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 第7页

外 第7页

  • 治带状疱疹内服外用方

    治带状疱疹内服外用方

      内服方   黄芩10克,连翘、僵蚕各20克,板蓝根、延胡索各25克,柴胡、香附、川楝子、薄荷、陈皮、甘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外用方   生大黄30克,冰片5克,蜈蚣5条。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以香油调搽患处,每日2次。一般用药3~6天。(郭旭光)...

  • 花椒水外涂治风疹等皮肤瘙痒

    花椒水外涂治风疹等皮肤瘙痒

    进入夏季,风疹等皮肤瘙痒的患者又多了起来。 出现风疹瘙痒者,可取花椒粒 20克,置于容器内,加入沸水500毫升,浸泡24小时,滤去花椒粒,取花椒水。 治疗时,以温花椒水涂于患处,每日3-5次,连续5天为1疗程,一般轻症者3天左右即可见到风疹块明显消退。 陆三多...

  • 带状疱疹外治有方

    带状疱疹外治有方

    秋季带状疱疹较为多见,笔者临床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处方:生大黄30克,冰片5克,蜈蚣3条。 用法:共研为细粉,香油调和搽患处,每日早晚各一次。临床观察,轻则3日愈,重则5~6日可愈。 带状疱疹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丹”等。本病多属肝经湿热之故。湿热之毒相互搏击,经络气血不畅,不通则痛,热毒盛则发生赤红灼烫,湿不疏泄则成水疱。治疗当以清热利湿为主。大黄、冰片泻火解毒,可去热毒,蜈蚣搜风通络,以毒攻毒,三药合用,清热、利湿、解毒,共建其功。 内蒙古...

  • 尿布皮炎溃烂中药外治效佳

    尿布皮炎溃烂中药外治效佳

    尿布皮炎是婴儿在尿布遮盖部位发生的潮红和湿烂现象,俗称“红屁股”,又叫“婴儿臀部红斑”。婴儿的皮肤既薄又嫩,如不及时更换被尿、粪浸湿了的尿布,就可能引起皮炎。有些年轻的父母常在尿布外面再裹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更不透气,更容易发生皮炎。另外,尿布太粗糙、残留在尿布上的肥皂没有漂洗干净、潮湿结了块的爽身粉等均可引起尿布皮炎的发生。中医称尿布皮炎为“猴头疳”。认为是由于婴儿皮肤娇嫩,湿热蕴结皮肤所致,治宜清热燥湿。笔者临床用中药外治尿布皮炎已溃烂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在介绍如下: 取地榆、紫草各10克,冰片1克,共人植物油中炸...

  • 紫金锭外敷治疗虫咬皮炎

    紫金锭外敷治疗虫咬皮炎

    将紫金锭研为细末,用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6天,可治疗虫咬皮炎。 表现为皮损为黄豆至花生米略呈梭形的红色水肿性斑丘疹,似风团样,中心可有水疱,自觉瘙痒剧烈。...

  • 痈疮 即痈疽恶疮溃疡 黄豆外敷

    痈疮 即痈疽恶疮溃疡 黄豆外敷

    黄豆,又称大豆,属普通食物,一般不直接入药(经过发芽成大豆黄卷后可作药用)。从药效视点看到,大豆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益气等功效,可治疳积泻痢、腹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等。大豆外用能看病多种皮肤病,如《本草经》曰:“生大豆,味甘平,涂痈肿,煮汁饮……止痛。”《随息居饮食谱》也有“治诸痈疮:黄豆,浸胖捣涂”的记载。   研讨标明:大豆主要成分大豆异黄酮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所含大豆皂苷还有改善炎症作用。据古今材料记载:大豆略炒后研末,调生姜汁和蜂蜜为膏可治折伤红肿;煮半熟...

  • 异位性皮炎内服外治方

    异位性皮炎内服外治方

      内服方 当归15克,白芍10克,乌梅6克,丹皮10克,蝉衣6克,蛇床子10克,甘草6克。上药水煎温服,日1剂。   外治方 当归15克,苍耳子10克,丹皮6克,蛇床子6克,乌梢蛇10克,车前草6克,甘草6克。上药水煎外搽患处,每日3次。...

  • 挑叶汁外涂治日光性皮炎

    挑叶汁外涂治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又称日晒伤,是由于受过度日光紫外线照射后皮肤发生的急性光毒性反应,常表现为局部灼热、奇痒、胀痛等,患者深感苦恼。采用桃叶汁外涂治疗日光性皮炎,效果良好。患者不妨一试。 方法:取鲜桃叶100克,洗净晾干后切碎、装瓶,然后将陈醋150克、白酒100克倒入封口,浸泡7天后滤液密封备用。以药汁涂擦患处,患者即感凉爽舒适。每日3~4次,一般连用3~5日即可痊愈。 桃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通经止痛之功效;酒可使药物有效成分溶解,并能通血脉、行药势,有利于皮肤对药物的吸收;醋能解毒、保护皮肤、抑制...

  • 鱼鳞病内服外用验方

    鱼鳞病内服外用验方

      鱼鳞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角化异常性皮肤病。以皮肤干燥、粗糙,伴有鱼鳞状黏着性鳞屑为临床特征。由于本病的皮肤似蛇皮,故中医谓之“蛇身”,本病为先天性疾患,常有家族史,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冬重夏轻。笔者多年临床应用下列验方治疗该病有疗效。   内服方当归12克,赤芍10克,生地15克,川芎12克,鸡血藤20克,天冬、麦冬各10克,白及12克,桃仁、杏仁各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周。   外用方大黄15克,透骨草12克,桂枝10克,丹参15克,地骨皮、火麻仁...

  • 妇女阴痒外治方

    妇女阴痒外治方

      苦参30克,百部30克,蛇床子30克,地肤子30克,川椒20克(捣碎),明矾20克,黄柏15克,黄连10克,苦楝皮20克,猪胆汁3具。   以上前九味中药用适量清水浸泡1小时左右,置火上,先以急火煎沸,后改用慢火再煎20分钟。滤取药液,加入猪胆汁,趁热熏蒸阴部,待药液温度适宜时,洗浴阴部。每次20~30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第二次熏洗前应把药液加温。每日1剂。   另外,再取以上各药量的1/2,研成细面。若外阴炎、外阴湿疹、外阴白斑,可用猪胆汁5~6具调药而成稀糊状,涂搽患处;若为外阴湿疹有渗出者,可...

  • 清热除湿外治脂溢性皮炎

    清热除湿外治脂溢性皮炎

      大黄20克,苦参30克,黄柏20克,蛇床子20克,生薏苡仁30克,丹参20克,丹皮20克,生甘草12克,地肤子20克,防风10克。上药置于纱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脸盆加水至盆的三分之二,煎30分钟,待药液不烫手时,取出纱布袋,将头部浸泡药液中,并用手揉擦头皮30分钟,洗毕用毛巾裹头,每晚1次,第二天早晨冲洗干净。   脂溢性皮炎治疗以清热除湿为主,祛风养血为辅,方中大黄清热泻火,苦参、黄柏清热燥湿,薏苡仁利水渗湿,蛇床子祛风燥湿,丹参、丹皮养血活血,地肤子、防风祛风止痒,全方共奏清热除湿,养血祛风之功。...

  • 治老年瘙痒外用方

    治老年瘙痒外用方

    外洗方: ①用鲜丝瓜叶捣烂涂搽患处。 ②苍耳子(根叶全用)15克切碎煎汤1碗.外洗患处.每日1次。 ③苦参30克、川椒9克,水煎外洗患处.每日2次。 ④艾叶60克、雄黄6克、防风60克、花椒6克.水煎外洗患处.每日1次. 外敷方:红花、桃仁、杏仁、生栀子、荆芥、地肤子各10克.共研细末。每次取10克.用蜜调成膏状敷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5日为1 个疗程. (钟竹意章远)...

  • 内外调理防治皮肤瘙痒

    内外调理防治皮肤瘙痒

      这几天,王先生的皮肤瘙痒越来越严重了,他常常是越抓越痒,越痒越抓。为什么冬春季节皮肤瘙痒较为严重呢?据河南省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周国秀介绍,冬春季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容易变得干燥,很容易出现皮肤瘙痒。此外春节期间,聚餐增多,食物过敏、酗酒、过食辛辣食品等都是诱因。   很多皮肤瘙痒较重的患者会去药房买些药膏,其实这是不可取的。首先,引起皮肤瘙痒的疾病有很多,要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对症用药。其次,在外用药物的同时应配合用一些内服药,因为内外同时治疗才能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效果。   中医认为,冬春季节燥邪当令,燥则肌...

  • 激素性皮炎外治法

    激素性皮炎外治法

    近些年来,愈来愈多的激素类外用药被用于某些皮肤病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如不能正确使用,会给患者肌肤造成不应有的损害。致使患处失去健康肤色,形成红色斑片,毛细血管扩张,灼热,干燥,发痒,皮肤粗糙乙中药外用治疗激素性皮炎有较好疗效。 1.丹皮30克,地榆20克,门鲜皮15克,茜草25克,水煎后取汁待凉,用纱布浸药液以拧至不滴水为度,敷于皮损处,5~10分钟更换1次,或有热痒感即敷,不拘次数。 2.炉甘石粉、滑石粉、白鲜皮粉各等份混匀,用蒸馏水调成糊状,每晚1次涂于皮损处。此方适用于皮损处色红,灼热痒剧者。 3.白鲜皮12...

  • 马齿苋水外洗治甲虫皮炎

    马齿苋水外洗治甲虫皮炎

    甲虫皮炎是一种因皮肤接触甲虫体内毒液引起的毒性皮肤炎忭反应。,其特点为接触毒液数小时至2日内出现条状、片状的水肿红斑,其上密集红疹、水疱及脓疱,继发糜烂、坏死,反应剧烈者还伴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笔者用鲜马齿苋煎水外洗湿敷患处治疗甲虫皮炎,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 取马齿苋20克,煎水适量,待温时外洗患处,毛巾浸药液温敷30分钟,每日2次。 典型病例 患者,女,因拍打一个落在脸部的小虫,右侧脸部出现一片红斑,其上可见水疱及糜烂,连成条状,伴疼痛、瘙痒。外搽四环素软膏后症状未缓解,进而糜烂、渗出...

  • 地榆膏外涂治带状疱疹

    地榆膏外涂治带状疱疹

    治带状疱疹方:取地榆30 克,紫草18克,蜈蚣6 克,凡士林适量 ,将前三味药物研细粉,用凡士林适量调匀成膏。将药膏适量涂于患处 ,每日2次。 蝉蜕治皮肤瘙痒 取蝉蜕450克,熟地、丹参各300克。共研细粉,到药店过80-120目筛,混合备用。每次冲服3克,每天3次。15天为一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一般服药3-5天后瘙痒即减轻。...

  • 神经性皮炎偏方内外兼治

    神经性皮炎偏方内外兼治

    神经性皮炎,痒在皮肤,但根源却在神经系统,故名“神经性”皮炎。此类患者发病时感觉浑身瘙痒难忍,剧烈搔抓皮肤,把皮肤抓得血淋淋的,又会起如同苔藓一样的瘢痕。 其实,神经性皮炎不像其他皮肤病那样因受到细菌、真菌或过敏原的侵犯致病,此病受精神因素影响很大,治疗时,如果把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结合起来,就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医学上,神经性皮炎尚属“病因不清”的一类疾病,但是医生们发现,患者发病确实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失眠、焦虑、抑郁等因素都能导致发病。...

  • 带状疱疹外治法

    带状疱疹外治法

      1.雄黄50克,冰片3克,用75%酒精100毫升浸泡,以棉签蘸药液外涂带状疱疹患处,每日2~3次。   2.生半夏15克,放于陈醋50毫升中,浸泡12小时后,以棉签蘸药液外涂带状疱疹患处,每日3次。   3.芒硝60克,猪苦胆一个,混和后用筷子搅至芒硝熔化为度,以毛笔涂擦带状疱疹患处,每日5次。   4.王不留行20克,用文火焙干,呈黄褐色,以不焦为度,研成细粉,用鸡蛋清适量调成糊状,涂擦患处,每日3次。   5.紫草10克,生大黄10克,放入适量菜籽油中煮沸,冷却后取油装入瓶内备用。用时先将患处用1%消毒盐水...

  • 治日光性皮炎内服外敷方

    治日光性皮炎内服外敷方

      内服方生石膏15克,知母6克,薏苡仁20克,甘草3克,太子参10克,大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外敷方马齿苋、苦参各30克,甘草10克。水煎后冷湿敷患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1剂,每剂药可用3~5次,直至痊愈。(郭旭光)...

  • 中医外治阴痒方

    中医外治阴痒方

      阴痒多由外阴不洁、虫蚀感染或湿热蕴结、流注于下而致,也有因阴虚血燥而致的,症见外阴部或阴道内瘙痒,湿热者多伴有带下色黄量多。中医外治本病有很好效果,现介绍几种外治本病的验方。   ●蛇床子30克,川椒10克,苦参20克,百部20克,艾叶10克,白矾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将白矾放入烊化,趁热外熏洗患处。每次20分钟,一日1次,于每晚临睡时用药最好。   ●石榴皮30克,苦参20克,蛇床子10克,百部20克,苍术30克,黄柏20克,五倍子30克,白矾10克。使用方法同上。   ●蛇床子30克,地肤子30克,百部2...

  • 激素性皮炎中药外治方

    激素性皮炎中药外治方

      皮肤干燥发痒,有少许细薄屑者:白鲜皮、白芷、当归各10克,共研细粉,加入甘油或凡士林100克,调匀外搽,每日1次。   皮肤灼热痒剧者:白鲜皮、茜草根、牡丹皮、地榆根各30克,加水适量煎煮,待稍凉时,用纱布蘸药液湿敷患处,5~10分钟换1次。也可用炉甘石粉、白鲜皮粉、滑石粉各等份混匀,用蒸馏水调成糊状,涂于皮损处,每晚1次。   皮肤无灼热,只有较剧烈痒感者:白鲜皮、蛇床子、地肤子、薄荷各10克,加水适量煎煮,待稍凉时,用软毛刷蘸药液搽患处,每日数次。也可用上述药物研细粉,加入面霜中调搽,每日2~3次。   治...

  • 肛周瘙痒中药外洗方

    肛周瘙痒中药外洗方

      肛周瘙痒常令人坐立不安,这可能与局部多汗、皮脂腺分泌旺盛、微生物容易孳生、长期摩擦有关。中医认为本病为湿、热、虫邪所致,用苦参、白鲜皮、花椒煎水外洗,常能收到较好效果。   苦参功能为清热、燥湿、杀虫,对阴道滴虫、阿米巴原虫、大肠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治疗湿疹、疥癣的良药。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主治皮肤瘙痒、渗出糜烂,对皮肤真菌有突出的抑制作用。花椒局部外用,既能杀虫,又有麻醉止痛的作用,因而止痒力大。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三种药各取30克,常规煎煮,取汁备用。如果局部皮肤细嫩,可以淋洗或熏洗;如...

  • 皮肤瘙痒良方外治

    皮肤瘙痒良方外治

    春夏交替,空气中播散的花粉、粉尘,易致皮肤过敏,出现脱屑、瘙痒等症状。不少人养成了只要哪里痒,就用药物软膏来对付的习惯。但这样做如果不对症,反而会加重病情,特别是激素类药物软膏,长期使用会使皮肤变薄,出现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等副作用。因此,在出现皮肤瘙痒的时候,可以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几种常见的药方是: 一、面部皮损色红,触之灼热痒剧者:丹皮、地榆、白鲜皮、茜草各30克,水煎取药液适量待凉,纱布蘸药液拧至不滴水,敷于皮损处,5~10分钟更换1次,或有热痒感即敷,不拘次数。也可用炉甘石粉、滑石粉、白鲜皮粉各等份混匀,用蒸...

  • 外阴白斑熏洗外涂药方

    外阴白斑熏洗外涂药方

    外阴白斑是指外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所形成的的组织变性及色素减退,属中医“阴痒”“阴蚀”等病症。多因湿热郁结,肝失调达,血虚不能养肝,部分血运不畅所形成的,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选用熏洗及外涂,作用满意,现介绍如下。 熏洗:取鱼腥草30g,苏木、红花、丹参、鸡血藤、大黄、赤芍各15g。水煎,取药液,倒入盆内,候温,熏洗外阴处,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日1剂,1个月为1个阶段。 外涂:冰片、血竭各6g,研成细粉,参加人工麝香1g,用凡士林30g,调成糊状...

  • 治神经性皮炎内服外洗方

    治神经性皮炎内服外洗方

      内服方珍珠母(先煎)、灵磁石(先煎)各30克,茯神、酸枣仁、地龙、生地、白蒺藜各10克,黄连、远志、蝉蜕、防风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药5剂后,瘙痒减轻;再服5剂,皮疹开始消退。   外洗方苦参30克,地肤子25克,蛇床子25克,白矾25克,白鲜皮20克,白芷15克,花椒10克。加水适量,煮沸后滤去药渣,趁热熏洗患处,每日1剂,每剂可用2~3次,每次30分钟,直至痊愈。(郭旭光)...

  • 中药膏外敷治带状疱疹疗效好

    中药膏外敷治带状疱疹疗效好

    采用自制中药膏外敷治疗带状疱疹 32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32例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16~68岁;病程3~18天,’其中发病后 1~2天内就诊者25例,5天内就诊者7 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疱疹及皮损。 二、治疗方法 处方: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木芙蓉叶、泽兰各等份。 制法:上药研成细粉,另取4倍量的凡士林,加热至。70%~80%,使之熔化,待温度降至40~C1~j.,将上药加人凡士林中,调成20%软膏,装入消毒密封罐内备用。 用法:使用时先用...

  • 临床外治方治疖肿

    临床外治方治疖肿

    临床观察发现,外治方对疖肿有明显效果,介绍几则,供选用。 栀黄膏 大黄10克,栀子5克,凡士林适量。将前二药研成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软膏,装瓶备用。用时将药膏涂于白布上贴患处,每天换药1次,连续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疖肿、无名肿毒。 三黄膏 大黄、黄连、黄芩各60克。将上述诸药择净,研细,以米醋适量渍一宿,加入猪油膏1 000克,微火煎3沸,去渣取汁即成。每次适量外搽,每日3次,连续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疖、热疮。 三黄散 大黄粉、硫黄、蒲黄各等量。将诸药择净,研细备用。...

  • 扁平疣“扁瘊”内服经验方外洗处方

    扁平疣“扁瘊”内服经验方外洗处方

    扁平疣,是一种表现为针头或芝麻大小(少数可至黄豆大)的坚实扁平丘疹,多发于年轻人的颜面、手背和前臂。界限清楚,表面光滑发亮,略高于皮肤表面,颜色为淡褐色、灰褐色或呈正常肤色,播种状或线状分布。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轻痒。它是病毒在人体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通过接触传染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有时可自行消退,但亦常复发。 虽然扁平疣不会特别疼痛,但因为皮损主要分布在暴露部位,故常给爱美的年轻人带来许多烦恼。如果经常用手去搔抓、刀刮或自购“肤轻松”之类的激素类药膏外搽,不但无益,反而会促进病情的...

  • 治外阴白斑瘙痒验方

    治外阴白斑瘙痒验方

    治法 取五倍子粉10克,煅蚌壳12克,冰片2克,共研细末,以麻油调搽患处,用纱布覆盖即可。每晚临睡前敷药1次,忌搔抓。 说明 中药五倍子外用能使皮肤黏膜溃疡的组织蛋白质凝固,而起收敛作用,并且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真菌、霉菌也有极强的抑制作用;配上蚌壳可收湿敛疮;冰片能泻火毒,燥湿热,有止痒之功。三味药合用,对治疗早期外阴白斑出现的瘙痒有良好效果。 ·外阴白斑偏方 ·蛇蜕蜈蚣治外阴白斑 ·枯矾槟榔治外阴白斑 ·外阴瘙痒(秘方数:5) ·外阴白色病变...

  • 马应龙痔疮膏外涂治愈疖肿

    马应龙痔疮膏外涂治愈疖肿

    近年来,应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 涂治疗疖肿,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将疖肿处碘附常规消毒,用马应龙 麝香痔疮膏(成分:冰片、炉甘石、人工牛 黄、硼砂、人工麝香、珍珠、琥珀)适量,涂 抹于疖肿处,并用消毒纱布 敷盖于患处,早晚各1次,7 天为一疗程,每例患者用药l~2个疗程。 二、体会 疖肿以头、面、颈、背、臀等处最为多 见。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方具有清热燥 湿、活血消肿、祛腐生肌作用。该药外用 治疗疖肿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且无明显 不良反应。 武国宁 外用中药治病验案四则 一、生星醋调消疖...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