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 第71页
-
终年偏头痛 调和阴阳随症用药
黄某,女,38岁,终年偏头痛,苦不堪言,久治不效。初诊时由家属搀扶而入。观其面色灰黄,神萎项强,口渴欲饮,头痛难抬举,体弱声微。诊寸脉带弦,两尺虚小,舌质红降,苔干白。诊后认为,病属肾阴亏涸,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而发头痛。同时有兼肾阳不振,水气蒸腾乏力,津液难以化生,故有口渴。此病实乃肾中阴阳两虚所致。治当以调和阴阳,随症用药。 处方:生地18克,金石斛10克,天冬9克,麦冬9克,肉桂5克,菊花12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15克,北沙参10克,黄柏9克,甘草5克。3剂,水煎空心服。 数日后复...
-
中医临床治肝肾阴虚之头晕头痛
一贯煎出自清代魏之秀所著的《柳州医话》,其方主治由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所引起的胸胁疼痛,口苦吞酸,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或细弦等证。其方药组成为北沙参三钱、麦冬三钱、当归三钱、生地六钱至一两五钱,枸杞子三钱至六钱,川楝子一钱半。陈宝贵教授在临床遇到肝肾阴虚之头晕头痛,常用一贯煎加减,收到不错的疗效。今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5克,川芎10克,枸杞子20克,川楝子6克,女贞子15克,薄荷6克,陈皮3克。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三次饭后温服,每日1剂。 方解:...
-
菠萝煎汁洗头可减轻偏头痛症状
偏头痛是老人常见病.长期反复发作还会导致脑血栓、脑出血.可用菠萝煎水洗头来治疗。偏头痛是由于脑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异常,脑组织微循环缺血缺氧.刺激脑神经末梢引起的。菠萝中含有一种水溶性化学成分尼克酸,能调节脑血管收缩与舒张平衡.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缺血状态.对治疗头痛、偏头痛效果较好。 但菠萝中含有刺激作用的甙类物质和菠萝蛋白酶.食用后易导致恶心、呕吐、心慌等症状.菠萝煎水洗头可避免此副作用,使尼克酸溶于水中直接作用于头部。 取菠萝300克切碎.加水煎5分钟后,取汁洗头,每周3 次。一般2个月后可减轻偏头...
-
你属于哪型头痛 中医如何区分
由于头痛的病因比较复杂,所以人们更喜欢选择起效迅速、疗效全面的中药汤剂来治疗。头痛有不同的类型, 中医是如何区分的呢? 虚证头痛 虚证头痛,通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头痛的性质一般为隐痛、昏痛、空痛,劳累后会加重,伴精神困倦、心慌心悸、耳鸣耳聋等症状,多见于素体虚弱者。此证又因气血阴阳虚损程度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气虚型 症状为阵发性,时而发作,时而停止,过度劳累就会头痛加重,伴有乏力、气短、易出汗、胃口欠佳等。 血虚型症状为时痛时止,多伴有头晕、心慌、面色发白或黄等。 阴虚型头痛时呈空痛感,伴眩晕耳...
-
介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验方
紧张性头痛又称肌收缩性头痛。头痛部位较弥散,可位于前额、双颞、顶、枕及颈部。头痛性质常呈钝痛,头部压迫感、紧箍感。头痛常呈持续性,部分病例也可表现为阵发性、搏动性头痛。很少伴有恶心、呕吐。多数患者头皮、颈部有压痛点,按摩头颈部可使头痛缓解。本病的发生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情绪障碍或心理因素可加重头痛症状。本病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疏导,治疗效果较好。现介绍治疗该病的验方五则如下。 1.白芷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荆芥10克,蔓荆子6克,酸枣仁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
雷昌林治颈椎外伤后偏头痛
王某,男,14岁,1990年8月30日初诊。 主诉:外伤后左侧偏头痛一年余。患者1989年7月14日因颈椎摔伤疼痛,收入某大医院,诊断为颈椎5-7椎体向前滑脱。经住院治疗2月,出院后又牵引2月,颈椎症状改善,但左偏头痛一直难以控制。又先后到几家大医院求治,经脑CT,脑电图等检查,均未查出异常。头痛原因不明,治疗效果自然不好,患者非常痛苦,近一月已不能上学。经人推荐来诊。 刻诊:患者面黄,消瘦,精神差,心烦,失眠,左偏头痛每日痛2~3次,每次历时1~2个小时,痛时痛得哭闹喊叫,用被子捂头,用拳...
-
紧张性头痛案 中医辨证用药
霍某,女,32岁,1999年12月10日初诊。 主诉:两侧头痛反复发作2年多。患者两年前一次闹情绪后,自行用头撞墙致头痛时作。经头部CT、磁共振、脑电图、脑血流图等检查,均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多家三甲医院均诊断为血管紧张性头痛。曾经间断服用中药治疗,疗效不显,具体辨证用药不详。 该诊:体型偏瘦,时有叹息,自述两侧头部如有绳困,头痛时作,从过去情绪不良加重到现在夜间、寒冷、情绪变化等均要加重,食纳不佳,舌淡苔薄,脉细涩。西医诊断:紧张性头痛。中医诊断:头痛,辨证:肝气郁结、脾虚夹瘀。处方:炒...
-
剧烈头痛用活血祛瘀及清热通腑治之
程某,女,32岁,2006年5月25日初诊。患者因为与别人争吵,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呕吐胃内容物多次。经医院穿刺脑脊液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半个月未愈。患者现头痛如刺,痛苦不堪,双手抱头,呻吟不止,口苦口干,但不欲多饮,5日未行大便。舌质暗红,有瘀斑点,舌苔黄腻,脉弦数。笔者按血瘀头痛论治,用活血祛瘀及清热通腑之法予以治疗,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药用: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钩藤(后下)10克,栀子(炒焦)10克,川芎6克,生地黄(后下)6克,杭菊花6克,水蛭4克,三...
-
头痛针灸疗法 芳香疗法
营养疗法。食物引发头痛的情况因人而异,有些人一喝红酒,一吃奶酪,便会头痛。先找出你的危险食品,然后避免食用。突然停止摄取咖啡因,是比较常见的头痛原因;如果计划戒饮咖啡,应逐步减少分量。可以用足量的水替代咖啡,头痛最后便会消失。 神经科疗法。大多数因头痛求医者,实际上患了偏头痛,可用止痛药治疗。每周如需服药两三次以上者,则应咨询医生是否可服用预防头痛的药物。镁和核黄素也有预防头痛的功效。如果是新发的头痛,且较严重,则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征兆。 针灸疗法。此疗法要视不同症状(例如疲劳、头晕、烦躁等)和疼痛类型(单边还是...
-
行气通络止痛 治疗头痛偏方
1.川芎100克,浸于500毫升酒中,每次20~30毫升,每日3次,一般用药5~6次后即可见效。亦可将川芎研为细末,每次6克,每日两次冲服,连用7~10天。川芎有疏风活血、行气通络止痛之功,为治疗头痛的首选药之一。 2.取越鞠丸每次10克,每日3次,连服1~2个月。越鞠丸能解六郁,方中大黄、栀子导滞以降火泻火,川芎、白芷疗头目之痛,故治偏头痛有效。 3.白芷研为细末,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连用7~10天。白芷芳香解表,祛风止痛,对偏头痛治疗效果较好。 4.葛根10~20克,...
-
神经性头痛用手挠挠头
前一阵子,老妈的老毛病神经性头痛又犯了,疼痛来时,疼得眦牙裂嘴,长吁短叹,没办法,只能吃止痛药。我知道止痛药的副作用很大,但应对老妈这种顽固的疼痛,没别的办法。 疼到第三天,远在外地的大嫂问清了原由,教了老妈一招治这毛病的办法,就是用五个手指沿着头皮从上往下挠五下,再从下往上挠五下。这样来回几次,尤其在刚有点头痛发作的时候挠,效果奇好。就是平时头不痛,左右手互换,一天挠个四五次,也可以起到预防作用。最后大嫂还不忘让老妈转告我,像我这样整天对着电脑,从事脑力劳动的,有时难免用脑过度,容易头疼。大嫂还让...
-
牙痛引起头痛 临床经验方
罗某,女,58岁。2012年1月21日初诊。牙痛反复发作多年,经中西药物长期治疗无效,上牙已拔光,下牙仅存数颗,牙痛依然有增无减。当日下午2时,突然右侧头部剧痛难忍。诊见患者右手紧抱右侧头部,不敢松手,自述每隔数秒钟头部即如刀劈、锥刺般剧痛,伴右侧下肢抽搐发抖。平素畏寒怕冷,腰痛膝软,神疲体倦,面青唇暗,牙痛,局部淡红微肿,不渴,口中津液多。舌略红苔少,左脉沉紧,右脉弦滑,重按无力,尺脉无根。 脉证合参,此患者牙痛、头痛乃是久病肾气亏虚,肾中真阳不足,阴寒独盛于下,虚火浮越于上所致。正如清代著名医家...
-
风寒入络头痛 治则祛风通络止痛
头痛是临床多见的症状,又是一种常见疾病。一般来说,根据病史、疼痛发作的性质、程度、时间、部位便可确诊。中医学认为头痛病因有内外之别,外因多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内因则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陈宝贵认为本病肝肾亏虚、气血不荣为本,风寒侵袭、络脉痹阻为标。乃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在外为风寒侵袭,邪客经脉,风寒之邪循经上犯清空则头痛。在内为肝郁气滞,郁而化火,或肝肾阴虚,水不涵木,以致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或因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清窍失荣;或因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阻络而发病;或因先天禀赋不足,髓海...
-
定时头痛 熊继柏医案生熟地黄汤
田某,男,70岁,职工,出诊病例。 2000年8月10日初诊:患者家人来告,患者头痛约1月不愈,每天太阳升起时开始发作,整个白天疼痛不休,直至日落黄昏时,头痛即停止。1个月来,不仅头痛未止,而且视力下降。去医院诊治,结论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并老年性白内障。由于天气炎热,患者畏惧阳光,笔者遂乘车前往视之。 刻诊:患者平卧,用冷水毛巾敷其头额部。询其头痛部位,答曰:头额部连及目眶,尤以眉骨部为甚,其他处均不见疼痛。询其疼痛时间,答曰:每日定时发作,早晨6点半太阳升起时,头痛准时开始,下午6点半太阳落...
-
缓解血管性头痛一则膏方
血管性头痛是指以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头痛呈搏动性,可为单侧,亦可为双侧,疼痛可持续数小时至数日,常因疲劳、情绪紧张诱发,饮酒、吸烟可使症状加剧,可伴恶心或呕吐。下面介绍一则膏方,对缓解血管性头痛疗效不错。 方药:生地黄、熟地黄、怀山药、枸杞子、楮实子、潼白蒺藜、桑寄生、川断肉、炙地龙、炙僵蚕、川芎、赤芍、白芍、丹参、钩藤、粉葛根各150克,生石决明、生铁落各300克,淫羊藿、肉苁蓉、生南星各200克,墨旱莲、山茱萸各120克,阿胶、菖蒲、天麻各100克,红花80克,全蝎、蜈蚣各40克...
-
头痛10余年 栀子豉汤治效
刘某,女,35岁。患者头痛10余年,每于情绪变化时发作,发作常迁延10余日不能减轻,服西药止痛仅显效一时,伴头眩、心烦、眠差。 刻诊:神情急躁,面容怫郁、自言心中似有万虑纠缠,意难摒弃,有时闷乱不堪,神若无主,辗转床褥,不得安眠,心烦,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 笔者据患者症状,辨为肝阳上亢,邪郁化火,扰及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毗,上达额。本经有病则头痛,额痛,目眩,目外毗痛);手少阳三焦经(分支: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大椎,上行至项,沿耳后翳风穴,直上耳上角,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