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 第17页

外 第17页

  • 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内服外敷方

    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内服外敷方

      内服方   桂枝10克,茯苓,夏枯草20克,赤芍、桃仁、红花各10克,枳壳、五灵脂、土鳖虫各12克,薏苡仁30克,延胡索、香附各15克,甘草6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于月经干净后3天开始,连服15剂。   外敷方   大黄、侧柏叶各50克,薄荷、泽兰、黄柏各3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混匀,蜂蜜调成糊状,外敷下腹部痛处,每天1~2次,月经期停用。   灌肠方   毛冬青、败酱草、忍冬藤各60克,番泻叶,枳壳各50克,浓煎后取汁150毫升,每晚保留灌肠,每天1次,月经期停用,灌肠前排空大便,...

  • 熏洗患处治外阴白斑方

    熏洗患处治外阴白斑方

    处方:何首乌、生地、当归、赤芍、苦参、蛇床子、百部各30克,雄黄、冰片各6克。 用法:前七味用纱布包好,放入盆内水煎煮20分钟。之后加雄黄、冰片,5分钟后捞出纱布包,熏洗患处15—20分钟。 每日一剂,每日洗两次。 主治外阴白斑。 肖天强...

  • 慢性盆腔炎外敷方

    慢性盆腔炎外敷方

    慢性盆腔炎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痛经等。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湿热之邪侵袭胞脉与气血相搏而发病.治宜行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解毒。 方用:千年健、川椒、羌活、独活、红花、血竭、钻地风各6克。白芷、艾叶各10克.赤芍、川续断、桑寄生、五加皮、防风、当归尾、制乳香、制没药各12克.透骨草 100克。共研细末.装入纱布袋中干蒸后热敷患部. 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8 次为1个疗程.每剂可用8次。(郭旭光)...

  • 治幼女外阴炎 中药冲洗方

    治幼女外阴炎 中药冲洗方

    外阴炎是幼女较常见的妇科炎症,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和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发病率较高,笔者自拟中药方熏洗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花椒、苦参、黄柏、鱼腥草、白鲜皮、地肤子、紫草各5克,水煎,待水不烫后熏患处,并用无菌纱布蘸药液轻轻冲洗。每日早晚各1次,每日1剂。 幼女外阴炎多为湿热下注而引起。本方中花椒、苦参、黄柏、鱼腥草、白鲜皮燥湿杀虫止痒,紫草凉血活血解毒: 江苏淮安赵蕊...

  • 治外阴瘙痒家传方

    治外阴瘙痒家传方

    葫芦藤30克,柳树皮20克,以醋100克浸泡,15日可用。用时取此醋药液涂患处,1日3次。 本方为家传,功效祛风除湿,消炎止痒。主治肛门、外阴瘙痒难忍。(李贵李春雨) 其它:   西药外洗方   1. 肤阴洁每次20毫升,用温开水稀释后坐浴,每天1~2次。   2. 10%洁尔阴稀释液,坐浴,每天1~2次。   中药外洗方   用中药煎汤坐浴是常用的外阴瘙痒外治法,一般每次10~15分钟,每天一次。基本方:苦参30克、蛇床子15克、野菊花15~30克、薄荷10克(后下)、黄柏9克。煎汤坐浴,...

  • 上海名医治外阴溃疡方

    上海名医治外阴溃疡方

    上海名医治外阴溃疡(肝经湿热)方: 处方:龙胆草、陈皮、黄柏、生地、车前子各10克,荆芥穗、当归、土茯苓、败酱草、泽泻、芦荟各8克,没药、乳香各6克,通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肝,利胆,去湿热。用于治疗外阴溃疡,中医辨证属肝经湿热型。此型的外阴溃疡患者其外阴部的溃疡较多,溃疡面大小不等,可有灼热或疼痛感,并可分泌有大量黏稠的黄色脓液。同时,此类患者还可伴有怕冷发热,胸胁胀痛,白带量多、色黄、有腥臭味,小便浑黄,大便干结,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而腻,脉弦数或滑数。 上海名医治外阴溃...

  • 单纯性外阴炎常用外冼方

    单纯性外阴炎常用外冼方

    单纯性外阴炎属于非特异、性外阴炎,常因各种理化因素刺激引起,如宫颈炎、阴道炎或宫颈癌引起阻道分泌物过多,刺激外阴;经血、糖尿病病人的糖尿尿瘘病人的尿液、粪瘘病人的粪便浸溃外阴;使用月经垫、穿化纤内裤,以及平时不注意外阴清洁,或穿着不透气的尼龙内裤使阴道分泌物过多,刺激外阴;尿液浸渍外阴;使用不干净的卫生巾、手纸造成外阴感染,以及身体虚弱等,这些因素都会为细菌在外阴部钓生长繁殖创造条件,从而使妇女外阴部被细菌侵扰,引起外阴炎,致病菌常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混合感染。 一般炎症限于小阴唇内外侧,严重时整个外阴部...

  • 内服外洗治外阴白斑

    内服外洗治外阴白斑

    外阴白斑学名为“外阴白色病变”,是外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所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减退。属中医“阴痒”、“阴蚀”等范畴。中老年妇女多见,是妇科难治病症之一,患处常剧烈瘙痒、皲裂,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局部熏洗治疗疗效满意。 内服方:当归、熟地黄、淫羊藿各15 克,川芎、白芍、丹皮、牛膝、菟丝子各12 克,鸡血藤、补骨脂、肉苁蓉各2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熏洗方:首乌、生地、当归、赤芍、苦参、蛇床子、百部各30克。用纱布包好,放人盆内水煎煮20分钟...

  • 外阴溃疡分型辨治

    外阴溃疡分型辨治

    外阴溃疡是发生在女性外阴部的一种急性溃疡性疾病。该病多由非特异性外阴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白塞氏病、外阴结核、梅毒、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疾病引起。该病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外阴溃疡的发病位置多在大、小阴唇上,可表现为一个或多个小溃疡,也可表现为几个小溃疡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大的溃疡。另外,此类患者还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中医将该病分为肝经湿热型、脾胃热积型和肝肾阴虚型共三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外阴溃疡患者可使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 一、肝经湿热型外阴溃疡:此型的外阴溃疡患者其外阴部的溃疡较多,溃疡面大小不等,可有灼热或...

  • 葱白治外阴痒(男子下身痒)

    葱白治外阴痒(男子下身痒)

    用葱白连根1两,加花椒50粒,水1斤烧开,洗阴部, 每天2次,共洗三天。...

  • 内外同治外阴白斑效果好

    内外同治外阴白斑效果好

      外阴白斑属中医“阴痒”、“阴蚀”等范畴,以中老年女性多见,患处常表现为剧烈瘙痒、皲裂等,临床常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局部熏洗的方法进行治疗,往往可获得满意疗效。   内服:当归、熟地、淫羊藿各15克,川芎、白芍、丹皮、牛膝、菟丝子各12克,鸡血藤、补骨脂、肉苁蓉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何首乌、生地、当归、赤芍、苦参、蛇床子、百部各30克,雄黄、冰片各6克。将前七味药用纱布包好,系好袋口,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后,加雄黄、冰片,继续煎煮5分钟,捞...

  • 将治疗外阴白斑病历记录在案

    将治疗外阴白斑病历记录在案

      外阴白斑,是妇女外阴部的一种特殊病症。症状以外阴奇痒,病变处皮肤粗糙、增厚、发硬及局部白色斑块为特征。家父对外阴白斑一症,多详加辨证,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笔者将其治疗外阴白斑病历记录在案。   张某,女,29岁,1981年9月来诊。   患者外阴奇痒不适,经医院诊断为外阴白斑。月经先期、量少,心烦口渴,面红,舌红,脉细数。家父治以清热宣通,养血活血。   方药:生地30克,当归24克,赤芍12克,川芎6克,桑白皮12克,地骨皮12克,荆芥6克,防风6克,浮萍草9克,磁石15克,钩藤12克,怀牛...

  • 子宫肌瘤外治三方

    子宫肌瘤外治三方

    1.川乌、土鳖虫、乳香、没药各18克.天南星 12克.蜈蚣12条,制马钱子50粒。诸药共研为细末.加凡士林调匀成膏.摊纱布上.贴敷脐孔和肿块处.每天1次.每次敷药2小时。马钱子有毒.使用药膏时慎防入口、眼.敷药勿超时。 2.三棱、莪术各20 克.生蒲黄12克.五灵脂、桃仁各9克.七厘散 1小瓶。将前五味药加水煎取汁.再把七厘散冲入药汁中,保留灌肠。 3.当归尾、白芷、赤芍、丹参、小茴香、生艾叶各30克.穿山甲20克。将诸药装入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纱布袋.先用水浸泡数小时.再隔水蒸15分钟.取出待温热后置于小...

  • 外敷方消妇人包块

    外敷方消妇人包块

      妇人之病,多气血失调。或因热盛,或因气滞血瘀,或因痰湿壅结,而致冲任失调,胞脉瘀阻,久则成块。临床常见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   组成:川椒,大茴香,乳香,没药,降香,莪术,延胡索。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用干面粉少许,白酒2盅,调湿摊铺于纱布,置于包块处,上用热水袋热熨,每日2次,1周为1疗程。   提醒:此方药有温通香开作用,可软坚化结,活血化瘀,促进局部包块消散;上方具体用量,建议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给予合理剂量。...

  • 中药外敷内服同治盆腔炎

    中药外敷内服同治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常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差、病程迁延不愈所致。下面介绍内外同治慢性盆腔炎的方法。   中药外敷黄柏、透骨草、艾叶、当归、川芎各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千年健、刘寄奴、小茴香各12克,花椒10克。共装入布袋内,浸湿透后放锅内蒸30分钟,热敷下腹部。每次15分钟,每日1次,10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   中药内服红藤、败酱草、路路通各15克,丹参、赤芍、生地各10克,山药、制香附、土茯苓、薏苡仁、延胡索各12克,甘草3克。水煎两次,合并两次所煎药液约3...

  • 治宫颈糜烂 扁平疣外洗方

    治宫颈糜烂 扁平疣外洗方

    治宫颈糜烂方 千里光、虎杖、黄柏、车前于、白果各20克,当归、野菊花、蒲公英各30 克,水煎沸后,再煎15分钟,以此煎液,冲洗阴道及患处,1日3次。一般 3—7日即见效。 (李春雨) 治扁平疣方 处方与用法:木贼、薏苡仁各 100克,香附150 克。加水1升,浸泡后煮沸,倾出药液;药渣加水再煎取药液。两次药液混合,以药液洗擦患处并用力擦至疣破。弄用鸦胆子 5粒去壳捣烂,布包如球状,摩擦患处10分钟。每日2次,10天为1 个疗程。 功效:解毒、化疣,主治扁平疵。 (金三伏)...

  • 早泄外治效果好

    早泄外治效果好

    早泄的中药外治疗法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常用的有局部涂擦、熏洗、药袋、敷脐、灌肠等多种方法。笔者为中老年人推介几种可以在家中进行的自我外治方法。 涂擦疗法 诃子肉粉、煅龙骨粉各等份,房事前30分钟取药粉5克,以唾液调和涂于龟头部,临房时洗去,10次为1疗程。或用细辛、丁香各20克,浸泡于95%酒精100毫升中7天,房事前30分钟内以棉签蘸取药液涂擦龟头。 熏洗疗法 取五倍子、金樱子各20克,加水1000毫升,煎30分钟,趁热熏洗阴茎及龟头部,待水温不烫手时,将龟头浸泡于药液中5分钟,每晚1次,2周为1疗程。 药袋...

  • 何远芳治外阴溃疡方

    何远芳治外阴溃疡方

    治外阴溃疡(肝经湿热)方 处方:陈皮、黄柏、生地、车前子各15克,荆芥穗、当归、土茯苓、败酱草、泽泻、芦荟各10克,龙胆草、没药、乳香各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肝,利胆,祛湿。用于治疗外阴溃疡,中医辨证属肝经湿热型。症见外阴部的溃疡较多,溃疡面大小不等,可有灼热或疼痛感,并可分泌有大量黏稠的黄色脓液。同时,此类患者还可伴有怕冷发热,胸胁胀痛,白带量多、色黄、有腥臭味,小便浑黄,大便于结,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而腻,脉弦数或滑数。 创方者:何远芳 治外阴溃疡,(脾胃热积)方...

  • 内服外用合治卵巢囊肿

    内服外用合治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在临床上多表现有小腹疼痛,小腹不适,白带增多,白带色黄,白带异味,月经失常,而且通常小腹内有一个坚实而无痛的肿快,有时性交会发生疼痛。中医内服外用合治效果良好。   外用方:丹参、桃仁、赤芍、炮穿山甲、鸡血藤各10克,水蛭6克,共研细末,加食醋调成膏状,做成药饼,敷患囊肿的小腹部,纱布覆盖固定,并用热物热熨15分钟,每24小时加醋适量调和1次,3日后更换药物,经期停用,3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用1~3个疗程。   内服方:鹿角霜30克,熟地20克,白芥子30克,干姜10克,半夏12克,陈皮10克,浙贝母10...

  • 刘玉洁内外合治愈输卵管堵塞案

    刘玉洁内外合治愈输卵管堵塞案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刘玉洁教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载,倡仲景之学,灵活运用,师于古而不泥于古,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诊疗风格。临床中善治各种疑难杂症,现举其辨治输卵管堵塞验案1例加以说明。 郑某,女,27岁,已婚。于2014年10月8日初诊。患者婚后2年未孕,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堵塞。诊为:输卵管堵塞性不孕,于唐山市妇幼医院做2次试管婴儿失败后,求治中医。患者月经周期正常,经来小腹冷痛,畏寒肢冷,经量多少不一,色暗,有血块,块下痛减,舌淡紫边有...

  • 中医妇科在海外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医妇科在海外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40多年来中医针灸在海外不断发展,近年来,更从全科逐渐向专科扩展。特别是中医妇科学,因其疗效上的优势,在海外的影响也与日俱增。据统计,2012年在英国,生育问题已成为仅次于疼痛的第2个最常来寻求针灸治疗的健康问题[1],而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抽样调查表明96%的针灸师经常治疗着各种妇科疾病[2];在科研方面,美国生殖医学学会的《生殖与不育》(Fertility and Sterility)杂志,在过去10年间刊登了有关中医针刺与妇科生殖有关的临床论文达300多篇。由此可见,中医妇科学的临床疗效在海外已经开始逐步...

  • 经方合方辨治宫外孕

    经方合方辨治宫外孕

      宫外孕又称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的位置在子宫外引起的怀孕,宫外孕的部位多在输卵管,少在卵巢,其危害性较大,所以对宫外孕要早发现、早治疗。卵巢宫外孕虽然没有输卵管宫外孕发病率高,但其治疗难度较大。笔者结合多年临床诊治经验(服用中药期间,停用一切西药),体会到运用经方合方辨治宫外孕常常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将临证诊治体会介绍于此,以抛砖引玉。   巴某,女,25岁,2012年4月2日初诊,郑州人。主诉:怀孕50余天,子宫出血量较多,腹部轻微不舒,经省级某医院B超检查,右侧卵巢有阴影包块,直径约2.6厘米,...

  • 输卵管堵塞的治疗方法:外敷热疗

    输卵管堵塞的治疗方法:外敷热疗

    近年来,笔者运用中药外敷热疗法治疗输卵管阻塞,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采用中药外敷热疗法治疗。药物组成:透骨草、伸筋草、丹皮、水蛭、虻虫各100克,红藤、赤芍、路路通、三棱、莪术、没药、乳香各150克,皂刺200克,艾叶、当归各300克。将上药研细末,取250克装入布袋中,淋洒白酒30毫升置锅内蒸20分钟,取出后待湿温适度后敷于小腹部,药袋上加敷热水袋保温,使温度持续在40℃左右。每晚1次,每次40分钟,5天更换药袋1次。行经期间停用,15天为1疗程。...

  • 治盆腔炎性包块 透骨草外敷方

    治盆腔炎性包块 透骨草外敷方

    盆腔炎症包块是一种常见的妇 科疾患,多为急、慢性盆腔炎未能彻 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所 致,发病率高且难治愈。患者主要以 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肛门坠痛、白 带量增多、痛经为主症,个别病例有 不规则阴道出血、低热,还有个别患 者继发不孕。由于其病情缠绵难愈, 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 康,甚至造成不孕,增加了患者家庭 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临床上单纯西医 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在常规治疗基 础上给予中药外敷下腹部治疗,疗效 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42例,年龄23~52岁;病程7 天~15年;...

  • 通乳赤小豆熬粥吃 乳汁往外流

    通乳赤小豆熬粥吃 乳汁往外流

    赤小豆通乳的作用是宋朝医学家陈自明记载的,陈自明是一个妇科大家,写了本书叫《妇人大全良方》。这本书里,他记载了发生在自己妻子身上的一个故事。他的妻子生完孩子以后70多天沒有奶。陈自明虽然是妇科大家,但也沒有好办法。一天朋友送给他家一些赤小豆,当天晚上他就拿赤小豆做成粥给妻子吃了。结果妻子喝完赤小豆汤当夜乳汁就通了。 赤小豆通乳是有条件的,如果产妇是因为气血不足沒有乳汁,用赤小豆是不行的。赤小豆只对那种气血充足,可是因为血脉不通、乳汁不能正常流出的妇女,效果才会非常好。 比如有的女性生完孩子之后,乳房胀得...

  • 外敷法巧治乳头皲裂

    外敷法巧治乳头皲裂

    乳头皲裂是哺乳期常见症状。多见于初产妇及哺乳方法不当者。轻者可继续哺乳,严重者则应停止哺乳。运用天花粉研粉加鸡蛋清调和外敷治疗哺乳期乳头皲裂106例,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106例病例中初产妇 95例,二胎以上者11例;发生在产褥期15日内者82例,15~30日11例。产褥期以外者13例。除7例严重皲裂停止哺乳外,其余均边哺乳边治疗。 治法:选用天花粉30克,研成粉,用鸡蛋清调和后备用。用时将乳头用温开水洗净,涂上天花粉调和膏,每次哺乳前要洗净乳头,7日为1个疗程。 疗效:1个疗程痊愈者83例,2个...

  • 产后乳肿胀 包心菜外治

    产后乳肿胀 包心菜外治

    妇女产后2—3天,常出现乳房周围皮肤毛细血管充盈,两乳膨胀、疼痛。由于乳腺导管乳汁积聚,触诊乳房可有触痛明显的硬块,乳汁分泌少,同时伴有体温上升;因静脉及淋巴管淤积,甚者可出现两腋下淋巴结肿大或伴有压痛;个别产妇有副乳腺同时增大、胀痛,体温上升至39度以上。产妇常因畏痛而拒绝实施热敷、按摩、挤奶等措施,故易并发乳腺炎。 方法是:取磨盘型包心菜一棵,将每片菜叶完整剥下,沿着腋下胸大肌、整个乳房,将菜叶全部覆盖,另用胸罩略加压,使菜叶与皮肤充分接触,持续24小时即取下。 点评:包心莱为十字花科植物甘蓝的茎叶...

  • 中成药外用治乳痈

    中成药外用治乳痈

    临床观察发现,早期乳痈选用中成药外治有明显疗效,介绍几则,供选用。 云南白药:将云南白药与保险子共研细末,加凡士林调为糊状,外敷乳房红肿处,肿块可很快消散。或取云南白药1-2克,加适量50 度左右的白酒或75%的酒精调为糊状,涂搽于乳房表面,并用敷料复盖或暴露,2天后用同法更换白药,连续3次。可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六神丸:取本品,内服每次10粒,每日4 次;外用每次30粒,研末放入凡土林中调匀后外敷局部,每日1换,最少1次,最多10次即可治愈。或取六神丸30 粒,冰硼散15克,青黛 30克,芒硝12克,诸药共...

  • 急性乳腺炎外治两招

    急性乳腺炎外治两招

    急性乳腺炎多发生于产后3—4周的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主要因为乳汁瘀积和感染病原菌所致。疾病早期,开始有恶寒发热,继而乳房肿胀疼痛,触之有包块,边界不清,触痛明显,表面皮肤微红或正常;炎症继续发展,可出现寒战、高热,乳房疼痛加剧,局部红肿发热,青筋(静脉)暴露,炎症局限后形成脓肿,乳房红、肿、热、痛更明显;到后期肿块自行破溃,向表面排脓。中医学称之为乳痈,初期内服中药以疏肝理气、通乳消肿之瓜蒌牛蒡汤加减;中成药用利癖消、抗炎消肿丸等。此外,中医外治法治疗初期急性乳腺炎效果显著。 按摩:先在患侧乳房上涂少...

  • 治妊娠浮肿外用甘松

    治妊娠浮肿外用甘松

    甘松为败酱草科植物,其味辛、甘,性温。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醒脾开胃之功。外用可治跌打伤痛、脚气浮肿、霍乱转筋。现代用治妊娠浮肿,收效甚佳。 方法 取甘松100~300克,根据患者浮肿之轻重决定其用量,重者可酌情增加。加水适量,煮沸数分钟,去渣,待药液温度降至40℃左右时,擦洗浮肿处,每日1~2次,每剂可洗2~3次。...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