛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女性较男性多见,多表现为一侧头部反复发作的搏动性痛,头痛剧烈时伴有恶心、呕吐。在安静、黑暗环境中休息或睡觉后头痛可缓解,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可再次发病。头痛有时可持续数日至数十日,非常痛苦。在单独用药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应采取联合用药治疗。 1.阿司匹林+安定: 阿司匹林为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能够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作用。安定起镇静作用,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从而有利于偏头痛的缓解。阿司匹林与安定联合适用于治疗急性发作期偏头痛,效果确切。 2.咖啡因麦角胺片+苯巴比妥: 麦角胺能直接...

  • 偏头痛发作有视觉先兆

    偏头痛发作有视觉先兆

    典型的偏头痛在发作前半小时左右会出现眼部的奇怪症状,称为视觉先兆,比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小兰,开始是视野中央旁边出现黑影,逐渐向外扩展,边缘还有闪光,呈现锯齿状并有颜色,持续20—25分钟后消失;同时伴有其他身体不适,如半边身体感觉麻木、力弱、语言障碍等。这时,几乎所有病人都会不同程度地怕光和怕声。随之而来的是头痛。疼痛可为单侧或双侧,最常见于眼眶周围;额头。起先为钝痛,继而变为剧烈搏动性,达到顶峰时呈持续性,让人难以忍受。头痛一般持续数小时至两三天。头痛时,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腹痛腹泻等症...

  • 麻黄碱滴鼻治偏头痛

    麻黄碱滴鼻治偏头痛

    近年来,对偏头痛的新疗法不断付诸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疗效。应用麻黄碱滴鼻就是一种较好缓解偏头痛的新疗法。 具体方法为:采用1%麻黄碱滴入双侧鼻孔,每次2~3滴,清洗鼻孔后再复滴1次,头痛发作期半小时滴1次,缓解期为每天4次,2周为1疗程。 鼻腔黏膜表面积很大,黏膜壁很薄,且密集分布着丰富的静脉网络,是药物吸收的良好场所,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的特点。鼻腔还是颅内外小血管交织的场所,给予1%麻黄碱滴鼻液后,药物经鼻黏膜迅速吸收,可使颅内外血管都收缩,对血管扩张性头痛有治疗作用,还具有抗脑血管痉挛和镇痛、消...

  • 哮喘,痫病,眩晕,偏头痛,奔豚“怪病”中医辨治

    哮喘,痫病,眩晕,偏头痛,奔豚“怪病”中医辨治

    发作性疾病,是指具有发作性、反复性特点的一类疾病,散见于临床各科中。因其发病的特殊性,中医学往往视其为“怪病”,且对其诊疗有着独特的认识,也有较好的疗效。兹对此类疾病加以分析,以正于同道。 发病特点 发作性疾病的一个共同的临床特征是具有发作期与间歇期的交替出现,而间歇期时间长短不定。 发作前或有先兆,因人而异 如哮病(支气管哮喘)或可出现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不及时处理即可加重而出现哮喘;头风(偏头痛)或于发作前数小时至数日有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和哈...

‹‹ 2 3 4 5 6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