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 第21页
-
捏积疗法的发展历程 冯氏捏积流派的发展与完善
捏积疗法的形成与发展 手法作用于脊柱最早出现于晋朝。历经1 800年手法从拈到捏、推, 再到如今的捏脊七法;方向有从下向上, 亦有从上向下, 后又有往返推;临床应用从卒腹痛到骨蒸、夜惊、感冒, 再扩展到疳积;名称从捏脊到捏积, 再到捏积疗法, 至今捏积疗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应用越来越广, 研究日渐深入。以下依据现有文献, 就捏脊的形成与发展做一疏理。 手法作用于脊背部皮肤的起源 晋代葛洪于《肘后备急方》[1]首先记载了“拈取其脊骨皮, 深取痛引之, 从龟尾至顶乃止, 未愈更为之&...
-
中医独特技术筛选与评价的流程及方法
在我国基层和民间蕴含着丰富的中医独特诊疗 技术, 长期以来, 这些技术以其简便效廉、 效果独特 的优势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然而中医独特技术鱼龙 混杂, 存在一些良莠不齐的虚假医药技术 [1] , 同时, 临 床上行之有效的医药技术尚待规范的整理、 评价、 推 广 , 尤其一些面临失传的独特技术; 近年来中医独特 诊疗技术整理、 研究评价与推广逐渐得到关注 [2-5] 。 本研究团队前期在对十省市的调研中提出: 相关技 术适合在基层医疗中应用, 其技术应用与技术主体 的背景密切相关, 应用与评价应分层次、 有重点,...
-
徐谦光《推拿三字经》的版本和流布
清代徐谦光《推拿三字经》,世传仅见抄本。今影印出版之《推拿三字经》为首次发现的刊本。比对考证现存可见《推拿三字经》诸抄本,可判此石印刊本当为徐谦光《推拿三字经》定本无疑。 该本白棉纸线装,开本阔大,长28厘米,宽16厘米,厚0.6厘米。软体石印,刊印精良。从字体、用纸、墨色、版式、装订及印刷风格等方面综合判断,应为清光绪年间刊印。此本保持旧装,首页钤朱印一枚,书角虽有少许鼠噬,但未伤及文字,不失珍本风貌。全书共36页72面,其中第15页重出,经反复比对,确属同版石印,又见书脊墨书“多十五&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