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 第4页

外 第4页

  • 外治酒渣鼻二方

    外治酒渣鼻二方

    酒渣鼻,俗称红鼻子,医学上称为玫瑰痤疮,是发生在颜面中部的因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的慢性炎症皮肤病。常见于嗜烟酒及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群中,以男性居多。酒渣鼻虽说对健康没有大的危害,但影响容貌,而且给人一种生活无度的印象,通过一些外用方法能改善红鼻子状况。 1.取大黄粉10克,硫磺软膏适量,调匀备用。患处用温水洗净后,直接将适量药膏涂抹于患处,每天3~4次,连续7—10大。 2.蛇床子30克,玄参、苦参、生大黄各15克,将上药放入药锅中,加水500毫升,煎煮约10分钟,过滤去渣后取药液,待药液温后洗鼻。早晚各1次。...

  • 鼻外按摩

    鼻外按摩

    此法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与食指,夹住鼻根两侧并用力向下拉,由上至下连拉12次。这样拉动鼻部,可促进鼻粘膜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分泌正常的鼻粘液。...

    精品偏方 2024-03-08 9 0 按摩
  • 酒糟鼻中药外治法

    酒糟鼻中药外治法

    酒糟鼻,又称红鼻头、酒渣鼻、玫瑰痤疮,病变多集中于颜面中心,尤以鼻头及其两侧为明显,男、女均可发病,但多见于青壮年。本病常反复发作,纤久不愈,影响美容,患者不堪其苦。以下几种外治法治疗本病有明显效果。   一、中成药外治法: 1.金黄散:局部常规清洗后,取本品适量,用清水少许调匀,外敷患处,每日2-3次,连续2-3天。可清热解毒。   2.硫磺软膏:大黄粉10克,硫磺软膏适量,调匀备用。患处用温水冼净后,直接将药膏涂抹于患处,每天3—4次,连续7—10天。可清热解毒。   二、药敷疗法:     1.飞硫磺、大黄粉...

  • 白芷外用美白祛斑

    白芷外用美白祛斑

    最近天气逐渐转冷,很多人易感风寒出现感冒鼻塞、流鼻涕。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药师华成坤推荐,这时可试试白芷。白芷外用还有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风寒头痛、感冒服白芷   白芷味辛,性温,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功效。常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痛等,用量一般是3~10克。   白芷对于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很有效果,现代社会,家里、公交车、地铁、商场等等到处都有空调。表虚的人,对着空调直吹,很容易受到风寒袭击,会有前额...

  • 中药外治可治脚臭

    中药外治可治脚臭

    很多人都有脚臭的毛病,笔者临床用民间验方来治 疗脚臭,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取防风、白芷各60克,川芎、细辛、苍术、白矾各30 克。一起研磨成细粉末,装瓶备用。 用时将药粉撒人鞋内,隔日用药1次。或取药末20 克,放人脚盆内,用沸水冲泡。待温度适宜时洗脚浸泡]5 分钟。一般连用1周后可有明显疗效。 江苏南京 陈爱华...

  • “黄水疮”传染性脓痂疹外治方

    “黄水疮”传染性脓痂疹外治方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又称传染性脓痂疹,多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本病属中医“黄水疮”、“脓窝疮”范畴,当以清热解毒、祛暑利湿为治,可选用下列外治方。     1、取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各10克,水煎取汁外洗患处,而后取冰硼散适量外涂患处,每日2-3次,连用2-3天。     2、局部常规清洗后,取金黄散适量,用清水少许调匀,外敷患处,每日2-3次,连用2-3天。     3、将鲜蒲公英择净,捣烂取汁,外涂患处,再将药渣敷于双足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换药数次,连用2-3天。     4、大黄粉、飞硫磺...

  • 内服外敷治水痘

    内服外敷治水痘

      中医称水痘为“水喜”、“水花”。中医认为水痘是外感风热时邪,内有湿热蕴结,留于肺脾,发于肌表所致。大多数儿童得了水痘只要治疗及时,调护适宜,一般预后良好。      中药内服   在临证中一般将水痘分为两型辨证论治。   风热轻型初起发热,头痛,鼻塞流涕,1~2日出疹,疹色红润,泡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点粒稀疏,此起彼伏,以躯干为多,纳食差,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利湿。方药用银翘散加减。每日一剂,水煎服。   毒热重型壮热烦渴,唇红面赤,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痘疹紫暗,痘浆晦浊,舌苔黄糙而干,质红...

  • 治扁平疣内服外治方

    治扁平疣内服外治方

      内服方   除疣汤  菊花20克,桑叶15克,板蓝根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鱼腥草10克,凤尾草10克,牡蛎10克,代赭石10克,珍珠18克,甘草10克。每日1剂,取汁分次温服。10天为1个疗程。本方具有散风平肝,清热解毒,止痒祛疣之功。   消疣汤  金银花30克,防风20克,荆芥10克,桑叶10克,大青叶10克,蝉衣10克,丹皮10克,苍耳子10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3次,药汁混合,一半分2次口服,一半外洗。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治疗80例,平均用药6剂,全部治愈。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

  • 疥疮外洗效方

    疥疮外洗效方

    方用夜交藤100克,苦参,青蒿各50克, 浓煎外洗患处,每日2次,禁忌内服,一般轻者1剂即愈,重者2斗剂可效。 用药后要求勤洗烫晒衬衣裤及被褥等,以防再度感染。  (屈书强)...

  • 鲜药外治皮肤病代有新篇

    鲜药外治皮肤病代有新篇

      皮肤病中医外治鲜药是指用新鲜植物或新鲜动物的整体、部分组织或取其汁液经加工处理制成的外用药。应用鲜药是皮肤病中医外治的特色之一。继承和发扬这种“简便廉验”的特色疗法,可以进一步开拓皮肤病外治的临床思路,充分利用资源,方便患者。应用鲜药外治皮肤病有着广阔的科研及开发前景,是研制中国原创性新药的重要基础,是未来治疗的发展方向之一。   鲜药外治源自远古   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只能群居于山野之中,为了生存必须经常和大自然及毒蛇猛兽等展开殊死搏斗。因为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所以皮肤病是极易发...

  • 夏枯草外洗治疣

    夏枯草外洗治疣

    疣是常见的皮肤病,属于中医“疣证”范畴。《诸病源候论·疣目候》说:“疣目者,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谓之疣目。”近年来,笔者外用夏枯草治疗疣,每获良效,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将夏枯草10克煎煮20 分钟后,去渣取药汁,温热时(大约 40℃)用纱布蘸药水湿敷患处,如药汁凉,可加热继续。每日2~3次,连用1月。 说明:明代《薛氏医案》中指出:“疣属肝胆经,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客淫气所致。”本病多由风热毒邪搏于肌肤而生;或由怒动肝火,肝旺血燥,筋气不荣所致。夏枯草味苦、辛,...

  • 外阴溃疡的治疗偏方

    外阴溃疡的治疗偏方

      陈某,女,24岁,2月10日初诊。自述患外阴溃疡反复发作已一年,近一周复发,伴脘痞,恶心纳差,眼红干涩,肠鸣,大便时干时稀;舌红苔白,脉细。   处方1:法半夏1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干姜6克,炙甘草12克,党参15克,炒白术12克,土茯苓30克,陈皮10克,苦参30克,当归12克,浙贝10克,地榆30克,大枣10克。7剂,水煎服。   处方2:苦参30克,黄柏30克,甘草10克。7剂,水煎坐浴。   二诊时患者上述症状略有减轻,但时有盗汗,舌脉同上,守上方加黄芪30克,穿山龙30克。三诊...

  • 治皮肤溃疡外用黄芩

    治皮肤溃疡外用黄芩

    中医把疮疡溃后统称溃疡,治疗颇为棘手。据临床验证,用单味中药黄芩外用治疗皮肤溃疡,效果满意。 取黄芩200克,加入清水 1500毫升,大火煎沸后以小火煎至700毫升,取二层洁净纱布过滤,再将药液以小火浓缩为500 毫升,凉后装瓶备用。治疗时以洁净纱布浸透药液外敷溃疡面,干后淋以药液,以保持湿润。一般用 药3~5天后溃疡面渗出明 显减轻,2周后即可有新生肉芽组织生长,1个月可痊愈。 此方有清热燥湿、敛疮生肌之功效。药理研究显示,黄芩有解热、镇静、利尿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功效。所以,运用单味黄芩煎剂治疗此病,可收到比...

  • 蛇汤外洗治皮肤顽疾

    蛇汤外洗治皮肤顽疾

    秘方,将蛇放在锅中熬成汤,患者坐于汤中浸浴熏洗,每日1次,每次用蛇1—2条,患者照方治疗,数日后获愈。...

  • 脚跟干裂 黄瓜外治

    脚跟干裂 黄瓜外治

    冬季很多中老年人会脚跟干裂,脚跟皮肤干燥、粗糙,甚至出血,疼痛难忍,可用蜂蜜黄瓜汁外涂来防治。 黄瓜含有的黄瓜酶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能有效促进足跟皮肤的新陈代谢,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使干裂皮肤尽快愈合。 而蜂蜜中的多种酶类及B族维生素能供给皮肤养分,促进上皮组织再生,使脚跟皮肤的皮脂膜变厚,预防干裂。 取黄瓜0.15公斤,洗净榨汁,加入 20克蜂蜜调匀。热水泡脚后均匀涂抹,并用保鲜膜包裹30分钟。每天1次,连用2周可见效。 黄永辉...

  • 中草药外洗治皮肤病

    中草药外洗治皮肤病

    金银花藤治水痘 取金银花藤适量(鲜者加倍),放人 大锅里加入冷水,大火烧沸后,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先给患儿洗头,再泡浴15分钟,每天1次,连用一周。同时取金银花 藤10克水煎内服。适用于水痘。黄易宇 艾柳外洗治手脚脱皮 艾草、柳树叶各50克(鲜干均可), 加3000毫升水文火煮沸,待温度适宜 时,将手脚放入泡洗30分钟,凉后不要 倒掉,留下次加温继续泡洗,一般3次见 效。适用于手脚脱皮。 冯德强 土槿皮治手足头癣 土槿皮25克,黄柏50克,共研成 末,放人50度250克二锅头酒中浸泡3 天,然后用棉签蘸药酒擦拭患处。...

  • 五种皮肤病 白芷巧外治

    五种皮肤病 白芷巧外治

    白芷,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 芷的根。性味辛温,人胃、大肠、肺经。具 散寒解表、祛风止痛、解毒医疮、化湿止 带之功。除具上述功效外,《本草便读》载 “泽面涂容”;《本经》云“长肌肤,润泽”; 《日华子本草》谓“去面部疵瘢”。在临床 实践中,本品确是治疗某些皮肤病的良 药,常以此为主治疗下列皮肤病: 治黄褐斑:面部颧、鼻、额呈现黄褐 色或咖啡色斑片,夏重冬轻。取白芷粉、 滑石粉各50克,混匀,加入蒸馏水、甘油 各半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晚1次,次日早晨洗去。15天为1疗程。 治单纯糠疹:发于面部圆形、椭圆形浅色斑,...

  • 治足跟溃疡中药外用方

    治足跟溃疡中药外用方

      高某,男,58岁。2012年3月7日初诊。2年前左小腿外踝、足跟处外伤,经在某院治疗后,惟足跟处伤口至今不敛。患者述其平时伤口处有少许黏液渗出,经常用硼酸粉开水浸液后纱布湿敷,暂能缓解。近半年来午后及晚间稍有痒感。查见左足跟处有1.2×1.0平方厘米大溃疡面,深5毫米,皮肤呈淡紫红色,有较多黄色黏液附着。化验空腹血糖、尿十项、血常规、跟骨X线摄片均正常。诊断:足跟溃疡。证属病程较久,湿热蕴结,血络瘀阻,肌肤失养而致溃疡。治则:渗湿清热,活血化瘀,生肌敛口。处方:土茯苓30克,萆薢30克,薏苡仁30克,黄柏3...

  • 扁平疣外治法集锦

    扁平疣外治法集锦

    扁平疣是由疣病毒所致。本病好发于青少年,故又称青年扁平疣。易发生在皮肤柔嫩的面部及手背,可传染他人,亦可自身接种。其特点是皮疹为扁平丘疹,常无自觉症状。中医认为外感风邪热毒或肝虚血燥、肝风内动而使筋气不荣所致。亦称“扁瘊”。以下介绍一些治疗该病的验方: 1.马齿苋(鲜)62 克,苦参,陈皮各、31克,蛇床子24克,苍术、蜂房、白芷各18克,细辛 12克。将上药浓煎后,乘热用布或棉球蘸药水反复搽洗患处,用力以不擦破表皮为度,每日 2次,1剂药可用几天。再用时将药液煨热。 2.木贼、香附各30 克。将上药水煎,每日...

  • 治猫眼疮内服外用药

    治猫眼疮内服外用药

      猫眼疮是以红斑为主,兼有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古时又称"雁疮"、"寒疮",相当于西医的多形性红斑。因其疮形如猫之眼,光彩闪烁无脓血面得名。本病易发春冬两季,多见于青壮年人。笔者应用下列验方有效,不妨患者一试。   内服药  荆芥、防风各10克,蝉蜕6克,石膏30克,知母10克,黄芩、通草各10克,牛蒡子15克,连翘12克,生地15克,元参20克,板蓝根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用药  当归12克,红花、花椒各20克,肉桂30克,细辛15克,干姜30克,樟脑2克。将上药用9...

  • 痈肿疼痛天葵外敷

    痈肿疼痛天葵外敷

    取天葵子适量,洗净捣碎,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糊膏(最好现用现配),使用前先用温盐水冲洗患处,拭干后再敷上药膏厚约1—2厘米,敷药的范围应较炎症范围稍大,每日敷药2~3次,严重者夜间亦须敷药。...

  • 扁平疣 内服外洗治方

    扁平疣 内服外洗治方

    内服方 白芥子、莱菔子、紫苏子各30克,为1料剂量。将上3味药分别炒黄,共研为细末,服时加用适量白糖,每天3次,每次10克,每剂服3天。 外洗方 金银花50克,蛇床子30克,煎水1500毫升,趁热服患处数分钟,待冷到40℃~50℃,再擦洗患处,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每剂药可连用3天。(王业龙)...

  • 治掌跖脓疱病内服外洗方

    治掌跖脓疱病内服外洗方

    内服方   蒲公英、苦参、丹参、黄芪各30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外洗方   苦参、蛇床子、黄柏、黄芪、黄精、白头翁、茯苓各30克,当归、枯矾各20克。加水2000毫升,急火煎10分钟,慢火煎20分钟。煎好后连药渣一起浸泡患处,每日2次,每次20分钟,7日为1疗程。一般连用1 ~2个疗程可获显效。(郭旭光)...

  • 药膏外敷治愈老年难愈性臁疮

    药膏外敷治愈老年难愈性臁疮

      笔者于1996年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退休医生缐湧与中医疮疡专科医生苏文翰合办的中医诊所,学习其辨证论治理论及运用传统膏、丹治疗疾病的经验,受益匪浅。笔者曾用加味生肌玉红膏及西药外敷成功治愈1例老年难愈性臁疮,现报告如下。   病例   郭某,男,82岁,2010年4月7日初诊。   患者既往左下肢静脉曲张,1978年合并左下肢静脉炎、瘀积性溃疡,左小腿皮肤紫暗瘀黑,左踝部皮肤时有破溃;曾于某综合医院住院治疗未完全治愈。2010年3月饮用人参酒后再次发作,左踝部溃疡流脓痒痛,经输液抗感染、口...

  • 中药外敷巧治压疮

    中药外敷巧治压疮

    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导致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近年来关于压疮护理的临床报道较多,但目前尚缺乏公认理想的护理方法。笔者采用巾药外敷治疗浅度溃疡期压疮,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取青黛、三七粉、白及粉、血竭(研粉)各等分,混匀后用无菌干棉签蘸直接外扑于创面,外敷无菌布固定,每2天换药1次。 此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湿,敛疮生肌的作用。其中青黛清热解毒、凉血祛瘀;三七、血竭活血化瘀,祛腐消肿;白及生肌敛疮,该药可保持创面干燥,防止创面渗出,促进...

  • 内服加外敷方治脚垫

    内服加外敷方治脚垫

      生活中不少老年人为脚垫所困扰,笔者据多年临床实践推荐内服、外敷治方,供患者参考使用。   内服方露蜂房研为细末,1日2克,分3次服,连服3日。   外敷方乌梅、鸦胆子各5枚,以陈醋泡乌梅(去核)24小时,鸦胆子去皮,二药捣成泥状。患处用温开水浸泡10分钟,用剪刀剪去过厚之角质层,将药泥敷贴于患处,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一般用药2~4次可愈。   注:用药期间禁走路;减少摩擦和挤压,穿合适而柔软的鞋子;治愈后也应穿合脚的鞋,或在病变部位衬以软垫,以减少摩擦,防止复发。...

  • 外治皮肤病变常用验方

    外治皮肤病变常用验方

      黄柏,味苦性寒,具有清热、泻火解毒、退热功效。《本经》:“主肠痔,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珍珠囊》:“除下焦湿肿。”现代研究认为,黄柏含小蘖碱,及黄柏酮、黄柏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细菌有抑制作用,对某些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笔者在临床中以此药为主,外治某些皮肤病变疗效显著,常用验方如下。   阴囊湿疹:黄柏50克,土茯苓20克,苦参30克,水煎适量待温坐浴,每次20分钟,每日两次。   结节性痒疹:黄柏50克,苦参20克,蛇床子15克,地肤子15克,75%酒精500毫升浸...

  • 内外同治扁平疣

    内外同治扁平疣

      扁平疣,中医称为“扁瘊”,好发于青少年,尤以青春期少女多见。常对称发生于面部、手背,亦可见于前臂、肩胛、膝部,多突然发生。皮损为针头至绿豆大小的扁平光滑丘疹,呈圆形或多角形,质硬。偶有微痒。笔者临证多用以下方法内外同治,均获良效。   内服方药   珍珠母、生牡蛎各20克(均先煎),薏苡仁、马齿苋、板蓝根各15克,紫草、大青叶、赤芍、木贼草各10克,红花6克。烦躁不安者加灵磁石、代赭石各20克(均先煎);肝虚血亏者,加白芍、当归各10克,熟地、何首乌各15克;发于上部者加桑叶10克,菊花、薄荷(后下...

  • 中药外敷治灰指甲

    中药外敷治灰指甲

    甲癣俗称“灰指甲”,是由皮肤癣菌感染甲板引起的指(趾)甲病。中医称为“鹅爪风”、“油灰指甲”、“油炸甲”等。初起甲旁发痒,继则指(趾)甲出现高低不平,逐渐增厚或蛀空而残缺不全,最后指(趾)甲变形,失去光泽而呈灰白色。一般无痛痒,但指(趾)甲较厚者也可出现疼痛。其轻者只有1~2个指(趾)甲受损,重者所有的指(趾)甲皆受传染。以下三种外治方法可供选用。 1.取鸦胆子15克,去壳。先将病指(趾)甲用温热盐水浸泡20--30分钟,使其发软,再用小刀将指(趾)甲的萎缩松软部分去掉,并用另一手拇指、食指隔以塑料薄膜捏住鸦胆子仁...

  • 治疣外洗方

    治疣外洗方

      寻常疣  板蓝根、大青叶、紫草、郁金、香附、赤芍各20克。水煎洗,1日3~5次。   扁平疣  败酱草、板蓝根、夏枯草、马齿苋各20克,莪术10克。水煎洗,1日3~5次。   尖锐湿疣  龙胆草、虎杖、赤芍、莪术、紫草各20克,大黄10克。水煎洗,1日3~5次。...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