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验 第15页

验 第15页

  • 古今单验方介绍治疗小儿盗汗的方法

    古今单验方介绍治疗小儿盗汗的方法

      近年盗汗的小儿越来越多,可能与饮食结构的改变有一定关系,比如喝牛奶、奶粉,牛奶是温性的,喝得多了,也容易盗汗。在治疗上不可一概而论,但是以阴虚为多见。   有热心网友曾介绍了一个外治法治小儿汗出,疗效很好。五倍子研粉敷肚脐。此法来源于明朝龚信《古今医鉴》中所介绍的简便方。其以“五倍子末,津调填满脐中,以绢帛缚定,一宿即止;或加枯矾末尤妙”。用此方治疗各种汗证,不论盗汗、自汗,亦或手脚心出汗。尤其是小儿服药困难,用此法更方便些。此外,本方可治疗小儿久泻不止。凡是小儿久泻不止,查看肛...

  • 汗症验方

    汗症验方

    1.手足多汗:白矾15 克,鲜萝卜600克。切片,加水2500毫升.煎40分钟,去渣取液.浸洗手足20分钟.早晚各1次。 2.自汗、盗汗:① 五倍子30克,首乌、黄柏各18克。研末.开水调敷肚脐.自汗早敷晚揭.盗汗晚敷早揭。②生黄芪、生牡蛎、山药各12克,白术、陈皮各6克,防风 3克。研末.每次服3 克.每日2次。 3.小儿多汗症: ①浮小麦15克。加水 1000毫升.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②神曲 15克.山楂、胡黄连各6 克.海浮石12克.糯稻根10克。水煎服.每日 1剂。 4.汗出如雨.日发数次:桂枝、...

  • 小儿腹泻单验方治疗

    小儿腹泻单验方治疗

    腹泻—中医称泄泻,是以脾胃功能失调,引起大便稀薄或如水样,便次增多为其主要症状的病症。 类似西医学的小儿肠炎或消化不良或单纯性腹泻。 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两季多发。 发病年龄:小儿最常见;2岁以内婴幼儿更多见。 发病原因:1.伤湿;2.伤食;3.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 历代医家认识:《素问》说:“湿胜则濡泻”。 《幼科全书?泄泻》有“凡泄泻皆属湿”之说。 《景岳全书?泄泻》指出“泄泻治本无不由于脾胃&...

  • 夜里盗汗的中医验方

    夜里盗汗的中医验方

      眼下,已是凉爽宜人的秋季,可仍然有许多人爱出汗。这种出汗很有特点:白天不出汗,晚上睡着后才出汗,并且醒来汗就不出了。   这种异常出汗的现象,中医称为“盗汗”,盗汗严重的人,会因大汗淋漓而在睡梦中浸湿床单、破褥,还很容易出现脱水。盗汗过多或过久会导致人体内电解质紊乱,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出现气短、乏力,严重时会虚脱,甚至休克。   在中医看来,汗属津液的—种,出汗过多必然伤津耗液。而津血同源,长期盗汗必然会损伤人体气血,进而导致体质下降、气色变差、免疫力降低等。中医认为,...

  • 治呕吐验方

    治呕吐验方

      生姜止呕方:生姜5片,醋250克,红糖50克,沸水冲泡10分钟,频频饮服。适用于寒邪呕吐者。   胃中素热方:山栀仁(炒黑)10克,陈皮10克,竹茹5克,水煎300毫升,入姜汁15毫升,温服。适用于胃中素热、恶心呕吐。   藿香安胃散:藿香10克,半夏5克,陈皮6克,厚朴10克,苍术10克,甘草5克,姜7片,枣两枚,水煎200毫升,温服。适用于呕吐不止者。   柿蒂芦根饮:柿蒂10克,芦根15克,旋覆花10克,赭石15克,水煎取汁,频频温服。适用于胃热呕吐者。(张可堂)...

  • 邱明义 盗汗临床经验

    邱明义 盗汗临床经验

      郑某,女,69岁。2011年5月2日初诊。自述盗汗12年。现凌晨2点至4点每每醒来,发现身上汗如水浇,湿透衣衫,浑身乏力,平时口干苦,手脚心发热,苔薄黄,脉弦数。邱明义辨为阴虚火旺,迫津外出之证,治以滋阴降火,固表止汗,方以当归六黄汤加减。处方:生黄芪30克,生地30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黄柏10克,黄芩15克,浮小麦30克,煅龙骨、煅牡蛎各30克,山萸肉30克,海螵蛸30克,五味子15克。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二诊:汗出减少,口干苦,苔薄黄,脉弦数。于上方加黄连10克,石斛15克以加强清...

  • 验方加减治盗汗

    验方加减治盗汗

      盗汗隶属汗证范畴,《金匮要略》首提“盗汗”这个名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确指出自汗、盗汗的区别:“无问昏醒,浸浸汗出者,名曰自汗;睡著汗出,即明盗汗。”对于盗汗来讲,大多是由于烦劳过度,亡血失精;或邪热耗阴,致阴精亏虚,虚火内生,阴精被绕,不能自藏而外泄为汗。盖“汗为津液”所化,且根据“气血津液同源”理论,故过度的汗液外泄则可产生伤津耗气损阴的证象,失治或不治日久,必然会导致“气阴两亏”...

  • 新生儿红臀 民间验方

    新生儿红臀 民间验方

    红臀为新生儿常见病,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娇嫩的皮肤受尿液的刺激而致,肛门附近臀部、会阴部等处皮肤发红,有散在斑丘疹或疱疹,多发生在出生后5~7 日。患儿常因疼痛而烦躁、哭闹。笔者采用民间验方蜜油香膏治疗新生儿红臀150例,全部临床症状消失,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配制方法:蜂蜜50克,用芝麻油适量调制成糊状,加热煮沸约1分钟,待冷却后即可应用。但要注意,选择优质蜂蜜,以免影响疗效。 用法:患儿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用纱布轻轻拭干,如臀部表皮已破,每次以棉签蘸蜜油香膏均匀涂患处;如用于一般红臀,则每6小时涂抹一次,...

  • 知了治疗小儿疾病的验方

    知了治疗小儿疾病的验方

    知了也叫“蝉”、“知了猴”、“爬树猴”等,可食用亦可药用。 蝉作为中药,其皮曰蝉蜕(幼蝉的壳),是一味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不可多得的良药。蝉蜕味咸、甘,性寒,无毒,入肺、肝经,有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等功效,据《中国药材学》记载,蝉蜕还有益精壮阳、止渴生津、保肺益肾、抗菌降压、治秃抑癌等作用。现介绍几则治疗小儿疾病的验方,疗效颇佳,供患者参考。 小儿声哑蝉蜕、胖大海各10克,冰糖少许,以沸水冲泡代茶饮。 小儿脱肛...

  • 中医应对小儿不喜药之小经验

    中医应对小儿不喜药之小经验

    多数中药苦口难闻,每次给小儿服中药就犯难,素来令家长们头疼。医生在开处方时,也需考虑“小儿不喜药”之性情,作者为此提供了几个小经验供读者参阅。 张女,1岁4个月(顺产)。2013年7月10日就诊。其母亲代诉:咳嗽3天,昨天加重。三天前开始咳嗽,昨天穿衣单薄受凉后,咳嗽加重,发烧,恶寒甚,有点抽搐。 近期用药有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和头孢、退热贴。现流清鼻涕,喷嚏,恶寒有汗,精神可,哭闹甚,眼睛有点红肿,胃纳不佳,无呕吐,平素汗多,大便昨天未解,近来一个月大便一粒粒如羊屎状,稍...

  • 儿科名医徐小圃学术经验

    儿科名医徐小圃学术经验

      徐小圃(1887-1959),上海人,近代著名中医儿科大家。他出身中医世家,尽得其父杏圃公之传。崇尚仲景之学,融汇各家之长,熟谙北宋以来中医儿科典籍,汲取钱乙、陈文中、陈复正等各家精髓,借鉴温病学及诸家经验,汇通儿科寒温两大学派,并在临证中将之发展、完善。   儿科疾病以外感居多,徐小圃在应用麻黄、桂枝及诸寒凉药驱邪的同时,认识到正气的重要,故在临证时处处顾护阳气;阳气虚衰之象初现,即尽早应用附子等药以扶阳。笔者现简介其学术思想及诊治经验,以供后学参考。   驱邪不忘温阳扶正   徐小圃早年善于...

  • 治疗盗汗的中医验方

    治疗盗汗的中医验方

    眼下,已是凉爽宜人的秋季,可仍然有许多人爱出汗。这种出汗很有特点:白天不出汗,晚上睡着后才出汗,并且醒来汗就不出了。 这种异常出汗的现象,中医称为“盗汗”,盗汗严重的人,会因大汗淋漓而在睡梦中浸湿床单、破褥,还很容易出现脱水。盗汗过多或过久会导致人体内电解质紊乱,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出现气短、乏力,严重时会虚脱,甚至休克。以下介绍几个治疗盗汗的中医验方。 地骨皮茶 地骨皮就是枸杞的根皮,具有清热、敛汗、滋训、生津的作用,是治疗盗汗常用的中草药之一。用单味地骨皮10克,煎水...

  • 专家治疗汗症的一些经验方

    专家治疗汗症的一些经验方

    以下是专家治疗汗症的一些经验方。   1.表虚不固。症状:全身自汗多或盗汗,以头部、肩背部出汗明显,动则尤甚,面色少华,肢端欠温,容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疗以益气固表为主。治疗方:玉屏风散加减。     2.营卫不和。症状:自汗为主,遍体汗出,微寒怕风,时有低热,精神疲倦,纳呆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治疗以调和营卫为主。治疗方:桂枝汤加减。     3.气阴两虚。症状:盗汗为主,也可盗汗、自汗并见,体弱神萎,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口干低热,舌质淡...

  • 治疗蛔虫验方

    治疗蛔虫验方

    本病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致的疾病。患者以儿童较多,常有腹痛(多为阵发性)或夜眠不宁,磨牙,食欲不振,有时吐出或从大便,排出蛔虫等症状。 1.石榴皮、槟榔各12克,烘干,共研细末,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连服2天。 2.鲜葱白30克,麻油30毫升。将葱白捣烂取汁,调入麻油,空腹1次服下(小儿酌减),每日2次,连服4~5次。 3.花椒油30~60毫升,口服。秋季花椒成熟时,采鲜花椒10克,装入可密封的玻璃瓶中,灌入茶油(或麻油)500毫升浸泡备用。 4.黑色丝瓜种子适量,剥壳取仁嚼烂,空腹用温开水...

  • 小儿腺样体增生 介绍一验案

    小儿腺样体增生 介绍一验案

    小儿腺样体增生是儿童期因多次反复感染而致,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常见原因,长期发病将造成患儿的颌面部发育异常和智力发育障碍,因此应引起重视,西医临床上多主张手术治疗。中医药对此病有较好的疗效,有些可避免手术之苦。现介绍一验案如下。 张某,男,7岁,2012年2月26日初诊。 家长诉其反复鼻鼾3年加重5月。患者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史,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睡眠中鼻鼾,张口呼吸,甚至出现呼吸暂停,醒后呼吸无异常;冬季多发,初始发病发作病程为1个月左右,之后逐渐加重延长。至云南、北京、...

  • 治顽固性手足心出汗验案

    治顽固性手足心出汗验案

    病例:患者,男,22岁。手足掌心出汗,以手心为甚,其状淋漓,病已10余载,不分四季,寐则汗收。醒则汗出,烦惊更甚。多次求治,均以敛汗为法,未能获效。现面临择业等压力,更为头晕心慌,失眠神疲。面色不华,舌淡,脉细而弱。 2008年5月在门诊求治,依其脉症当属阳虚自汗无疑,法当补气固卫。汗为心液,随汗而出,必耗散营血,故佐敛阴调营。 处方:党参15克,黄芪、麦冬、白芍各20克,茯神12克,五味子、附子(先煎)各10克,生牡蛎(先煎)30克,炙甘草6克。服药3剂,效果不显。 二诊:上方加熟地、柏子仁各 15克,桂枝...

  • 儿科推拿典籍之理论 临床经验

    儿科推拿典籍之理论 临床经验

    作者:业师单养和,江苏武进芙蓉圩人。父镇安,擅长小儿推拿,吾师承家学,尽得其传。悬壶沪上后,与江阴名医朱少鸿先生相互切磋,穷究义理,造诣益深。求诊者踵相接,名著一时。其临床经验极为丰富,精于望诊,对面、舌之观察,有精湛心得;处方用药,以轻灵、辛凉见长,并自制多种有效丸散;对小儿推拿,手技熟练,颇多独到之处。曾著《单氏尊传》四卷,既集历代儿科典籍之理论,并将临床经验参与其间,但未及付梓而存稿毁于兵燹,殊为可惜。茲就个人记忆所及,简介于下。 如何能使推拿起到一定的效果? 业师单养和说: 1.医者...

  • 小儿流涎外治验方

    小儿流涎外治验方

    取胆南星1克,吴茱萸3克。将以上两味药放微波炉里烘干,待冷,共研极细粉末,贮瓶备用。 使用时,将药粉加少量面粉、少许米醋调成糊状,临睡前敷于小儿两足心(涌泉穴)处,外用纱布包扎,每次敷12小时,次日清晨弃去。连用3-4次可获良效。 山东省平阴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博恩献方...

  • 从古人育儿观中学习育儿经验

    从古人育儿观中学习育儿经验

    在金元四大家张从正 所著的《儒门事亲》中,不 但对汗、吐、下三法和心理 疗法的论述生动精辟,而 且对育儿保健的见解也卓 越诏然。这些知识,对现代 优生优育i培育身心健康 的儿童也有许多启示和值 得借鉴的现实意义。 如张从正说:“然善治 小儿者,当察其贫富贵贱 治之。盖富贵之家,衣食有 余,生子常天;贫贱之家, 衣食不足,生子常坚。贫家 之子,不得从其欲,虽不如 意而不敢怒,怒少则肝病 少;富家之子,得从其欲, 稍不如意则怒多,多则肝 病多矣。夫肝者,木也,甚 则乘脾也。又况贫家无财 少药,故死少;富家...

  • 治新生儿脐炎经验

    治新生儿脐炎经验

    方法:取硼砂、芒硝各15克,冰片0.5 克,朱砂0.6克,共研极细粉末,每次取1克敷脐部,再用消毒纱布覆盖,绷带包扎,隔天换药1次。 主治:新生儿脐炎,症见新生儿脐带脱落后,脐部渗液久不愈合或有脓液渗出,周围皮肤红肿。 李涛...

  • 治手足口病验方

    治手足口病验方

      石膏菊花汤生石膏30克,菊花20克,连翘10克,竹叶10克,生地黄10克,大青叶10克,蝉衣10克,百部6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各服1次。本方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   清瘟败毒饮板蓝根12克,射干3克,山豆根3克,蝉衣3克,薏苡仁5克,紫草5克,鱼腥草10克,葛根5克,黄芩5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各服1次。本方有清热解毒,化湿活血之功。   清热泻脾散生石膏15克,生地黄10克,山栀子10克,苍耳子6克,射干3克,山豆根3克,桔梗3克,玄参3克,沙参5克,薏苡仁...

  • 儿科病验方四则

    儿科病验方四则

      1.小儿口腔溃疡取蛋黄油(用鸡蛋6~7枚煮熟,取黄炒黑压油)加珍珠粉1克,拌匀,清洁口腔后涂口腔溃疡处,每日3~4次。一般涂3~5次明显见效,2~3天可愈。   2.小儿水痘取金银花、石膏各30克,玄参、紫草、泽泻各15克,薄荷9克,荆芥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可治水痘、高热不退,一般服药数剂可愈。   3.小儿包皮水肿取生栀子50克(打碎),黄柏、地肤子、苍术各15克,白酒200克。将以上4味中药浸泡在白酒内,1小时后即可使用。以医用棉签蘸药酒涂抹患处,每日3~5次。一般用药1~3天...

  • 经验方治婴幼儿泄泻

    经验方治婴幼儿泄泻

    婴幼儿泄泻临床分型:①伤食型:腹胀腹痛,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腐臭;②风寒型:便稀多沫、色淡,肠鸣腹痛,伴发热流涕;③湿热型:大便如水样,伴不消化食物,色绿或黄带粘液,肛门灼热发红;④脾虚型:大便时泻时止,久泻不愈,完谷不化,每于食后作泻,面色苍白;⑤脾肾阳虚型:久泻不止,食入即泻,完谷不化,四肢冷等。 经验方:风尾草、仙鹤草、车前草、茯苓、炒山药各15克,泽泻10克,甘草3克,木香1克。随症加减:呕吐加半夏、苏叶、神曲;热重加黄连、白头翁;湿重加苍术、炒薏苡仁;脾虚加太子参、炒扁豆;阳虚加补骨脂、吴茱萸;伤食...

  • 严苍山辨治汗证验案三则

    严苍山辨治汗证验案三则

    典型案例一 刘某,男,29岁。初诊:据述初则自汗如沫,年余不止,其他一切如常,唯脉象大而应指有力,苔薄白干。此属气阴两虚。因内火妄动则亢阳逼津液而外泄,也与阳虚自汗者有别,故仿六黄汤法加减治之,以观其效。方药:黄芪皮9g,大生熟地各12g,知柏各6g(盐水炒),川连1.8g(盐水炒),五味子2.4g,当归身9g,生甘草3g,豆衣9g,浮小麦9g,煅龙牡各12g,移山人参4.5g。 二诊:脉象较和,汗出较减,改为汤丸,以资久服。黄芪皮9g,大生熟地各12g,知柏各6g,川连1.5g,龙牡各15g,...

  • 小儿疳积验方的由来与验证

    小儿疳积验方的由来与验证

    一、方剂的来源、组成、剂量与服法: 回忆年幼时,笔者常患蛔虫病,长期反复的脐周绞痛,真是令人难忘。那些年,笔者是年年服驱蛔药,年年都驱出蛔虫,少则数条,多则数十条。看到这些长短大小不一的蛔虫,心里总是有些恐怖。之后,蛔虫没有了,但人消瘦了,加上食少无味,大便稀溏,日2-3次,成天有气无力的,所以母亲又带我去看了不少医生,他们都说我患了小儿疳积病,但服药却不见效果。听说城里的医生好,也去看了很多次,病仍没有起色。据母亲说,在无望之际,有一天,突然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他不懂医,但亲眼见过一位中医治愈过这种病。几天之后,...

  • 治小儿流涎 小儿慢性腹泻经验

    治小儿流涎 小儿慢性腹泻经验

    自制药饼治小儿流涎 炒白术、益智仁各30克(均研末),新鲜生姜(捣烂绞汁)、白糖各50克,面粉适量。将上述混合均匀后,做成小饼15-20块,入锅内常法烙熟即可,早晚各1次,每次1块,嚼食,连用10天。 江西省彭泽县中医院 刘国应 献方 治小儿慢性腹泻经验 方法:取吴茱萸12克,研成粉末,与半生熟的大米饭适量,温热时混合成饼,直径约10厘米,温度适中时敷于肚脐上,表面用软布覆盖,每日敷12小时,为1个疗程,连续用3~5日。 主治:小儿慢性腹泻,中医辨证为脾虚型,症见久泻小愈或反复发作,大便溏薄...

  • 小儿口疮治验1例

    小儿口疮治验1例

    小儿口疮是小儿常见口腔疾患,泛指口腔内唇、龈、颊、上颚等处黏膜出现白色或黄色的小溃疡面,单个或多个不等,呈椭圆形, 周围红晕、表面局部灼痛,反复发作,影响进食和吞咽, 严重者可见落齿骨烂、穿腮透颊。 病案:向某某,男,6岁,口颊、齿龈、舌边溃疡伴发热,烦躁,拒食一周。曾在某门诊以青霉素、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磷酸钠静滴,外涂龙胆紫加冰硼散等治疗,效果欠佳。症见: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大便4日未解,查体:体温39.3度,口颊、舌边、齿龈有多处溃疡,牙根外露欲脱。口唇干裂、舌尖红、苔薄白、脉数。 证候为脾胃积热。 治法:清热...

  • 验方自疗法3

    验方自疗法3

    砂0.3克、奶汁15毫升,先将砂研成极细末,与奶汁调匀,1次服完, 每日1次,连服3-5天。...

  • 小孩尿床验方

    小孩尿床验方

      3岁以上的小儿睡眠时尿床,尿时不知者,称为遗尿。轻者数日1遗,重者每日1遗或数遗。小孩尿床可试试如下验方:   验方一   处方:桑螵蛸30个。   用法:有两种:一是水煎,临睡1次服下,每日1剂;二是放瓦上焙黄研末,临睡前服3克,黄酒冲服,每日1次。   验方二   处方:猪膀胱1个,糯米60克。   用法:将猪膀胱切开洗净,放入糯米蒸熟吃,每3~7天吃1个。   验方三   处方:鸡肠子1副。   用法:将鸡肠子剪开,洗净粪便,放瓦上焙黄研末,每次3克冲服,每日饭前服2~3次。...

  • 顽固性遗尿治验

    顽固性遗尿治验

    患者王某,女性,30岁。初诊,2016年2月1日。患者主诉遗尿16年。 患者自14岁开始出现遗尿,毎晚必遗,尿频,四肢怕冷,月经量少腹痛。至成年后结婚生子临产时,会阴侧切伤口愈合良好,但至此遗尿愈发加重,水笼头一开听到水滴声就会遗尿,每天用尿不湿4至5张,乏力气短,小便清长,夜寐欠安。近日外感咳嗽,痰多稀白,遗尿白天晩上均可发生,尿频尿急尿痛又接踵而至,患者痛苦不已。舌质红,苔白腻边有齿痕,脉浮缓。 诊断:遗尿,膀胱炎。中医辨证为肺气不宣,中气下陷,肾气不足,肾失摄钠。宣肺气以通调水道,运中气,...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