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 第15页
-
古今单验方介绍治疗小儿盗汗的方法
近年盗汗的小儿越来越多,可能与饮食结构的改变有一定关系,比如喝牛奶、奶粉,牛奶是温性的,喝得多了,也容易盗汗。在治疗上不可一概而论,但是以阴虚为多见。 有热心网友曾介绍了一个外治法治小儿汗出,疗效很好。五倍子研粉敷肚脐。此法来源于明朝龚信《古今医鉴》中所介绍的简便方。其以“五倍子末,津调填满脐中,以绢帛缚定,一宿即止;或加枯矾末尤妙”。用此方治疗各种汗证,不论盗汗、自汗,亦或手脚心出汗。尤其是小儿服药困难,用此法更方便些。此外,本方可治疗小儿久泻不止。凡是小儿久泻不止,查看肛...
-
邱明义 盗汗临床经验
郑某,女,69岁。2011年5月2日初诊。自述盗汗12年。现凌晨2点至4点每每醒来,发现身上汗如水浇,湿透衣衫,浑身乏力,平时口干苦,手脚心发热,苔薄黄,脉弦数。邱明义辨为阴虚火旺,迫津外出之证,治以滋阴降火,固表止汗,方以当归六黄汤加减。处方:生黄芪30克,生地30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黄柏10克,黄芩15克,浮小麦30克,煅龙骨、煅牡蛎各30克,山萸肉30克,海螵蛸30克,五味子15克。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二诊:汗出减少,口干苦,苔薄黄,脉弦数。于上方加黄连10克,石斛15克以加强清...
-
新生儿红臀 民间验方
红臀为新生儿常见病,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娇嫩的皮肤受尿液的刺激而致,肛门附近臀部、会阴部等处皮肤发红,有散在斑丘疹或疱疹,多发生在出生后5~7 日。患儿常因疼痛而烦躁、哭闹。笔者采用民间验方蜜油香膏治疗新生儿红臀150例,全部临床症状消失,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配制方法:蜂蜜50克,用芝麻油适量调制成糊状,加热煮沸约1分钟,待冷却后即可应用。但要注意,选择优质蜂蜜,以免影响疗效。 用法:患儿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用纱布轻轻拭干,如臀部表皮已破,每次以棉签蘸蜜油香膏均匀涂患处;如用于一般红臀,则每6小时涂抹一次,...
-
治疗蛔虫验方
本病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致的疾病。患者以儿童较多,常有腹痛(多为阵发性)或夜眠不宁,磨牙,食欲不振,有时吐出或从大便,排出蛔虫等症状。 1.石榴皮、槟榔各12克,烘干,共研细末,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连服2天。 2.鲜葱白30克,麻油30毫升。将葱白捣烂取汁,调入麻油,空腹1次服下(小儿酌减),每日2次,连服4~5次。 3.花椒油30~60毫升,口服。秋季花椒成熟时,采鲜花椒10克,装入可密封的玻璃瓶中,灌入茶油(或麻油)500毫升浸泡备用。 4.黑色丝瓜种子适量,剥壳取仁嚼烂,空腹用温开水...
-
治顽固性手足心出汗验案
病例:患者,男,22岁。手足掌心出汗,以手心为甚,其状淋漓,病已10余载,不分四季,寐则汗收。醒则汗出,烦惊更甚。多次求治,均以敛汗为法,未能获效。现面临择业等压力,更为头晕心慌,失眠神疲。面色不华,舌淡,脉细而弱。 2008年5月在门诊求治,依其脉症当属阳虚自汗无疑,法当补气固卫。汗为心液,随汗而出,必耗散营血,故佐敛阴调营。 处方:党参15克,黄芪、麦冬、白芍各20克,茯神12克,五味子、附子(先煎)各10克,生牡蛎(先煎)30克,炙甘草6克。服药3剂,效果不显。 二诊:上方加熟地、柏子仁各 15克,桂枝...
-
儿科推拿典籍之理论 临床经验
作者:业师单养和,江苏武进芙蓉圩人。父镇安,擅长小儿推拿,吾师承家学,尽得其传。悬壶沪上后,与江阴名医朱少鸿先生相互切磋,穷究义理,造诣益深。求诊者踵相接,名著一时。其临床经验极为丰富,精于望诊,对面、舌之观察,有精湛心得;处方用药,以轻灵、辛凉见长,并自制多种有效丸散;对小儿推拿,手技熟练,颇多独到之处。曾著《单氏尊传》四卷,既集历代儿科典籍之理论,并将临床经验参与其间,但未及付梓而存稿毁于兵燹,殊为可惜。茲就个人记忆所及,简介于下。 如何能使推拿起到一定的效果? 业师单养和说: 1.医者...
-
从古人育儿观中学习育儿经验
在金元四大家张从正 所著的《儒门事亲》中,不 但对汗、吐、下三法和心理 疗法的论述生动精辟,而 且对育儿保健的见解也卓 越诏然。这些知识,对现代 优生优育i培育身心健康 的儿童也有许多启示和值 得借鉴的现实意义。 如张从正说:“然善治 小儿者,当察其贫富贵贱 治之。盖富贵之家,衣食有 余,生子常天;贫贱之家, 衣食不足,生子常坚。贫家 之子,不得从其欲,虽不如 意而不敢怒,怒少则肝病 少;富家之子,得从其欲, 稍不如意则怒多,多则肝 病多矣。夫肝者,木也,甚 则乘脾也。又况贫家无财 少药,故死少;富家...
-
经验方治婴幼儿泄泻
婴幼儿泄泻临床分型:①伤食型:腹胀腹痛,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腐臭;②风寒型:便稀多沫、色淡,肠鸣腹痛,伴发热流涕;③湿热型:大便如水样,伴不消化食物,色绿或黄带粘液,肛门灼热发红;④脾虚型:大便时泻时止,久泻不愈,完谷不化,每于食后作泻,面色苍白;⑤脾肾阳虚型:久泻不止,食入即泻,完谷不化,四肢冷等。 经验方:风尾草、仙鹤草、车前草、茯苓、炒山药各15克,泽泻10克,甘草3克,木香1克。随症加减:呕吐加半夏、苏叶、神曲;热重加黄连、白头翁;湿重加苍术、炒薏苡仁;脾虚加太子参、炒扁豆;阳虚加补骨脂、吴茱萸;伤食...
-
严苍山辨治汗证验案三则
典型案例一 刘某,男,29岁。初诊:据述初则自汗如沫,年余不止,其他一切如常,唯脉象大而应指有力,苔薄白干。此属气阴两虚。因内火妄动则亢阳逼津液而外泄,也与阳虚自汗者有别,故仿六黄汤法加减治之,以观其效。方药:黄芪皮9g,大生熟地各12g,知柏各6g(盐水炒),川连1.8g(盐水炒),五味子2.4g,当归身9g,生甘草3g,豆衣9g,浮小麦9g,煅龙牡各12g,移山人参4.5g。 二诊:脉象较和,汗出较减,改为汤丸,以资久服。黄芪皮9g,大生熟地各12g,知柏各6g,川连1.5g,龙牡各15g,...
-
小儿疳积验方的由来与验证
一、方剂的来源、组成、剂量与服法: 回忆年幼时,笔者常患蛔虫病,长期反复的脐周绞痛,真是令人难忘。那些年,笔者是年年服驱蛔药,年年都驱出蛔虫,少则数条,多则数十条。看到这些长短大小不一的蛔虫,心里总是有些恐怖。之后,蛔虫没有了,但人消瘦了,加上食少无味,大便稀溏,日2-3次,成天有气无力的,所以母亲又带我去看了不少医生,他们都说我患了小儿疳积病,但服药却不见效果。听说城里的医生好,也去看了很多次,病仍没有起色。据母亲说,在无望之际,有一天,突然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他不懂医,但亲眼见过一位中医治愈过这种病。几天之后,...
-
治小儿流涎 小儿慢性腹泻经验
自制药饼治小儿流涎 炒白术、益智仁各30克(均研末),新鲜生姜(捣烂绞汁)、白糖各50克,面粉适量。将上述混合均匀后,做成小饼15-20块,入锅内常法烙熟即可,早晚各1次,每次1块,嚼食,连用10天。 江西省彭泽县中医院 刘国应 献方 治小儿慢性腹泻经验 方法:取吴茱萸12克,研成粉末,与半生熟的大米饭适量,温热时混合成饼,直径约10厘米,温度适中时敷于肚脐上,表面用软布覆盖,每日敷12小时,为1个疗程,连续用3~5日。 主治:小儿慢性腹泻,中医辨证为脾虚型,症见久泻小愈或反复发作,大便溏薄...
-
小儿口疮治验1例
小儿口疮是小儿常见口腔疾患,泛指口腔内唇、龈、颊、上颚等处黏膜出现白色或黄色的小溃疡面,单个或多个不等,呈椭圆形, 周围红晕、表面局部灼痛,反复发作,影响进食和吞咽, 严重者可见落齿骨烂、穿腮透颊。 病案:向某某,男,6岁,口颊、齿龈、舌边溃疡伴发热,烦躁,拒食一周。曾在某门诊以青霉素、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磷酸钠静滴,外涂龙胆紫加冰硼散等治疗,效果欠佳。症见: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大便4日未解,查体:体温39.3度,口颊、舌边、齿龈有多处溃疡,牙根外露欲脱。口唇干裂、舌尖红、苔薄白、脉数。 证候为脾胃积热。 治法: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