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 第5页
-
六神丸外治各种疣
六神丸由人工牛黄、麝香、蟾酥、冰片、珍珠粉、百草霜等药组成,对治疗咽喉肿痛、小儿热疖、痈疡疔疮、无名肿毒等有独到之处。近年来临床发现,用六神丸外治各种疣,也有较好的疗效。 扁平疣:取六神丸数粒,用洁净白纸包裹住捻碎,倒人食匙中加米醋少许,使之变黏稠状待用。睡前片用毛巾热敷患处 10分钟,使疣表面软化,而后将药液敷擦于上,尽量覆盖完全,翌晨洗净心处,7 人为一疗程。 寻常疣:先将患肢置于热水中浸泡至皮损变软,以75%酒精消毒皮损,再用清洁的指甲刀或剪刀将疣表面的角质层轻轻刮去,将3~5粒六神丸研碎贴敷,一周后取下。...
-
手足皲裂中药外浸治方
1.甘草50克,75%酒精100毫升。将甘草切片浸入酒精内,48小时后滤出浸液,加入与浸液等量的甘油及凉开水各1份,用时先将患处用盐水洗净,再取药液涂擦患处,每日3次。 2.白蔹、白及各30克,大黄50克,蜂蜜适量,将上药炒焦研成粉。用时局部洗净拭干,取上药少许加适量蜂蜜调成糊状,每日3~5次,涂抹患处,必要时包扎,治手足皲裂愈为止。 3.当归60克,紫草60克,忍冬藤10克,麻油500毫升,将上药共浸麻油内,浸泡24小时后小火煎熬至药枯焦,滤出药渣,留油待凉,棉签蘸涂患处,每日1次,手足皲裂至...
-
十滴水外用治痱子
十滴水是常用的治疗暑病的中成药之一,对于中暑所致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等症甚有良效。近年来,人们发现十滴水不仅内服可治疗暑湿,而且外用可治痱子。 具体方法:先用温开水将患处皮肤的汗水及分泌的油脂擦洗干净,然后将数滴十滴水涂于患处,让其自然风干。涂药后皮肤略有灼热感,几分钟便可缓解痛痒。每日涂药2—3次,一般 2—3天痱子便可痊愈,痱子严重者可延长用药时间至痊愈。婴幼儿皮肤细嫩,经受不住十滴水的强烈刺激,不宜直接涂搽。可将十滴水与温开水按1:10的比例稀释后再用。也可在给婴幼儿洗浴的温水中加入适量十滴水洗浴,并...
-
酒糟鼻介绍几则外治方
酒糟鼻,又称红鼻头、酒渣鼻。病变多集中于颜面中心,尤以鼻头及其两侧为著,男、女均可发病,但多见于青壮年。本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影响美容。临床表现始则见暂时性、阵发性局部弥漫潮红,继之成为持续性潮红,称之为“红斑期”;病情进展,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呈树枝状或蛛网状,瘙痒,出现较大面积的针头至黄豆大小的丘疹,脓疱,称之为“毛细血管扩张期”,又称“丘疹脓疱期”;病情严重,经久不愈者,鼻部组织肥厚,或呈结节增生如瘤状,称为“鼻赘期”,此时皮肤呈暗紫红色,可见扩大的毛孔口,油腻很多。烟、酒、辛辣厚味,以及消化系统功能...
-
中药外治脚湿气
脚湿气,俗称“臭脚”,“香港脚”,初起为足趾间瘙痒难忍,抓破后血水流出,其瘙痒稍微能好转。此病一般夏天加重,冬天好转,有传染性;若经久不愈则潮湿糜烂,脚趾浮肿流脓水。治疗起来比较棘手,现用中草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1.取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木瓜各等量,上药共煎熬 30分钟后,滤取药液,待温,浸泡双脚10~15分钟,每日2次。 2.露蜂房50克,食用红醋500毫升。将露蜂房浸泡食用红醋中,用慢火煎熬3分钟后待温,用纱布块蘸上药液涂抹患处,每日3次。 3.炉甘石,氧化锌,滑石粉,赤石脂,明矾各30 克,冰片5克...
-
中药外洗治皮肤病
夏日来临,天气渐热。如能在水中加一些药物,不仅会让人更觉浑身凉爽,还有健肤美容、消湿祛热的功效。中药浴是根据中医辨证,将中草药煎成汤液,稀释后进行沐浴的一种水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清朝著名外治大师吴尚先在《外治医说》中将药浴细分为洗、沐、浴、浸、浇、喷等,认为内、外、妇、儿、五官科之疾,皆可用药浴法。下面介绍几个中药浴疗常用验方: 痱子:金银花10克,连翘30克,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后,去渣取汁,兑人温水即可,每次浸泡30分钟,每剂药可用2次。 湿疹:苦参、白鲜皮、野菊花各30 克,黄柏、蛇床子各15克,加水适...
-
中药外洗治疗跖疣
跖疣是常发于足底部的病毒性皮肤病,亦与汗多浸 渍、足跖受磨擦密切相关,皮损数目不一,行走时有压痛 感。西医治疗虽然采用冷冻、激光疗法,但仍可反复再现。 临床中笔者采用自拟中药外洗方治疗此病,获效明显,现 介绍如下。 处方:地肤子、苦参、板蓝根、薏苡仁各50克,白矾、 三棱、莪术、皂角刺、赤芍各30克。 用法:水煎,待温度适宜时浸泡患处,每次半小时,每 日两次。每次擦干后可用刀片稍削表面角质,以利下次泡 洗时药液易浸入疣体根处,发挥效用。春冬季每剂药用3, 日,夏秋季每剂药用两日。 河北保定 张广发 点评:方中地肤...
-
冻伤冬季外治五方
冻疮,正值冬季,冻疮发生较多见,自觉麻木感,遇热有瘙痒感。冻疮一旦发生,在冬天里常难快速治愈,要等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愈合。专家介绍,防治冻疮除做好日常防护外,中医药在这方面可大显身手。 方一:防治冻疮可以用马齿苋45克或薄荷15克,桑寄生30克水煎服半小时,晾温后将患处泡洗10分钟,每日1次,治疗顽固冻伤效果较好。也可以用熟地黄15克,防风15,荆芥15煎汤100M L,可内服可外洗,对于冻疮经久不愈、龟裂出血者疗效不错。 方二:川椒川芎各15克 白芷 防风各3克 姜5克。上述药物以水4升煎,取浓汁备用。洗涤...
-
鹅掌风症状 外治验方
鹅掌风以手掌粗裂、脱皮、瘙痒为特点,俗称卜 “手癣”。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感湿热之毒,蕴积皮肤,或由脚气传染而来。本病初期皮肤起小水疱,散在或簇集,不久疱破脱皮,中心已愈,而四周续起疱疹,致手掌粗糙裂纹如鹅掌,若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则可使病情延长,甚至终年不愈。患者可选用以下外治验方治疗: 1.鸦胆子20克(打碎),生百部30克,白酒、醋各500毫升,浸泡10天。此量为1只手用量。将患手插入浸药酒之瓶中,每次浸泡30~60分钟,每天 2—3次,约10余天药液泡完即愈。此方对灰指甲亦有良效。 2.地骨皮30克,甘草...
-
鬼箭羽忍冬藤外用治药疹
鬼箭羽性寒,味苦。功能活血散瘀,杀虫。《本草述》:“鬼箭羽,如《本经》所治,似专功于女子之血分矣。又如苏颂所述古方,更似专功于恶疰及中恶气之毒以病于血者也。”忍冬藤性寒,味甘,气平,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以治疗热毒肿疡,痈疽疔疮等症。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是方用鬼箭羽专攻中恶气之毒以病于血者也,用忍冬藤清透毒滞结于气者也。气分滞结散,血分毒气清,故获痊愈。二药均用鲜品,既取其气全味真,又方便廉验。 刘孩,女,7岁。因感冒发热,在村卫生室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2日,旋即发生类...
-
手足皲裂三方外治
冬季天气干燥,皮肤汗液分泌减少,手脚很容易皲裂,下面介绍几则用食品巧治手足皲裂的验方: 1.取核桃仁20克,芝麻10克,共捣烂研末,加蜂蜜15克调匀,涂抹患处。 2.取黄豆100克,洗净,晾干,研细,过筛。与凡士林200克混匀,装瓶备用。用时先洗净患处皮肤,然后将药膏填平裂口,外用纱布覆盖,每隔3天换1次药。一般换药2-4次即可痊愈。黄豆与凡士林制成的药膏,具有祛风润肤之功效,对手足皮肤干燥、脱屑、皲裂、疼痛者均有效果。 3.取熟透的香蕉1只,用手将其捏软,把果肉置于容器中待用。取甘油10毫升,与果肉混合拌匀。使用...
-
黄柏外治皮肤病
本品为芸香青科落叶乔木植物黄柏的树皮,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功效。《本经》:“主肠痔,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珍珠囊》:“除下焦湿肿。”《医学入门》:“治鼻皶皮,喉痹及痈疽发背乳痈脐疮。《别录》:“疗肌肤热赤,口疮。”现代研究认为,黄柏含小蘖碱,及黄柏酮、黄柏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细菌有抑制作用,对某些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笔者在临床中以此药为主,外治某些皮肤病变获效显著,常用验方如下。 结节性痒疹:黄柏50克,苦参20克,蛇床子15克,地肤子15克,75%酒...
-
地榆外用治皮肤病烧烫伤
治烧烫伤 取地榆适量,焙干后研成极细粉末,过筛;另用麻油(或菜籽油)煮沸,然后迅速投入地榆粉,搅拌成糊状,盛于消毒器皿中备用。对治一、二度烧烫伤有良效。每日涂药2—3次,以创面形成干痂不出现龟裂为度。 治皮肤病(主要治疗湿疹及湿疹样皮炎、脂溢性湿疹、下肢静脉曲张性湿疹及糜烂感染型等) 取地榆适量炙黄,研细末过筛,以凡士林配成30%药膏,外敷患处。敷膏前依皮损的不同情况,先以油类擦洗或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此方有止痒、收敛、消炎等作用,每日敷药1—2次。 韩德承副主任药师献方...
-
皮肤科疾病虽表为外证 但多与内在脏腑息息相关
按经络循行分布,人体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经络内连脏腑,外达肌表,网络周身,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依据疾病所在部位和经络在人体的循行分布,可辨析疾病与所属脏腑的关系,从而认识疾病之本源,并进行正确指导治疗。 皮肤科疾病虽多表现为外证,但多与内在脏腑息息相关——某个脏腑发生病变,必通过脏腑连接的经络反应于体表,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 如发于额部、颈部、季肋的带状疱疹,按经络循行,属足厥阴肝经。又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上行头角,下至身后,沿颈走手阳经之前,直行脉...
-
土茯苓外治皮肤病变
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光叶拔葜的块茎。味甘、淡,性平,除具清热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外,笔者认为亦有止痒痛之功,以本品为主外治某些皮肤病变,获效颇佳。 汗疱疹:土茯苓60克,白鲜皮30克,苦参30克,水煎适量待温,浸泡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两次,两日一剂。至皮疹消退。 急性湿疹:据皮损大小,取土茯苓、白鲜皮,水煎适量待温浸泡,每日2~3次。若丘疱疹破溃渗液多,以土茯苓煎液待凉湿敷,待渗出消退后,再用土茯苓、炉甘石细粉撒扑,清湿热止痒效佳。 足癣:土茯苓60克,金银花30克,穿心莲30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