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 第2页
-
用秋后茄秧秆煮水洗冻疮果见奇效
我在山西插队时由于住的房子没有取暖,睡的又是凉炕,因而每到冬天都要冻脚,而且冻的面积一年比一年大,每当遇热时冻脚奇痒。后来,有老乡告诉我一偏方:冬天的时候到地里将已摘完茄子、叶子也已掉光的光秃的茄秆连根拔起,回家后放脚盆中加水煮一会儿,等水温低点儿后泡脚。我试着洗了几次,冻疮就洗好了,几年都没有再犯。(高学冬) 来源:《秘验偏方大成》第2049条 百姓验证:黑龙江大庆市采油四厂李永超,男,32岁,工人。他来信说:“我用本条草方仅3天就治好了自己的脚冻疮。” 出自:《中国家庭自疗神效千方经典(史书达)...
-
我和老伴的癣都是用自尿搽洗治好的
早年,我右手大拇指背上起了一块癣,边沿不规则,起苔子,还有小疙瘩,裂有小口子,痒起来实在难忍,春季最厉害,听说这是牛皮癣。 当时家庭贫困,没有求医治疗。一次在我小便的时候因不小心就尿了一手,时间不长就觉得有舒服感。此后我不自觉地就尿上好多次,有时候还专门用热尿冲。时间不久,这块顽固的牛皮癣就痊愈了。这是无意中治好的。另外,1984年我老伴的脖子上起了一块癣,开头和我那块差不多,看样子很快就能长满脖子。用药无效,她很苦恼。于是,我把如何治癣的经历对她说了,她就用棉花接尿搽起来,搽了一段时间也好了。1994年,...
-
我患严重牛皮癣用柳条水烫洗五六次治愈
一年前,我曾经患严重牛皮癣,奇痒无比,多次求医均不见效。后来获得一民间单方,按方将柳条切成12厘米左右长,放入锅内用水煮,待水呈黑色时,烫洗患处,五六次后,牛皮癣很快消失,从未复发。据说,此法可治多种皮肤病,有效率达90%以上。 引自: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老病号治病绝招》 百姓验证:辽宁新民市于家窝堡乡于家小学郑xx,女,31岁,教师。他来信说:“本村金xx,12年前在部队当兵,由于着凉等多种原因,患上了极为严重的全身性牛皮癣,到沈阳、新民、彰武等多家医院治疗,花费万余元,用了各种方法和药物均未治愈。后...
-
阴部瘙痒可用花椒水外洗
阴部瘙痒可用花椒水外洗 河北读者刘女士提供:我最近总觉得外阴瘙痒。有个朋友告诉一个偏方,葱白连根一两,花椒10粒,煎水一碗,外洗阴部,每天两次,共洗3天。我试了试,效果不错。请专家点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周涛博士点评:这个方子的确对外阴瘙痒有一定效果,其中主要起作用的是花椒。花椒味辛,性热,有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外用对慢性湿疹、皮肤瘙痒有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此方适合皮肤偏厚偏暗红、没有破溃的患者,对于急性期皮疹,特别是有破溃的患者不适用。使用的时候,水温应降到36~38摄氏度,不要烫洗...
-
轻松根治脚气,洗去恼人之痒。
炎热的夏天,在公交车上、地铁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被脚臭熏得只想跳车的经历?反过来想想,这些人也挺无奈的,谁也不想有脚臭啊,如果是脚气引起的,不仅气味熏人,由于会长水泡、脱皮、其痒难耐等,还会给人带来无尽的折磨。如果是年轻美女得了脚气,那就更尴尬了,估计都不敢穿凉鞋。 一般来说,脚上散发出不好的味道,称作脚臭,而不是脚气。很多人把脚气和脚臭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一般的辨别方法是,有脚气的人一般都会出现多汗、脚臭、脚痒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趾缝间会出现蜕皮、红肿、水泡、裂口、溃烂等。 安小宁在大学的时候...
-
我用韭菜汁搽洗治带状疱疹多数可痊愈
方法:将刚刚割下的鲜韭菜(其量不限,可根据病变面积大小而定)用双手揉搓,取其汁备用。先将患处用凉开水洗净擦干,然后马上用韭菜汁反复搽洗,一次见效。病重者不超过3次痊愈。 百姓验证:江苏宜兴市南新镇河北83号余连生,男,77岁,教师,他来信说:“姜琴,女,74岁。背部痛痒多年,每晚痒得不能入睡。1998年夏天,突然在腰部脊椎处生了10多个带状疱疹,在医院打针吃药,花去100多元仍未治愈。后来我用本条秘方为其治疗,当即痛止痒除,连续治疗5天就基本痊愈。” 荐方人:黑龙江友谊农场 刘为 来源:《中国民间秘...
-
煎洗夏枯草治小儿湿疹的方法偏方
夏枯草是一味常用的清热泻火中药,主要功效是清肝明目、散结消肿。药理研究表明,夏枯草的有效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经临床验证,单味夏枯草煎液外洗,对小儿湿疹有极好的效果。 方法:取夏枯草150~200克,放入2500~3000毫升水中煮沸10~15分钟,去渣,倒入盆中,水温冷却至38℃~41℃。操作者先一手托住患儿头颈、身体,一手用消毒小方巾蘸药液轻轻擦洗头面部数次。然后将患儿全身仰卧浸于药液中,手托着颈部露出水面,再用方巾蘸药液淋于患儿未浸着部位约10~15分钟...
-
小偏方:头皮老痒用硼砂盐洗头
小偏方:头皮老痒用硼砂盐洗头 浙江读者林先生推荐:本人头皮奇痒且皮屑增多,用过多种止痒除屑的洗发液,均收效不佳。经人介绍试用一偏方:硼砂、食盐各少许,溶于温水后洗头,每日1次,连洗两次。结果效果极佳,头痒立止,头皮屑减少,数次后则痊愈。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情报部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导致头皮发痒、头屑多的原因较多,但多数是与头皮分泌过多皮脂有关。从病因学上讲,头屑过多是由于某些真菌异常繁殖引起的。中医认为,此病是风邪外袭、血热内扰引起皮肤营养不良所致。 硼砂主要成分为四硼酸钠,它是一味矿物中药,其性凉,...
-
我小时身患风疹是用艾蒿熬水洗好的
过端午节,看到一些人往家里拿艾蒿,由此想到孩提时母亲用艾蒿熬水给我洗治风疹的事儿。那时,我身上常出风疹,用艾蒿水一洗就好。 配方及用法:由于出汗受风,人们身上就会出风疹(风疙瘩),刺痒难忍,此时,可取艾蒿两三棵,切成10厘米左右长,放入锅或盆里加适量的水熬,熬到一定程度,将艾蒿和水一起倒入脸盆里,凉到不烫手的程度捞起一把艾蒿蘸熬成的艾蒿水反复搽洗风疹处(小孩子脱掉衣服站在盆里搽洗更好)。这样,既减轻刺痒又能消除风疹。如此这般,经过两三次搽洗,一两天内即可解除风疹病痛。 引自:1996年7月13日《生活保...
-
400度老花眼用冷洗热敷及眨眼法治好了
老花眼医学上又称老视,多见于40岁以上男女。因晶体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收缩低,从而导致调节减退,近点远移,发生近距离视物困难。 老花眼的症状首先表现为看细小字迹模糊不清,患者常不由自主地将目标远移,以减轻调节负担,消除视力不清和眼睛疲劳。其次,老花眼在不戴镜的条件下即使勉强看清近方目标,也会因强行调节、睫状肌过度收缩而产生种种疲劳现象,如头痛、眉紧、眼重、头痛加重、视物模糊等视力疲劳症状。 我今年已60多岁,过去由于自己不太注意对眼睛的保护,视力早衰,老花镜已带400度,离开深度的眼镜就什么也看不清,...
-
洗澡加『作料』养肤效果好
现代都市入洗澡的名堂越来越多,洗澡时在洗澡水中加入点营养肌肤的天然“作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1.加风油精:在温水中加入十几滴风油精,用此水洗浴后会觉得浑身凉爽,精神抖擞,还可防治痱子。 2.加十滴水:在温水中加入20-30毫升的十滴水,浸浴十几分钟,浴后体感凉爽,可冶痱子。 3.加仁丹:在浴盆温水中加入30粒仁丹(小儿减半),充分搅拌溶化。浴后皮肤沁凉,神志舒畅,有助于消暑提神。 4.加花瓣:把玫瑰花或菊花放在水里煮10分钟,过滤去渣,混入洗澡水,再加入2匙蜂蜜,可收紧毛细孔,光洁肌肤,消...
-
正确的洗脸方法 面膜加分法
洗脸每天都做,可是正确的洗脸方法你知道吗? 首先,洗面奶不要直接点在脸上,而是需要稍加一点水,在手里尽量揉搓开,因为清洁产品中的界面活性剂、酶等需要用手的温度来帮忙“唤醒”,清洁效果更好,否则直接点在脸上,清洁不均匀,清洁力也差一些。 然后,按着由下往上、由内向外打圈,轻轻快速揉搓,鼻翼两侧可以上下揉搓,记得不要让洗面奶在脸上停留时间太长,大约30秒左右洗掉最好,时间过长对皮肤皮脂膜破坏太严重。 一般晚上要做二次清洁(卸妆也算一次),第二次用较少量的洗面奶,对嘴角、鼻翼、额头加强清洁,也是不要超过30秒,就要洗掉。...
-
干燥秋季 怎样洗脸更合适?
干燥的秋季,怎样洗脸更合适?医生提醒,秋冬季用泡沫多的洗面奶反而会给皮肤造成伤害,温水洗脸更适宜。 “泡沫丰富、去污效果较强的洗面奶虽能清除灰尘污垢并疏通毛孔,但在干燥的秋季使用,会使皮肤角质层失水加剧,引发皮肤瘙痒等问题。”长沙市第四医院皮肤科主任周平华建议,秋季天气干燥,空气湿度小,皮肤容易缺水,一般适合用滋润型的洗面奶。另外,市民秋季使用的化妆品最好以增加皮肤水分、油脂为目的,如保湿霜等。此外,日常要多食用能促使上皮生长、防止皲裂并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韭菜、胡萝卜、豆类、动物肝脏等。 ...
-
中药材煎水洗浴:沐浴美容法
沐浴美容,并不是今人的创举。唐明皇李隆基就曾为杨贵妃建造美浴池,利用芳香的中草药煎水洗浴,使皮肤保持洁白、柔嫩,肤如凝脂,光彩照人。实践证明,选用某些中药材煎水洗浴,具有加速皮肤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洁肤润肤、解除疲劳、抗菌消炎、护肤美容、强体健身、消斑祛痘等诸多功效。 米糠浴 取小米糠适量装入布袋里扎好,放入浴水中浸泡15分钟左右洗浴。米糠中的酝酵素能将皮肤中的氨基酸链切断,使老化的角质分离剥落。米糠中富含维生素B、E,能增强皮肤新陈代谢及抗病能力,使皱纹、雀斑、暗疮和干燥皮肤得到改善。 食醋浴 将适...
-
两种干洗脸 消斑去肿祛皱美白
摩面,即按摩面部,它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干洗脸。“干洗脸”会让人联想到生活里一些便利的清洁剂(如干洗发喷雾,原理是用淀粉颗粒吸走头皮上的油脂,进行无水清洁)。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华华说:“事实上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干洗脸也不是一种清洁面部的方法,而是用通过按摩的手法,达到保养面部、美容养颜的目的。” “摩面”这个更书面化的词语,来源于气功文化,是养生术的一种。在药王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早有记载:清旦初以左右手摩交耳,从头上挽两耳又引发,则面气通流,如此者令人头不白耳不聋,又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